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鷹 發表于 2014-8-16 07:36 ![]()
6 @+ v( T/ ]$ u- S$ F( C1 G關于大賽,樓主和我聊過,社區其它能量不高,但可以在廣大社友中傳播。可否請樓主列舉幾條事情,包括請大家 ...
: n; p6 V! P& A' |$ `! T# _1. 問題首先出現在其影響力上,這種比賽最早是日本NHK開始推廣到亞廣聯的,需要借助電視臺來推廣。就社區這幾天的反應看,看來大家真的都不知道。沒有影響力,國內名校紛紛退出,有的是沒好好玩,丟人了,面子上掛不住退出的,如清華;有的則是覺得沒影響力沒勁退出的,如浙大。沒有名校的介入,可以想象其影響力會進一步退化,可以想象最后的結果。7 V# W4 T: E8 ~, ]4 T) P3 ~* v' E
2. 投入產出比不理想。這項比賽如果要玩好,一次投入得數十萬,至今最廉價的冠軍應該也在15萬以上。投入這么多,冠軍只有一個,即便是4強8強什么的,對一些好學校真沒神馬誘惑力。所以現在很多學校都喜歡玩飛思卡爾,玩各種挑戰杯。這些賽事,投入相同個經費,可以拿回一批全國金銀銅獎。這就和體育一樣,中國人喜歡玩小球,光乒乓和羽毛球可以輕松玩回來10塊金牌,足球11個人拼了老命才弄回來1金牌,所以大家都不愛玩。而就是這個比賽,每年規則在變的比賽,沒法作弊,要知道,北航自己有個“馮如杯”,他們的學生自己都會說,“把去年的項目名目改改,重新參賽,明年照樣拿獎……”# n0 I1 A$ W! [$ N% A
3. 比賽門檻確實要高一些,學生面臨的誘惑太多。這個比賽要玩,難度不大,要玩出水平,玩出成績,機電結合,團隊協作,則有一定難度。能夠奪冠的隊伍通常都有長年的技術積累。在電視前可以表現出明顯的差距,兼職是體育特長生和殘疾人比賽跑的區別。現在很多其他比賽可以拿學分,比如飛思卡爾,憋兩個月,硬件舍得花錢,很容易拿全國冠軍。大家都喜歡過去玩,事實上未來靠單打獨斗的公司,真的沒有。但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團隊培養一年出來的人要比自己小團隊憋兩個月的要強。7 u" k& ]' ]( ?) M- z" }* N
6 K5 K& k! S( X1 A. D( i, m
這些問題,團的介入可以維持比賽在學校內的影響力,但和國際脫軌,本身影響力就差好多。說到底,首先還是要從影響力上下手的。說動央視的事情需要廟堂之高的神仙,而社區可以做的,讓更多人知道這個比賽。讓公司知道,至少可以提供就業的崗位,再讓學生知道,可以看到實實在在的“就業有未來”。
, J" u+ C2 s1 w- q1 l/ F& a: x2 }7 o' n \7 ^
上次和師兄商量過,首先是不是可以網站相互鏈接?
: d/ x; [6 H5 l I0 k% Y2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