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來去兩個多小時的電動車,一連三個月,實在適應不了,只得辭工了。老板也沒為難,很痛快的就給結了賬。與老板和生產主管話別時,車間主任垂頭喪氣地來對老板說,那個電機座的孔越干越不行了,今天鏜400長孔,口大底小差1mm多不說。加工好的孔口部是扁的,一邊超差一邊還小。唉,這活沒法干。
前面的帖子說過了,電機座全長720多,內孔焊有12根寬40,長400的筋板,孔徑600多,尺寸公差0.08、。100主軸鏜床,加工這種產品設備有點小,鏜刀桿打顫,鏜工用外徑300的鋼管焊了個鏜刀桿,用了三天時間,總算湊合著干出第一件合格品,但以后一天一件就再也干不出合格品了,老板問我怎么回事?我翻著工藝說,我原想著這個問題早己解決了。一開始在開工藝論證會時我就提出,在全部零件組焊完進行退火消除內應力后,鏜內孔時(電機后法蘭孔,12根筋板孔和前端蓋軸承三孔有0.05的同軸度要求)先粗鏜,然后卸下活放三天以后再精鏜,不然很可能產生當時測量合格,放一天再量就不合格了,你們認為是危言聳聽,其實這事我經歷過看機械加工遇到的不順溜—縮口 [復制鏈接] 。
老板立即發令,按工藝執行。在那后邊我還寫到,有些問題看破不能說破,就是指的這個錐孔(俗稱喇叭孔),那么大的鏜床刀桿還能把孔鏜斜了?又該說我故弄玄虛了,如今可以說了。辦法當然早就想好了,就是在端蓋軸承孔內裝上軸承做支架,鏜刀桿可以在軸承孔內滑動,間隙最大0.04,刀盤焊在刀桿一端,靠主軸的進退來鏜孔。
老板商量地說,能給畫出圖來嗎?我說舉手之勞,就用一邊技術人員的電腦十多分鐘把圖畫好,打印出來,主任拿著圖紙高高興興地走了。唉,總算善始善終地結束了這段打工生涯。也結束了工藝工程師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