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份主要工業資源進口量創下紀錄高位,暗示中國經濟增速溫和放緩并未抑制原材料進口需求,但或者也反映出投機囤積的一面。
周三公布的一系列海關初步數據顯示,中國1月份原油、鐵礦石和銅進口均創下有史以來單月最高紀錄。與之相應的大背景是,去年底全球許多工業大宗商品價格普遍處于低位。
1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量為2,816萬噸,相當于日進口量666萬桶。這一數據同比增加12%,較上月創下的前紀錄水平增加5%。
春節假日可能是中國大宗商品進口激增背后的一個主要因素。分析師稱,為滿足冬季交通運輸領域增長的需求,再加上對春節期間通常為駕駛高峰期的預期,中國煉油企業會在假期前后提高原油加工量。今年春節出現在1月底、2月初。
不過,1月份原油進口規模之大令人詫異,以至于至少有一位分析師懷疑這是投機采購所致。咨詢公司安迅思息旺能源研究主管Li Li表示,煉油商要消化突然涌入的這么多進口原油并不容易,因此這些原油直接流向倉儲的可能性更大。Li說,這些進口原油的背后買家可能是天津的一家商業采購者,而并非國家戰略買家。
Li說,布倫特原油價格在去年11月份觸及7月以來最低水平103美元,而這正是引發投機囤油的因素。
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繼中國2013年全年鐵礦石進口量創下紀錄高位后,今年1月份又以8,684萬噸的進口規模創下單月最高,較上年同期增長33%,比11月份創下的前紀錄高位高出12%。
去年11月和12月份鐵礦石價格處于較低水平,較2月份創下的年內高點下跌約14%。中國在港口的鐵礦石庫存有所增加,反映出買家在港口增加庫存、大型國有鋼廠為滿足中國政府針對煉鋼行業更加嚴格的環境標準而加大對球團礦的使用。球團礦是一種較為清潔的鐵礦石類型。
為趕上中國市場的這波需求熱潮,全球紛紛加大鐵礦石供應(例如澳大利亞增加了鐵礦石新礦),這令鐵礦石價格承壓。包括澳大利亞Fortescue Metals Group Ltd.首席執行長Nev Power在內的一些行業人士指出,未來幾年中國的大宗商品需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
中國鐵礦石進口在煉鋼產能下降的情況下不減反增,這說明背后的購買力量很可能是投機性貿易商,而非鋼廠實際需求所致。數據提供商鋼鐵指數的分析師Oscar Tarneberg表示,由于中國北部工業省份為控制污染而采取的新舉措導致煉鋼產能下降,鐵礦石價格自去年12月份起就已承壓。
1月份銅進口量也觸及紀錄高位,達到536,000噸,同比增長53%,創2011年12月以來最高水平。加工成本下降以及可用廢銅缺乏是促使銅進口增加的原因所在。Barclays Research在一份報告中稱,工業生產水平偏低導致的全球可用廢銅吃緊以及銅價下跌幫助提振了中國的銅消費量。
點評:
又被洋人調戲了嗎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