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難就業季”誰最難?答案不是那些“985”“211”和具有研究生學位授予權的重點院校的畢業生,也不是那些尚未畢業就已被用人單位“預定”的職校生,真正難的,是占中國高??偭?0%的二三本院校畢業生。他們是應屆高校畢業生的主力,但他們在就業市場飽受雙重擠壓,在夾縫中碰運氣。 “夢想對于我們太奢侈,我現在最不愿說出口的詞就是夢想?!币晃欢驹盒.厴I生的話,讓人震驚。
) G' w$ Z0 x; Q$ Z
& i0 I& i3 H0 t' b4 g0 p 年輕人,本來都是天生的夢想家,正是那些瑰麗的夢想,讓他們擁有創造美好生活的不竭動力。當一年比一年殘酷的就業難現實,開始讓年輕人“奢談”夢想,全社會或許都應該重新檢視如今人才培養機制。' m" ~, F# H3 _8 U
% L, N) Z, Y# h; P2 j; Y7 ?/ @
夢想對于我們太奢侈”的感慨,源于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學金融的,夢想或許是進投行進“四大銀行”做個高級“金領”,最終卻可能只在一家小企業謀了個會計的差事;學電影的,夢想或許是成為星光熠熠的大明星,最終卻可能只是在片場跑龍套、混盒飯;學新聞的,夢想或許是成為白巖松、柴靜那樣的名記者,最終卻可能只能在二三線城市當個“新聞民工”……
( d8 V2 S* M# X. b4 d6 x$ z& O' i# }; `) g# Z4 @4 m+ E
出現這種落差,并不完全因為這些年輕人不夠努力。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從進大學的第一天起,就已踏上了遠離現實的軌道——如今有很多二三本院校,毫無辦學特色,也不清楚自身的優勢劣勢,盲目照搬一本院校的發展模式;對于一些看似熱門的專業,很多學校關注的不是師資和畢業生的去向,而是為了賺錢。最終,畢業生成了盲目擴招、盲目升級、盲目設置專業的犧牲品。
7 y- O# c5 ]) H4 T; n( i( [$ n( I/ U% r" R
當年輕人不再相信夢想,不再相信知識改變命運,他們只能在就業大軍中“自救”。有背景的學生,憑父母找關系解決就業;沒背景的學生,只能碰運氣。深陷就業困境,很多年輕人不僅沒心思去做夢想家,反而更容易受到負面信息的刺激,進而抱怨社會、自暴自棄。
* M0 D6 c8 [: X; N0 Q1 l# t3 ~8 u5 C8 ~1 u
當前“最難就業季”面臨的問題,其實是結構性就業難。要讓大學畢業生能重拾夢想,重拾信心,教育主管部門必須對各高校尤其二三本院校的專業設置嚴格“年檢”。少一些“坑人”專業,才是對畢業生未來最大的負責。 l6 |* [& X) b8 m3 ^) N
8 C# X& E7 m4 X點評:3 A& y3 o/ |' D# I/ B/ j2 P
讀什么院校什么專業并不會決定一生,看看這世間的艱難與滄桑,只有老老實實做好吃苦歷練的準備。一生的知識不在課堂而在社會,大學生們也大可不必為調劑的專業不理想而懊惱,有綜合充分的生活歷練不一定要以專業謀生,只要你有足的夠意志和毅力。
3 u8 a* A' f7 F5 @+ \ * A7 a. E+ \2 w: b' e& f4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