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說教育,什么是教育?教育從字面上看就是兩個部分。第一就是“教”。第二就是“育”。沒有主次先后。/ j. f( |# t% v) N: _" s, c
% @1 V7 V1 {$ @5 h
什么是“教”?一方面是傳授技藝,另一方面就是糾正歧途。這就是所謂的“傳道”“授業”。
4 ~0 ^9 a& v9 ?, Y! F- }6 C9 L s- t* M i& J7 I6 z$ t7 }! `
說傳授技藝,亦不是傳授你其所知。傳授的是基礎,是方法,是如何面對解決問題,而不是所謂的經驗。人,由于年齡段不同,認知參差不齊。所以,對年幼者,傳授技藝一定是最基礎,最表象的東西。這個過程就是認知。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量增加,再接受的技藝就變成了方法和態度。這就使傳授的階段性。同樣的,這樣的階段性也會根據認知的級別劃分。比如,你新學一門語言,也一定是遵循這樣一個流程的。沒有個例。一上來給一個滿月的嬰兒上微積分的,那是天方夜譚!!3 K U* ?3 t$ [" X+ U; g
. O: _; q+ I. K# ]- h
為什么說傳授的不是經驗?因為經驗是一種總結,他不是定理,更不是公理。經驗存在時效性。你可以被告訴有這樣的經驗總結,但是你必須知道這樣的經驗必然有其片面性。而你也必須明白如何面對這樣的經驗。所以,你說傳授技藝應該包含經驗嗎?可以這么說,不應該,也教不了。不經歷過,不思考過,經驗永遠是別人的。40年前,國內普遍經驗就是焊接要保溫,要預熱。結果很多農機焊不了,一焊就裂。后來有人‘發明’了冷汗法,稱為一段佳話。這就是經驗的時效性和片面性。直至人們認識和了解了焊接原理,研究出了各種的焊接模型,這種經驗才成為一種技藝,一種知識應當被傳授。因此,放棄真正的技藝和知識去傳授經驗,這就叫舍本逐末!其結果就是阻斷了后輩之人探索和校驗經驗的道路。$ W; E0 ~, U$ W* F2 C
4 U) t( m; h: N& [, A# ?
再說傳道,即糾正歧途。傳道指的是對人行為的規范,對處事待物的規范。人從小就接受各種的道德準則,這就是傳道的過程。你見人要禮貌,待物要厚道,做事要有始有終,這些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基本的規范。出門要遵紀守法,開車不能超速闖標,你到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是同樣的要求。而教授你這些的過程就是傳道。你要愛國,要觀知天下事行匹夫則,這也是傳道。而這些,不只有我黨有,其他國家都一樣。老米沒有嗎?老米不講你要愛黨,因為他是多黨執政。但是他鼓勵你信教,通過教會約束你的行為。加鼻子沒有黨費,但是加鼻子有教會費,稅前10%的收入所得,哈哈。比黨費高多了。所以,回到正題上,傳道的過程就是規范人行為的過程。無論你是什么地位,無論你是什么階層,無論你是男是女,你都要被規范在其中的準則!+ j& k3 B% v8 R' h3 o9 E6 U5 Q
/ r' J% E; e& ?% `( e1 B( Z什么是“育”?育人就是“解惑”。哺育你成長,解答你疑惑,引導你成人。這就是育。而貫穿于整個“育”的主線就是給予一個適合其成長的環境。壇子里有天津的大俠就一定知道天津耀華是個什么地位的學校,相當于北大附中吧,或者你可以想象為重點中的重點。即便是這樣的學校出來的學生,卻依舊要面對因為環境影響而帶來的終身遺憾。這是真事兒,我的鄰班同學,只因為平日跟一群狐朋狗友攪混在一起,雖然上了211,但是卻因為打架斗毆致死被依法判了5年。人生有幾個5年可以重來?這就是環境!一個整天和懶漢們混在一起的人不會勤快。同樣,一個天天泡在斯倫貝謝里的小工程師也一定知識淵博。這就是環境的影響,這就是“育”。
' L" [ n( V4 F$ z7 i0 P: N, v9 P
說這些,就是要闡明什么樣的才算“教育”。
- b+ H: B e6 O) }4 }
% V/ k+ i& p5 z N中國人背負了幾千年的劣根性,至今依存。凡事都是自己“占理”,凡事都是別人“不足”,凡事都是“等待別人救贖”。中國人,已經這樣等了幾千年,被周圍的列強掛分若干次,還想這樣等到什么時候?
}4 k8 i4 p4 A+ A中國人呼喚教改已經呼喚了二十年。但是結果是什么?改到你的預期了嗎?為什么改不到?因為所有呼喚的人都只是站在一個片面的角度上去闡述問題,要求解決這個問題。然后呢?然后就是坐在那等著被救贖。等著教育改革了救贖自己。人民自己不能覺醒,你改革教育有什么用?魯迅先生為什么棄醫從文?因為西醫再有效不能讓民眾覺醒!一群睡死的人,你又怎能期待靠給他們蓋被子讓他們醒來!!
, N( v3 A8 y$ \, {: z9 |& l下面有幾個悖論,大家可以玩味玩味。7 R# h* g5 P2 b2 ~. _ D
1。教授只教授理論,沒有實踐。學生們聽得昏昏欲睡。一個曾經的學生工作后,回去上了一堂讓下面學生情緒高漲的課。然后由此斷定,教授們應該多教實踐。(評論:那這個曾經的學生當年是如何被同樣的老師教會的?) a4 a& n/ w* Q$ V! Q0 U3 A
2。現在的老師大多都是混吃等死的,什么都教不了你。所以我們現在底子弱,沒有基礎。(評論:為什么當時不反抗?為什么當時不要求被教會?)
+ j+ G( B: b) |3。學校沒有實踐,社會要求經驗,這種霸王條款讓新人怎么活。(評論:當你大把大把地在游戲里撈經驗的時候,你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嗎?)
6 S4 g; y* z$ F, t) h. M& d6 x6 H: M [* J
結后語:也許有點過激了,只是突然感覺還有很多人總在等待,哪怕就這么死去也不肯睜開眼。期待社會改變至少要從改變自己做起。自己改變了,再去改變自己的子女,周圍的人,周圍的下一代。時代才會逐漸變遷。靠撥一撥弦就想定乾坤的,只是在癡人說夢。
+ u% ~6 s9 j. ]2 `3 S) a4 z, x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