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6373|回復: 13

慣性思維對機械設計的影響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3-6-23 09:02:47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valier_Ricky 于 2013-6-23 09:55 編輯 ) Y, N- q3 I2 A& C

  t0 s2 g; d, I% g* O8 b- C; u  y這兩天,在和一位客戶談自動組裝設備。& h% I* y' n2 Q# ^7 |: R7 O
) _8 Y$ ]" ?$ K+ {' m: ~
客戶是先發過來自己做的參考方案,再要我出方案的。
) R$ s2 p$ @0 N  H4 ?. U3 M/ e, y6 P* D/ N. N2 t
一看,純手繪方案圖,很漂亮,整體布局和關鍵點體現地一目了然。都可以畫連環畫賣了。
; A5 e3 N  O; S* `1 f0 a+ a誰看了都能看出來,這位是資歷很深的老工程師。( x1 O9 k4 Y7 n7 ?# x0 a0 v) n

+ r2 P1 E7 q$ |9 J但是,我這個后輩提供的方案,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思路,速度提高了、設備振動小了,出意外的可能性也小了。
/ D: G  U$ R' x2 A2 K  e1 B# u
+ u  C; S1 \0 ]. O/ h! @; W. |$ i2 J這位客戶對我的方案,提出了一些疑問,我看出來了。就是“慣性思維”在起作用。0 y' d0 E2 I6 }/ E0 }2 b
* k5 D; T* S* M$ |
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
. X* v7 }; _8 ], A9 h
9 D  \+ w; U0 v4 ?7 x' T就像從AUTOCAD軟件轉到INVENTOR軟件時,還要在Inventor中使用“圖層”一樣。/ p4 S! T6 g1 _2 x  i; J3 K
, e2 c, p- g+ ]) V: \

! D" ]# D1 U- e% _6 z(P.S. 對樓下的回復----/ R% j5 G% x: T5 ?  c
           咱們能不能不拿比自己差的人或事來說事?你打算從他們那里學到什么?還是,只想找到滿足感?
* N) m/ U" J  E, {- C           我出這個主題,希望大家從自己尊敬的前輩、敬愛的老師、或對工作負責任的自己身上做個評價,并提高自己。)- W! u0 e. {) _* G3 a$ {

( L! e" {6 w* i4 n& P) P
5 S( [% l$ V, ]3 \
, b! T$ p+ H( S4 B' Z
1 R& h2 C8 M' O- y% A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老鷹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3-6-23 09:13:35 | 只看該作者
如果干的事情,需要動腦子,不可能遭到慣性思維的影響,1 V# a: M8 q" s  ~
你見過玩金融的有慣性思維?哈哈,
1 V4 j% c9 s/ F0 P混子才會這么干,; M1 T2 v9 ~* k: B& K/ ~
好比天朝,經濟過熱,使勁打壓。歷代總理都如此做,水平膩低呢,哈哈

點評

人會自然形成慣性思維,這個很難訓練。因為慣性思維屬于條件反射的一種。玩金融的一樣有慣性思維,所以才有那么多風險投資。為什么叫風險,因為他們自己都不能保證成功。  發表于 2013-6-23 10:11
這是我招機械設計師用的考題之一。  發表于 2013-6-23 10:06
謝謝。我喜歡別人說我年輕??墒恰靶尽币呀涢_始老了。。。43歲。。。  發表于 2013-6-23 10:04
俺10年前就進入社會了,哈哈,應該比你早,  發表于 2013-6-23 09:37
看來您進社會沒五年吧。。。。。。  發表于 2013-6-23 09:36
3#
發表于 2013-6-23 09:44:45 | 只看該作者
不知道最后那句話的初衷是什么,呵呵。至于慣性思維,在某一行混跡久了,就容易產生慣性思維。這些思維里面,有些是好的,屬于前人經驗教訓的總結,有些卻容易把自己框進取,無法突破。另外,有時一個方案乍看怎么都有理,可是真正開始實施的時候問題就都來了。所以有時候聽聽別人怎么說,再放空腦子回頭看看自己的方案,會有新發現。因為你執著于自己方案的時候,你也是在進行慣性思維。
6 a' q8 S6 M  B; G( _8 `8 b6 N例如,我畫圖是基本沒有審核的,因為基本上都是one man army,所以怎么保證圖上不出錯就成了關鍵。沒辦法,重復審核校核是不可缺少的,但同時,我也經常采用放空思維的方式,間隔一段時間再看。目的就是不進入慣性思維的怪圈。很多問題這樣再看就都出來了。

點評

不過說實話,你的話讀著很費勁啊。總是少點句子成分在里面,所以很難判斷你想表達什么。  發表于 2013-6-23 10:07
謝謝!“在某一行混跡久了”和慣性思維的矛盾。放空腦子,聽聽別人怎么說的解決方法。  發表于 2013-6-23 09:59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Michael0576 + 1

查看全部評分

4#
發表于 2013-6-23 09:47:25 | 只看該作者
再比如螺紋。螺紋壁厚多少?錐螺紋壁厚多少?這個要說能算不?能,但是會算死你。所以,目前大多數螺紋的使用就是基于一種慣性思維模式,即總結前人和實踐使用問題,適當增加和削減壁厚。

點評

對我這個“半道出家的和尚”,零件設計上確實是我最常用的辦法。所以,我目前也不接大負荷的設備設計。我不想賠死。但對手工都有些費勁的那種工藝,比如折紙花、穿針引線什么的,蠻有信心。  發表于 2013-6-23 10:49
又及,直接從auto轉SW的飄過,神馬是圖層,哈哈!  發表于 2013-6-23 10:15
5#
發表于 2013-6-23 10:31:11 | 只看該作者
方案可以共享嗎?

點評

對不起,我連你有啥都不知道,想想偷啥呢  發表于 2013-6-23 12:32
共享的含義是自愿地提示給別人,而不是被別人偷吧。  發表于 2013-6-23 12:11
你設備賣出去,還能不然別人看了呢,山寨馬上出來,除非你設備是高精度,設計很多計算分析  發表于 2013-6-23 11:37
比如,展覽會,算不算方案共享?  發表于 2013-6-23 10:50
要看跟誰共享了吧。對外?如果是真的在做生意,誰都知道這是機械設計工程師最大的秘密資料。  發表于 2013-6-23 10:44
6#
發表于 2013-6-23 11:24:59 | 只看該作者
大家說的有道理啊
7#
 樓主| 發表于 2013-6-23 12:15:1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avalier_Ricky 于 2013-6-23 12:29 編輯 - O+ n; ?' c! d5 L( \8 e9 @* c3 W

3 w- v+ a1 ]' A# b3 z1 R一個機械動作,如果給人第一個思路就是多個氣缸或多個伺服電機的話,這位的經驗中,這個動作,用純機械結構,很復雜。
; E" t- c: w5 v' l, F  M4 @/ i+ u" ?( u
1 N5 n  V/ Y$ m# E& q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會員

×

點評

話說這個軌跡用曲滑+槽凸輪很容易吧。  發表于 2013-6-23 12:34
8#
發表于 2013-6-23 15:04:51 | 只看該作者
Cavalier_Ricky 發表于 2013-6-23 12:15
+ [7 T. g" C3 w; e- F一個機械動作,如果給人第一個思路就是多個氣缸或多個伺服電機的話,這位的經驗中,這個動作,用純機械結構 ...

; L' P! a& Y  P9 b$ r% j這玩意兒第一想到的不應該是氣缸或伺服吧,第一反應應該是zero兄說的凸輪。
, V+ F" w. q. h0 k9 h/ k6 }zero兄要打破慣性思維哦,先要把這個結構打破,想想其它結構。

點評

所以,回過頭來說慣性思維。有時候其實沒錯。因為前面的路已經都探過了,你非要自己去撞墻,那是自己跟自己不痛快。有些時候,需要跳出慣性思維,因為那個行當大家都還在摸黑。哈哈。  發表于 2013-6-24 01:09
后來繼續研究,看了大量的設計,從6沖程發動機到各種的轉子變種,其中就有那個易理,結果很失望,人們的思維發散的很好,但是都抓不到關鍵,沖擊問題誰也沒解決。  發表于 2013-6-24 01:07
我研究過一段時間的內燃機,當時也發散了下思維。比如最開始像把曲柄滑塊結構改成齒輪齒條。后來發現純粹扯蛋。不但震動大,強度要求高,而且機械效率基本沒差。哈哈,有些框跳出來未必能行。  發表于 2013-6-24 01:05
其實,如機械這行,腦子會自然有個框,這個框就是基本物理定律和數學定律。所以像一二類永動機之類的問題,方案之出就排出掉了。但是旁人很多在迷霧里,感覺這些人很死板,框框太多。  發表于 2013-6-24 01:03
想法可以大膽,只要自己受得了打擊,不慣性就是要打破常規,打破常規常常會遭受失敗。  發表于 2013-6-23 19:06
所以,回到我之前的回復。方案設計如果能放空思維再回顧,你就能看出問題。  發表于 2013-6-23 17:17
問題的本質不在所選機構,而在變速沖擊上。雖然題面是60rpm,實際達到了300。另外,如果需要嚴格保證軌跡,基本相當于2000rpm的設計。呵呵。如果你用彈簧,那我等著看戲了就。  發表于 2013-6-23 17:13
其實有點扯。我承認有慣性,但是一秒240左右的位移+5次換向,呵呵,說實話槽凸也可能吃不下哦。  發表于 2013-6-23 17:05
9#
發表于 2013-6-23 15:09:32 | 只看該作者
我覺得吧,慣性思維很正常,人無完人嘛,只要"專業人士"能多多接受"非專業人士"的發散性思維,就可以打破慣性思維。6 p# d! g8 i9 Q/ @$ w- m
專業人士要容易鉆牛角尖

點評

呵呵,大概這就是機械吧。哈哈  發表于 2013-6-24 00:32
其實現如今很多要求限制了發散性思維,就想像你說的,一發散,可能就是災難。  發表于 2013-6-23 19:04
說實話,低速低溫輕載范圍,你可以隨便發散思維。高速高溫重載范圍,還是省省吧。專業和非專業的區別在于切入點。就好比顧老師搞機加,再發散思維切入點也會是不發生機加事故。  發表于 2013-6-23 17:23
10#
 樓主| 發表于 2013-6-23 15:32:5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avalier_Ricky 于 2013-6-23 15:35 編輯
0 Q3 }# B4 ^+ J* k/ _2 b3 Q& }
# d+ a& D, [' a( a5 \. N樓上說的很好。我出這主題,就是這個意思。" o5 @" p8 g( B0 i3 G) _
+ A0 ], @; D5 I. M
我用的是如圖的小組件:兩頭折彎的鋼板一片、光桿兩根、下連板、圖中沒有的拉簧一根、兩個軸套。; r- r& F9 [% T3 z3 L

# `- k- V" i& D* o5 P思路來源是:我幫人家拆機,從很狹窄的縫里,掏出內側較重的輥軸時想到的。就是來自彎頭撬棍。# I6 s  M* D6 R' O( U  Z5 ?( W
. u" s" m% Y; g4 v( n$ p$ t% J;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會員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23 21:28 , Processed in 0.10569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