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害怕伏櫪 于 2014-1-17 06:36 編輯
- ^- P) O+ h, M+ A6 N9 T( r
1 A! J& b4 ?- h5 Y; r這個題目,樓主和舍友跟帖都說的是師德。當然沒有錯。
" z# i( a% C. F. t不過從自身而言,我贊成上面子子社友的看法:“如果弟子無德,就不會遇到合適的老師”。
/ F1 ?2 [( |& M+ J! K% O& p0 f. m論壇的社友都知道我只是個退休工人,而且是個退休金屬于最低等級的普通工人。沒有學歷,又從街道工廠這樣的小集體單位退休,很正常。8 [* ^/ u' z$ o+ e/ f5 q: z. s0 I
不過說到知識和技能,在論壇、甚至說句大話在國內,像我這樣有本事的工人也應該不是很多吧。( g3 g7 n2 w- D# `6 r K3 L, P
自出學校門,我沒有上個任何學習班,也沒有拜個任何師傅,知識和技能從哪里得來?
. n6 a( T% e* }5 O3 O' Y" n那只有“自學”,但自學其實就是“人人皆我師”。
) Y. m0 J# f1 a6 l書籍和互聯網,是老師。
+ R* m8 z" A# t0 T L, @0 c平時工作的同事、領導、客戶又何曾不能是老師。
* z1 ?: e+ V% f& y當年我以雜工身份進工廠,車工、刨工、鉗工技藝那個不是年齡比我小得多的工友一點一點教給我的!8 N: b/ R. Y# }# k' s: Z# s9 ?8 x
后來開始搞技改,從不成熟的構思到發揮效能,每次都是和操作工一起摸索試驗討論才完善。
. g) v5 M% V& {, x很喜歡和別人討論技術、知識方面的事情。首先自己不保守。竹筒子倒豆”,雖然有時候得不償失,讓人家套去方案沒有回應,但多數能建立互動。
) s+ n3 J H. ? Y8 y, U( ~/ f一輩子,老師不要太多。
m! X. w5 \. U6 Y+ T' b F+ j就是昨天,去看一個朋友,也是我眾多老師中間的一個。知道了一個新技術“布朗氣”。
/ ^$ v2 b4 @3 h# H,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