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fka 于 2013-11-20 09:26 編輯 ! M" Z5 O# L! ^0 g
! H0 L7 Y6 ? Z5 ?/ b
樓主斷章取義,盡找有利他的東西搬上來說事。樓主是以怨報德。如果不是LIAOYAO 搗亂,雙方不至于到如此場面!
1 K7 [+ N: I, F+ k; T: j 我把雙方惡戰前的原始跟帖、點評復制于下,是與非,社友心中有桿秤 。這之后雙方進入惡戰,是是非非是后話。
' {+ p6 ~ B1 D1 U# w$ g0 x( ~# S5 s+ S$ X. F
4樓Mfka跟帖: U# ~; z# p: v$ Z3 n# b4 c8 a1 [
! @" D$ b/ G9 Q( Q" I1顆M24 8.8級的螺栓的保證載荷約28噸。
9 k* P3 {( u h( `8 ] z `! }$ n( n
4樓點評(從上到下按早間順序): ( E; f$ A) Q5 l+ E6 a! b) Z/ W
zerowing :
: Q- Q' r% C" f( Y/ G; S大俠,首先,一刻顆24的8.8螺栓粗牙是21噸,細牙(2)是23噸。其次,螺栓的保證載荷校核的是螺桿強度,不是螺紋強度。
& g3 {# q; p. x2 z9 g3 tmfka :
; y* U3 N1 H' l) J( e% j歡迎提出疑問!剛才查了GB/T3098-2000,M24、8.8級螺栓最小拉力載荷是293KN,保證載荷是212KN,兩者的受力計算面積相同,計算應力取值不同。機械設計手冊2008軟件版,保證載荷是275000N,不良手冊害人不淺! ) X* H6 S/ ^$ ]4 F9 ~* W9 }6 y- d
zerowing;
8 x3 U; i& _) Z0 v還是用紙制的吧。雖然成先生的手冊也有問題,但不至于這么不著調。 發表于 前天 12:211 S6 e# p3 W6 O7 I# Y% h/ O& v: R
n& `: S0 O- M0 c/ C4 ?- e LIAOYAO (評分):- ; j$ Y$ }1 \. ~/ I2 w* ]2 F
1又是給出錯誤的資訊在誤導別人。 131117170. . u2 ^ K' n; |* X
6樓
6 |2 O/ O6 ^% D$ z, {2 Wzerowing:跟帖
2 c7 H- Z2 T) W% X+ L/ X9 `# v$ R5 K& w
簡單給你校核下。
2 F! X2 t; r# V6 \' p$ @8.8級螺紋表示抗拉強度800MPa,屈強比0.8,即屈服強度640MPa,按0.5倍取剪切強度有320MPa。5 J" {8 k$ s8 S6 j, E& H) |9 D
校核螺紋抗剪能力。取M24X3螺紋,則小徑為20.752,螺紋牙根寬度為3*0.75=2.25。則單圈剪切面積為146.687mm^2。則有單圈抗剪力為46940N,即4694kg*f=4.694T*f。
, X& |" b4 Y4 F! p. a7 D按照第一牙螺紋承載35%計算總承載力,有13.41T*f。則4個螺栓總承載能力為53.6T*f。滿足50噸要求,但要求4螺栓承載均勻。當出現單個螺栓承載超過額定時,出現螺紋損壞,其余3個會相繼損壞。
; f8 F8 {# `; f" m0 S1 u5 M注:以上計算均不考慮傾翻,如果出現傾翻,則,可能單個螺栓強度亦不夠。另,如果使用細牙螺紋,則同樣出現強度不夠的情況。請根據實際情況再行校核。
- X- a6 t# v7 ?3 ]; K, `%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8 M: ]- h5 |% @: x, @6樓點評(從上到下按早間順序): . c. N5 s% t q! B+ y! A2 j
mfka
( J+ N. L. c1 i% C& f0 T“按照第一牙螺紋承載35%計算總承載力”,是理論分析螺紋受力狀況,不能以此為計算依據,自己建立計算方法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實際計算前人有經驗總結。如果安全系數取1.4,傳統計算可承受總純拉力約60噸。
! z! q& R$ U9 P( bmfka
% f7 q5 M4 d& A計算沒有考慮預緊力,按受軸向載荷--松連接計算方式。因為“螺栓受到50t左右的拉緊”,實際使用中,很難有松連接工作狀況。不能以安全系數代替預緊力。如果不控制預緊力,照樣會出問題。
( D* |& }+ i! c5 _6 ]4 dzerowing % `1 S/ G' n1 Q2 U f# K/ }
大俠還是回回爐吧。俺計算中是沒有安全系數的。如果你看成是安全系數,那就說明你沒搞明白俺在校核啥。 ; m8 P' L0 f! C7 w) |
4 X. o8 o5 K/ j% Kmfka 2 d2 f& t K" m, b8 g
看來你有點生氣了!
& {6 \* W. m# O# m! M. N9 p- f% \, p2 q7 D0 @9 h5 S V1 d
zerowing
: G8 C$ g! G/ J4 F; ] ?1 q大俠,您最好查查我為啥說第一牙是35%。最好查查螺紋受力的分布情況。周向65-67,軸向30-40,都是實際情況。針對不同螺距,不同牙型,分載亦有差別。這不是安全系數,曉得?
* E3 J9 B2 y& Y; `7 xzerowing ! q# E6 ?+ ]4 s2 a! z% I& n$ D
哈哈,犯不著生氣,你沒看懂而已。
* I6 b/ u! \( Q$ M, q5 h1 b. Y+ \6 U3 t
LIAOYAO0 }( s+ \: V0 ]5 x) B. q' {0 l
看到這里,俺真的笑暈了。難怪社區里會有人發帖在笑一些老革命老工程師進了私企就一無是處。
+ f! ^* ^8 ~5 p9 m0 |8 }( l, @3 @
8 o4 y% m! V" [+ R6 z, R/ L; f8 A
我最后點評中回復
5 W" d, C/ a, J& r& X Y" h
9 e* _) \' u- H7 U b' i% Z mfka * w+ y$ [8 A0 j& ?" p+ p+ g, B* c: f
你按洋理論算出的結論(滿足要求)與實際結果(完全失效),是南轅北轍,不是洋理論錯了,你洋書沒讀透,亂算。錯了就得承認錯誤,強詞奪理狡辯,自鳴得意是先進理論。是誰先辱罵人?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發表于 昨天 20:48
& N; w$ t( g; [( i1 @) s: ]. R
* o1 \4 U, V" T, P- V9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