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論壇中看到不少人創業的感悟,我也說一下我的一些經歷和感悟。1 V" z* Y. B/ m
我是從事冶金自動化行業工作的,大學中學的專業也是工業電氣自動化,畢業后先后在企業和自動化公司做過,中間有2年也自己做過,但是沒有成立公司,就是自己從事這個行業多年靠一些朋友還有老客戶接到的一些項目。去年感到行業不景氣,項目也不多,就重新上班了,工資十多萬再加上主動找上門的一些私活,也收入不菲,甚至高過自己單干的收入。另外我之所以有這些項目來做,一個主要的原因在這個圈子中有像我我這樣一群人,有搞工藝的、搞設備的、搞電氣、管理的。甚至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創業。只要本職工作不受影響,我覺得這都是可行的,從另一個角度講這些實踐經驗對企業自身的發展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經常可以將一些前沿的設計用到本廠。" M/ {1 }' p( j _9 O
4 S) v1 l$ i' }8 t. }$ U- Y
另一方面我們也一直是在進行著設備的自動化改造,舉一個例子,比如軋鋼廠的軋機,我經歷了各式各樣的軋機調試工作,這么多年自動控制程序也一直在更新,設備配置也一直是在完善和不斷的改造。最初接觸的是電動壓下的那種軋機,到后來的液壓AGC軋機,再到后來軋制工藝程序的完善。最初的軋機工人要不停的去操作,一刻也不能馬虎。到現在工人基本上只要輸入帶鋼相關數據,按一下啟動按鈕其它的程序將自動完成。但是還是有不少的地方需要人工去操作,比如機架旁邊需要有工人看板型去調節傾斜量,這些地方要完成自動化操作必須要配置高價的傳感器,在軋鋁板的軋機上早已經有應用,就是板型儀。好像是2004年吧,記得那時的ABB板型儀的價格是1500萬,差不多跟一套軋機設備的價格相當,這也是很多設備自動化程度上不去的主要原因。
6 d6 p* ]: L8 P# s- N$ q0 }, |3 u. h% j a; ^& g0 H) E% v
下面說點我對將來的看法:中國人口的老齡化到來,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總之企業用工成本實在逐步增加的,但是利潤的增長空間有限。這幾年大部分做老板的都應該感受到了這一點。所以目前生產自動化的發展應該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起點。從事這方的研究的越早,越能集成化、專業化,在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站在行業前沿。這也是我們正在努力工作的內容。
6 {3 e4 f% O! Q1 c
X0 V* B7 o0 |
& G* `, H: B3 Z2 W0 o! _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