|
人的智力肯定是有差異的,特別是結構性差異,也就是說每個人天生有擅長做的事情和不擅長做的事情。4 z) [0 |4 ]6 Y
$ ?2 W9 T* S3 x9 `6 g5 ~- O; o
記得我念書的時候,高等數學全優,普通物理有一次很難的考試我得了滿分(很多人不及格)。但第一學期的機械制圖,我卻非常吃力,勉強通過。金工實習我做了一個小錘子,也很丑陋。所以,假如我學機械肯定就完蛋了。而高考報志愿的時候,有誰衡量過自己的天資呢,都是看考試總分排名。從這個方面說,大學里應該允許轉專業,高考志愿也應該改革。
4 h f4 [' O9 b) ?: G4 M5 \, V# B% `4 g i3 {
說到大學,說到機械專業,一般來說,什么樣的學生就算比較好呢,就算比較有希望呢?首先一個條件當然是好學上進,這方面就不說了。 a% W& |( O3 Q/ ]- m. l6 Y" _
* W8 q, T' X+ V& P我認為根本方法是理論聯系實際。有人認為這不過是一句廢話,但在中國的大學里,理論聯系實際做得很差。比如學機械的學生,有多少去工廠的機會,有了機會又有多少人真的把所學理論聯系到實習了?老師十分強調這方面嗎,對學生進行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和引導嗎? 都很少。" K; N+ U/ J- W; L7 ?& x8 L
9 f1 d; F: u3 C6 ^" Z2 o* F中國學生在家的時候,很少看到父親動手DIY吧,農村沒條件,城市樓房不是別墅,沒有條件整天拆卸裝配東西,根本原因還是窮。上學以后,教師和父親其實都是中國男人,對機械的興趣一般不會很濃,喜歡談各種道理,喜歡聚餐喝酒,很少人喜歡動手。整個社會的氛圍如此,基礎落后。- v2 i- X+ t6 U6 e2 j' k6 Q
9 @5 U6 M1 a1 e8 z4 z) H2 V
在這種先天不足的情況下,到了大學,是否培養自己喜歡動手就十分重要。也就是說,愛好動手做實驗,做東西,這是好學生的最重要的標準。理論考分再高,如果不愛動手,都不行。
, Z; v6 r, ~5 U, N/ e
" E) D3 h( c1 r$ U" T% @7 Z; U8 H其次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這種習慣的人感覺很少。理論考試高分的人不少,但把簡單的理論公式自己拿去實驗驗證或應用的人就太少了。老師安排的實驗課一般都是草草了事,更別說自己主動聯系實際了。我覺得,基礎理論其實不難學,特別是應付考試沒那么難,但在內心深處把理論放到實際中去理解的人就非常難得,而且收益巨大。他理論考試可能并不高,但對理論的理解卻很切實,很厲害,我見過這類人。 R: U8 U1 Y4 y3 D' X3 N3 N
% f2 d4 V7 N w7 Q6 O一是愛動手,二是學理論有聯系實際的習慣。有這兩條,智力平常的人,踏踏實實做下去,也會成為很不錯的人才。& B5 ^- }) s( y. n
4 z( _/ q- |, i. J0 z1 n. I7 X
$ N5 R% e5 Y/ ?4 I: |1 L* A4 D" F7 v: G) Z( U+ s( V3 ^4 d
: V: W# d2 d# F
2 S b/ |/ w e! h0 |( T!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