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3354|回復: 9

一個困惑問題求助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4-6-27 10:50:49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小弟一直以來就在思考一個問題,按照進化加工原則,作為工作母機的機床,其精度總是要比被加工零件的精度高,那么母機的組成零件又應該是由更牛逼的機床加工出來的,那上溯到源頭,最牛逼的機床的部件是怎么制造的呢。。。。。好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求解
8 J3 |# |5 j) a5 i2 O: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4-6-27 11:19:26 | 只看該作者
樓主去看看這個帖子吧,應該能找到答案。1 l  B8 k" Q. M" d
http://bbs.cmiw.cn/forum.php?mod ... hlight=%C4%B8%BB%FA
3#
發表于 2014-6-27 11:33:18 | 只看該作者
不完全是,還有人的作用在其中,還有工藝呢。
4#
發表于 2014-6-27 11:41:28 | 只看該作者
慢慢進化的..相互交織穿插
; ]; k3 {- H1 [4 O* q' ^手工應該是主要因素,比較沒有主觀能動性的制造過程毫無意義
" T" r. f* z' K2 p) x伽利略的望遠鏡什么的,一開始不都是手工磨的
5#
發表于 2014-6-27 12:09:44 | 只看該作者
這問題很有哲學性,但個人感覺大人生出的小孩不一樣比大人笨或難看也一個道理
6#
發表于 2014-6-27 14:11:50 | 只看該作者
人類進化、社會進步的..從手工制造工具到過程主觀能動、目的性的制造,進步呀!6 t! C4 ?% ~7 @) X. u2 G; E
7#
發表于 2014-6-27 15:32:0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aokuang 于 2014-6-27 15:45 編輯 % _3 U: J# C* \+ ~

* E3 q2 _$ U2 _1 K  j' t1 I真巧,今天看到一篇文章。/ M8 w/ u& |1 p) h
* D5 |+ k9 q  g4 @1 l+ g  I: l
機床加工精度的發展5 X& y$ H1 L  ]
切削作為加工物體的手段由來已久,尤其是磨削" c0 {( T3 E' P/ G8 R* a9 x4 o
加工可追溯到上古時代,但作為通用機床是18世紀才
( P3 P/ r4 [" |, B6 f# j9 I開始形成,到18世紀后期才有了較明顯的發展,當時
- d1 T( _: {5 x/ a5 j- k  I6 [5 c的車床結構很簡單甚至還沒有拖板和進給絲桿。到5 G! \$ d& b# R$ \6 ]
19世紀在英國出現了作為商品的通用車床,推動了工5 N, v4 W1 `* {9 t1 x
業進步。當時,雖然已有了蒸汽動力機,但為避免咬. A% v9 x: m- ]6 Z, G# X$ g! H' [
缸,甚至出現大型汽缸和活塞的間隙高達5mm,而且( k2 l+ Q; u" N0 P3 s* x+ e
進排汽需人工控制,因此性能和效率極差。依靠新的7 M9 W7 h, y6 Z: q' a6 h% Q
機床與加工工藝,使汽缸與活塞的配合間隙縮小到
) f  T+ J. |) ]2mm,并制造出靈活的自動換汽機構,蒸汽機性能大大8 g! W# y6 C3 N9 \
提高,這一成果推動了英國的工業革命[2]。有了各種
4 [. n* v0 p$ T# N$ W" m9 b( ?機床,隨之而來的是精度問題,當時有一種相當普遍, s/ ~. C: W4 Y* k1 Q
的看法,稱為“精度降低論”,即鑒于一臺裝有一級精3 Q! V1 V) f. F7 _6 G
度母絲桿的車床只能車削出二級精度的絲桿,由此推+ J1 K2 b" c& j
論所生產機床的精度不會高于原機床的水平。
& J. G0 M9 B; u  x0 r4 N/ x但隨著機床的發展,機床的精度越來越高,這是& t  p3 a7 A: }* Y! x% I% d
由于人們對精密加工基本思路的逐步開發而取得的。( w7 p( r& n" v: k# O. \( h7 k
其中最早也是最有名的三塊平板理論,是英國威特瓦
6 M3 e" C* [, L# }  k$ c斯首先建立的。三塊平板不需要任何基準,通過相互0 {% P+ p3 \7 O( v) |+ ?+ F
配刮,就可得到理論上無限高精度的三塊平板,在此; p' Y  X# A" V; N5 N3 X
基礎上,還建立了高精度直尺、角尺等一系列高精度
3 }. i( [6 v- c3 w: r- ^  I基準件,從而使加工零件的幾何精度大大提高。對機) N. E; D7 s( b  T1 F5 n. @. J
床制造來說,它直接使機床的導軌和零件接觸面的制4 U& G/ @/ p  z5 B6 ?6 c" Q
造水平大大提高。
+ J1 a# O3 S1 P" U9 U補償理論的出現使機械加工走出了“精度降低. o  s! u; r! L, m$ z* I
論”的牢籠,加工精度獲得突破,機床關鍵零/部* X1 |: p9 f: d, y% t+ K4 b
件———絲桿和齒輪的加工精度得到提高,將此原理應( j" @4 ~. k8 j0 r
用于直線刻線機、圓刻線機和齒輪加工等不同領域,- [) V+ Z8 T8 Y2 r! C
都取得很大成功。7 z2 |9 g9 e9 m
不久,就有人提出新的理論,稱為“過定位和彈性7 r0 L5 ]3 O) j1 ?6 O
平均理論”。根據空間定位理論,經典的設計原理認0 L; J& A) F( r  [
為過定位是有害的,而新的理論則認為在高精度領域
, J+ e9 E3 S  `% n5 x8 o里采用過定位方法反而有利。另一方面,新理論認/ e8 E4 P0 f0 Q$ R3 R5 O2 m
為,在單項精度提高受到限制時如采用誤差平均手段7 ^% L( t; h1 r
可獲得突破[3]。/ w+ V  M9 h& q" h" ]0 x, d0 |
到20世紀中期,隨著計算機的出現和完善,出現
- X7 @" ~; b, H; S, e3 [& a了數控機床,它除了提高機床自動化程度與性能外,
; L0 }9 U  i( ]' ^5 ~對提高機床精度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計算機給- \; i! B, j8 g( k' j9 I3 t
機床帶來的又一個巨大進步是實現了在線補償,這一
; e; W# s0 a! @5 D技術不再需要預先測量出誤差值[4]。
- m0 _9 T! X& Z, k- x2 w1 J最近出現了神經網絡控制理論,它用計算機模仿
) \. t, G' Y( h% Z  W人腦的思維過程,使控制系統具有自我學習功能。機9 `: H9 A0 q# [$ L+ i8 Y  C* G7 H0 u
床能根據每次加工出的誤差情況和不同工況下的誤
2 z) H4 _* ]7 S差類型,自動找出各種工況下的誤差規律,并定出自( m8 O4 [$ W" {6 {- A
動補償方案,逐步逼近,使自動補償精度隨機床使用
5 J- F' a8 l" |( L* _1 V4 j時間的增加而逐步提高。神經網絡是未來提高加工7 F0 A0 ]( `2 S& e' j8 U! X; \
精度水平的很有希望的一種方法[5]。
8 Q1 B" f4 Q; e# C$ {; B0 a2 {: B+ h# ~: h+ l( V
8#
發表于 2014-6-27 15:34:41 | 只看該作者
看來了解一些“機械科學技術發展史”還是有助于理解一些概念的。
9#
發表于 2014-6-27 20:44:05 | 只看該作者
想得太宏觀了吧。想想一個有能耐的雕刻家,就那幾把刀就能刻出大美人。。。
10#
發表于 2014-6-27 22:44:40 | 只看該作者
機床裝配上經常用到鏟刮,就是為了解決機加精度不高的原因。正如前幾位大俠講,還有工藝等多種手段提高加工精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17 18:23 , Processed in 0.08062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