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50079|回復: 139

略論機械工程師的幾大力學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4-6-14 19:45:49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經典力學》以靜力學為入門,靜力學的要旨在“平衡”,以虛功原理一以統之,不需要很高的數學技能;《材料力學》就完全是機械工程師的學問了,但要以經典力學為基礎,并且它所研究的只是單一的桿件,用來設計一根軸,一根螺栓,一個銷子,桿軸梁柱,對這些單件還行,對復合桿件結構就無能為力;《結構力學》濟材力之窮,正好就是研究復合桿件結構的,研究好了,可以設計桁架結構,剛架結構。8 K0 P0 k- c9 }

& {  F0 B7 ]; d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都是研究細長桿件的中間截面的,對于塊體、厚壁圓筒、復合厚壁圓筒的內部應力分布,無能為力。
# a! q/ E: ]$ _$ ?! m$ i$ B! y# t5 _: Z0 A8 M1 s2 g4 V. ~
至于《彈性力學》,要研究它,所需要的數學知識,遠遠大于所需要的力學知識。若只論套公式的話,沒有研究過,你怎么知道套的對不對?
% c  d1 E4 ^/ C4 L) o. D- B) f8 {# z% d' X
材料力學的截面慣性矩,彈性力學的微分方程,需要研究數學分析(微積分)才能做出。數學分析研究上去,就要接觸實數系,連續統,集合論……把一塊材料看成無數粒子的集合,每一個點都與其坐標值,應力值,應變值相對應,放棄探求它們之間那隱幽的因果關系,轉而尋找其點集之間的純粹映射,并利用其紙面上的有形表現——映射圖象,以及能進行映射運算的符號——微分方程,逐步反推而求解。
9 W+ V. i, ?0 o/ ^$ K# v8 a# P
# L4 R; c4 I) S3 B) Y- W末尾附詩一首以抒懷:
, M# [' w" ?) _9 a3 O; Y3 i
0 m; `! z9 q) S  L0 l       杜甫《不見》5 a/ d- K& M; T" M* m) A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M% Y0 `$ e2 P" N) W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 o. l' ], ]$ J; q5 K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3 c8 Q2 K% O' p2 R5 N2 p- g7 o; Z. N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z, Y6 P, a+ R! y

. a0 F1 {* t7 H' H/ o

點評

要是學完這些去畫圖,太浪費了。  發表于 2014-6-18 09:53
大學里學材料力學,感覺好難,那門課學的太艱難了,雖然考試過了,實際上沒學懂。現在看看,還行。  發表于 2014-6-16 08:42
諸般力學皆學到,白發蒼蒼人已老;若要學完才畫圖,世間一事也難成。  發表于 2014-6-15 21:55
搞振動噪聲的,總得了解一下聲學的知識吧。總之,力學學是學不完的。你想手算,就算是編程計算吧,看看編程方面的書吧,數學分析少不了吧。“攻城獅們”累了點吧。  發表于 2014-6-15 21:28
這些都是基本的知識。如果應用行業不同。相應行業又有自己的簡化方法和行業標準。里面也可以說是力學教科書。比如搞汽車的,你總得了解汽車動力學吧,汽車空氣動力學吧,汽車方面的摩擦學知識吧  發表于 2014-6-15 21:23
當然,涉及到材料緩慢變化,似乎上面的知識也夠了。但是如果遇到沖擊這些材料應變變化快的情況,那就看看有關波傳導,沖擊力學的書。涉及到材料加工熱處理這些。似乎還得看看熱力學的書。  發表于 2014-6-15 21:20
如果單純考慮靜力狀態的結構,上面的力學似乎夠了。但是核心的是要掌握動力學,振動力學相關的知識。同樣,如果深入理解疲勞的相關內容,就要掌握概率論的知識。如果對材料深入理解,最好看看晶體力學的書。  發表于 2014-6-15 21:16
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是學機械應該掌握的。結構力學是為鋼結構設計做準備的。當然如果要設計好結構,就要了解塑性力學,前提是學好彈性力學。同時,學好塑性力學可以進一步了解疲勞的相關理論。  發表于 2014-6-15 21:12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xlf63 + 1

查看全部評分

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4-6-14 19:52:31 | 只看該作者
彈性力學還是要學習的,對一個結構,有定量分析的能力,
% t4 C0 \+ J; v4 o' B# Y  [# H6 ~$ G+ _$ G
當然不是說彈性力學萬能,對于結構邊角的處理能力還不足,

點評

差分計算,在早年熱力計算,流動計算,都用的非常多,現在有相應軟件,但我從來建議年輕人是先學理論,再用計算機,而不是鼓勵他們用這些‘模塊’,不懂原理,直接用模塊,一輩子就只能做‘菲傭’  發表于 2014-6-15 13:06
算到計算機一樣的精度,那該得相當的耐心了。大俠,差分法在流體和熱學計算里用得更廣泛些吧。  發表于 2014-6-14 23:19
有耐心,可以玩到計算機一樣的精度,只是沒有必要,  發表于 2014-6-14 22:52
大俠,手拉網格用差分法計算能算到多復雜的東西呢。學彈性力學的時候照著徐芝綸書中的差分松弛算法例子算過幾道題,實心規則截面的已經挺麻煩的了。要是截面內有空,邊界不規則,計算該相當大了吧。  發表于 2014-6-14 22:48
就是經驗了,橫縱梁比例關系,其剛度比例關系,變形引起的‘尖點偏移’,應力集中的折減與增加,你會玩這些,就可以鎮住小鼻子,小鼻子是最難纏的,敢把會議停了,把東西發會日本計算,都等著,但服了就是服了  發表于 2014-6-14 22:33
大概應力多少怎么知道的呢,經驗嗎  發表于 2014-6-14 22:27
我不算,有專門人給我計算,比如大機架,我知道哪里要算,就是說,在結構體的匯交點上,你會畫哪個‘桃形’或‘梨形’,并且基本已經知道大概應力是多少了,就可以交給人家去計算,以前都是我自己算  發表于 2014-6-14 22:20
大俠你現在玩結構還手算嗎  發表于 2014-6-14 22:16
懂的人少了,覺得神秘了,  發表于 2014-6-14 22:15
我記得有限元實際上是微分方程的一種數值解法,為何現在給捧為圣經了???  發表于 2014-6-14 22:13
不復雜,就是先學了彈性力學,再學習差分計算,矢量分解,按彈性力學公式就可以,但可能會累死你,我從來不玩‘神秘主義’,也不說什么高深東西,都是基礎,就上面這些基礎,你自己就可玩,編程計算就是了  發表于 2014-6-14 22:01
前輩,教我們手拉網格吧,這個好高端啊  發表于 2014-6-14 21:57
我還會‘手拉網格’,我后面的就沒有會的,米國40年代,多數工程師都會玩,當年設計大轟炸機,有計算機嗎?B29一樣非常可靠,德國就不行,會精確計算的少,人數就不夠,這就是國力差距  發表于 2014-6-14 21:52
像這種東西手算現在基本沒人會了,大家都上軟件了,前幾天看到了個力士樂的設計,手繪圖紙手算加有限元,簡直牛逼壞了  發表于 2014-6-14 21:49
哈哈,大蝦,40年代也是手算個中東西,當年的大鏟也非常大的,有一套計算方式,也準確,當然比今天有些差距,大概有10%的誤差,也不是很大的,  發表于 2014-6-14 21:41
手算那玩意感覺無從下手,我們幾千噸的車架都是有限元,公司有人專門玩這個,一到關鍵時刻就請某著名大學來算  發表于 2014-6-14 21:33
早年也是手算的,我有人家算例,只是比較粗,現在都是有限元,有專門人玩這個,  發表于 2014-6-14 21:29
挖機的轉臺、車架手算基本算不了,我們是桁架才是手算,其他也是有限元  發表于 2014-6-14 21:22
行走架,現在都是彈性力學計算,之后還有偏載試驗,不完全依賴計算結果  發表于 2014-6-14 21:09
8爺,對挖掘機來說,它的上部回轉平臺,以及下部X型底架,能用材料力學計算嗎?誤差大概能有多少?  發表于 2014-6-14 21:00
這么說吧,你簡單計算梁的彎曲,有材料力學就夠了,計算彎扭合成,有些場合,材料力學也可以,對一些特殊斷面,材料力學無法下手,就必須是彈性力學了,這個,沒有絕對,只有合適,合適就是好用,  發表于 2014-6-14 20:51
8爺,俺跟zero123正好相反,雖然跟他一樣都是工程機械行業的,但俺感覺材料力學基本無法適用在俺工作中,哪有多么多適合材力的桿件啊,俺接觸的基本都不是桿件。還是我學習方法有問題?沒有理解材力精髓?求指導。  發表于 2014-6-14 20:47
粗的東西,材料力學就夠了,但對于受力復雜,有強力扭轉的結構體,材料力學就無法處理了,就必須用彈性力學,你玩到一個程度,自然就認識到必須用彈性力學,這是工作的要求,自然你就會學習的,  發表于 2014-6-14 20:03
大俠,我怎么感覺彈性力學在工程上都不怎用的到呢,對于一般的結構材料力學加上規范就夠了  發表于 2014-6-14 19:55
3#
發表于 2014-6-14 20:32:34 | 只看該作者
塑性力學有必要不??一直沒怎么看
" E; ?1 K' c, c. ]
. z5 z/ @/ x' ?0 ^/ g2 r7 A1 B' y現在在看鐵木辛哥的板殼理論

點評

當你玩外壓的時候,主要玩‘穩定性’,就有用了,人們都是到用的時候,現有的不夠了,自然就會再考慮其它東西,  發表于 2014-6-14 20:53
塑性力學俺沒看過,但俺工作中,工程機械上的駕駛室用的ROPS和FOPS,要進行塑性變形分析,可能跟塑性力學有關。  發表于 2014-6-14 20:49
4#
發表于 2014-6-14 21:44:01 | 只看該作者
998大俠不知道我這思路正確不?? 我現在堅持手算,淘了個二手編程計算器輔助,夏普的PC-G850V,我覺得,有限元必須在手算非常清楚熟悉的條件下才能使用

點評

mark  發表于 2015-7-16 21:59
我看了一下美國手工劃分網格計算駕駛室ROPS&FOPS的。最后我還是放棄了手算。網格劃分要求較高,模型間單元類型匹配做不好,精度還是保證不了。只有簡單的模型,編程算算還可以。  發表于 2014-6-16 13:42
線性有限元主要是大型稀疏矩陣求解,商業軟件的求解器穩定性和精度都非常不錯,而且算法還需要標定和認證的,所以,要精度,還是要上專業CAE軟件。  發表于 2014-6-15 08:44
手拉網格其實挺有意思,大學學現代設計的時候學過,不過后來用手的時候很少了就。其實就是結合力學的微積分論。但是網格大小的處理就跟控制論差不多,有幾種算法。哈哈  發表于 2014-6-15 00:40
勉強合格,復試OK  發表于 2014-6-14 22:15
不知層主考研情況如何?  發表于 2014-6-14 22:11
這個手拉網格,聽前輩說過好幾次了,就不知道什么樣,學完彈力就會嗎  發表于 2014-6-14 21:59
大蝦,你這個思路是絕對正確的,自己先拉粗網格,編程計算,找到‘關鍵點’,再上有限元,一下就找到精髓了,玩幾次,再玩結構,就無敵,找個大設計院,都無敵,沒有多數人懂這個過程,所以有限元結果都不敢確認  發表于 2014-6-14 21:54
5#
發表于 2014-6-14 22:45:21 | 只看該作者
來社區里不久,私下里很敬佩你和zerowing大俠的數學、力學之功底,看二位前輩的帖子收獲很大!

點評

鄙人不敢當。  發表于 2014-6-14 22:49
6#
發表于 2014-6-15 00:47:20 | 只看該作者
受教了。
7#
發表于 2014-6-15 02:36:23 | 只看該作者
兄弟你太喜歡繞彎子說話了!力學關鍵都是平衡,不平衡也要虛擬湊平衡,要不然等式哪來?

點評

一針見血  發表于 2015-9-18 18:01
不錯啊,想的挺正確  發表于 2014-11-22 13:47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老鷹 + 10

查看全部評分

8#
發表于 2014-6-15 08:41:55 | 只看該作者
大俠,第一個應該是 狹義的《理論力學》,如果說是《經典力學》的話,那包含的可就廣了
; ?% v! I; u2 ?- P四大工程力學:材力,結力,彈力,流力
  v  ~/ U: r& c% {廣義的四大力學:經典力學,熱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

點評

高見  發表于 2015-7-20 11:51
mark  發表于 2015-7-16 22:01
9#
發表于 2014-6-15 08:55:53 | 只看該作者
2266998 發表于 2014-6-14 19:52
. Q$ i. r' m. f彈性力學還是要學習的,對一個結構,有定量分析的能力,
" x: Y- P" P: L! }! m
4 |, ~* l9 X; j+ L) T9 J6 ?當然不是說彈性力學萬能,對于結構邊角的處理能 ...
, @8 i% J- x1 }
大俠,有限元是有限元,有限差分是有限差分,兩者是不同的算法

點評

尖角部位有應力集中,彈性肯定是奇異的,而且隨著網格細化,峰值點會增大,如果是彈塑性呢,塑性的應變相對彈性要大得多,就可以拉低局部應力,讓更大的彈性部分承擔變形,但是計算成本陡升,所以CAE不是那么好玩的  發表于 2014-6-15 13:25
datree大俠,你提到形狀變化劇烈這個問題,例如沖壓,鍛造,粘流等等,換有限容積法,不就OK了,很多商業軟件也是這么做的。  發表于 2014-6-15 13:22
多謝998大俠回復!datree大俠,因為按應力函數或者位移求解,都只有三個獨立的方程,比求解應變和應力要容易很多,并不是不能作為未知量。  發表于 2014-6-15 13:18
算是個理解問題吧,怎么理解都可以,這無所謂的,你玩一陣就會發現,最后都走在一起的,甭管你手算,計算機計算,只要時間夠,精度是差不了太多的,你可以試驗一下,  發表于 2014-6-15 13:10
有限元積分點是微分方程的解,節點由積分點算來的,如果形狀變化劇烈,就會出現奇異值。如沒有倒角的位置,不斷的細化網格也得不到收斂值。  發表于 2014-6-15 12:58
對于約束條件、位移邊界明確,可以把應力作為未知量,寫應變式來求解的。類似結構力學里的力法和位移法。  發表于 2014-6-15 12:51
差分的節點值是準確的,而有限元是積分點的值是準確的,節點值是差分抹平之后得到的。  發表于 2014-6-15 11:35
datree大俠,沒有應變函數這個東西,應力函數對應的是位移。不同的偏微分方程,適用的求解方法肯定是不同的。  發表于 2014-6-15 11:33
兩者是不同的算法,但都是用來求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思想都是把整體細分成網格來處理。差分法是把應力函數或應變函數的微分變成差分來計算。有限元從能量出發得到單元能量式的泛函,泛函變分求解,再組裝所有單元。  發表于 2014-6-15 11:10
10#
發表于 2014-6-15 09:30:21 | 只看該作者
有一門力學叫連續介質力學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逍遙處士 + 1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4 16:23 , Processed in 0.09230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