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47| 13
|
又是一年圣誕時 |
點評
現在的中文圣經確實有很多版本的翻譯,但被廣泛認可的幾種譯本,其大意都沒有偏差。Solo大俠讀到更猛的故事,不妨提出來我們可以探討。信仰不能單靠理性的推敲,但也絕對經得起理性的推敲。
天路客大俠所講不錯。教會初期確實有很多各類經書,但經過三百多年大家彼此印證,在公元397年,正式確定新約27卷書,從此再無更改。即使是馬丁路德改教,這二十七卷書也未作增刪。
圣經不是定型于公元397年舉行的迦太基會議,以后基本沒什么變化了啊,你說的是圣經之外的傳記嗎?
類似“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這種有違背道德倡導的故事,人性的丑惡處。所有的經典書都是隨年代不同而有許多版本,經過了好多人的修改。
什么故事啊?其他版本的圣經是指什么呢?
應該不是誤解,圣經版本在變化過程中,基督教肯定過濾了些東西的,我還讀到更猛的故事。
不會啊,既然是明確記載在圣經里,怎么會覺得有罪惡感呢?這大概是對基督教的誤解吧。
這個你都曉得啊,樓主對圣經研究好深。故事沒有被加入,故事也是原封不動出身圣經,但不知道是哪個版本,據說基督教對這些故事都覺得有罪惡感,不知道如何解釋,很少談起。
那些兌換銀錢的人實際上是從兌換中獲取利潤,還有一些賣鴿子牛羊的都一同被趕出,因為圣殿不能成為做買賣的場所,這一段是耶穌少有的發怒的故事。
了解了,大俠所講的故事,大意都與圣經相符,但顯然又加入了一些轉述過程中轉述者自身的理解。故有此一問。
網站上,還有一些耶穌在廟宇里單人用鞭子抽打并趕走那些換錢的人,這些故事很有意味,但我未考證
請教大俠這是哪里看來的故事?
| ||
| ||
點評
復活也不是簡單的比喻,這件事兩千年來爭論不休。相信的人有很多證據證明他確實復活了,不信的人也有自己的證據證明死人無法復活。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我從這句話中讀出的不是責備,反而是憐憫。他的出生和被殺在猶太舊約中早有預言,他被殺的這一天是逾越節,正是猶太人殺羊羔代替自己過犯的日子。
命定?最后他在十字架上說的話表示他有反抗之心的,“主啊,原諒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話里是有責怪之意的。但轉變很快:愿你的天國降臨,愿你的旨意被遵行”。復活是比喻,表示在十字架上成道了
耶穌親自揀選十二個門徒,一個出賣他,一個善終,其余十個殉道而死。他不止一次預言自己的死,甚至在最后的晚餐中指出賣他的乃是猶大,所以他上十架被釘死是命定的,而不是所托非人。
耶穌的父親是木匠或石匠,顯然不是出自書香門第,但也不是不識字的文盲。據說猶太人都是自小讀圣經的,應該沒有文盲。
耶穌不是文盲,我記得圣經中有說他進了會堂在摩西的座位上讀經的話。
原來這樣啊,我沒有深入研究耶穌周圍的人。耶穌真是最不幸的師父,因為他自己本身跟回教的穆罕默德一樣都是文盲,收的些漁夫女人等很差勁的徒弟,導致最后年紀紀輕輕就被搞死了,可惜了。
當時二十兩銀子確實可以使許多窮人吃飽,但這并不能解決他們的根本問題。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就好象茶館里面那個常四爺賞一碗面給窮人,而另外那個什么爺主張產業救國。
單從這個故事看,你完全可以這樣理解,因為猶大的理由冠冕堂皇。但觀其一生,猶大是在門徒中管錢的,常從錢囊中偷錢自己用,他最終賣主所得的金錢,與這個女人所用的這瓶香膏,價格大致相同,大概是一個人一年的收入
這不能說猶大受財吧,他說人們很窮,而你卻讓她象這樣浪費金錢!他想把錢拿出幫助窮人哦,有點像共&產&主義,并且邏輯上一點錯誤都沒有。我覺得這故事是說耶穌不是用腦袋在算計問題,他是用非理性的愛心來對待人
這個故事大意是這樣沒錯。當時猶太人的習慣是死人下葬前要涂抹香膏,這個女人所做的是為耶穌受死而準備。猶大愛財的性格也在此顯露。
| ||
| ||
|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5 17:51 , Processed in 0.09008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