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樓主 |
發表于 2013-2-12 10:19:03
|
只看該作者
垂直尾翼
# }" Y' I, O% x4 B) S, ^
7 `6 H6 L8 L2 O% Z5 L6 s$ S2 t; W垂直尾翼為二鋁合金結構件。101、102和099號軌道飛行器的垂直尾翼由整體機械加工蒙皮、肋、尾翼盒形件、鋁合金蜂窩結構方向舵/減速板、蒙皮桁條末梢和尾翼盒前緣組成。103及其以后的軌道飛行器有一鋁合金蜂窩結構末梢和一蜂窩結構尾翼盒前緣。鋁合金蜂窩結構翼后緣下部置放動力驅動裝置。垂直尾翼有一圓錐形密封件,其內置有4個轉動作動器。除了圓錐形密封件外,38.4m2尾翼表面全部由防熱件覆蓋,圓錐形密封件部分裸露,部分覆蓋防熱件。尾翼是用其前翼梁上的2個抗拉螺栓和后翼梁上的8個抗剪螺栓連接到尾部機身上去的。0 a; l8 u/ J* l- u
- g8 n5 y# j# _* n+ w
方向舵/減速板由液壓動力裝置/機械轉動作動器系統驅動。當左、右向驅動軸向同一方向轉動時可作土27~方向控制;如兩軸相反方向轉動時,作減速控制(轉49.30)。
, h$ ^; G, p" W
, x& ~$ E1 ^9 x% J: m0 a0 L垂直尾翼在發射時可承受163dB噪聲環境,鋁合金結構最高可承受176.67℃熱環境、因康鎳結構最高承受643.89℃熱環境。
0 N5 ^. b% d- v% F* |7 a3 {8 w4 j: `: ~( N9 @
兩塊方向舵板和后緣含熱擋密封件。垂直尾翼覆有可重復使用防熱層。在垂直安定面和尾部機身的界面處也設有熱擋層。 + d* \$ c4 J0 G1 M
+ \6 n! {$ |) k+ x4 G* m. V吹除、排氣、排液系統 * h8 d7 v5 P7 p: n
; G* I- Z: F; w& a9 r: ~3 y' z吹除系統在發射前和飛行后通過T—o臍帶脫落接頭從地面通過前部機身、軌道機動系統/反作用控制系統艙、機翼、垂直尾翼管路、中部機身管路、尾部機身管路,向軌道飛行器空腔輸送空氣進行吹除,為系統組件提供溫控并防止危險氣體的積聚。 $ N- R9 g1 |6 a$ [
! i' ]2 _$ ^7 r6 f排氣系統用以在吹除時進行壓差控制、上升時減壓、軌道中排出氣體分子、出軌下降時重新增壓。軌道飛行器機身蒙皮共有18個排氣孔。排氣孔蓋由機電作動器驅動并在飛行中按程序工作,以防吸氣、高度聲振和再入加熱。
F+ B2 P! c2 W8 U* L8 T* [. g- \# ]
1 Z: i# `, U" l: u+ \+ r排液系統通過可塑孔、排泄管和脫落接頭排出積聚的液體。 2 B0 L& j/ x; A5 ]6 t* }/ n
) L6 f" [/ Y1 \5 _, P
機窗空腔空調系統可防止濕氣進入觀察窗空腔并在飛行時為空腔減壓或再增壓,也為這些區域在地面操作時提供吹除。 % O- a$ L" g! G$ k/ j7 ^
/ s# r3 M0 q, R$ g& E
危險氣體監測系統監測爆炸氣體或毒氣的積聚程度。機上抽樣導管將艙體氣體送至地面質譜儀,以便進行分析。
( H T0 m9 d' Z3 E( j o; t: R# }
被動溫控系統 1 b$ ^% j% `; Y* d2 p6 q, x
a. `1 E1 ^' p0 b# e6 C2 L; H軌道飛行器用主動和被動兩種溫控方法來維持分系統及其各種組件的溫度環境。
1 [4 Z0 c$ \8 t7 F8 t% r8 H$ S8 ~: r1 t+ |% q, P$ G: F& N
被動溫控系統利用軌道飛行器的熱源和散熱器工作,并輔以絕熱氈、鍍層等其它方法。 5 _, r# j) f2 P
5 f) I5 ~3 {) [- W- X, j4 K& L有兩種絕熱氈:纖維體氈和多層結構氈(見前圖)。纖維體氈由0。9kg/m2密度的纖維材料和縫合的加強的雙鍍金聚酰亞胺薄膜覆蓋層組成。覆蓋層每平方米設145317個排氣孔。纖維氈縫有絲束以防在排氣時起浪。
9 P7 z# }* |. E. e( F' X* l# l7 q3 U- j% F/ U( A
多層結構氈由16層穿孔、雙鍍金聚酰亞胺薄膜反射層和滌綸網隔層的疊層組成。其覆蓋層、線束和鍍金帶與纖維體氈相類似。
2 }3 i" s+ D+ i( d/ U- q
) b; I- l5 }) b+ [" W$ ]防 熱 系 統
# L1 L6 _5 f- r% n* ~4 ?' `. F% h0 V7 \% H* }+ o1 h9 R$ |
軌道飛行器在發射和再入大氣層時,其不同部位要經受317~1648℃的高溫,因而必須采用防熱措施,以確保飛行過程中飛行器的結構溫度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圍內(176℃以下)。( r9 b8 }# X; F4 e4 b: \
' x. T+ w: ?+ I7 w4 D8 g設計要求系統重復使用100次。系統共采用了8種不同的防熱材料。它們是1)柔性重復使用表面絕熱材料(FRSl);2)低溫重復使用表面絕熱材料(LRSl),3)高級柔性重復使用表面絕熱材料(AFRl);4)高溫重復使用表面絕熱材料(HRSl);5)高溫重復使用耐熔纖維復合材料 (FRIC-HRSl);6)增強碳/碳材料;7)金屬;8)二氧化硅織物。 9 ~3 K& T2 Y1 P) f
% H" A$ y$ B& u% g. J* Z
柔性重復使用表面絕熱材料(FRSl) - q5 x. Y" L8 D" k* e: y
/ v9 t& S: i$ j; j- X+ q7 e, g% ]. y% t
FRSI是一種帶涂層的聚芳酰胺纖維(NOMEX)氈。這種材料用于再入時溫度低于371℃和上升段溫度低于398~C的部位,它們是:上部有效載荷艙門、中部機身和尾部機身側面、上翼面和軌道機動系統/反作用控制系統艙。約有50%的軌道飛行器上表面為FRSI所覆蓋。每塊 FRSI厚0.4~lcm,面積0。9m×l.2m。氈片直接粘貼在軌道飛行器外殼表面上。氈片涂有白色硅合成橡膠涂層,用以防水并提供所要求的熱性能和光學性能。FRSI的輻射率為0.8,太陽吸收率為0.32。
- V+ p3 W5 n" B8 R* W* B5 h1 }% h2 W; p" |0 w' V
氈片由纖長7.62cm、纖度2支的堿性聚芳酰胺纖維制成。纖維用制片機松結、疏通、制成順長平行的薄片。將交錯搭接的薄片送入編織機制成壓片。2個壓片多趟來回縫制直至達到要求的強度。用滾壓機壓到要求的厚度,然后在選定壓力下用加熱的滾筒滾壓并在約260~C溫度下熱定型。FRSI用硫化硅粘合劑在室溫下與外蒙皮粘接、固化并且用真空袋施壓。粘合劑厚 0.02cm。 2 E& U1 G( `: a0 F9 B3 v
0 {3 e# Y- f8 \高溫重復使用表面絕熱材料(HRSl) * ?7 U' X+ k$ m/ w
. U( L( `8 S* T1 u, i I
HRSI用于102號軌道飛行器溫度為648—1260℃的部位,它們是前部機身、中部機身下表面、機翼下表面、垂直尾翼的某些部位和前部機身窗口周圍。HRSI有兩種:鼻錐周圍、主起落架艙周圍、鼻錐罩界面、機翼前緣、外貯箱輸送管路艙門、垂直尾翼前緣采用9.9kg/m2密度 HRSI瓦,其它部位采用4kg/m2密度HRSI瓦。
8 e! v1 K$ H( D5 f: @7 _/ t, J& X0 |6 ^' m
HRSI瓦15.24cm見方,采用25.4~50.8/lm厚的低密度、輕質、99.7%高純度二氧化硅非晶纖維絕熱材料。厚度變化在2.54~12cm之間。
8 }4 C* f: T" J% `, Q Q- q
- ^+ L# M. ?7 U5 C! S將含有粘合液的纖維與水混合后澆注入模,形成多孔軟塊。然后再加澆膠質二氧化硅粘合劑溶液,燒結變硬,切割成塊并加工到要求的尺寸。HRSI瓦頂部和側面用四硅化合物硼—硅酸鹽混合粉末與液體載體混合后噴涂到瓦面上,噴涂層厚406.4~457.2μm。然后用加熱爐加熱到1260℃,形成黑色涂層。涂層表面輻射率和太陽吸收率均為o.85,陶瓷層熱處理后用硅樹脂進行防水處理。 ( ]- E6 }7 X V u! F" W J
0 r& A( |0 Z0 }+ Q" Q$ YHRSI瓦和軌道飛行器蒙皮間設應力隔離墊(SIP),使防熱瓦免受結構拱曲、膨脹和聲振的影響而破壞。應力隔離墊由o.23cm或o.40cm厚的聚芳酰胺纖維氈制成。在室溫下將SIP/防熱瓦粘接到軌道飛行器結構上。與軌道飛行器結構相比,HRSI瓦的熱脹、冷縮率較小,故在瓦間留出635~1651~tm寬的間縫以免瓦塊相互擠壓。在間隙底部用聚芳酰胺纖維氈制成的填條隔熱。填條厚0.23cm或0.4cm、寬1.9cm,與SIP同時粘貼到結構上。填條防水,可抗426℃高溫。7 n9 Q# o; p8 \, {# ~
3 p+ x' j m9 c5 Q/ e3 C% q由于制作應力隔離墊時會產生纖維極化,曾將部分HRSI瓦換用密化HRSI瓦,使應力集中于應力隔離墊/防熱瓦粘接面上。瓦塊用一種氨穩定形粘接劑Ludoxas進行密化。當其與二氧化硅片混合時變成膠泥,與水混合,干后結成一硬表面。涂層滲入4kg/m3密度瓦0.27cm,9.9kg/m3密度瓦0.17cm,使HRSI瓦/應力隔離墊系統的強度和剛度增加一倍。 7 c8 J4 J+ z, }! b# |
7 t7 [, E" S; B2 U, K
高溫重復使用耐熔纖維復合材料(FRCI—12、FRCI—10、HRSl)防熱瓦099號軌道飛行器的部分密度為9.9kg/m3的HRSI瓦用密度為5.4kg/m3的FRCI—12瓦代替。099號以后的軌道飛行器用FRCI—12替代全部9.9kg/m3密度HRSI瓦。軌道飛行器 103和104也用密度為5.4kg/m3的FRCI—10HRSI替代4.0kg/m3HRSI。 + C5 i7 U& K( d, z, s/ P! v
- ?# @; { T- P
FRCI—12和FRCI—10HRSI采用由20%的鋁硼硅酸鹽和80%的純二氧化硅纖維制成的復合纖維耐熔材料。鋁硼硅酸鹽的膨脹系數比99.7%純度的二氧化硅大10倍,在纖維基體中起預縮凝固加強條作用。
7 I, C9 c- k9 ^) ]1 R' c s; ~
: K! L% f! Z ?3 j+ YFRCI—12和FRCI—10HRSI瓦的玻璃涂層在固化時壓縮不易龜裂,其質量比HRSI瓦小10%,抗拉強度大3倍,使用溫度高約37℃。 7 X( y B. j" u& s; B3 o( h
+ X0 z" k* K+ ]5 x加工工藝基本同HRSI瓦,只是稀漿在澆注前進行“濕端”預粘合,燒結溫度較高。
9 {' a4 S. U% z
) _9 c+ c! g8 H t低溫重復使用表面絕熱材料(LRSl)
$ P2 ^/ k) V8 N8 I! d8 _3 E L6 E. I4 z. S
LRSI用于102號軌道飛行器371~648℃部位,它們是有效載荷艙門的下部、前部、中部和底部機身、上翼面和垂直尾翼。 ; C. O3 F, h, K4 Z* M
/ l7 Y9 d/ o' y% {2 u& qLRSI瓦的結構、制造工藝和粘接方法同HRSI瓦。只是瓦塊薄(0.5~3.Scm)、面積小 (20cm×20cm),頂面和側面覆蓋10μm厚的白色光學防潮層。涂層由二氧化硅和用來取得光學性能的二氧化鋁組成。LRSI也進行防水處理,輻射率0.8,太陽吸收率0.32。
3 v( F/ I/ M9 a6 W4 a$ a
( ?( z0 X% x. Y- R& ^5 ]高級柔性重復使用表面絕熱被覆層(AFRSl) ( t; Q9 A3 h; A; ~# `
5 R3 [; Q3 K5 G$ m. i i# V
099和以后的軌道飛行器用(AFRSl)代替LRSI瓦。AFRSI由二氧化硅(玻璃)和99.7%非晶玻璃纖維組成。玻璃纖維由普通石英砂制成,粗1~2pm,用石英線縫在2層二氧化硅玻璃布之間。AFRSI涂有防潮層。AFRSI密度2.7kg/m3,厚0.31~1.27cm。AFRSI被式結構層用室溫固化硅樹脂直接粘貼在軌道飛行器結構上。硅膠層厚0.02cm。
/ n* {2 W: o" g) N: @! S2 T" H' i" }7 E+ j
增強碳—碳材料(RCC)
' K4 S8 q- u! q) V* o+ X* D K. p+ r5 J2 M+ d) R9 x
軌道飛行器鼻錐和翼前緣用增強碳—碳材料板保護,使其在1260℃以上的高溫下保持形狀不變。翼前緣用44塊RCC板,每個機翼22塊,鼻錐部分只用1塊。
# x- x$ ]1 ?/ l' } {5 }7 w2 h/ }" Y/ \3 H5 h3 a {0 ^
RCC的加工過程是:將涂過石墨和用酚醛樹脂浸漬過的尼龍織物疊層放在高壓釜中固化,固化后在高熱下進行熱解,提出樹脂,將其轉化為碳。然后加工件在真空室中用糖醛乙醇轉化為碳。此過程重復三次直至達到標準為止。將該材料和由鋁、硅、碳化物組成的無水混合物一起放在一千餾釜中,將干餾釜放入加熱爐中加熱,并在氬氣中進行。用階段—時間—濕度循環法將溫度升至1760℃,無水混合物和碳—碳材料層轉化為灰白色碳化硅層,保護碳—碳材料免受氧化。為進一步加強其抗氧化性能,再用四乙基原硅酸鹽浸漬。 $ T3 [ X- a& u; c2 a
5 ^) i3 ]: H+ W) H' B3 pRCC疊層輕而堅固,它能促進熱滯區和溫度較低部位的交叉輻射,這樣就能降低翼前緣 (見圖)滯止溫度和溫度梯度。RCC的工作溫度為一121~+1648℃,它能承受爬高及再入時的高疲勞載荷。
& Y& I. ^6 Y% [/ t) A$ U
3 ]7 P/ U# _/ K: P- M5 ZRCC板是機械鉸接在機翼上的,以減少因機翼變形而產生的加載。每個翼前緣板中的 RCC“齒密封”件可作橫向移動,允許RCC和軌道飛行器翼前緣后面溫度較低的結構之間有熱膨脹差。此外它也用來防止再入時熱邊界層氣流直接進入翼前緣空腔。 5 z, | t8 x3 m$ D2 i: v
2 q- E; Y& `& k2 c: A+ r+ ?由于碳不是一種良絕熱體,所以其鄰近的鋁合金和其它金屬附件要作內絕熱,以防超過極限溫度。因康鎳718和A—286緊固件被螺接在RCC組件的凸緣上并連接到鋁合金翼梁和鼻錐艙壁上。用因康鎳覆蓋DYNAFLEX絕熱層,防護金屬連接件和翼梁免受由RCC機翼板側向而來的熱輻射。 % e3 @! H9 l8 C2 _1 I
5 L; F9 A3 z; N6 O
在102軌道飛行器上鼻錐罩用充填二氧化硅纖維的陶瓷纖維罩及99.7%純度的二氧化硅HRSI瓦進行內絕熱。099號及其以后的軌道飛行器用充填二氧化硅纖維的陶瓷纖維罩及FRCI瓦作為內絕熱材料。, ]* E9 I( H0 z
# S V2 Q8 W+ L7 g1 H# h3 \, L" [
熱擋層 7 v3 R! j: C/ a' x, ?$ D) O$ ]! J$ f
& I, y- ]& t$ S4 j. w6 w8 c軌道飛行器各個組件和防熱系統接壤區的closeout體均須用熱擋層防護,其部位如圖所示。采用的材料有白色AB312陶瓷氧化鋁、四氧化三硼、二氧化硅纖維(用于102號軌道飛行器),黑色AB312陶瓷纖維(用于099號及其以后的軌道飛行器)、內裝有因康鎳X750絲制成的管形彈簧的二氧化硅纖維套管、氧化鋁墊層、石英線和可機械加工的MACOR陶瓷。
0 p J% k. j! d7 D; x- J4 D% z! M3 T" K
間隙填料 . S0 m$ s1 ]7 Z& g2 z
' s* S- }' ^* B# ?1 z
在表面壓力梯度可能引起邊界層氣流穿入瓦隙的部位,要用填料充填間隙,以盡量減少間隙加熱。102號軌道飛行器用白色AB312陶瓷氧化鋁、三氧化二硼、二氧化硅纖維織物作瓦隙填料。099號及其以后的軌道飛行器用黑色的AB312陶瓷纖維織物作瓦隙填料。前部機身鼻錐前緣風罩、側部艙門、機翼、垂直尾翼、升降副翼的尾部邊緣、方向舵/減速板、機身襟翼和主發動機熱防護罩周圍和殼體內用充填有氧化鋁纖維的織物套防護。. x4 C @: f6 }/ V* b6 b
/ w* m' f% Z }: }2 ]0 u4 ~' t插頭和塞件 ; c/ ~6 ~: t3 a, l3 e& O" t+ n
* y0 Y1 m/ f, K) B# @0 Q4 d" \軌道飛行器某些部位的陶瓷瓦上嵌有熔化二氧化硅嵌線插頭和塞件,以便通過這些開口穿過瓦塊移動艙門或通道蓋板的部件,其部位如圖所示。
) B5 p: J: l( W$ x6 i0 |3 T9 n8 B$ E! Q+ [2 t( q
推 進 系 統 R x8 P7 i$ l: }
' ?3 m; N7 b4 G! O/ N0 K: ^9 s
航天飛機軌道飛行器推進系統由主推進系統、軌道機動系統和反作用控制系統組成。 C' R/ \4 z. ^; w
" C" U% a {# z( k0 Z
主推進系統 1 h' W6 ^1 g/ m, E
8 K3 k/ \8 N" `
航天飛機主推進系統由主發動機、外貯箱、推進劑輸送、管理、加注與泄出、調節、增壓控制、氣動和吹除等分系統組成。
. Z2 z* n9 |5 R9 F/ v9 X- n) J9 J x( _- L1 C" M; R8 i
除外貯箱和部分輸送管路以及氦氣瓶外,系統的其它組件均位于軌道飛行器尾部機身。氦氣瓶置放于有效載荷艙下的中部機身后側。 M9 R) f5 V, Y( s
4 l- r9 `/ O) Q: l" ]7 M/ p主發動機 9 h7 l' e8 `0 v, ?. K0 t
2 e. `9 |% v3 c航天飛機主發動機為泵壓輸送、高壓補燃液氧/液氫發動機。發動機在地面點火,提供上升
6 E8 g8 O* [) E/ m9 Y2 n4 c# {1 P: Q, N: B9 g% {
入軌的速度增量,同時也可在因故障需中止飛行時使用。發動機推力可調,調節范圍為65%一 109%,因而可將運載器過載限制在3g以內,也可在較高的高度上中止飛行。. x- j6 R( M. f( t
& \2 T# o D! Y1 a- k2 k
1. 主發動機主要組件
) s7 w, O( w: m/ C8 w
) M. R. O3 \0 ?渦輪泵:該系統共有4臺渦輪泵,低壓燃料、氧化劑渦輪泵各1臺,高壓燃料、氧化劑渦輪泵各1臺。
8 G' h7 N( D$ O; S$ X3 l1 k1 @% H5 D/ ^$ H/ C3 j0 L- ?
兩臺低壓渦輪泵與推進劑導管相聯并支撐在一固定的位置。每臺低壓泵的出口用一柔性導管與高壓泵入口相聯,以便發動機擺動進行推力矢量控制。低壓泵為軸流泵,以較低的轉速工作,為高壓泵提供必要的壓頭。低壓氧化劑泵的額定轉速為5151r/min;燃料泵的額定轉速為14644r/min。
- b5 ] q# V. y! D1 m( W4 ]8 c7 r) m: T& `
高壓燃料渦輪泵是一種三級離心泵,直接由一臺兩級燃氣渦輪驅動。渦輪泵安裝在燃氣歧管上。渦輪泵的泵后管路為預燃室、噴管和燃燒室冷卻循環管路提供液氫。高壓氧化劑泵也安裝在燃氣歧管上,由2臺離心泵(主離心泵和預燃室離心泵)組成。2臺泵共用一軸,由l臺兩級燃氣渦輪驅動。主渦輪泵為主燃燒室噴注器、熱交換器、低壓氧化劑泵和預燃室氧化劑離心泵提供液氧。預燃室氧化劑離心泵用于提高氧化劑壓力,并將其送往燃料和氧化劑預燃室。
3 d' W1 N2 G% y H4 E$ C: P* T
0 ~9 Z, f) p8 S燃氣歧管是發動機支撐預燃室、高壓泵、主噴注器、主燃燒室和熱交換器的結構支柱。通過燃氣歧管使燃料和氧化劑預燃室與主燃燒室連通。 ) m2 k6 U5 n7 ^' Y& t
4 C( r) }3 Q; ~; _) D+ f預燃室;2個預燃室焊接在燃氣歧管上,產生驅動高壓渦輪裝置的低混合比富氫燃氣。預燃室由一單通路燃燒室、燃料冷卻套和裝有隔板的同軸元件噴注器組成。 1 ^5 R3 F! s! s# @
+ D3 ?! q S+ O; ^ h; w; ^6 `' V主噴注器采用隔板和同軸元件方案。噴注器雙面板用汽化氫冷卻。發動機擺動軸螺接于主噴注器,全部裝置可擺動,作飛行推力矢量控制。主噴注器基本上為一全焊接裝置,由結構件、同軸噴射組件、2塊多孔金屬板和增強電火花點火器組成。 : }; K( o: \3 a9 {* b6 G# \
& K1 O" }4 H" k' W% \6 @1 E' n. n/ n4 Y主燃燒室;為一圓柱形再生冷卻組件。燃氣噴出燃燒室,以5:1膨脹比膨脹。燃燒室用法蘭連接在燃氣歧管上,并由NARLOG-Z(含銀和二氧化鋁的銅合金)冷卻管路和高強度鎳合金套進行冷卻。
3 e4 H: N% z$ _$ V& i( r& `2 O: i$ b5 `
噴管裝置:由歧管和噴管組成,噴管與歧管焊接并通過歧管的法蘭與主燃燒室連接。
. E8 g; ]" d3 ]
. y) f! |: ~/ P$ M7 m5 ]5 P3 s燃料再生冷卻、80.6%鐘形噴管膨脹比77.5:1,長約3.05m,出口直徑2.39m。它螺接在主燃燒室5:1膨脹比截面處。歧管由歧管殼、擴散器、混合器、推力室冷卻閥殼和推力室冷卻管路組成。噴管由1080根連接于噴管前端冷卻出口歧管和噴管出口處的冷卻入口歧管的管子組成。
) |9 [0 p& D1 V5 `
# c/ |. u2 t% V! W$ r2 q9 z" q+ n發動機控制器由3個減震緊固件連接在發動機上。它是一種固態集成電路組件,由數字計算機和相應的電子件組成。它與發動機傳感器、作動器和電火花點火器配合可進行發動機閉路控制、發動機測試、發動機極限監控、起動準備狀態檢驗、起動和關機程序控制、收集發動機維護數據。控制器組件被集裝在一采用冷卻措施的密封、增壓殼體內。 7 Y8 V+ B# g/ I, \7 w
# {; H. b$ o* L7 T/ V0 \飛行加速度安全關機系統由電子件、電纜和加速度計組成,它敏感2臺高壓渦輪泵的震動,當超過預定值時,其數值傳送給發動機控制器。
# b; M: o& |/ Z0 b) A3 p, u# B5 c
7 U$ k- M& R7 _8 N2、主發動機工作流程
7 K1 A4 \6 I' s8 V; E- G7 _ ?1 i4 B) v$ L1 s; ?
發動機工作流程如圖所示。
9 L5 i k( j& j* O6 f
8 F9 A) `3 H( A" C# q5 J航天飛機主發動機采用分級燃燒循環。推進劑在低混合比、低壓、低溫下在預燃室部分燃燒。之后,再在高混合比、高壓、高溫下在主燃燒室全部燃燒。% ]. @5 d% k6 h* T9 N# e
1 Z( c2 `8 D% H兩臺低壓渦輪泵低速工作,使貯箱處于低壓環境。其作用是為高壓泵提供足夠的入口壓頭,使高壓泵在高速下工作,并由低壓泵向高壓泵輸送推進劑。
0 a% f- ^8 [+ H/ j- C8 p$ }. m& t7 [" @7 @+ W2 J$ A4 _4 }* \$ q
高壓氧化劑泵輸出的推進劑有75%流向主燃燒室,約10%流向預燃燒室離心泵。由該泵將壓力提高到預燃室要求值。另有一小部分推進劑通過熱交換器,用于氧化劑箱增壓和縱向耦合振動(Pogo)抑制。氧化劑驅動液壓渦輪泵,后者驅動低壓氧化劑渦輪泵,然后再循環進入高壓氧化劑渦輪泵。
5 P1 K# a$ n O6 P
: @3 w/ f; `8 N, C5 \2 Y高壓燃料渦輪泵輸出的推進劑有20%用來冷卻主燃燒室、驅動低壓燃料渦輪泵、冷卻燃氣歧管和噴注器,并給燃料箱增壓。剩余的推進劑對噴管進行冷卻后送往預燃室。由預燃室產生的富油燃氣蒸氣先驅動高壓渦輪泵,然后流入主噴注器與補加的氧化劑和燃料混合噴入主燃燒室。
8 c3 s/ h9 l4 Z' X" E u2 j. l( l5 N0 C$ m
外貯箱增壓 + ~' r+ v/ |0 k
1 h* g# n+ j' Z7 ~: y' W7 N
外貯箱由地面加注的氦氣和液壓頭提供發動機起動前的泵入口壓力,發動機建壓后由推進劑蒸氣壓力維持貯箱壓力。 ; R9 K+ |7 i) U4 j
; g7 @3 C7 w/ X8 i
推進劑輸送系統 1 A% J; `2 u2 _- x8 @' O
( @3 S* a& _% {
系統通過2條直徑43cm的管路從外貯箱向軌道飛行器主發動機輸送液氫、液氧。在軌道飛行器機身尾部處,2條43cm直徑管路各分為3條30cm直徑管路通往3臺主發動機。
' A% z- Q+ j/ P, a1 i$ y* z4 J* k. \& j6 U6 V* [' n/ J9 l
氦氣存貯和供給系統 & Q5 t; E1 L7 \2 Q
5 ^0 M$ p) a$ l4 }5 t# f( n系統分為氣動和發動機氦氣存貯和供給2個子系統。前者為推進劑管理系統中的氣動作動閥門提供氦氣作動壓力、輔助主推進系統排液并在再入前對推進劑管路再增壓。后者在飛行中對發動機進行吹除和應急起動(關閉)推進劑閥門。 9 P( z# Q5 e- a' ^+ n
6 Z, h4 l6 P( V推進劑管理系統 ; K. V& R8 N* R0 y9 y5 z
8 k% b3 ]% \5 b2 d/ X6 R
該系統用來控制外貯箱推進劑加注,從發動機引出氣體通過2條氣體臍帶管路送回貯箱以維持貯箱壓力并為主發動機提供低壓備用關機。發動機工作時推進劑通過2條臍帶、歧管、管路和閥門送往發動機。
( }# z, i7 n! C7 c1 P8 M
/ o& V7 K- l6 y0 v軌道飛行器共有2條43cm直徑推進劑輸送管路、6條30cm直徑推進劑輸送管路和6條 1.6cm直徑增壓管路。
% g1 E9 F& Q: {0 P
2 a3 E) ~4 P% H4 Q5 E液壓擺動作動器 2 c% R8 u0 I6 a4 `2 Q g, J
8 |6 c5 j4 p6 C
每臺主發動機有2個液壓擺動伺服作動器,1個用于俯仰,另1個用于偏航。
# L/ _% ]! |+ U D% a
, _' D0 v4 ~; H! s液壓由推力矢量控制系統隔離閥門控制。共有3套液壓系統,每套裝有1個這樣的隔離閥門。當3個閥門打開時,液壓便送往伺服作動器。每個作動器只與其中的2套液壓系統相接, 1套工作,1套備用。它們與每個作動器中的1個轉換閥門相接,當敏感到主液壓系統失效時,會自動切換到備用系統以防推力矢量控制失效。 ' r( J, }0 p& @# J8 |, y8 @- A; w
" Q! z" t1 d3 g y$ V+ w+ X軌道機動系統 6 ]: s7 ]8 ^7 U3 w! e
- d+ B1 c* O1 l5 }& I1 J) y軌道機動系統(OMS)為入軌、軌道轉移、會合、出軌提供速度增量。系統由2個獨立的部分組成,它們裝在尾部機身兩側的艙體內。該系統能給攜帶有29.45t有效載荷并已與外貯箱分離的軌道飛行器提供304m/s速度增量。安裝在有效載荷艙尾部的3個副貯箱所裝的推進劑和氣體,可補加3×152.5m/s速度增量,這樣可使總AV提高為762.5m/s。再入前剩余推進劑從尾部2個排液管排出。
3 h; h% E0 [# K" B2 A! C8 c+ \5 z. _3 Z4 I
每個OMS艙裝有推力為26.69kN的擠壓式輸送再生冷卻擺動發動機、燃料箱、氧化劑箱、高壓氦氣瓶、推進劑擠壓輸送調節器、控制器和推進劑分配系統。! ^5 E! q, X1 u; A) Q; U
: m( k" A2 Q& D; }7 K% U2 ^/ v
OMS發動機可重復使用100次,起動1000次,總工作時間15h,最短點火時間2s,每秒提供 0.9~1.8m/。速度增量。每臺發動機裝有2個機電作動器,進行偏航和俯仰擺動,系統的正常工作模式為一臺OMS發動機工作。
N+ {( C) l8 i. u. j% X" d
- T* O: I. R2 ^6 K% g7 X每個推進劑箱裝有推進劑捕獲裝置、測量裝置和推進劑分配系統。推進劑連通管具有為任一OMS發動機從任一貯箱提供推進劑的能力。位于軌道機動系統連通管間的轉接管路和尾部反作用控制系統(RCS)推進劑歧管可為RCS提供453kg推進劑,供軌道內機動用,也可為2個尾部RCS交叉輸送推進劑。
* K: ]5 |3 N3 ?0 O8 `% I1 _! t: Z% Y7 e2 b; N
OMS用艙壁和設于管路和OMS結構上的加熱器進行溫控,使推進劑溫度保持在4~ 37℃之間。8 L7 _5 H( Y2 O
5 C: h& \$ {3 h2 ]8 S3 t
反作用控制系統 . ]6 x5 X$ @ z* F8 V8 b B
8 l2 j% g$ Z6 E/ C
反作用控制系統(RCS)由。個獨立的部分組成。—部分裝在駕駛艙前部,另兩部分裝在尾部OMS艙內。RCS提供姿態控制和軌道飛行器三軸平移。外貯箱分離、入軌和軌道機動時三部分同時工作,返回地面的姿態控制只用尾部2套RCS。 S) A+ Y2 c- |! L6 \
6 w0 X; n8 q7 r; I ?$ B
每套RCS由2個高壓氦氣瓶、貯箱壓力控制器、減壓閥、推進劑箱;推進劑分配系統、主推力器和游動推力器組成。每個貯箱設推進劑捕獲系統,在各種狀態下為貯箱出口供液。系統共有38個主推力器,前部14個,尾部兩側各12個;6個游動推力器,前部2個、尾部兩側各2個(推力器性能見表)。RCS采用OMS同樣的推進劑。尾部左右RCS以及RCS和OMS之間通過交流電機輸送閥門交叉供液。 $ |; n$ b2 Z5 ?# A! L; o4 ~
( P' o7 }3 G' M. U* R
RCS發動機采用鎘金屬燃燒室,內壁燃料液膜冷卻和噴管輻射冷卻。燃燒室和噴管設防熱層,以防止1013~1315℃高溫輻射進入軌道飛行器結構。用加熱器使推進劑溫度保持在15~37℃之間。
7 n. ~+ {6 N! Y9 L2 B$ h; }" c% C
$ ]. F7 D1 x3 ]/ E3 u+ e! { a電 子 系 統 " H3 c4 h. b1 H: V, k
3 H/ w' J' S; ~8 X0 m航天飛機電子系統由數據處理系統、測量系統、通信系統、輔助導航系統和制導、導航、控制系統組成。系統共有300多個主要電子“黑盒子”,由300多公里長的電纜連接,分布于航天飛機的各個部位,并通過公用數據母線與系統的5臺計算機相接。 `$ H& c$ R# ~
) A* S1 @6 t( N) K$ p+ n7 }航天飛機電子系統為多冗余系統,是按照故障—工作/故障—安全的原則設計的。即要求出現一次故障時,系統能正常工作,出現第二次故障時,仍能確保航天飛機及飛行人員安全返回地面。 & @8 j4 X( ^) @8 X# M+ b* j( a/ i/ m6 h
& g" b) D' Q$ u( ?8 U; q# X該系統負責航天飛機大部分系統的控制,其功能為;自動測定航天飛機狀態和運行準確程度、程序測量、外貯箱和固體助推器的發射和上升控制、性能監控、數據處理、通信和跟蹤、有效載荷操作和系統管理、制導、導航和控制及電源分配。除了對接由宇航員手動操縱外,任務的各個階段均有手動和自動兩種工作模式可供選用。
$ n7 ]+ s7 f, u9 b' k7 q" l* G
) y* s; b- x0 E8 ^0 b數據處理系統
& o9 N9 U5 f! x4 U% p+ [
4 ]2 I9 \* f; ]# }3 i$ V/ g1 }數據處理系統為航天飛機各分系統提供計算機監控。系統為多冗余系統,由5臺完全相同的通用計算機、2臺進行大容量存儲的海量存儲器、28條進行數據傳輸的時分、串行數字數據母線、9臺進行數據組合和格式化的信號復合器/信號分離器、3個發動機接口和4臺多功能電視顯示裝置組成。 6 M; d0 z, w) @$ x. L; n; L7 d% Z
0 e3 Z8 e f! |& q
系統采用多臺計算機的冗余組合方案是為了在某臺計算機發生故障時,100%地覆蓋有故障的計算機,由組內其它計算機保障任務正常進行。為保證故障后航天飛機仍能繼續正常工作,需要3臺計算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確認有故障的計算機后由系統否決其計算結果。如果要求在出現第2次故障仍能繼續飛行,保證安全返回地面則至少要用4臺計算機。第5臺計算機采用完全不同的軟件以檢查軟件錯誤,作為產生軟件錯誤時的后備機。
& y6 A$ O5 @! \5 P4 T
' T( ?8 |/ P4 A- {1 \& P硬件 ' y; @" @, T$ r' W1 `$ k) t# r1 ^
9 t+ b) Q5 i6 \5 o: X# X: U
IBMAPl01通用計算機(GPC)
) U r# R9 _/ n$ ~, t" M+ v
) f) a4 c" F) ?) |每臺通用計算機由中央存儲器、中央處理機(CPU)和輸入/輸出處理機(10P)組成。中央存儲器容量為106496字,由CPU和lOP共用。GPC內存共分9個存儲組。CPU的功能是對數據進行邏輯運算、對lOP進行程序控制、控制并處理中斷、控制傳感器等冗余系統。每臺計算機的CPU容量為81920字。計算機與各系統間的數據傳輸由IOP在CPU的控制下進行。 lOP從CPU接收數據,格式化并轉換成命令后送往各系統,它也從各系統接收數據,格式化后送往CPU。每臺計算機的IOP容量為24576字。CPU和IOP高19.05cm、寬25.7cm、長 49.53cm、質量25.85kg。 - H0 n4 e3 v4 i9 g5 v' }
9 D& | z% H; q1 f+ b海量存儲器(MM)
+ G2 t8 ]. g: o, \( I( O" X" ]: e T0 u- ^- h3 k; |) R# Q
為了完成各階段的計算任務約需40萬字的容量。除中央存儲器外還可將34兆的信息存入2臺磁帶機。可將全部軟件裝入磁帶機,需用時將所需程序轉貯內存。關鍵程序和數據同時裝入2臺磁帶機。一般情況下一臺使用,另一臺備用,也可通過2條單獨的母線同時使用。磁帶機高19.05cm、寬29.21cm、長38.1cm、質量9.97kg。
. v; Q; H3 O% ]) b( u7 `& B# B' _2 u) J7 m, R- I4 w* Z; u
多功能顯示系統
; c- F: Q% z- p" }/ N6 I, b6 H, R
系統使機組人員具有機裝軟件接口以及控制機裝軟件的能力。機組人員可通過它觀察航天飛機數據、監視錯誤和故障信息。系統由顯示裝置電子組件(DEU)、鍵盤(KBU)、顯示裝置 (DU,包括陰極射線管CRT)組成,駕駛層前中央顯示/控制臺有3臺DU/CRT,2臺KBU,后中央顯示臺有DU/CRT、KBU各1臺,系統用4臺DEU存儲顯示數據、提供接口、進行顯示、更新和再生、檢測KBU輸入錯誤并將輸入信息回送給顯示裝置,3臺KBU為機組人員提供軟件操作和管理的控制接口。 ' d+ a: \1 r$ Z: }4 ~% l+ n
. Q' S/ n3 B$ [& b+ ~& i
數據母線
% l: r5 L' R, n* J4 z8 O% R5 m' A, o" L
計算機的輸入/輸出處理機有28個獨立的處理器,分別控制28條數據母線。 t; T% K* N6 [7 P! h
+ ~; c; N6 F5 c2 F" W9 h0 p系統采用脈碼調制、時分多路轉換的數據傳輸技術,通道用多路轉換器連接在一起。按離散信息用一串二進制脈沖信號將信息編碼到任意指定通道。信息傳輸字長為28位。頭3位用于同步并指出信息是命令還是數據,下5位指明信息的源或目的。如是命令,則以后的19位指明要進行哪一種數據傳輸或操作;如是數據則其中的16位是數據本身,3位指明數據的有效度,每個字的最后一位都是奇校驗位。( a0 u$ ~, P/ m! w7 X% P7 \
+ B* y. W& W+ T3 G
28路數據母線通過多路轉換器接口適配器(MIA)與IOP相接。MIA響應離散信號,傳輸或接收可用數據的要求,接收、轉換、校驗串行數據。 - \6 {$ B% ?' H( Q5 J5 V% E
# q# T: h" H3 g/ D28路數據母線按功能分為7組:機間通信5條、海量存儲器2條、顯示系統2條、有效載荷操作2條、飛行測量5條、飛行關鍵傳感器和控制器8條。
; e. f9 }2 T4 \; y8 q8 I/ E$ d& @3 k, R0 d* A- |' ]2 G
信號復合器/信號分離器(MDM) # c6 a8 v$ Z1 U5 i5 y
8 P2 I1 I4 p% I; x, G數據母線網絡和大部分分系統之間的接口適配是通過MDM完成的。MDM對與數字數據母線有關的數據串進行時分信號復合/信號分離,調節數據。它實際上是一種從數據母線取送數據的轉換器。 : y( n3 R# v& j3 E- _
, H/ b# N+ O/ F, U' [8 Y# U: `: `
MDM從各系統接收上百個一5~+5V直流和28V直流離散模擬信號以及串行字或數字字,將這些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串行輸出信號并通過母線輸送到計算機和脈碼調制主組件去,MDM也從計算機向各系統輸送數據。
' t% |7 f& \2 p/ f
. F. P5 A5 n) A脈碼調制器(PCM) ! O% k) B2 ]& [8 r9 x( c, U' R
' F" e' W* A4 t8 m9 x! M7 ?
計算機將串行/數字下行數據通過測量母線送往脈碼調制主組件,與測量數據及有效載荷數據混合后送往地面下行遙測裝置。PCM也將測量信號變成串行數字送往遙測裝置。從PCM主組件而來的航天飛機非關鍵數據通過4條測量母線送往各計算機并在CRT顯示。
, P0 j" }4 v3 R
7 Y: x# }- `0 t% F* Q% o4 BPCM主組件含有一用來訪問分系統數據的可編程序只讀存儲器(PROM)、一存儲系統數據的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和一存儲從計算機而來,送往地面下行遙測裝置的數據的存儲器。
" z# P% [0 w0 D6 k+ {" ? x, [
- c9 e6 n/ ^9 M0 {- ^- C0 ^' K$ B$ J定時器 ' R$ e3 f# A) _: R" y5 `
3 _+ a6 H4 w1 ?- p" _
全部數據由3個主定時器(MTU)定時。由定時器提供格林威治標準時間(GMT)、任務經過時間和事件時間。系統軟件從主定時器或計算機內部時鐘選擇GMT,并經常由MTU更新,進行計時冗余管理。MTU也負責向其它電路送同步信號。宇航員可通過CRT顯示裝置控制計時軟件。(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