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4-3-17 21:10 編輯
+ Y; z6 A* ?' c! O3 b6 ~& D4 a Q, z$ \* d, a f1 M
樓主能有這樣的感受,就是成長的一個前兆,一個契機。比單純的抱怨要好多了。" }& t- B6 q B6 J, w
+ `" s8 d+ n) J4 x& s! i" I話說,上個月我們公司一個新人,去客戶那里訪問,客戶那里有兩臺我們的設備。9 A0 s! k4 M) A' L
回來說,客戶需要設備上氣罐交貨時的出廠證。$ u1 f2 ]0 w* A$ i% o1 s5 j
我問他,是1號機還是2號機,& c+ d/ Q6 [4 ^9 q6 P8 |. T" F1 _
他說他問了客戶的一個技術員,那人貌似不是很清楚,吱吱嗚嗚地說應該是1號機。- m! R. M0 f8 b& e; S/ @
我就把1號機的氣罐出廠證找出來,發過去了,結果人家客戶領導回信,說要的是2號機的。
- ?/ Z5 h* {. X- i1 A我就給那個新人說,你沒有問明白,弄得我白找了一圈。/ y1 \+ x/ {6 B8 S
這里的問題,或許是他在“詢問”是的方式不夠徹底或不夠恰當。
& w# C: l$ ]0 ?我跟他說了讓他以后注意,他覺得也沒什么好辯駁的,就說以后注意。2 A N4 _. I0 P* _5 Z
我說如果你對問來的消息沒有十足的信心,你可以告訴我“不是很確切”,我可以再找客戶那邊人去問。
3 M- m9 t9 O! Y. O# s/ _我不是那種 “會去責備你“為什么不確切” ”的人,
* Q+ F$ ?% E1 F“不確切”都是有原因的,這點我可以理解,你直接說就好了。
+ b. o9 h N2 k, X d4 k$ r, D; X* W I) [3 S1 }$ g7 H
樓主估計也是同樣,現在剛開始弄,遇到這樣的問題,
8 g; @- F! K4 h以后要達到一定水平,能夠“用合適的詢問方式”“讓對方給出應有的回答”。7 }( J8 \, C0 s; B+ J2 T5 ]
看似簡單的“一問一答”過程,其實并不簡單。
* J" ~& y! q- Z9 N/ E" W9 H% f6 f- l- t問的方式不夠合適的話,很容易得到“不適當的回答”。' ^/ y0 K6 Y! d/ `* _
如果把這個能力看做一門功課一門考試的話,9 j3 @: F1 v- f# T; P
我們都是小學生,從20分,到40分,到60分,到80分,循序漸進,少數天才除外。
+ \5 J% c/ u6 E! e假以時日,假以心思,才能提高,才能靠譜。 l. x3 C3 ]$ U# {0 u( M9 x
這也是communication能力的重點之一。9 `* Z* U, n& h( @
1 z; B. u5 j. x! A: d上次有大俠提到過 soft skill,這或許就算是其中之一。- @, \# ^ A0 j. N+ \* e
工作中有時候需要的不一定是高深的技術水平,而只是需要你把事辦好無差錯。
3 K0 s8 b7 m1 v工作中容易出岔頭的地方太多了,從自己的方面做多種的努力,來避免出現trouble,
9 J+ I+ a% l3 b, H& T這也是工作能力的一個體現。沒有一個簡單的名詞來總結這種能力,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靠譜。
/ d' @; r: @6 i+ z* w& \" `6 E$ |) {8 @; O
還是那個新人,有一次在現場看到客戶拿一張圖紙,就問人家,* o. k5 M3 O; U
“那個圖紙是不是子子桑畫的”,對方說是,新人就打電話問我圖紙的事兒,
2 _. f3 ]+ N3 N7 W而我并不知道那個圖紙。就讓他再去問問。
5 V% f& x- f/ S3 ]7 j這里的一個問題就是,問對方的時候,8 r o& f! a, n( d
有時候對方不好回答,如果不回答,又顯得丟面子,那就有可能隨便應答一下。
: Z/ x: n/ f3 F; T- p7 w這樣有時就會得到“不合適的回答”。
; ~/ C6 O2 A% A/ ?) c+ f
( {* z2 T: o8 c同樣,我打電話問客戶現場人員的時候,不會直接問“那個壓力是不是18兆帕”; b6 G$ E e! ]# N' y
而是問“那個壓力是不是18兆帕,你有沒有去液壓站那里看一下壓力表”。2 ?3 ?2 U" q/ E7 D' {; o
如果直接問“是不是”,那么對方有可能根本沒去看壓力而不知道,
( l) F4 \3 s$ P. v; r# r而他直接回答“不知道”又顯得丟面子,就容易隨便說個“是”或“不是”,
. ]7 {# ]' [" A5 ~/ i這樣我得到的是“一個回答”,同時也是一個沒有根據的信息。3 n8 k. ?* @, T8 I
委婉地問一下“看沒看”,對方就會回答“看”或者“沒看”,實際上不傷面子。沒看的話讓他再看一下就好了。0 \; |5 c- W& ]! G
4 }0 ^' Z0 [9 w( R現在再想樓主的問題,問人家是否需要開捆的時候,+ w6 v0 J) u8 w) f
如果直接問人家“是否需要開捆”,這話有好幾個意思。
/ Q: ^3 J# h# b+ \可以考慮問“是否需要開捆,能不能告訴我一下”,或者說“請問一下,以往的做法一般是什么樣的呢”
# A5 l W& p! x: \. S1 R把一個簡單的問句,多加一些詞,多加幾個字,提問會變得柔軟一些,同時也變得客氣一些。
1 `* ]$ C! l! M8 F. [9 w8 h對方無論“知道”還是“不知道”,都更容易回答一些。/ O8 G8 J/ M. p. _$ W' K
( V) k* V1 P- u3 t( a4 k. B6 H# q總結一下就是,一問一答,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第一對方如果“心里沒有明確答案”的時候直接說不知道有可能會影響面子,有時他為了當時不丟面子,就會隨便做出一個回答。第二是對方如果“心里有明確的回答”,那么他不一定會愿意把他辛苦得到的答案輕易地告訴你。第一個種情況是涉及面子的過程,第二種情況是涉及心情的過程,所以要去考慮出一個合適的方式來取得合適的結果。當然,這也不局限于你現在所從事的機械行業,去其他行業也是同樣的。所謂工作,不是一個人坐在桌子前面埋頭苦干的事情,只有學校才會允許你一個人讀書一個人寫作業一個人考試可以較少和他人接觸而沒有太大問題。所謂社會的工作,是要和周圍人接觸的,要么接觸客戶,要么接觸同事,要么接觸上司。接觸別人就意味著“只有自己知道的信息”或者“只有對方知道的信息”的交換,這也就是communication。這個信息的交換就是一個提問回答的過程,幾乎存在于任何行業,即使你這個機械行業覺得受憋了,去換到另一個行業,那么在那里也會有同樣的問題,這一點不會因為你更換了職場而改變,去其他職場可能要經歷更多挫折。甚至,這也不只是工作中的問題,這實際是一個生活中的問題,自己和周圍親人朋友之間,都是有著問答的過程,如果處理不好,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如果能夠在這些地方多花一些心思,那么或許會改善我們的communication,從而改善我們的工作狀態,生活狀態。1 H4 d; ]- F w8 A) J
% h8 P+ B5 e- S' G+ g% V" H以上是一點想到的東西,不可能合適于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喜歡請無視之。thx& C; B; n: a. h. y$ U8 L7 T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