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79| 139
|
略論機械工程師的幾大力學 |
點評
差分計算,在早年熱力計算,流動計算,都用的非常多,現在有相應軟件,但我從來建議年輕人是先學理論,再用計算機,而不是鼓勵他們用這些‘模塊’,不懂原理,直接用模塊,一輩子就只能做‘菲傭’
算到計算機一樣的精度,那該得相當的耐心了。大俠,差分法在流體和熱學計算里用得更廣泛些吧。
有耐心,可以玩到計算機一樣的精度,只是沒有必要,
大俠,手拉網格用差分法計算能算到多復雜的東西呢。學彈性力學的時候照著徐芝綸書中的差分松弛算法例子算過幾道題,實心規則截面的已經挺麻煩的了。要是截面內有空,邊界不規則,計算該相當大了吧。
就是經驗了,橫縱梁比例關系,其剛度比例關系,變形引起的‘尖點偏移’,應力集中的折減與增加,你會玩這些,就可以鎮住小鼻子,小鼻子是最難纏的,敢把會議停了,把東西發會日本計算,都等著,但服了就是服了
大概應力多少怎么知道的呢,經驗嗎
我不算,有專門人給我計算,比如大機架,我知道哪里要算,就是說,在結構體的匯交點上,你會畫哪個‘桃形’或‘梨形’,并且基本已經知道大概應力是多少了,就可以交給人家去計算,以前都是我自己算
大俠你現在玩結構還手算嗎
懂的人少了,覺得神秘了,
我記得有限元實際上是微分方程的一種數值解法,為何現在給捧為圣經了???
不復雜,就是先學了彈性力學,再學習差分計算,矢量分解,按彈性力學公式就可以,但可能會累死你,我從來不玩‘神秘主義’,也不說什么高深東西,都是基礎,就上面這些基礎,你自己就可玩,編程計算就是了
前輩,教我們手拉網格吧,這個好高端啊
我還會‘手拉網格’,我后面的就沒有會的,米國40年代,多數工程師都會玩,當年設計大轟炸機,有計算機嗎?B29一樣非常可靠,德國就不行,會精確計算的少,人數就不夠,這就是國力差距
像這種東西手算現在基本沒人會了,大家都上軟件了,前幾天看到了個力士樂的設計,手繪圖紙手算加有限元,簡直牛逼壞了
哈哈,大蝦,40年代也是手算個中東西,當年的大鏟也非常大的,有一套計算方式,也準確,當然比今天有些差距,大概有10%的誤差,也不是很大的,
手算那玩意感覺無從下手,我們幾千噸的車架都是有限元,公司有人專門玩這個,一到關鍵時刻就請某著名大學來算
早年也是手算的,我有人家算例,只是比較粗,現在都是有限元,有專門人玩這個,
挖機的轉臺、車架手算基本算不了,我們是桁架才是手算,其他也是有限元
行走架,現在都是彈性力學計算,之后還有偏載試驗,不完全依賴計算結果
8爺,對挖掘機來說,它的上部回轉平臺,以及下部X型底架,能用材料力學計算嗎?誤差大概能有多少?
這么說吧,你簡單計算梁的彎曲,有材料力學就夠了,計算彎扭合成,有些場合,材料力學也可以,對一些特殊斷面,材料力學無法下手,就必須是彈性力學了,這個,沒有絕對,只有合適,合適就是好用,
8爺,俺跟zero123正好相反,雖然跟他一樣都是工程機械行業的,但俺感覺材料力學基本無法適用在俺工作中,哪有多么多適合材力的桿件啊,俺接觸的基本都不是桿件。還是我學習方法有問題?沒有理解材力精髓?求指導。
粗的東西,材料力學就夠了,但對于受力復雜,有強力扭轉的結構體,材料力學就無法處理了,就必須用彈性力學,你玩到一個程度,自然就認識到必須用彈性力學,這是工作的要求,自然你就會學習的,
大俠,我怎么感覺彈性力學在工程上都不怎用的到呢,對于一般的結構材料力學加上規范就夠了
| ||
點評
當你玩外壓的時候,主要玩‘穩定性’,就有用了,人們都是到用的時候,現有的不夠了,自然就會再考慮其它東西,
塑性力學俺沒看過,但俺工作中,工程機械上的駕駛室用的ROPS和FOPS,要進行塑性變形分析,可能跟塑性力學有關。
| ||
點評
mark
我看了一下美國手工劃分網格計算駕駛室ROPS&FOPS的。最后我還是放棄了手算。網格劃分要求較高,模型間單元類型匹配做不好,精度還是保證不了。只有簡單的模型,編程算算還可以。
線性有限元主要是大型稀疏矩陣求解,商業軟件的求解器穩定性和精度都非常不錯,而且算法還需要標定和認證的,所以,要精度,還是要上專業CAE軟件。
手拉網格其實挺有意思,大學學現代設計的時候學過,不過后來用手的時候很少了就。其實就是結合力學的微積分論。但是網格大小的處理就跟控制論差不多,有幾種算法。哈哈
勉強合格,復試OK
不知層主考研情況如何?
這個手拉網格,聽前輩說過好幾次了,就不知道什么樣,學完彈力就會嗎
大蝦,你這個思路是絕對正確的,自己先拉粗網格,編程計算,找到‘關鍵點’,再上有限元,一下就找到精髓了,玩幾次,再玩結構,就無敵,找個大設計院,都無敵,沒有多數人懂這個過程,所以有限元結果都不敢確認
| ||
點評
鄙人不敢當。
| ||
點評
尖角部位有應力集中,彈性肯定是奇異的,而且隨著網格細化,峰值點會增大,如果是彈塑性呢,塑性的應變相對彈性要大得多,就可以拉低局部應力,讓更大的彈性部分承擔變形,但是計算成本陡升,所以CAE不是那么好玩的
datree大俠,你提到形狀變化劇烈這個問題,例如沖壓,鍛造,粘流等等,換有限容積法,不就OK了,很多商業軟件也是這么做的。
多謝998大俠回復!datree大俠,因為按應力函數或者位移求解,都只有三個獨立的方程,比求解應變和應力要容易很多,并不是不能作為未知量。
算是個理解問題吧,怎么理解都可以,這無所謂的,你玩一陣就會發現,最后都走在一起的,甭管你手算,計算機計算,只要時間夠,精度是差不了太多的,你可以試驗一下,
有限元積分點是微分方程的解,節點由積分點算來的,如果形狀變化劇烈,就會出現奇異值。如沒有倒角的位置,不斷的細化網格也得不到收斂值。
對于約束條件、位移邊界明確,可以把應力作為未知量,寫應變式來求解的。類似結構力學里的力法和位移法。
差分的節點值是準確的,而有限元是積分點的值是準確的,節點值是差分抹平之后得到的。
datree大俠,沒有應變函數這個東西,應力函數對應的是位移。不同的偏微分方程,適用的求解方法肯定是不同的。
兩者是不同的算法,但都是用來求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思想都是把整體細分成網格來處理。差分法是把應力函數或應變函數的微分變成差分來計算。有限元從能量出發得到單元能量式的泛函,泛函變分求解,再組裝所有單元。
|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4 16:23 , Processed in 0.09230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