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4441|回復: 16

轉發博文 “國產電腦、國產手機、國產汽車之比較”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3-4-19 09:49:04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剛從一個電子行業的專業網站上看到一個博文,博主是:maomaobear    感覺特能代表我國產業狀態,所以轉來供大家思考。我個人并不完全贊同該博主的觀點,因為無論是否國產,我們賺了多少利潤?

寫這篇文章的起因,是看到2012年中國汽車銷售數量的數據,國產車除了SUV全線潰敗,有感而發。而SUV的熱鬧也僅僅是合資車沒有推出同價位的有競爭力的產品。回頭就有翼博等一系列低價合資車推出,國產汽車的未來不那么樂觀。

一、國產電腦、手機、汽車的過去和現在

15到20年以前,國產電腦、國產手機,國產汽車,基本就是廢品的代名詞。

當年的國產品牌電腦機質次價高。

當年的國產手機還是手機中的戰斗機,但是經常飛不起來。

當年純正的國產汽車還是40年代蘇聯、美國的技術,有個合資車是人家20年前的車型。

2013 年,聯想已經收購消化了業界巨頭IBM,NEC,當年的PC巨頭死的死,合并的合并。只有惠普和戴爾還在。就產品而言。聯想、惠普、戴爾的同檔次產品沒有 本質差距。從實用角度,方正、清華同方、海爾甚至神舟也能正常使用。中國廠商不僅在國內有很高的份額,在國際上也有一席之地。

2013年的 手機市場,雖然沒有聯想這么輝煌,中興華為已經取得了一年3000萬的銷量,世界銷量前10名的手機廠商,中國已經有3家。在國內,新興的小米取得了一年 700多萬的銷量。酷派、聯想、OPPO、VIVO也有相當的市場份額。比產品,OPPO第一個推出1080P屏幕1300萬像素的智能手機,比同規格的 三星GS4早了好幾個月。VIVO推出的X1第一個在手機上使用了專業音頻的DAC,而不是廉價的CODEC。使用自主處理器的有華為的榮耀2、D2、 MATE。新生的處理器、操作系統,首先都是找中國手機廠商合作。譬如intel的手機處理器找了聯想當合作伙伴,Firefox找了中興當合作伙伴。

雖然還不能和三星、蘋果相比,但是中國手機廠商在世界上也已經舉足輕重。

反觀2013年的中國汽車工業,在家用轎車上全面潰敗,低端車QQ和F0的輝煌不在,被賽歐、瑞納壓制。中級車干不過福克斯,中高級車前20名看不到國產車的影子,銷量后10名全部是國產車。高級車?不好意思,沒有國產車的銷量數據。

這還是在有關稅壁壘保護的中國市場,僅僅是品質配置有所縮水的合資車,就把國產車打的潰不成軍。

如果沒有壁壘自由貿易的話,新車二手車隨便進國門,現在的國產車會死得更慘。

為什么,電腦、手機,做了20年,就能屌絲逆襲,汽車就不行呢?

二、電腦、手機逆襲的關鍵,同質化。

國產電腦、國產手機的逆襲,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同質化。因為電腦的核心CPU,是intel和AMD提供,操作系統是微軟提供。聯想、戴爾、惠普、海爾、神舟,用了同一款處理器,同樣的配置,同樣的操作系統。體驗就是同質化的。

同樣,國產手機的逆襲,在功能機時代要感謝MTK,在智能機時代要感謝ARM、高通、MTK和谷歌。

功能機時代早期,國產手機爛是因為沒有成熟的方案,買韓國的二手方案,每一款手機都要做大量的開發調試工作。從硬件到軟件,做穩定很難,功能性能也無法和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三星、索尼相比。

但是當MTK出現以后,MTK廠家做了大部分調試工作,從硬件到軟件都是成熟的平臺,一個作坊只要套上殼子,改改UI界面,也能做出穩定可用的手機,大廠多測試測試,就能做出用3、5不出問題的精品。

在功能上,本來彩屏是高檔功能,有個彩屏就多賣好幾千,攝像頭是高檔功能,MP3是高檔功能,手寫更是商務高價手機才有的可以裝13的功能。

而MTK一個方案全部搞定,除了攝像頭品質和視頻播放能力,JAVA性能,高端功能機和MTK的廉價山寨機是同質化的。

到了智能機時代,ARM提供授權,有一定實力的廠商就可以做芯片。不做芯片,買的都是高通、MTK的套片成品。系統都用安卓,做做小修改。

結果就是做智能手機的門檻大大降低,三星的智能手機和OPPO的智能手機、小米的智能手機、華為的智能手機,有區別但是很小。產品基本是同質化的。

三、30年前的電腦,10年前的手機,現在的汽車

汽 車產業,往往汽車廠搞壟斷,自己的車用自己的發動機,變速箱可以外購,但是匹配還是自己做,ECU更不用說了,底盤也是自己研發。所以各個汽車廠之間的產 品差異是比較大的。雖然,廠商自己也在搞模塊化(豐田、大眾),德國廠商之間也有合作(Q7、卡宴、途銳共用底盤),但是沒有行業通用的模塊,看來和現在 的電腦、手機行業不同。

而有意思的是,現在汽車行業的特征恰恰是30年前的電腦,10年前的手機所具有的。

30年前的電腦, 還有很多指令集、很多CPU,硬件互相不兼容,軟件有很多操作系統。intel的X86和windows只是眾多電腦中的一種。指令集就有 Powerpc、Alpha、MIPS.......,操作系統有各家的Linux,即使Windows也有X86版本和Alpha版本。

10年前的手機,諾基亞有諾基亞的一套,摩托羅拉有好幾套(Linux就搞了兩個,美國團隊搞一個,中國團隊搞一個),日系有日系的一套,三星有三星的一套,LG有LG的一套。

但是在競爭中,電腦和手機,最后逐漸標準化,同質化,專業化。intel就做處理器,不做電腦。給電腦廠商供貨。其他什么都做的,性能逐漸不如intel,微軟就做Windows。最后是windows普及最廣軟件最多。

手機最后也變成ARM主導硬件指令集,安卓和IOS主導軟件。這兩家都不自己做手機,產業鏈分工明確,授權指令集、做CPU,做基帶芯片、做屏幕、做方案、做整機的各司其職。產品同質化。

而汽車行業還沒有出現這種分工,還是電腦30年前,手機10年前的情況。廠商上下通吃。沒有獨立的供給高品質總體方案的廠商出現。

有發動機廠商,有變速箱廠商,有各個部件的廠商。

但是從底盤、到動力總成、到ECU,全部給你做好了,但是不賣整車。讓整車廠買去自己加附件,做外形,改配置,出新車的還沒有。

大眾、豐田、福特等廠商,在自己內部達到這種要求,所謂大眾套娃就是這么套出來的。但是沒有一個廠商,提供跨品牌的服務。

如果用電腦和手機的產業鏈思路來套汽車,那么先進的汽車產業鏈應該是這樣的。

最上游,研發公司,研發發動機、變速箱、底盤、ECU的核心技術,根據核心技術你可以生產出世界第一流的產品。研發公司只賣授權,給公版,不做具體產品。類似ARM、POWERVR

第二層,零件制造公司,買研發公司的授權,制造有競爭力的汽車核心零件,譬如綜合性能最佳的發動機,換擋最快最平順壽命最長的變速箱。

而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十佳發動機是寶馬xx發動機,大眾xx發動機,而不是xx發動機廠xx發動機,已經被用于寶馬xx、大眾xx、奔馳xx、比亞迪xx、長城xx等車型。

這就是汽車行業產業鏈相比手機缺失的一個環節。

軟件上,ECU還在史前時代,沒有一個統一的業界公用操作系統。各家做各家的,沒有統一的兼容性。大量重復勞動。

第三層,方案公司,這個其實有,但是因為第二個產業鏈條的缺乏,方案公司并不能選擇到性能足夠好的部件,調試成頂級的車型。

如果產業鏈完整,方案公司,可以選xxx的發動機、xx的變速箱、xx的底盤,xx的ECU,用xxx操作系統。經過調試測試設計。最后出來一個家用轎車的方案、運動型車的方案,豪華車的方案......

第四層,汽車制造廠商

比亞迪、長城、現代、豐田,都是從方案公司買方案,然后自己加減配置,用不同的車廂、座椅。制造自己品牌的汽車。因為第三層是標準化,大批量,高性能。所以就有很大的成本優勢。

不選用第三層方案,自己做的公司就被小眾化,邊緣化,并且逐漸淘汰。類似功能機時代的摩托羅拉面對MTK,智能機時代的諾基亞面對安卓手機。

最終新的產業鏈成型取代舊的產業鏈。汽車工業完成革命。

四、中國汽車的破局與崛起

前面說了,只要進入到同質化時代,就是中國廠商崛起的時代,從紡織品,到機電產品,到通訊,到電腦,到智能手機,都在印證著這一點。

而汽車行業現在還沒有同質化,還處于電腦30年前,手機10年前的狀態。還沒有汽車界的intel、微軟、MTK、高通、谷歌。只有BBA、豐田本田日產,他們相當于當年電腦界的IBM、COMPAQ、SGI、手機界的諾基亞。摩托羅拉。

所以,中國汽車產業就出不了聯想,出不了華為中興,出不了小米、OPPO、VIVO。

中國汽車產業要破局,必須有提供核心硬件、軟件平臺的企業出現。這種企業本身也會成為未來汽車產業鏈的巨頭。

外國企業提供不了這種巨頭,中國汽車工業就需要自己制造這種巨頭。

現在,中國汽車還在各自為戰,吉利收購了volvo,北汽買了薩博的兩個車型的技術,比亞迪山寨了大眾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奇瑞和奧地利合作搞發動機。合資廠這些年市場換技術,也換了一些國外的技術。

應該說,零零碎碎的,各個廠商已經有了一些發動機、變速箱、底盤、ECU的技術,自主研發也有一些,比亞迪的混合動力等等。

但是相比巨頭,國產廠各自為戰,實力都不足,只能給各個擊破。合資車做到什么價位,國產車就在什么價位潰敗,如果關稅壁壘不再,國產車靠什么生存?

如果有機構能協調國產汽車廠的利益,把零碎取得授權和核心技術整合起來,做自己的上游廠商。就有改變汽車產業鏈,引發產業革命的可能。

譬如,把發動機技術整合起來,薩博的技術、VOLVO的技術,比亞迪的混合動力技術、奇瑞的技術,能不能做出品質不遜于國外巨頭,價格更低的國產發動機?

各個廠商不再自己研發發動機,而是把資源整合起來,成立一個合資發動機廠商自己做出一個高水準的發動機總成,給各個廠商用。

國產車就可以告別老舊的國產三菱技術發動機了。而且這個發動機水平夠高價格夠低,還可以給大眾、奔馳、寶馬、豐田用。

同樣,變速箱各家也有零零碎碎買的技術授權,能不能整合起來,做一個變速箱企業?

底盤方面,運動型底盤一汽、海馬有馬自達的,奇瑞G5是蓮花調教的,舒適性底盤上汽有羅孚的技術,一汽有豐田的技術。卡車底盤本來就是國產的強項,要整合資源也是應有盡有。

如果能夠整合起來,組成四層產業鏈,未必水平很高,只要做到當年MTK的水平,就足以改變國產汽車弱勢的地位。

品質、市場、研發循環促進,靠中國10多億人的自有市場,自我循環就可以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甚至帶動整個汽車行業的重新分工。

當奔馳、寶馬、大眾、福特、日產的發動機公司獨立出來,為全球所有廠商平等供貨的時候,就是國產車達到同質化,完成屌絲逆襲的時候。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3-4-19 10:18:15 | 只看該作者
汽車感覺這么做的話肯定還要起碼幾十年的時間,畢竟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這三大件不是那么簡單的一拼湊就OK的。
而且從樓主的文章可以看出,中國手機廠商沒有自己的核心,比如處理器,比如整合平臺。所有這些都是外國人做好了給你的。中國就是拿來主義。
3#
發表于 2013-4-19 10:21:14 | 只看該作者
當年魯迅得文章<拿來主義> 應驗了
4#
發表于 2013-4-19 10:44:39 | 只看該作者
好~~~~
5#
發表于 2013-4-19 10:59:42 | 只看該作者
寫的很好
6#
發表于 2013-4-20 09:42:42 | 只看該作者
感覺很有道理。。
7#
發表于 2013-4-30 20:36:10 | 只看該作者
文章很好,就是字太小了!期待有牛人點評!
8#
發表于 2013-5-1 11:51:09 | 只看該作者
逆襲什么呢,國貨不照樣還是垃圾的代名詞嗎,聯想家式電腦那廢柴要不是仗著政府采購,它有今天,要品沒品還死貴,一個家用電腦還得靠政府采購,真TMD奇葩,聯想商用電腦要不是中央企業指定采購,早完蛋了,早年聯想筆記本,完全是臺灣廠家代工,就是個貼牌貨;現在的聯想顯示器,聯想鼠標,聯想鍵盤還是個代工貨。thinkpad筆記本的設計中心在日本,可不是在中國,整個的設計流程也是完全按照收購前IBM的規范,它聯想可曾插進一腳。
聯想的售后服務網上罵聲一片,樓主可曾知曉。
而國產手機全是廢物,沒安卓時,百分百沒機會,人家的IOS是封閉的,直到google的開源才給了他們機會,然而又怎么樣,利潤在誰手里,樓主不知道嗎?
既然國產手機與國產電腦從未逆襲,哪輪到國產汽車,再者原作者對工業生態一無所知,胡亂套用,以為造汽車是造手機嗎?汽車有安全性要求,手機有嗎?電腦有嗎?

點評

看這類文章總能給我信心,這水平都能做5毛,我做5塊毫無壓力,又多了條生路,ohyeal~  發表于 2013-6-19 11:51
作者對工業生態一無所知,胡亂套用 說到了點子上了  發表于 2013-5-1 14:19
9#
發表于 2013-5-1 14:06:07 | 只看該作者
老大不重視嘛,我們的創意點又不夠,
10#
發表于 2013-5-1 15:02:21 | 只看該作者
上層沒有危險意識,就是比金/三/胖,稍好點而已。

點評

這其實是上面把資源投向他們所能控制的領域造成的畸形的經濟!科技、發明不是說你投錢就能解決問題的!如果單單靠錢能解決,還會有創造發明嗎?  發表于 2013-5-2 08:37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8 04:25 , Processed in 0.07684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