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人初入職場,往往會感到困惑,抑或是看不到自己未來的方向而感到焦慮。辛苦讀書二十載,畢業后發現現實與自己的理想往往差距很大,不免會有一種懷才不遇的失落感。隨著工作的持續,一年左右或者兩年左右,發現很多東西不僅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多的瑣碎和無趣充斥泛濫,形成包圍之勢。這期間一批又一批的人跳槽走了,不管去了哪里,如果不是在壟斷性質的或者某些特殊性質的企業,大多會有一個包圍和突圍的過程,而能否成功突圍走上自己理想的道路,又是一個大大的問號。8 G- _/ |; F2 h- ]+ D- g
我們之所以會被包圍,其實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F行教育體制造就了年輕人往往具有很強的企圖心和虛榮心,現實的給予卻很難滿足需求;相當數量的企業不夠規范,每年招聘大量的優秀學生然后就沒有然后,所以很多人越來越傾向于外企,或者壟斷性質的那些企;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導致N多的職位技術含量不高,或者被滿腔熱情的年輕人不夠接受;企業利潤空間不足或者足夠的利潤沒有合理分配,導致年輕人一年兩年甚至N年后依然賺不到錢;。。。。。。. E% D* [- \% d5 Q; b, X! }( e% W
無論如何,我們沒錢沒權沒地位的技術工作者,只有突圍。
- J! {5 D, u$ N1 u' t: `如何突圍?我們沒有辦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作為學機械的、搞技術的菜鳥,筆者提出以產品為核心的突圍。
: H4 `0 V* J/ G0 f' C( H7 v" U: f關注產品,關注整個的產品,其實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7 M$ K0 q0 Z; U
9 R! t- k0 f9 h: `+ y5 `產品結構上
: j, ?* f. r, ~* M$ w0 ?這一部分其實屬于機械設計的范疇,而機械設計的基礎其實離不開三大力學,所以我們做產品的時候就要考慮受力,考慮剛度、穩定性等問題。
( d$ u: n+ H3 r2 p2 e2 z, I/ r涉及到產品結構,其實有很多細節,如果你不去探究,每次去車間看到的產品都是一個樣。畫一張裝配圖,就會了解其中的裝配關系,根據功能設計配合公差,了解到這部分的結構型式比如滾珠絲杠用的是一端固定還是兩端固定,用的球軸承還是角接觸,國產的還是進口的,絲杠是幾級精度的,材料是什么,多少錢買的,壽命是多少,絲母預緊方式及預緊力大小,直線導軌固定用的是幾級的螺栓,等等,有意識的去了解這些細節,就會對產品結構有更清晰的認識。畫一張零件圖,就要研究尺寸精度設計為多少,表面要不要加工,加工花多少,選什么材料,發藍還是調質,鈑金為什么噴塑不噴漆,防水件需要滿焊的現場來的貨為什么只點兩三下,有意識的總結思考這些,就會不斷積累材料、工藝、熱處理等方面的知識。
. p& J5 c7 V& _+ L因此,產品結構上的東西不光是如何熟練的使用三維、二維軟件,要用心積累、不斷積累。
9 a7 G1 z9 ]$ U/ ~$ B$ \% }. e- \+ C: D* d% @
產品控制上8 n' Q8 F/ S6 t- C' F
這一部分主要包含電氣設計和液壓設計,需要首先從大的方向上了解其結構和原理,比如數控系統具備哪些主要功能,電箱里有哪些伺服驅動器、電源、變壓器,它們之間是如何互聯和相互作用的,DAC卡、PLC卡功能如何實現,G指令編程基本操作,編碼器是增量的還是絕對的,輸出方式有何不同,增量的A B Z三項輸出代表什么含義,進給系統有沒有光柵尺,絲杠螺距誤差和反向間隙是如何補償的,等等。液壓站的技術參數有哪些,帶幾套閥組,如何控制卡盤、刀架等的運動,液壓缸、氣缸等這些常見元氣件結構、原理,等等。/ C, k5 i5 L; t
) w" p, i* C% x1 S" F) I/ B& k, b2 Y以上這些基本屬于產品本身的東西,大概包括機械設計、電氣設計兩部分,以產品為核心,把這些東西都搞透徹了,以后再看到產品思路就會比較清晰,即使不干這行了,這個思路也同樣受用,至少知道從哪個地方著手去分析。) d2 J' j. y# \ Z
, `9 b8 F# R: q/ ~% O: H, q產品文件上
: |- O% Q/ F0 n! s# b% A ]4 I* a* p產品相關的技術文件會有很多,開發階段、生產階段、銷售服務階段等等,這其中很多文件都很重要,作為技術人員,會參與其中一部分文件的制定。比如做一次計算書,你就了解了電機選型、傳動比設計、功率扭矩計算等知識,知道皮帶用的是聯組帶還是單條的鑄齒帶,鑄齒帶與普通V帶有什么區別,聯軸器、絲杠、軸承計算的原則和依據等待。(當然做一次就熟悉了是肯定不可能的,很多知識需要積累、消化、再積累、再消化。。。)說明書、合格證這樣的文件里都有詳細的產品參數、出廠前要做哪些檢驗、精度達到多少才算合格等等技術信息。了解一下技術協議、合同等文件是如何編制的,說不定日后也會用得上,即使用不上,多看一些也會開拓思路。 W* [5 J2 R( Z' S2 a" T
+ X9 t. Q. X) [9 |. u, _2 U. G
產品生產制造上
* B# |- D, {0 h7 @+ ~涉及到生產制造,這個范圍很大,內容也很多、很復雜。如果做產品,慢慢就會了解產品所包含的物料是如何組織的,自制件有哪些,外購件有哪些,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很多做整機產品的廠家自制件比例越來越小,比如機床產品的主要外購件就很多:驅動單元如電機、聯軸器、皮帶、帶輪、絲杠、導軌等,支撐單元如軸承、主軸軸承、鎖緊螺母,測量單元如直線光柵尺、角度編碼器、對刀儀、工件測量系統,刀架如液壓、電動、伺服、動力頭伺服,工件夾持單元如卡盤、油缸、中心架,冷卻潤滑單元,液壓單元,高速防護。0 a* m0 @% ?9 z T( Z
作為設計部門,需要給生產系統下計劃,最主要的也就是BOM,BOM是ERP系統的一個很重要的輸入,馬虎不得,而且由于產品配置不同、特殊產品需求(如展會)、產品改進升級、供應商變更等諸多原因,BOM也需要不斷更新維護或者替代,總之這一塊的工作很多很繁瑣也很重要。
: f. [/ {& A _0 ~; r5 S0 E其實日常工作中還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貨期緊了,某些件就要提前采購,采購多了剩下的就庫存吧,買的東西還沒到貨,不重要的件要不先拿別的替代一下吧,現場來了一百套XX件沒鉆孔,加點工時工人配鉆一下吧,等等,很多事情也是不那么守規矩的。
( J# \! J S1 l) b- ~生產制造是一個大系統,這里面有很多科學的東西,也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斷改善。! h4 c/ B7 @; s O* U2 L
4 U4 @ u+ }! q& c& x/ _% H產品利潤及銷售上" r& p0 Y; h+ G$ L+ E
一個大鑄件買進來是九千,加工完之后價格一萬二;鈑金件多為Q235A冷軋噴塑的,價格大概十幾塊一公斤,這樣如果多設計幾個圓弧之類的,工人就不樂意了,工藝復雜重量不重干起來不合適,等等。慢慢了解了零部件的成本,也就知道了整個產品的成本,而市場價與成本的差值就是利潤,這利潤給生產廠多少個點,給經銷商多少個點,都是各方議定的,經銷商的貌似比生產廠的要高,而且他們似乎不承擔風險,比如機器故障了、返修了,消耗的都是生產廠,這樣產品質量不過硬的生產廠利潤也就沒有多少了,看來還是銷售賺得多。利潤和銷售,這里面貌似還有很多事。2 _* {! c& N s1 r
- Z; b4 K- g/ {0 i- L s, ~) S
產品新技術上
8 E7 o7 d) i v: l! I- W自動上下料機械手、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工廠、智能化生產系統、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生產模式,等等,無論現有的還是沒有的,技術總會不斷進步,要時刻保持前瞻性思維。
; w& q c% y. U' l( s$ `) C! f# t- f1 C
以產品為主線,將一系列的東西貫穿起來,形成一定的思路,這樣無論以后從事哪塊工作,都會有一個切入點,這就是以產品為核心的突圍。(本文更適合于初入職場不久的技術工作者,江湖險惡,年輕人不得不伺機突圍。)
. ~8 C3 U% ?9 L/ N1 @, M! [
( N2 X9 J" M) m, w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