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4595|回復: 12

海爾裁員上萬背后:用工難促機器人市場爆發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4-6-24 12:38:33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06-24 10:54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17 T中
“再過一些年,機器人會不會取代在座的各位呢?”6月18日,高工機器人產業高峰論壇在廣州召開,一開場,高工機器人董事長張小飛就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在上述峰會召開前幾天,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關于“裁員”的言論亦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張瑞敏稱,去年初海爾員工數量是8.6萬人,年底減少至7萬人,裁員比例為18%,今年預計再裁掉1萬人。

據了解,海爾減員的主要原因是制造業務的智能化減少了用工數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不僅海爾,其他大型家電企業,比如美的、創維、格蘭仕、格力、海信、志高和奧馬等,也都在大量使用自動化設備或機器人。

家電企業“標配”機器人

據美的內部人士介紹,2010年公司家用空調事業部在各個車間廣泛應用各類三軸、四軸機器人。2011年下半年,美的機器人應用進一步提速,家用空調事業部提出了“精品戰略”,機器人能夠更精確地對一些工序精心加工,保障產品質量,因此更大范圍被使用。

2012年,美的空調成立了專業的機器人設計加工團隊,自主研發了電子、鈑金加工裝配機器人生產線。公司表示,今后在一些關鍵零部件組裝、焊接和測試等方面,也將加大機器人應用范圍。

美的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在生產線機器人應用方面,目前美的家用空調注塑生產線共計投入近200臺、總裝成品下線100余臺,其他電子、部裝裝配機器人近200臺。

除了家用空調事業部外,美的廚房電器事業部也有多條自動化生產線或機器人生產線。

創維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公司在去年提出了名為“311”的機器人戰略,具體指“投資3000萬元,節約1000人,建成1條自動化生產線”。公司制造總部“機器人戰略”正式提上日程,并在制造總部范圍內全面挖掘可以由機器設備代替人工作業的自動化項目。

格蘭仕的自動化程度亦較高,其中山基地南廠區的總裝車間擁有26條生產線,沖壓車間能實現從門網板、門體、外殼和腔體結構件等的自動化生產。

除了上述企業,志高公關部部長黃通華以及奧馬電器副總裁姚友軍都向記者表示,公司有機器人設備。公開資料顯示,格力、海信等一些家電也都在實施機器人戰略。

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產能

對于機器人的使用效果,家電公司幾乎都持肯定態度。

美的內部人士舉例說,假如按照5萬元/人的平均年工資計算,一臺15萬元的機器人3年即可收回成本,同時,機器人的應用使得品質穩定得到保障、均衡生產能夠順利進行。經測算,2013年因自動化提升,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直接人工成本降低了800余萬元。

美的方面稱,應用機器人的崗位,大大降低了員工勞動強度,穩定了生產過程、提高了生產精度,節約了人工成本。

創維“311”工程項目共90項,涉及平板廠、機芯廠、模組廠、注塑廠、電源廠、元件廠,這些項目實施可節省400.5人,在制造總部全面推廣后可節省2142人。

此外,創維內部人士透露,公司電源廠最先推進機器人應用。2012年共減少81人,占全廠人數的11%,全年生產效率同比提升31%,同時推行技術革新項目11項,專利2項,產生874萬元經濟效益。

格蘭仕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其總裝車間2013年下半年單線產能效率提升了40%,人均效率提升了62%。

用工難促機器人市場爆發

在家電企業紛紛啟動機器人項目的背后,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機器人每年新增數量將會保持在35%左右,預計到2020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新增量將達到22萬臺!“招工難、人力成本上升,成為中國機器人市場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張小飛說表示。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后,廣東省企業出現短期性用工缺口放大現象,峰值達到80萬~100萬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4-6-24 12:55:12 | 只看該作者
“美的內部人士舉例說,假如按照5萬元/人的平均年工資計算,一臺15萬元的機器人3年即可收回成本”
機器人只開8小時?打打草稿嘛。
機器人只不過把人從一個崗位趕到別的崗位而已。社會發展程度越高,職業的劃分就越細,人員的總需求就越高。所以工業化到了一定的程度,第三產業必然會迎來爆發,因為吃喝拉撒亙古不變!
3#
發表于 2014-6-24 12:57:23 | 只看該作者
Haier這次裁員主要是中層把
4#
發表于 2014-6-24 14:04:53 | 只看該作者
“美的內部人士舉例說,假如按照5萬元/人的平均年工資計算,一臺15萬元的機器人3年即可收回成本” , 企業用工成本可不是這么計算的,機器的維護和維修也是需要技術人員的,用工成本可不是簡單的算術計算。
5#
發表于 2014-6-24 14:15:29 | 只看該作者
真亦假時假作真,真真假假只有決策者自己清楚。裁員?有多少人是自己辭職的呢?是不是企業經營出現問題導致產品過剩?看報道裁員的主要好像是中層吧!大企業尤其是國企,機構臃腫遺留問題不說大家也明白!有時候所謂機器人自動化,多是假象。一線熟練工,技術工,高級工...有幾個企業真正為了弄幾臺破機器人來代替這些工廠真正的制造者啊。大幅度裁員,幾乎都有著一樣的命運就是,企業經營出現問題!看看摩托羅拉,丁家宜等企業就知道了。謊言招引爭議,不是嗎?
6#
發表于 2014-6-24 14:17:52 | 只看該作者
不管用什么玩意兒,重要的還是人。科技以人為本嘛!我們公司老總也天天吵著要上機器人,呵呵。
7#
發表于 2014-6-24 14:34:07 | 只看該作者
大趨勢,市場會自我調整生態鏈的
8#
發表于 2014-6-24 14:40:56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原因復雜,市場萎縮是主因來自: Android客戶端
9#
發表于 2014-6-24 15:36:18 | 只看該作者
市場新的震蕩,在高位求得新的平衡!
10#
發表于 2014-6-24 15:41:00 | 只看該作者
人,才是根本,機器越高級,自動化程度越高對 人的素質要求也越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2 00:06 , Processed in 0.06799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