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09| 42
|
遙想當年尷尬事 |
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 ||
| ||
| ||
點評
A3就是現(xiàn)在的Q235B。“凡是自己完全不知道或者帶有不肯定的時候,首先不是要跑去問別人,而是自己先求證,實在不明白,才將帶著自己求證的過程去咨詢別人!”是正確做法。
09年上學時,教金屬工藝的老師就喜歡讀作ang 3,而且還教育我們也這樣讀
常州方言,對質(zhì)量差或人品差的物與人,有種說法叫“昂三”。其來源在此。只是說這個詞的人知道這個源頭的,1000個里面也不見得有一個罷了。
LB老沈的讀法失去鼻音,已經(jīng)走樣了。"ㄤ3"就是“A3”,“A”正式代替"ㄤ",是“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批準公布后的事情。
這個鋼號還有更早一些的標注符號“ㄤ3”。“ㄤ”是漢字注音符號,舊稱“注音字母”,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tǒng)一會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發(fā)布。今年剛好100歲,目前在臺灣依舊普遍使用。“ㄤ”的讀音為“ang”,
我們老師上工程材料課的時候,專門講過這些老牌號
是的,是Q235,A3是老的叫法。還有人吧A讀作(啊3)
就是啊,在學校只知道A1、A2、A3、A4……B1、B2、B3、B4……是打印紙的大小,哪知道他們還是什么材質(zhì)呀?
呵呵,之前見過。但我猜想肯定就是Q235
評分
| |||||||||||
| ||
| ||
點評
話說焊接貌似也是構(gòu)件的一種成型方法,強度不一定低,但造價低好多······求印證
| ||
|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qū)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wǎng)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23 09:51 , Processed in 0.07426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