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討論要不要有“教學型教授”的問題,據我所知,其實在許多高校的實踐中好象早已實行了,如我們就有偏重教學的教授,偏重科研的教授,若沒有任何本科教學,就不能升教授,只能升研究員了。但只教學,沒有任何科研成果,或教學優秀成果,沒有發表論文,沒有出版優秀教材,即使課教得再好,也是不可能升教授的。偏重教學型的教授,只是課時要求多一點,而科研的成果要求低一點罷了。 . K' C' w7 ^& A, b2 x- g1 `
& U7 t- K0 O; ~至于為什么要升教授,我想最主要是讀書人的面子問題。工資有點點差別,但差別是不大的。另外升職稱的好處,可能就是可以被外面一些單位請去做“專家”。目前在我們環境領域,項目立項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主管單位就要組織專家搞評價報告書的評審會;一些國家、省、市、部和局的科研項目結題驗收,或科技成果鑒定,也必須請專家來評審;工廠開發出的一些新產品,要請專家來鑒定;現在提倡清潔生產,清潔生產評估會也必須請專家來進行,且必須要有一名環境方面的專家;對于請專家,一般必須是副高以上的職稱,有些專家評審會,為了強調評審會的重要,就都請正高職稱的人來做專家了。做專家的收益,有時比工資要高得多。
# w. a' k! l' O1 B( D; G( i; k: K. X) m
最近有二家大型食品飲料企業需要做清潔生產的評審,這二家企業同屬一家大公司,目前在廣州以生產飲料為主,項目評審流程正常是:參會所有人員介紹,領導、專家、企業負責人、清潔生產依托單位人員等。然后就是由企業做清潔生產情況的介紹,工廠現場考察,專家及領導提問,討論專家意見,宣讀專家意見,企業負責人講話,領導講話,結束。
+ f% n. X8 g% R; m% { g, g" B" y4 X) p% M7 A9 v
一般最常用的中高費方案主要有:用變頻器來節省一些動力系統的電耗;用熱泵代替直接加熱(特別是加熱溫度不高,且工廠其它工序有需要冷源的場合)來節能;清洗工序改為逆流清洗工序來節水等。作為專家參加這種評審會,政府指定的評審組織部門,會發一筆專家費(一般一個項目1000元含稅),被檢查的單位,有時也給專家辛苦費,有些工廠還會給一些工廠中自己生產的產品。 2 z. s' I8 T& S0 g
, ~3 H- z2 ~! Y3 C3 n5 R收了專家費,總要貢獻一點自已的智慧,故每個專家都要發表或多,或少的意見,有些是對報告書的格式與內容提出改進建議,有些找出工廠中目前存在的問題,也有提出持續開展清潔生產可以開展的工作。寫清潔生產報告書的單位叫清潔生產技術依托單位
# x5 Z+ s( ?' `) B4 q3 [ z* ?8 M0 [' I* v& y) g
這二個飲料企業,屬同一家大公司,二家的生產規模都比較大,且清潔生產的高費方案也幾乎相同。聽完清潔生產開展工作的介紹,及工廠現場的實際考察,這工廠的設備應是比較先進的,且選用的主要設備,基本上都是進口國外的知名品牌的產品。時間太短,也難以發現比較大的問題,故只找了2-3個小的問題,在評審會上提出目前工廠的生產用水,大部分都進了產品中,進入產品中的水是通過反滲透工藝生產的。反滲濾的濃淡比是多少,單位負責人表示工廠目前的濃淡比是淡水60%,濃水40%。他講,全國差不多都是這樣的。我知道,廣州的自來水,礦化度低,即使反滲濾的濃水,有時礦化度都比北方有些地方的自來水要低,故在廣州的飲料生產中,采用二級反滲透系統,自來水的利用率,完全可以從現在的60%,提高到80%以上。這是二個年消耗100萬噸自來水的飲料廠,若水的利用率提高20%,一年的節水量就是40萬噸,現在國家節能、節水、降耗的要求不斷增加,且自來水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這個清潔生產措施的提出,一定會起到可觀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2 p6 }4 A: `% t9 S! M$ f7 m4 s( K! u4 Y# W# P2 r
一天對二個工廠的評審會,專家費差不多4000元,專家的建議應能提高他們工廠的清潔生產水平,進一步降低他們的產品水耗,也能節約他們產品的生產成本 ) w' S6 j1 x* {,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