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泰囧”之后,社區有將機械與國足相比者,在下不才但愿探討一下。 作為一個偽球迷,我對國足的發言權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對于國足,如果有明顯的事先消息,我也會看,然后和大家一起聽解說員說“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
曾經聽說一種說法,作為偽球迷的我,當時是不能理解的。有人說國足是被央視給害死的。對于這種匪夷所思的說法,那哥們給了一個解釋。海外的足球俱樂部靠什么掙錢,當然也有靠企業贊助的,但主要的,俱樂部可以靠賣電視轉播權獲益。曾經的央視,免費把持了國內足球賽事的轉播。俱樂部的財源就失去了支撐,俱樂部的經費,主要靠一些大型的企業賭博式的投入。企業投入如果沒有足夠的回報是不可能持久的,這種俱樂部賽事就不可能良性發展。沒有好的俱樂部賽事,就不可能培育出擁有足夠敬業精神的球員,沒有足夠敬業精神的球員,就無法阻止起足夠強大的國家隊。
后來央視看國足都“反胃”了(央視足球解說員的原話),他們可以不轉播,直到喜歡看球的習大BOSS上去才轉了機場。這期間國足已經臭不可聞,即便讓他們想賣什么轉播權,場地做什么廣告啥的,也搞不出多少錢了。本來就搞不出多少錢,還要養一幫出入動輒用“驢”牌包包的闊驢,國足不死那叫沒天理。
咱說回機械,機械行業,甚至廣而言之的制造業,工業。原來計劃經濟,用很多那時候過來人的話說,當時的高工,地位很高。趙本山的小品里“中級鉗工,相當于副科級呀!”不說遠的,即便是現在的沈霍伊,青年節時播出的節目里,一個26歲的高級鉗工手工活的加工精度可以達到頭發絲的1/26,使得世界上任何現代化數控設備都望塵莫及。當然這哥們可以拿到集團副總的薪水。這總該算真正的尊重人才了吧,但這樣的企業和這樣的人才都很少。所以我們看到的更多是一群“懷才不遇”的感嘆。
我曾經玩過機器人比賽,當時有個巨大的疑惑,為什么我們的學生“要么極度自信到自負,要么過分自卑到自賤”。這種情況很多人身上都能體現出來,甭管是混了4年大學打了4年游戲的,還是苦了4年功課保送清華北大的。遇到問題,都覺得簡單,真正做起來就覺得沒辦法;提及對手,只要是印度人非洲人就瞧不起人家,只要是美日德的就覺得肯定搞不過人家。這種情況恰恰和一些素質低下的國足球員很像,在球迷面前,牛逼的要死,上了場遇到誰都覺得是強勁的對手,慫得要掛。
像國足那樣,上場前就覺得自己是弱隊,為的不過別輸得太慘,這樣的隊伍肯定不可能成為強者。有信心不一定能贏,沒信心一定會輸。
工作后,我對之前那種極度自信極度自卑的心態分析過。自信是對個體,對自己而言的,所以我們可以在社區里看到很多懷才不遇似的辛酸;自卑是對團隊而言的,就是覺得老板不賞識,同事不給力,外行不懂技術等等。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很多時候,都覺得自己其實挺牛的,就是諸如環境啊,體制啦什么的因素,自己貌似被埋沒了。但很少去考慮,靠單打獨斗成功的時代早已遠去,即便兩千年前驍勇一時的項羽也干不過只會問“如之奈何”的劉邦。當團隊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有人站出來,和大家一起想出合理的辦法,克服困難。當大伙都在等待英雄的時候,有沒有跳出來說,我就是那條龍?
對于機械行業遇到的體制問題,這個話題有點大。個人的認識,可以從北京幾處五金機械集散地說說看。美國的機械,中低端的已經外遷,只保留了核心的用于軍工的留在國內。他們加工的目標客戶,都是要求極其苛刻的各大軍火商和軍方。 再看北京周邊的機械。東邊的通州,一條十多公里的長街,兩邊都是各種鈑金、線切割、焊接。但仔細觀察就知道,這些工廠80%的客戶是建材,20%是給旁邊的物流企業修車,大家就別指望這種機械對產業有什么貢獻了,但他們可以提供很多就業崗位。南邊四、五環也有幾個五金市場,朝龍五金的東西很多,但主要客戶是木材加工廠、水暖、舞美設計公司和藝術雕刻工廠,這些客戶對機械精度、質量的要求可想而知。南五之外據說有大大小小為航天院所服務的工廠,這些工廠接觸過部分,質量絕對好,價格絕對黑。但航天,確實算是推動自生以及相關衍生技術(比如機械)進步的。西邊有中關村,附近高校林立,很多小公司活躍于此,做那種類似美其名曰“機器人”的小玩意,即便加工很粗糙,一個小柜臺一年也可以虛開發票上百萬。學生搞的糊弄人的玩意,質量也不用說了。北四環的北沙灘,北五環外的西三旗,是不銹鋼焊接的聚集地,一個破門面的公司,可以攬到每天5000收入的業務,帶幾個不懂勾股定理,就知道比劃、切割和氬弧焊的小工就夠了。各處的不銹鋼裝潢,大到機場的護欄,小到街頭的不銹鋼垃圾桶都干,你能指望這種機械推動技術發展?當然更北邊,有靠空軍后勤過日子的,有開發機床的。那些工廠也見過,技術真算不錯的。一般活兒他們也瞧不上。說點尷尬的,航空方面立項要搞幾個尖端工廠在北邊,涉密,不解詳細。但幾年了都沒搞成,原因是當地人不愿意拆遷,所謂不愿意其實就是RMB沒到想要的數字。個人曾經去過昌平,見過無數可能一推就倒的空廠房,它們建在那里就是準備訛拆遷款的! 看完上面這啰嗦的東南西北,我們可以發現機械的客戶,除了少許軍工的,絕大多數都是和建筑、路橋相關的,這些行業對機械的要求根本不可能推動太多技術進步。而真正推動技術進步的,實在太少,而且和平時期真的沒啥訂單,發展緩慢,除非像米國一樣,四處挑起戰亂,然后賣家伙給雙方……
說到這里,我們也許真的有理由悲觀機械行業的未來。拉美化,如果發生在國足,大伙都高興;發生在機械行業,則是致命的。 但我個人還是保持謹慎的樂觀,樂觀的原因在于,機械和國足,真的不一樣。國足成績差,家長覺得小孩玩足球沒前途,而且如果沒出名改行幾乎沒法混;但機械不一樣,玩機械即便再困難,總能找到活兒干,當然很難發大財,但溫飽不成問題,畢竟14億人的吃喝拉撒各個環節都可能與生產有關。有需求,就有生產,自己造不了就會買什么什么漲價,因為需求大。當差價到一定程度,就會有人去山寨,就會有人去創造,自己不折騰自己,把持中低端市場是沒有問題的。
對于高端,個人同意老鷹的說法,放寬限制,較少企業負擔。某些產業起來后,很多事情會水到渠成。比如大伙都詬病的航空發動機,60年了,也沒有搞出來。靠幾個國有科研單位花費巨額財政在那里蝸牛踱步。不知有沒有人試想過,如果國內開放低空,開放飛機制造呢?那回冒出多少民營制造商?不可否認起步階段會摔幾架,砸死幾個人,但隨著一系列問題的解決,很多產業很多就業可能已經起來了。那樣發展提供的就業崗位,總比現在你我彼此粗制濫造,彼此摻假留毒要健康有益得多。
現實的例子是,近年來沙塵治理取得成效,10年來很少聽說有大規模的沙塵暴了,但逐漸成為“霧都”,霾害嚴重。08年前污染嚴重的企業已經幾乎被遷出京城,污染的來源,很多人都知道是汽車尾氣。使用燃氣汽車,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尾氣污染問題,但北京市不讓開燃氣汽車的。明面上的理由是安全,背后是不是石油巨頭的利益又有誰知道呢?其實安全的擔憂本身可以通過技術進步來解決,英國的坦克可以在彈藥殉爆的情況下保全乘員,我不信燃氣安全的問題解決不了。
在下一個而立之年的小生,扯那么多大道理,可能真沒什么用。但如果同行都打掉失敗的國足心態,機械行業里總有那么幾個人,本非池中之物,必然翻江倒海。在某些領域,擊垮死貴死黑的美日歐對手,贏得自己的海闊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