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7| 22
|
技術行業的經歷與‘南郭問題’ |
點評
玩連鑄有啥不好意思的,低人一等了,我就玩連鑄,怎么了,有什么技術問題可以交流,我除去大板坯不銹鋼,其它都玩過,有技術問題你可以提出來,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即使我不懂的,相信也許他人會懂,可以解答你
| ||
點評
國內,什么情況都有,我就遇到過各種情況,玩重要東西,我誰都不信,就是自己看到那東西怎么玩出來,
對照GPS數據,直接得出是在哪里的那一段,你的車速是多少的時候,你關閉的冷藏,然后,是什么時間以后,產品處于超溫狀態,時長多少,數據一目了然。
誰想,人家的包裝桶里自帶GPS定位以及數據記錄系統。到地方,人家接口打開,電腦接上,你幾點幾分到幾點幾分溫度不夠,這批數百KG的東西就這樣報廢了。也不知道后來怎么處理那個駕駛員的,近一個億的產品。
俺聽說過一個事例,某公司要運輸一批需要在恒定低溫下保存的物品。那產品的包裝都是自帶溫度表等設備的,畢竟,一KG都要數十萬,結果運貨的冷藏車駕駛員半路為了“節約”燃油,關了冷藏系統.
2266998 有道理。
人家問過我這個問題,在國內怎么控制產品質量?我說,就只有你自己親歷親為控制所有流程,你放過一個,就一切都嗚呼了,你所有的努力,設計,所有所有的東西,都付之東流了,這就是國內工業目前的現狀
看來,進口材料的原始資料的詳細,與國內一份質保書,標個符合GBXXX不僅僅是服務商的差別。
材料的組織結構結晶狀態,本身就會影響材料的彈性模量。
材料的e值也直接影響應力紋,微量元素會影響e,再討論下去就頭疼咯。^_^
LIAOYAO 尤其是不銹鋼拉深】看來這個就是在冶金軋制過程里,材料結晶由于產品質量過程的不穩定出現的不同鐵碳結晶狀態在最終產品上的反應。
LIAOYAO 尤其是不銹鋼拉深】這個倒是有,深拉伸時出現紋路,只是批量生產,僅僅交后工序走表面處理,當時沒深度關注過這個問題。
說到結晶的改變,又會回到鑄造-輥軋。。。等等材料原始的制造流程,這段俺就不懂。對于熱處理部分從圖譜里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LIAOYAO 這樣說,處理到結晶的改變,也只是另一種力的改變形式。
LIAOYAO 說的不錯,有這個理解才能深入玩鈑金件,才能具體設計與解決實際問題
尤其是不銹鋼拉深,用肉眼素材都一個樣,拉深后那應力紋就直接說明素材的情況,很直觀的。而且這紋出現后是消除不了。
例如SPCC、SPCD、SPCE 適用場合就不同,拉深級就更在意這內應力問題。在俺的理解里除非是熱處理到晶態的轉變,其他的方式如自然時效、多輥矯、拉伸矯都是力的再平衡。
2266998 不爭論這些了,】打破的力平衡,當然就要建立一個新的平衡,只是建立的理論與平衡方法值得關注。
LIAOYAO 產品質量的分級嗎?
不爭論這些了,關于時效,應力分別與再平衡,有專門論著,而你打破這個平衡,就要建立新平衡,內應力,是平衡過程,不可能完全消失,那不科學,既然重新加工,就有再平衡問題,控制,也是對再平衡的
那么,按這個理解,經過金工切削的斷面除了切削由刀具帶來的外加力殘留外,還有這個內應力平衡被破壞掉后出現的應力。薄壁零件加工后的曲翹加上這部分力,他的有限元就更難以分析了。
2266998 錯了,時效不解決這個問題,時效只是內應力平衡了,】俺記得一般的教科書上說。經過時效,隨著材料內部結晶組織的穩定而逐步消失。這個“消失”僅僅是平衡?
前面談的不懂,后面說的就聽懂一些,在說C、D、E級的分別。
2266998 那么以你搞冶金的經驗看,這個“應力均勻”是如何做到的?
你理解對了一個方面,小鼻子材料是內應力均勻,沒有突變,而且‘均一性’好,就是一批料,都是這一個性能,這樣,就可以合理控制反彈量,當沒有均一性的時候,你怎么控制,以什么為基準,控制多少?無從談起
2266998 你的意思是說,時效處理后,再次加工產生的原來材料內應力方向斷裂,從而出現新的應力。那么按上下文理解,就是小鼻子的材料,原本內應力相對均勻,從而在加工后產生的次應力方向均勻,故而變形較小?
就是實力問題,怎么沒有誰說夏威夷有爭議呢?你說說看,看看后果是什么,小鼻子襲擊夏威夷,3年以后,日本滅國了,這就是證據吧,
當然這個,與話題遠了。
船上的那群老兵上岸嫖妓,和當地嫖客爭妓女,爭不過,回船上主炮轉過來就要轟,嚇得當地政府上來請罪,誰知道不過十來年,北洋水師竟然全軍覆沒于鬼子。
2266998 那個島與認真無關,當年誰會關心一個無法居住的荒島,這個島在海圖上看,根本就是政治利益問題,這要是大唐時代,都不用那么遠,明朝,清中葉之前,有爭議?笑話。甲午戰爭之前一次北洋艦隊的船路過橫濱。
錯了,時效不解決這個問題,時效只是內應力平衡了,你再次加工,應力又再次分別,產品還是不行,你必須精確理解‘冷軋’,才能準確處理這個,就是如何事先平衡這個應力,事后如何‘預計’這個應力,知道如何控制它
| ||
點評
好方案前輩說的是短纖維的復合材料型材吧?
2266998 碳纖維,就是碳體纖維,本身無法承受載荷,】很難理解,用注塑法加工生產的碳纖型材的各項力學指標。
zerowing 挺愁人的。】金屬材料的鑄造應力點問題,很多的時候也是經驗積累得到的參數。碳纖剛起步,這個問題的歸納處理自己不搞,等現成的數據可能要很陡年。
碳纖維,就是碳體纖維,本身無法承受載荷,經編織能成‘碳布’,設計結構時候,考慮應力方向等因素,確定鋪設方向,經過浸膠,預烘干等步驟,經層壓機壓制成結構體,聚酰亞胺結構可以耐160度以上的高溫,
8爺能多說兩句聚酰亞胺碳結構嗎?
高分子是一個專門學科,杜邦養了一大幫家伙,閑人,每天玩這個,許多是意外發明,比如尼龍,你看我從來不敢肆意侃這個,侃的時候,一定是說具體對象,比如‘順丁橡膠’,比如‘聚酰亞胺碳結構’,不敢多說,
查過一些資料,問過一些業內,據說變形也很難控制。多謝8爺費心了。有無結果都無所謂,只是說到這里了,就順帶問一問。
挺愁人的。金屬形核可以計算,可以判斷在什么速度和能量下形成哪一類。但是高分子完全沒有頭緒也。我也在考慮如果沒有辦法控制,就只能想辦法走類似固態硫化處理的路子,但是查一些資料
舉例說,當年的橡膠硫化,現在看來很簡單,就是加硫磺,當年保密得不得了,我同學是‘寰球’玩這些的,我可以問一下看看,畢竟我沒有直接玩過,無法準確解答,
那時,設備是我全套設計的,而工藝是‘航材所’的,那些‘帽子’每天半夜試驗生產過程,怕俺看到,哈哈,特逗的,高分子問題,必須專門問玩這個的,還得碰巧他玩到這個點了,比如加什么催化劑,如何凝固,
金屬問題有解,我玩這個也多,因為可以明確解釋為什么,材料有明確凝固溫度,一定溫度梯度下晶粒如何發展,有圖譜,但對于高分子材料,因為分子鏈的問題,無法具體控制凝固過程,以前我談過了,玩碳纖維的時候,
| ||
| ||
點評
大蝦,發兩貼就算了,反復談論‘不容易’,也不會有誰體諒你的,工業化社會,沒有技術,沒有產品,沒有具體工藝,只談論‘不容易’,沒有誰諒解,你談的‘高端’,假如沒有基礎支撐,算什么,什么都不是
| ||
點評
哈哈,當時看高曉松的節目也是侃的這個話題。越是處在寒帶的人中,就特別強悍。尤其是戰斗力。
哈哈,當時看高曉松的節目也是侃的這個話題。越是處在寒帶的人中,就特別強悍。尤其是戰斗力。
世界的工業,都在北方,米國都是,重型設備,大型東西,都在北方,米國說,北方寒冷,娛樂少,除去與老婆娛樂,就是瞎捉摸,就捉摸出許多東西,南方炎熱,醒的早,就都捉摸賺錢去了,哈哈,也許是吧
八爺,說點題外話,您看歐洲,意大利、西班牙、人家的工業體系不如英法德’但是人家的球都能玩的不錯,好像越靠南。在世界上工業強國沒有幾個,挺有意思哈哈。
國產設備,毛病千奇百怪,什么問題都有,有些毛病,你問設計者,一竅不通,他都不知道怎么設計出來的,完全沒有概念
相關對應的潤滑方式都不懂。比如在工況下,計算軸承的溫升,選擇合適的潤滑。根本沒有好好地斟酌過。
八爺俺所接觸的那些壞的原因很笑,當壞的時候,你問他要計算數據。人家就沒有。完全是自己估摸著來。很多時候,有的是根據受力,不能正確的選擇軸承配置方式。這些東西只要深入查資料都能避免。有的連工況中選擇
我見過在垛板車上的蝸輪箱的蝸輪安全磨禿的,齒輪也見過各種狀況,現在人家說一個大概狀況,基本可以判斷什么問題,是箱體問題,齒輪問題,軸承問題,還是潤滑問題,你看多了,就自然有這個認識
八爺,關于金屬斷裂的書籍,您有沒有什么好的推薦書。之前看過一本,很水。上下文銜接太差。
嗯,俺當時因為去現場被人家噴過,說了只要連續運行一段時間沒有問題,后期就沒有問題。俺告訴他齒輪傳動及渦輪蝸桿的磨損不是一天能試出來的。在設計初期那屬于靜態設計,純推理。運轉時那屬于動態,是真正的工況
尤其自己設計的大東西,即使生產了,也要常去看看,看看后續有什么問題,這可以吸取教訓,尤其是傳動系統,大型結構,初期看不出什么的,但工作一定時間,問題會逐漸反映出來,你吸取了這些東西,就是寶貴經驗
份沒跟煎熬,更可怕。心里整天懸著把劍。
去現場很重要,俺以前只要設備壞了就爭取著去現場,吧維護的地方記錄下來,把現場的結果結合自己的計算,在查看計算結果,很容易就能發現問題的實質。俺不怕吃苦。想想去現場吃點苦,總比對設計的東西沒有底,那
我就是收集這些東西,85年在大同,英國‘道梯’的架子,壓裂了,拉上來,俺就去看哪里撕裂了?怎么撕開的,以后再看蘇聯板子焊的結構怎么撕開的,國產板子怎么撕開的,你有大量對比數據,心里就有底,就不怕
八爺,俺玩的沒您那么大,俺也有一個筆記本專門記錄以前俺的設備及行業的數據,目前有了三本。俺看一下,到俺玩不東的時候,看能積累多少。哈哈
我因為玩結構與焊接的歷史太長了,從采礦設備到冶金,到石油化工,積累了大量數據與開裂,斷裂圖譜,只要不玩到‘世界極端’,基本可以處理,象240噸級別的,把握很大,后期有加載試驗,有一個流程保證
八爺,您的項目方案計算還有流程控制肯定沒有問題,但是試試階段,車架焊接流程控制’及材料的冶煉流程控制,也在國內玩。亦或是外包國外
方案階段基本結束了,現在玩這些都沒有技術含量,不可能搞到電機那個深度,也沒有廠家愿意參與,車架子,后橋中殼,前懸掛,我都沒問題,計算發動機路況匹配,之后就是電輪選擇,GE或西門子,就這些了,
基礎很重要,這是和人家侃的資本。就像鼻子足球,人家潛心堅持玩了那么多年,效果不錯。哈哈,起碼能在世界上。
八爺,您的大車快結束了嗎
哈哈,是這樣的,我第一條就說,誰嫌我說啰嗦了,就提出來,我不談這些,直接往下說,你只玩‘系統集成’,我就給你玩這個,人家首臺樣車就可以2500萬做出來,跟產品一個價錢,完全沒有研發費用,也一樣‘先進’
| ||
|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2 12:31 , Processed in 0.07357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