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hootbomb1 于 2014-8-25 12:14 編輯
% z4 @5 ?" U6 C) i, q# a* s, y: A$ K' u
如果是乙方外企,或者非生產工廠企業(yè),對出路的討論,同樣以加工設備廠家為例
# u) B4 f1 X j6 |
' }3 }/ \$ c' I! S' Z這類外企多為在國內設立的辦事機構和小型車間,主要向國內市場和客戶提供銷售(項目管理),售后維護,倉儲,貿易,培訓,等服務,當然也有少量的研發(fā)和應用,但不是主流
1 B- L6 B2 a! } X7 j" C( e$ J" f& G' o4 \. `- q4 z% F, w
這類外企本質上也是螺絲釘企業(yè),和生產型的外企比:
% T. l- I1 }, q6 w; K9 v6 L優(yōu)勢是:更靈活,更注重結果,個人能力能更明顯體現,接觸面更廣,可以什么都了解一點,也可以在某些很窄的領域更專業(yè)7 R+ A+ n- a+ f5 J, w n7 W
劣勢是:結果決定一切,導致沒法推責任,多少得背鍋,相當不穩(wěn)定,抵御風險的能力差得多,失業(yè)以后,沒有"做流程"的退路+ p9 |- E: {7 L& J
7 ?' d8 H; c9 ?對于這類外企,出路選擇看起來更多,但難度更大,風險更高,失業(yè)后更難找到合適的下家,更容易被逼著創(chuàng)業(yè)
$ V+ {% M& J- v5 f( j. Q如果要創(chuàng)業(yè),上面那些職能方向都有可能,由于沒有著名品牌的"流程"和"品牌"光環(huán),所以只能靠個人能力和人脈的積累,沒別的"招牌"6 w; Q' K7 w' t, A$ B
- q0 i0 @. b9 A, \4 h/ X& U3 X0 L
對于這些,我考慮過以下3點原則:
- w/ s; I! g6 O, D: `7 e6 [ }8 X4 W
1.社區(qū)里的66姐,工具人,零式都是在外面見過世面的人,在技術上遠遠碾壓我這種打醬油的土包子.
0 t) W8 r" [. j3 i 如果按998大俠的模式,技術好的拳頭大作為唯一標準,我不用交手就直接被KO了
6 J4 l: S8 v" S8 E1 C 但為了現實生活,為了吃飯生存和養(yǎng)家糊口,打不過別人也得想辦法% g9 Z9 p1 c0 J) C+ P
Q+ S* L0 y% e( ]" w! Z4 k' a 那么,作為一個醬油土包子,我要怎么和66姐,工具人,零式這類有技術,見過世面,又懂中國國情的洋流競爭?
- M1 C* X: p' j! s, f: v% p 除了劣勢,自己能否可以發(fā)掘出哪怕一丁點的優(yōu)勢? 因為沒有任何優(yōu)勢,就只有死路一條
4 g0 k, v8 w# A8 q8 [* E; a
4 D; A, z6 o1 O9 X; J 我覺得這是和我一樣,在國內"等待被失業(yè)"的外企人員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5 X, @2 y- b1 C% X
/ } @( o, v7 E% W. f$ ?9 u2.怎么和洋人建立/維護合作關系,尤其在失業(yè)以后 & t3 L- H, `& p+ Y9 d, f4 D7 ?
: ^. ^7 G* d1 T( s* }5 m
對我來說,我更傾向于給洋人打工,和洋人合作,即使民企待遇略高也是這樣,因為我適應這樣的工作模式8 [ y- Y) U: D
- K6 r. J2 ~5 X1 `' ?- X 所以即使失業(yè)了,我還是會努力找機會去做買辦,雖然這樣不穩(wěn)定,雖然這樣沒臉面,還要跟20歲的人競爭,但是靠洋人吃飯,我覺得更踏實
) \1 P, [1 k# e; l" q7 `; t( C+ v' v4 y* U3 K
3.怎么積累國內的人脈圈$ ^" O3 Z) h# I
這點就不用多說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