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介紹一下,本人小小操作工一名。按說這也不是我該琢磨的東西。但是自己有種說不出的感覺總在想這些問題。目前為止單位還沒有試制成功,只有一次偶然成功,所以我還是在論壇跟大家請教一下吧。我說說我自己的認識,大家伙也多給指點一下!. s1 p* y* H7 u E
0 F, l/ {0 |+ V! I1 d) \+ a/ \! H
單位第一次采用三套軋輥軋制管件,在一個大的縮頸以后,在采用三軋輥繼續縮頸。而在用三軋輥軋制以后總是出現一個橢圓形,說心里話,雖然我懂得東西不多,但是我心中總認為模具設計思路就有問題,參與這個是指項目也算有段時間了吧,我就在想,軋制后出現橢圓形,是不是采用三軋輥的一個弊端呢?我的觀點是雖然三個軋輥均勻的分布,但是在工件旋轉的軋制過程中工件手里并不均勻,三個軋輥中參與變形的只有一個。雖然工件變徑較大,最終軋制后的直徑也較小,但采用四軋輥比較合適吧。; k* M6 V7 p4 D3 ?1 X) P$ l0 F
/ L$ Z! i- e! Q3 v$ | 但聽說外邊也有三軋輥軋制成功案例,所以我想或許是我們才用的工藝不對,或者模具有問題吧,在軋制出現橢圓后,單位采取的措施是降低主軸轉速,而我的認識確恰恰相反。,我覺得要提高轉速,降低推進速度(就是降低每轉的進給速度)才能降低軋制推進過程中的各種力量,特別是減小堆料的程度,從而順利的軋制,但是在采用降低轉速后,有了一次成功的過程,但僅此一次,卻再也沒有過成功案例。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在次也請教大家吧。而關于加熱溫度,觀察了一段時間,覺得可能過高也不行,不僅僅是因為破壞組織的原因,在軋制中還要保證塑性。而這個度總是選擇不好,先不說了,困了。明天繼續吧
9 [+ G: C7 n ^. g, G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