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7664|回復: 22

基礎件已成為突出瓶頸,制約裝備制造升級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3-12-25 17:06:11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推薦大家閱讀一下,大家討論討論,振興工業這三樣是基礎中的基礎。
http://www.ytsybjq.com/portal.php?mod=view&aid=303675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老鷹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3-12-25 18:11:37 | 只看該作者

 三基不興,如鯁在喉。

  這種難以述說的痛,讓處于正在轉型升級中的機械行業有一種被掣肘的無力感,即便是諸如中國高鐵此種已經在世界頗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三基也是其亟待補上的短板。

  中國南車前董事長趙小剛不久前在出席某論壇時表示,高速列車中的軸承、齒輪、液壓件還存在大量進口的現狀,其原因在于生產這些設備所需的金屬材料國內無法生產。

  短板之危

  2013年11月下旬,中國南車聯合中國工程院在江蘇常州舉辦了首屆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三基”技術創新論壇,探討如何在軌道交通裝備“三基”領域實現技術突破。論壇重點關注高速列車輪軸研制、列車制動技術、列車發動機、齒輪傳動裝置等領域的生產制造技術。

  中國南車副總裁、中國南車中央研究院院長王軍表示,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工業通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研發、制造和服務體系。相關企業通過對自主研發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及基礎工藝的成功配套與應用,為整車制造提供了主要的產品技術支撐,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軌道交通裝備自主化水平。

  特別是進入2004年后,中國軌道交通裝備步入快速發展期,主機產品及集成技術等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但必須引起警覺的是,制造業中“三基”產業發展并沒有跟上行業的發展步伐,仍然落后于軌道交通主機研發水平,產品性能質量和可靠性與國外差距明顯。

  他直言:“當前我國軌道交通裝備‘三基’產業仍未取得實質性突破,關鍵系統和核心零部件產品性能質量、可靠性與國外知名品牌還有差距,基礎工業體系已制約了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干勇也指出:“基礎件的滯后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裝備工業升級的突出瓶頸。”

  會議上,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原副院長、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屈賢明認為,作為主機和成套設備基礎的“三基”產業發展嚴重滯后,是制約我國裝備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最大短板。

  內因何在

  據了解,“三基”(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及基礎材料的簡稱)是制造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直接決定著重大裝備的性能、質量和可靠性。對于正駛上快車道的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而言,“三基”產業更是繞不過的一道檻。

  對于軌道交通而言,基礎零部件是組成軌道交通裝備的不可拆分或具有關鍵功能的基本單位,包括車體、輪對、列車牽引與控制系統、齒輪傳動與基礎制動裝置等;基礎工藝是指軌道交通裝備生產過程中量大面廣、通用性強的鑄造、鍛造、焊接、熱處理、試驗檢測工藝等;基礎材料則指軌道交通裝備工業制造中所需的小批量、特種優質專用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及制品、輕合金等。

  為何高鐵中的這些最基礎的組成部分難以實現自給呢?記者了解到,國產“三基”產品質量不穩定是造成用戶大量進口的主要原因所在。而“三基”產品的質量不穩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產裝備可靠性的高低及壽命的長短。

  這種落差的對比在高速鐵路快速發展過程中愈加明顯。

  對此,與會人士指出,造成“三基不興”的內因之一在于認識的不足與誤區:“寧為雞頭不為鳳尾”。許多制造業企業為迅速建立自身形象,通常會采取從主機入手的發展策略。不論零部件、關鍵產品或者工藝由誰提供,只要最終能組裝生產出主機就行。此外缺乏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也是其一。這就造就了“樣品不錯但批量生產不行”的怪圈。

  此外,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基礎材料研究由于起步較晚,在基礎性、前瞻性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比如高分子減振降噪材料制造工藝不穩,脫膠、裂紋等產品故障率較高,低溫剛度變化率和回彈性還需完善等。

  王軍表示,我國軌道交通產業國際化水平正在不斷提升,但基礎研究國際化發展尚不能跟上產業的整體步伐。

  以軸承行業為例,目前,我國在高鐵軸承和風電主軸軸承、增速器軸承等領域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其中,時速超過160公里的動車組所用軸承,目前還完全從瑞典SKF等國際巨頭處進口。

  時不我待

  被譽為“中國電力機車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友梅認為,我國的集成能力很強,比如CRH380A的“心臟”部分大多是自主研發的。但目前中國高速鐵路機車的軸承依然需要進口,主要還是通過日本和德國進口。這個是短時間內無法實現國產化的。

  原因在于,現在世界上知名的軸承企業,大多從煉鋼開始就嚴格控制每個流程,比如有的軸承鋼材是專門針對高鐵機車設計的,里面需要加什么微量元素,加多少,全是定點生產,特別定制。而目前國內的軸承廠生產軸承對鋼材還提不出技術上的要求,最多只能說“你有什么最好的鋼就給我拿來生產軸承。”

  “因此差距很大,從原材料開始就是短板,還不用說后面的加工、熱處理等問題。”

  在他看來,高鐵“三基”現在基本依靠進口,依賴度太高存在風險。“當然全部靠自己也不現實,畢竟別的國家在‘三基’方面也要買人家的東西。”

  但毋庸置疑的是,近年來我國裝備制造業水平大幅度提升,大型成套裝備能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但高端“三基”產品卻跟不上主機發展的要求,高端主機的迅猛發展與配套“三基”產品供應不足的矛盾凸顯,已成為制約我國重大裝備和高端裝備發展的瓶頸。

  為此,201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了《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和基礎材料“十二五”發展規劃》,選擇20種標志性機械基礎件、15項標志性基礎制造工藝與12種標志性基礎材料作為發展重點。

  《規劃》要求,通過五年時間的努力,我國“三基”產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能基本滿足重大裝備的發展需要;到2020年,形成與主機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能夠滿足重大裝備和高端裝備對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和基礎材料的需求,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領域國際領先。

  “走高起點、專業化、大批量生產之路,大力發展數字化集成化的關鍵基礎件,并開展智能制造應用示范,才能推動我國軌道交通裝備‘三基’的發展。”屈賢明說。

  與會專家認為,“三基”行業這幾年獲得了國家足夠的重視,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措施,但他們建議應當將具備條件的軌道交通裝備基礎研究項目列入國家“863”、“973”計劃或科技支撐計劃,增大“三基”立項傾斜力度,投入更多的資源開展基礎技術、前瞻性技術攻關。

  中國南車總裁劉化龍表示,“三基”技術的完善是“走出去”戰略取得成功的基礎保障。應圍繞軌道交通高端裝備配套需求,以提高機械基礎件性能、可靠性和壽命為主攻方向,以先進、綠色制造工藝為開發重點,以發展高品質結構材料和工藝材料為基礎,加快“三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3#
發表于 2013-12-25 18:43:11 | 只看該作者
從今天晚飯以后努力,要大約30年的時間,要淘汰掉現在幾乎所有的25歲的家伙,當他們的兒子長大以后,到可以做事那天,就看到真正行不行了,

寫各種論文的很多,我就遇到過不少,有帽子的,

就像剛才看到那位求助論文的一樣,俺遇到很高端的家伙,問他們知道鋼軌怎么出來的?知道礬鈦鋼怎么冶煉的?知道車輪從冶煉到大圓坯,到碾成車輪的過程嗎?

幾乎沒有誰完全熟悉這個東西,

你玩材料到爛熟,都未必懂裂紋怎么發生的?怎么擴展的?


而一個家伙連過程都說不全,談什么深入?完全沒有依據,

祈求現在剛剛學走路的家伙了,現在25歲的,都已經完全不能指望了,他們已經被生活完全摧毀了,

俺25歲,有無窮的夢想,覺得有無數的人生可能,企望見到世界那個‘南伯萬’,與人家聊一下,考慮的根本就不是銀子,完全沒有銀子的概念,哈哈

點評

我生的女兒咋辦?再生,直到生男孩?  發表于 2013-12-26 11:16
大俠,俺覺得一些年輕人還是挺有希望的,哈哈 包括俺,不想待宰。  發表于 2013-12-25 18:50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老鷹 + 10

查看全部評分

4#
發表于 2013-12-25 19:12:55 | 只看該作者
過年就25歲了,什么都不會,只知道每天在堅持
5#
發表于 2013-12-25 22:22:07 | 只看該作者
現在造基礎件的國內廠家太多了,質量參差不齊。而且大部分質量不好
同樣的高強度螺栓型號廠家不同,質量不同,
我記得德國有一家造螺栓的,從家用的航天的。非常好。可是我們怎么就做不到呢?
前兩年我們的液壓旋回圓錐破油缸上有個把合傳感器的螺栓兩個,國內的這方面螺栓都不合格,不得不進口美國的,硬是給外國用戶掏了一個月的違約金。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老鷹 + 10

查看全部評分

6#
 樓主| 發表于 2013-12-26 08:35:24 | 只看該作者
最要命的是我們的材料科學和基礎物理學,鋼材自主創新的少得可憐,熱處理還停留在60、70年代,有能力搞基礎研究的沒有把心思方在上面,有心想搞的又沒有這個條件,一個行業一個國家的基礎研究就確定了他能走多高了,象基礎物理研究,熱處理,力學,數學,化學等當你要把產品做到很好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些基礎科學是非常關鍵的制約因素的。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老鷹 + 10

查看全部評分

7#
發表于 2013-12-26 09:44:28 | 只看該作者
基礎工業投入大,時間長,沒有資本愿意投入,基礎建設大多是國家行為。
8#
發表于 2013-12-26 11:32:56 | 只看該作者
三基件從弱到強是個必然的過程,
與經濟水平和消費能力相關。
以前好的東西主要還是消費不起——沒有有效需求,
現在應該已進入加快轉變階段,
“質量需求”越發強,
而不單是“成本需求”。
所以,
在一些基礎件的行業中,
扎實肯干的中小企業會有持續的發展機會。
當然,
也必將伴隨著一輪輪淘汰的浪潮。
現在關鍵是zf管好自己,
做該做的事,
社會和經濟能承受了相應的“轉變劇痛”,
就像“生孩子”一樣!
不過,
老爺們不是很清楚那種痛啊!

評分

參與人數 2威望 +11 收起 理由
劍南春17385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老鷹 + 10

查看全部評分

9#
發表于 2013-12-26 13:04:59 | 只看該作者
看到南車,我才注意到,南車最近的股票坑啊!
10#
發表于 2013-12-26 18:27:14 | 只看該作者
這年頭賣東西的賺錢,產東西的不賺錢........振興實業.......談何容易

點評

頂大俠這句話...  發表于 2013-12-27 11:43
搞研究的賠錢!呵呵!  發表于 2013-12-26 21:30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31 23:56 , Processed in 0.07297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