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hoeyee 于 2013-3-20 00:02 編輯 : p* r! l9 L% p
2266998 發表于 2013-3-18 20:53 ![]()
9 M9 k5 c+ J- U; G$ x哈哈,大蝦,這是高端的東西了,玩有限元不是玩這個,這個是在玩理論,玩數學了,應該沒有誰開口了,哈哈
" Y2 F! x, v2 M1 e# ~ { ... ) p7 a- D1 b" p- r( z
看了下書,這方面主要有線性累積理論、雙線性累積理論、非線性的科爾頓-多蘭累積損傷理論。振動里面常用功率譜表述載荷譜,機械疲勞里常用技術法,雨流法就是一計數法。這里面比較麻煩的應該是處理時域中“損傷累積”這個玩意吧?比如在和先后次序對疲勞壽命的影響,低概率高載、低載等,而且這些一旦要講究先來后到就很麻煩了。就像那個潛艇的潛深疲勞載荷的概率模型,就挺麻煩的。: p% z& c9 i' [, O/ n- u/ T, F
不同對象考慮的東西也有很大差別,汽輪機轉子的壽命管理要考慮熱沖擊、葉片要考慮榫頭微動磨損、煙氣輪機要考慮蠕變和高溫疲勞,煤氣透平要考慮腐蝕疲勞和沖刷。汽輪機葉片一般是限制蒸汽彎曲應力,因為氣動干擾力和蒸汽彎曲載荷成正比,這更類似于用經驗免去詳細計算。去年因為大軸劃傷看過損傷容限。后來接連看了幾個葉片斷口分析。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彈塑性分析在局部應力應變分析中的應用,收獲很大,最后也意思到在目前這不是自己該嘗試的,沒條件。看到你說潛艇,我想請教下:受外高壓的焊接殼體,其穩定性計算可以看哪方面的資料,大概的計算思路是怎么樣的?焊接殼體結構都比較復雜,加強筋該怎么配?像汽缸、低壓缸焊接殼體,除了光彈性實驗,德國人、美國人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建立了足夠精確的模型計算還是有嘗試的成分在?謝謝!
/ ?6 U" r" m0 i$ s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