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3679|回復: 4

怎么辦事才算靠譜?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4-4-3 17:17:25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何工作:怎么辦事才算靠譜?* K. @! K6 M4 j* |; Z" P6 L# w

如何工作:怎么辦事才算靠譜?.pdf

1.01 MB, 下載次數: 21, 下載積分: 威望 -3 點

如何工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4-4-3 21:24:46 | 只看該作者
講的是什么?效率問題嗎?
3#
發表于 2014-4-3 21:35:56 | 只看該作者
什么東西,
4#
 樓主| 發表于 2014-4-3 21:36:50 | 只看該作者
貼出來讓大家看下部分內容
/ |7 s. R- R& f& H+ e# }- f! M2 ]4 A4 Y9 G# E
如何工作:怎么辦事才算靠譜?
第一篇:做事的思維
2 U9 Z( z+ v3 e8 _! P) C  u

7 M. u/ Q. z0 ?( w% V# [     天天嚷嚷著移民、做中產,可現實行動不給力,這一切都是白搭??照務`國實干興邦還是有點道理的,只是咱先把自己給興起來再說。所以就在這里獻個丑,寫寫怎么工作,文章可能略長,那就分個批次,讀完有幫助很高興,沒什么幫助的也請海涵。本人干了幾年企業管理,對人資和運營還算略懂,工作也是從基層一步步爬到中層往上,就說點個人的見解,權且給各位當個建議。鑒于水平有限,如果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指正,覺得小兒科的高人可以忽略不計。還有一點,討論歡迎,罵人就免了,這些丑話都先說在前頭,免得引起誤會。
0 @7 D3 a% t" {/ f; z        這里只講工作方法和思維方式,對于心態問題有成功學和勵志書,那里雞血打的比我猛的多,只是自90年代以來從臺灣引入的成功學在大陸變了味道,從內心覺醒到外來雞血讓人有種毒品的感覺。我之前也是接觸到過,但越來越感覺和國內情況不符,因為中國的教育與其他地區不同,所以可能是好的東西,但到了這里就全變味了。而且更有甚者,拿這個當成了救命良藥,讓人深惡痛絕??粗粋€個員工像吸食了毒品一般的瘋狂,然后又突然的頹靡,又痛又憐。所以說工作方法之前,也先把教育問題先闡述一下。教育是工作之本,光靠雞血可能短時間內會有效果,但要想長久穩定還得先明白根基的東西。人在工作時的問題如果不能和教育聯系起來,那就是無根之值,很多事情都找不到頭緒,當把這些問題搞清楚后很多事情就知道該怎么辦了。
! ?) A8 p3 z; ]: O: z; P3 G, Z; {        首先闡明一點,任務結果。按照姜汝祥博士的著作《請給我結果》一書中的表述,做了任務并不代表就有了結果。按照姜汝祥的總結,結果有三個特性:有價值、可量化、可交換。再打個簡單的比方,吃飯不叫結果,吃飽了才叫結果;上班了不叫結果,做出來的活能換成工資才叫結果。在做事的時候經常聽到我已經做了,可是領導并不滿意,當批評他的時候他還會顯得很委屈。可他確實是錯了,這件事我已經做了,潛臺詞就是,我做了,不管做的好不好,反正已經做了,你就不能再說什么了。這和官媒說的已經展開調查是如出一轍。
+ J% n" [2 [! F6 c3 G7 g) r        這樣錯誤的思維是中國式的教育所衍生的后果,中國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導了學生任何問題都是過程唯一化,這與正確思維完全是逆反的現象。打個比方來說,就是學校只教給你1+1一定等于2,卻不教你想要2可以用無數的方法得到。那在學生的眼里,只要做了1+1的過程,那結果一定是2,所以閉著眼睛也知道結果是正確的。可現實的工作可不是做數學題這么簡單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夾雜在里面,1+1的這個過程也就不再唯一,從而導致結果也在發生著改變。換句話說,學校里教的是做任務時過程唯一,也就一定有正確的結果,但實際生活工作中,因為過程因素的不確定,所以做了原先交給你的任務并不一定會得到實際需要的結果。
% c" F6 U! |6 {( S% T7 Y        等這樣的孩子從學校出來后,就完全變成了廢人。在工作的時候經常聽到很多人在抱怨:這個東西我不知道,我沒學過,所以不會做。在學校里強調過程,因為考的知識都是學校學過的,沒學過的基本不考,所以你學到的只是各個學科所教的固定知識,就算會舉一反三,在社會龐大的知識庫面前也是杯水車薪。而正常的教育所教授的應該是千方百計尋找結果的思維,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在奧數比賽中中國學生往往能得金牌,但在科學創造上卻是寥寥無幾。在教育部來看,國內教育的做法并沒什么錯,因為只有告知過程才能有結果,但他們恰恰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 |* A6 r6 C2 [1 D6 {6 c
1.學校學習到的東西與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碰到的問題相比遠遠小于1%
1 n7 v2 I' t5 u6 U  L. h8 d% A2.先有過程才有結果是行動上的體現,思維中的體現則是先有結果再反推尋找過程。2 j7 w, ]0 ?& I, g. S/ I
        國內學校出來的大部分人在碰到問題時第一反應想到的是有沒有學過或者是做過,如果沒有則就告知自己沒辦法去解決。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在思維中把結果給形象化,然后通過身邊的各種資源加以組合去解決這個問題。這種道理其實很好理解,就好比愛迪生發明燈泡,他也不知道哪些材料適合燈絲,所以就去實驗,都是腦子里假設有個結果,再去尋找的過程。見過很多的剛參加工作或者工作不太順利的人老是抱怨:上司或者老板讓我做某一件事情,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做,或者是沒有這個東西,沒有那個東西就做不了,所以上司和老板是在存心玩弄我,給我的工作是不正確的,最后公司對自己很不滿意,自己對公司也很不滿意。碰到這樣的問題我都想對他們講,其實是你錯了,然后想反問他一句話:如果你家里沒有柴米油鹽,沒有任何可以吃的東西的時候你就不吃飯了嗎?顯然這樣的答案是不可能,哪會有人那么傻,家里沒吃的就出去吃唄,同樣的道理,工作在現有條件下完不成,就想辦法用其他的條件完成就好了。就這個事情而言,吃飯這是一個任務,吃飽是一個結果,沒有人會鎖定在家做飯吃這一個過程,而是為了完成吃飽這一個結果,想到了各種過程,可以選擇在家吃,如果家里沒有材料,可以去買,然后回來做飯,如果懶的做就去外面下館子、叫外賣,如果沒錢就去親戚朋友家蹭飯,實在不行還能去要飯,當個乞丐,只要是為了完成吃飽這個結果,我們可以有無數種過程。(當然,這個過程的做法要符合價值觀,否則就成了利欲熏心)
9 ^# j& y7 A7 ?, g$ @, _" u        阿普頓是普林斯大學的高材生,畢業后被安排在愛迪生身邊工作,他對依靠自學而沒有文憑的愛迪生很不以為然,常常露出一種譏諷的神態.可是,一件小事卻使他對愛迪生的態度有了根本的改變.一次,愛迪生要阿普頓算出梨形玻璃泡的容積,阿普頓點點頭,想:這么簡單的事一會兒就行了.只見他拿來梨形玻璃泡,用尺上下量了幾遍,再按照式樣在紙上畫好草圖,列出了一道算式,算來算去,算得滿頭大汗仍沒算出來.一連換了幾十個公式,還是沒結果,阿普頓急得滿臉通紅,狼狽不堪.愛迪生在實驗室等了很久,不見結果,覺得奇怪,便走到阿普頓的工作間,看到幾張白紙上密密麻麻的算式,便笑笑說:您這樣計算太浪費時間了。只見愛迪生拿來一些水,將水倒進玻璃泡內,交給阿普頓說:再找個量筒來就知道答案了.阿普頓茅塞頓開,終于對愛迪生敬服,最后成為愛迪生事業上的好助手。
- J) C/ D9 W5 _: G/ D5 I        結果的作用是給予我們方向,指引我們前進的明燈,能夠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從現在開始,你的工作,你的思維一定要先想到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而這個結果,在我們人類史的進化當中,就體現成了目標的作用,我們經常說目標的重要性,卻忘記了結果和目標是同義詞,有同等的作用。: C( c3 ~, q1 y  {4 P
        人類之所以發明了計算機,是因為人類覺得原始計算方式太繁瑣,想找個輕松一點方式,所以才想到了要造一個可以代替手工計算的機器,之后就發明了計算機;而不是因為有了鐵,有了塑料,有了電路板,有了cpu才有了計算機。
4 v" @# K$ F8 ^" W% }        人類之所以想到要吃米飯,是因為游牧式的生活太過漂泊、困苦,圍捕野獸危險性比較大,所以才想到要有個可以不用危險性勞動的方式就可以填報肚子,之后就發明了耕種;而不是因為人類發現了耕種的方法,發現了可以耕種的土地,發現了種子,才想到要去耕種,學會定居生活。
9 [8 F& t0 g; f; ^# [8 Y& Z        愛迪生之所以發明了電燈,是因為他覺得晚上光靠蠟燭滿足不了人們對光明的需求,所以想到要有個東西來代替蠟燭,并且產生更明亮的效果,之后就發明了電燈;而不是因為他發現了有電,發現了可以用的燈絲,發現了玻璃才發明了電燈。
0 E3 K; Z$ U/ h  R* X. |        人們每做一個事情,人類每一次的進步,都和結果或者是目標分不開的,所以做事、做工作時也是一樣,首先看到的是任務,緊跟著下來的則不應該是什么固定的解題過程,而是先想到結果,再然后返回來尋找這個解題的過程。這個也是一個正確的做事思維,只不過在學校的時候把咱們培育成了只學習過程的人,卻忽略了要先明確目標或者結果這一環節。當一些事情中的過程是我們之前學到的或做過的(經驗),只是說明能快速做出那個結果而已,但并不代表過程就是唯一的。4 x3 G% v# x4 g; S
        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的大部分事情,用已知的常規過程是達不到結果的,所以就要換其他的過程來解決,而不是說一句:我沒做過,我不會,然后就放在那里了。這種先有過程才有結果的思維也是阻礙很多人發展的屏障,正是因為大部分人不明白這點,所以才會碌碌無為。一個靈活的人會運用自己周圍所有可以利用的一切資源去達成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結果,而這么做的人往往被稱作天才,或者是有能力的人。他們之所以能做到這些,是因為他們明確的知道做事的方式不是學校中教的那些,而是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因此大部分的企業家并不是什么高學歷、高知識型人才,而是那些沒上過幾年學,甚至小學還沒畢業就出來闖蕩的人。他們沒有過多的接受過學校的教育,腦子里永遠都是最本性的我想要達到這個結果,然后再去尋找能達到這個結果的過程。相反,上了很多年學的我們卻在一條條地背著過程,忽略了結果才是第一重要的,總是在用有限的已知過程制約著我們的前進,所以一直是在止步不前。4 |3 {8 H* f+ o& z/ x* {
        歸根結底,總結成一句話就是:1+1永遠等于2,但等于2的方法永遠不可能只是1+1,做了任務并不一定得到結果,但結果是可以明確的,從結果出發去尋找過程;過程是可以變化的,不要用過程制約結果。
5 ?* l, l3 J4 j( `        今天寫了工作中應該有的做事思維,下篇寫本人在這種思維基礎上建立的工作方法,拿上家單位親自測試過,大部分員工的工作效率普遍提升50%,可放心使用。推薦工作時間較短(兩年以內)的朋友看下姜汝祥的《請給我結果》,收獲還是很大的。
* J$ i- b$ U- ]/ }6 E, a4 J" S; [$ \. v5 a/ A( }; x* r/ V
后記:
" c- X$ I- b! R/ F/ y7 v        當時想明白這些的時候背后一陣冷汗。想想以后我的孩子也要接受這種教育就不僅感到驚慌,真是想除了體育課以外都不想讓孩子上學了。但又轉念一想,上學也不光是學習,還要鍛煉社交,交上三兩好友,就踏實了一半。又想到雖然這種教育很扯淡,但還有很多能人涌現,兒孫自有兒孫福,做好父母該做的事,只要平時疏導得當,也能讓孩子早點明白反例是個什么東西,剩下的就由他去吧。) ?1 K2 a) X: @; E: |# B

4 H5 Q3 y' k" X( G第二篇:做事的步驟0 c! H: H( U; {$ T( Z+ Y

1 {5 k- W* C$ U5 c' u+ a      上篇文說到做事,行動上體現的是先有任務,再有過程,最后得出結果。而思維上應該是任務完后接著結果,再反推回來尋找過程??擅靼走@些后還并不能真正理解如何做一個事情。做事上講究3點,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最后的做成什么樣,按上面所說的內容,任務就是做什么,怎么做是過程,最后做成什么樣是結果。真正做事的時候很容易卡在怎么做上面,所以這篇文章就詳細說說怎么做。
$ \! I+ V* _; Y% P3 w4 p) z        還是回到教育中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大部分人都接受過9年義務教育,上過基礎的數學課。有沒有印象一節課是教大家去算圓形的面積。老師在課堂上講課的時候,會通過教學大綱上的內容給我們講解這個圓形的面積到底是怎么來的,然后告訴你這個不用記!之后重點來了,告訴我們圓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S=π r2 ,當然,這個公式是怎么來的也會告訴你,再補上一句,這個知道就好,也不用記。再然后告訴你其中π是圓周率,具體是怎么來的應該是在之前就講過,再告訴你r是半徑的意思,r2 就是兩個r相乘,而這個知識也是早就知道了。最后再來一道例題,這就ok了。剩下的就是留課后作業,熟悉且背好公式,等到考試的時候考核你到底記住沒有。' [, J, t! K/ v

' Q! [+ K/ B. H5 `: J這里咱們分析一下:  w, l; o5 L2 W, o
任務=計算圓形的面積;% [6 ]5 x1 I' a
過程=公式和里面的每個項;
0 @1 j( B/ w; Q. A) f6 O1 z結果=圓形的面積是多少,可是這堂課只教你過程,對于結果只能在具體的例題中才能體現。9 l  A& C  `! v9 `6 z6 }

9 {. z1 r4 J1 g! p% E        這樣的教育方式就是重過程,輕結果,也就導致了填鴨式的出現。學生記住解決問題的過程,就可以在考試中拿到好成績。久而久之,學生變成了不看重結果,而只看重過程的情況。" t/ X) C/ ?9 ~9 C( v1 P6 c
       按照常理說,看重過程的人應該是個解決問題能力很強的人,但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因為這個過程根本不是你所想出來的,只是別人教給你的。所有創造過程的思維都被一句這個不用記就給省掉了。當你再碰到問題的時候,還是想著別人去教給你過程,可工作的時候基本沒有人會教你,也就出現不會做的情況了。
2 J+ s" ]1 E! j1 L& `0 o        正常的思路應該是如何找出過程才是重要的,也就是說在課堂上應該是學習公式是怎么推倒出來的才是應該學習的重點??涩F在環顧四周,再問問自己,還有幾個人知道公式是怎么來的?里面為什么要有π?甚至有些人連圓周率的得出是用周長除的半徑還是直徑了都不確定了。上了半天學只是學到了過程,卻沒學到怎么創造過程。當然,這篇文章咱們不討論圓形公式和里面的項是怎么來的,只說說過程是怎么創造的。5 U2 d9 Z& Q& i6 }2 x
        按照上面所說的,過程=公式和里面的每個項。那么就能知道過程其實是兩個東西所組成的,一個是公式,一個是項。在工作里,咱們換個名字,一個是流程,一個是資源。流程+資源=過程,想要得到過程,不光只有學習一種途徑,還可以創造。學習中學到的是過程是個成品,那么創造就要從更下一層出發:尋找流程和組合資源。其實就算是學習到的過程,也建議把它給拆分,這樣能理解過程的創造原理,對舉一反三和變相組合有很大好處。# V# ]" C2 S3 j7 L" u
        流程在剛才的例子中所代表的就是公式,也就是π乘以r再乘以r。說白了就是個路徑,在做事的時候也要有個路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說起來非常簡單,但不清不楚的結果只能是無知且無畏。在我剛接觸企業管理的時候,看了一些書后就信心爆棚,認為自己可以管理一個大公司。想的也都是把企業文化搞好了就行了,把銷售搞好了就行了等等,可從沒想過到底是怎么才能把企業文化搞好,怎么才能把銷售搞好。從學校教育出來后,因為過程是教給你的,是已知的,也就在感官上容易忽略過程和里面的流程,結果的概念在腦子里更是沒有,自然就加重了任務的比重。這點在國內的標語口號文化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比如說重視交通安全,這只是個任務,沒告訴你該怎么重視。重視交通安全是要有個流程的,當你是行人的時候,過馬路時第一步要先看紅綠燈,如果是紅燈的時候要停,綠燈時才能準備前行,第二步要左顧右看,看看有沒有車在試圖強行通過,如果有則要停止,不管是不是綠燈,車停了再過馬路。這樣來說才算是重視,一句過馬路時看紅綠燈,比一百條重視交通安全要強得多。喜歡看美國大片和美劇,里面經常有這樣一個場景,在劣勢面前,主人公經常會說一句:I have a plan。這個plan就是流程,沒有計劃的行事無法想象會成為什么樣,心有成竹才能有備無患吧??僧攪嗽谧鍪碌臅r候經常不屑于這么做,教育出來的人因為過程里的流程就是已知的,也就想當然的認為現在的流程也是已知的了,再做就是低智商的表現了,忽略的后果就在做事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手忙腳亂和不知所措。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害怕,上篇帖子中有個朋友回復,說到不重視過程的時候他解釋為這是一種害怕,因為做流程不管是在紙上還是在腦子里都是很麻煩的事情,當各種因素加在一起,就需要改變已知的流程,這讓專家是不能接受的,礙于臉面害怕承認錯誤,所以拒絕改變。
5 o5 t( j& x' l6 T) h9 l: W        工作中很多人的失誤也是因為忽略流程而造成的。記得之前在企業管理咨詢公司當學徒的時候,有一次我們去一家企業做咨詢項目,那家企業屬于工業型企業,所以有食堂。有次那里的人力資源總監就和我們抱怨,每次員工就餐后所使用的公共餐盤與餐具都不能按照規定按順序投入到專門設置的收集桶中,導致每次清洗那些餐具都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先去分開餐盤和勺子。而且餐盤在清洗之前都要先進行殘食處理,也導致了很多的勺子被丟棄。因為是金屬制勺子,所以價格較貴,食堂成本因為這些每天都要丟掉的大量金屬勺子而提高不少,雖然也采取過懲罰監管措施,比如不定期派專人在旁邊監管、放錯餐具罰款等措施,但效果還是不明顯。雖說公司很大,但也不可能專門為了這個事情招個人天天在那看著,搞的他們很是頭疼。當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也是很納悶,因為這家企業屬于高端技術企業,員工素質較高,公司環境保持良好,怎么人還會出這樣的問題,等后來我們到了食堂吃午飯的時候才發現問題。原來放餐盤的桶和放勺子的桶擺錯了位置。食堂人流是有指引的,在吃完后,員工首先接觸到的是放餐盤的桶,所以就把餐盤扔了進去,而勺子一般是放在餐盤里的,也就理所當然的順手扔了進去。而且大多數人扔的時候是毫無意識的扔了進去,因為所有人都想省事習慣一只手拿著。等扔進去了才發現自己做錯了事,可勺子已經扔進了一個干水桶后,也就沒有人再去伸手進去拿那個勺子了。當發現了問題的真正原因后,解決的方式也就簡單了,就是把兩個桶調換個位置,把扔勺子的桶放在前面,扔餐盤和殘食的桶放后面,問題迎刃而解??梢娪袝r候做錯事情并不是人的問題,而是流程出了錯,雖然我們可以通過培訓、教育、監督、獎懲等方式來進行處理,但往往成本過大,一個清晰、正確的流程可以幫助我們事半功倍的完成工作。
, _4 v2 D' H- x       我把流程比作空氣,隨時需要,但它是隱形的,與其他事情比起來顯得無足輕重,但要沒了他則會發現連生命都成了問題,更別說想干點什么了。所以這就需要把流程從隱形的狀態變為顯形,最直觀的顯示方法就是流程圖。這個東西其實在很多公司都會有,但大多都是主營業務的流程圖,誰也不會為單獨一個部門,甚至一個人的工作專門去做。這樣的結果就是好看但不好用,沒有把流程和個人聯系起來,那流程跟本就不會流,因為工作時候的流動是需要人來做的。如果你只是一個小角色,就把自己主要的工作做成流程圖,而且是越細致越好,最好是把每一個動作都拆分成步驟。如果你是個部門主管,就把部門的流程做細化,和部門里的人相連接。越高層的流程圖涉及到的崗位就越多,流程就越復雜,但別怕麻煩,第一次做可能會困難,但做好后工作就會像做數學題一樣簡單了。當然還有流程的改造,不是每個人都會適用同樣的東西,這就等后面說我的工作法的時候再說,這里先記著,暫且不表。8 M' c2 ]: \. Z% E9 q# x# O
        資源的重要性其實大家也都明白,可卻常常忽略。數學題里的π,計算時用3.14,一輩子都不會忘。只是如果老師不告訴你或不看書自己學習,恐怕一輩子都不會知道。資源也是這個意思,你拿在手里了,就能干出活,沒有則什么都沒有。明白了這點后就會發現兩種人,一種是傻子,課堂上的知識都是老師教給你的,所以在現實工作中也是希望有人能給你,當沒有的時候,就只剩下傻站著了,一點不會變通創造。這就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為他也明白,人再牛也不能變成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另一種是聰明人,正是因為大家都能明白資源的重要性,也就一直在追求他。做數學題的時候,r的數值也不會直接在題設里給你,需要你通過各種方法來求出來,才能代入到公式里計算。工作里的資源更是如此,不過這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聰明人把資源給神圣化了。這個現象具體來說,就是迷信于好點子??晌蚁胝f好點子固然重要,但不把資源放在流程中具體應用則毫無價值。就好比你天才的知道了r的數值,可不知道公式還是不能把圓形的面積計算出來一樣。在工作的時候,很多好點子是無法實施的。人在想好點子的時候,腦子里沒有流程的概念,只是想到如果我這樣做,那么就能成了??此坪芎?,可流程中的因素沒有考慮周到,上司也會pass掉。如果說沒有應用卻得到了表揚,而且沒有講明白帶來價值的點子才是好點子,那就更有危害。想出好點子的人會自我感覺良好,同事也會對他刮目相看,但其實羨慕的只是聰明。出點子的人會停止前進,而其他人在他光環褪去后也會明白,不能換來價值的點子一無是處。這個人則會因為打擊而變成各種各樣,明白人還好,知道原委,加以改正,而更多的人則是執念,變的走火入魔,對企業和其他人產生恨意,認為是天妒英才。一個點子要能適用于流程才是有用的點子,通過流程產出的結果能換成錢來的點子才是好點子。6 [6 j% Q  ]- _
        很多人聽課或者是看書,吸收了很多有創意性的或者是優秀的方法和工具。但我要明確的告訴你,這些都不是你的。因為沒和你自己的工作流程相連接,看的再好,用起來也會有問題。除非你能自己加工或者改造成適用于自己的,才能體現出價值。當然很多人的工作流程都具有相似性,所以資源也會有通用的地方,這就需要各位自己去甄別了。
. {! u: e( |, u- N        資源在工作中的體現主要是三個方面:制度、工具、方法。我現在只想到這3個,雖已覺得算是全面,但還是歡迎補充。制度是公司的法律,不遵守絕對不行。雖然大部分人在崗前培訓中都把制度已經熟悉過一遍,但在工作的時候還是會忘,這就是因為沒把他放在流程中。制度不在具體工作中體現則是毫無用處,厚厚的堆放在辦公柜里只能是浪費。工具也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沒有合同文本就無法簽合同,這是常識。就好比 π一樣,在這里要明確體現出來,雖然很簡單,但是不可缺少。方法也是資源里重要的一項,也就是在制度的許可下如何使用工具去完成這個步驟的工作。開始的時候可能是老員工來教你,到后期就需要你自己悟道了。當把一個好點子分成三個部分,再與流程中的步驟結合起來,是不是就覺得清晰了不少呢?& O9 @+ o5 T/ B6 l( w9 r' X" Q7 V
         在流程圖中的每個步驟都會和這三個或多或少的有關系,有時候是全部,有時候則是一個。連同上面所說的流程一起舉個銷售工作的例子來說明他們之間的關系:
. H& c5 I& N4 D; a) a& I                                資源 流程
+ C" {  G9 @4 S7 k, E: v- O        制度工具 方法 銷售部
1 r8 T, `, t, x4 S+ ?% U銷售人員手冊 客戶資料管上級要、商業網站自行尋找 尋找客戶
, W$ b* @! ~  @                                 電話 銷售話術(1 客戶開拓
4 n% G5 p+ S* o0 m. X; j7 s2 e% k# \: L2 T6 C: {8 ^" ~
   
8 \3 ~7 ^9 R+ |
5#
發表于 2014-4-3 22:07:18 | 只看該作者
好東西,謝謝分享
& C9 E" y  x+ _: [. c# W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17 04:59 , Processed in 0.10301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