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周熱帖發現《腐敗滲透到了大學生,我真無語了。。。。。。》一文
我曾經幫一個學校的博士做一個重構式機器人項目。據說他們那個項目的經費約300萬軟妹幣。機械部分70多張圖紙,共計200多個零件。按照估價,這個項目如果讓我做,5萬軟妹幣我可以干出來倆。加上控制部分,調好程序,所有人都有得賺,5萬做一個全套也是可以考慮的了。學生和老師為了節省成本,軸承是讓我幫忙從淘寶上買的便宜貨。
這是何等的腐敗啊!這TM是哪里的學校?在某些論壇上,估計又有很多人開罵“體制問題”了,呵呵。
我告訴你,這個學校在華盛頓……大家又如何想?
我沒有去過彼岸,不知道那項目的50萬綠紙最終是怎么分配的。按照那邊回來的同事的說法,項目經費有正當合法的分配方式。我曾經聽說過一個數字,每個人每個月2k美金。有著這樣的分配數額,加之當地審計非常嚴格,誠信方面講究“零容忍”。他們沒必要為了自己將來一兩個月的零花錢,弄個誠信黑色記錄……如果有去過彼岸,懂行的也可以留言分享一下。雖然他們花的太多,不過個人感覺他們還是對得起那50萬刀的,交流中我知道,那哥們為了這最終70多張圖的終稿,先后畫了2000多張圖紙!這么這算下來,還算靠譜,平均每張圖就200多刀。何況這個項目還不只是機械部分。
話說回來,在中國,近十年來,為了鼓勵學生科技創新,設立了SRTP(Student research & training program)項目。每年給每個學校一兩百萬,立若干項目,學生可以想課題,申請經費來做。雖然每個學校的撥款還不及彼岸的一個項目,但客觀上已經算是不錯的投入了。
按照正常情況,一個國家級SRTP起初可以申請到3~5w。后來據說為了讓更多的人受益,也有說法是錢給多的浪費部分(被黑了)嚴重,每個項目經費變得少了。少的2、3k,多的有2w吧。
前面說過,給2w,如果有經驗或者有得力的老師指導,2w在中國同樣可以做出一些不錯的學生項目。即便米國那個項目也可以干出機械部分,但估計沒錢改進了,除非學生是發燒友,要不基本不會有人去干出2000張圖來優化。
那么這2萬軟妹幣和50萬米刀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了,分別是一錘子活兒和三十挑一的活兒。東西做出來,是說學生的問題呢?還是其他問題?
從領導向領導的領導報告來講,領導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做了好事。受益學生多,動輒一大堆的項目。完全可以為自己大書特書一筆。但從效果上,往往那些經費不多不少的時候,學生會選擇黑錢。因為項目小,審批的期望值也不高,隨便糊弄一下就搞定了。
其實在我看來,值得研究的東西,往往都是需要大投入的。SRTP有限的經費是用在“廣”上,還是用在“精”上?到底是用在“廣”上浪費嚴重,還是用在“精”上浪費嚴重。廣了以后,大量學生,歷年拿著類似甚至雷同的作品,黑點錢歡歡喜喜拿個國家獎項。精呢,也許作品不多,被個別牛人黑的錢也不少,但每年都能出一兩個世界級精品。這里里外外的差異,相信有人應該比我更清楚。實際點比較,就看看中美之間突破性的創新,每年誰多誰少了。
如此一來,雖然有大俠感嘆大學生“腐敗”了,個人還是感覺應該加大投入。就像學校的錄取何畢業一樣,我們的學校進入門檻高,進去了打DOTA泡妞混四年同樣畢業,出來時專業知識早隨著老師回家了;彼岸的進入門檻一般,但畢業門檻很高,聽同事說,康奈爾大學(胡適留學的那個)旁邊有個懸崖,時常有人因為扛不住壓力縱身跳下……
類似,對于科技創新項目,提高投入,拿到項目的學生可以每月拿到足夠誘惑的收入,沒能力申請和完成項目的活該窮著。整個過程的審計工作,最終提交答辯的研究成果新穎性,創造性和深度,需要進一步管控。如果一定要說體制問題的話,也許教育上“嚴進寬出,小氣巴拉,審計混亂”算一個吧,盡管我一直認為泛泛而談的說“體制問題”卻說不到點子上是為自己不努力找借口。
給大學生“腐敗”是有必要的,總比讓貪官腐敗了好多了。
大學生搞100個創新項目,耗費一個億,1%的概率成功一個可能就能回來N個億。在這讀書無用論盛行的時代,大學生真的沒用嗎?那是土豪老板不會用,沒本事駕馭吧!和一個米國老牌公司“科學家”聊,他們有個項目已經干了近3年,項目計劃2018年上市,這么長周期的超前研發,豈是幾個土豪老板能看到的?不砸錢讓一批人“腐敗”,2018年就又發現自己已經落后對方10年。
貪官腐敗一下,1個億可能還遠不夠數,但他可能挪出海外,可能成為美美們的驢牌包包,更可能炒房子,把本可以有精力搞科研的學生逼成為房子而不擇手段弄錢的房奴,這里里外外又差遠了……
最后這段扯遠了,希望不要把技術論壇搞成天涯、網易式的政治論壇。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