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2-10-20 23:48 編輯 ; T+ n4 v) v3 y& j9 ?6 K
% Q* M0 T1 n( C10.17' u( b% k# Q+ O: ?
下午,說明書里的易損件清單,對方想要個中文翻譯,對方辦公室來了一個女生把資料給我送來。
* e* j5 I" F0 {2 e' }我說,我這邊還得做培訓資料,沒太多時間給你打字了,資料上每頁只有十幾處地方有日語單詞," r/ v6 R: s3 v7 T/ b2 z p
一種方法是你復印一下我往旁邊寫中文,
m9 o3 h( W$ W+ Z/ m另一種方法是在資料上有日語的地方,你貼上貼紙然后我在貼紙上寫中文然后你打字,這樣也節約紙。
0 t3 L3 e3 M' e: b第二種方法她同意了。
0 q% B9 h& U E$ A5 T' ?3 p然后我讓她去取貼紙,往資料上有日語單詞的地方貼,都貼好后給我,然后我再往上寫中文。
: |" q6 |( h+ z# Z, d! S她貼完紙之后給我,我一看,貼紙把日語單詞都蓋上了。
6 r* {% h: p* O Z6 n3 Y1 h我對她說,這個事兒是這樣的,4 M+ Y9 m! a% v% m7 K
你想像一下,我翻譯的時候,要把紙揭開看看日語,再蓋上紙寫中文,
) \: w7 k8 T3 ^6 z! l1 T要翻好多次,而且之后你自己輸入的時候也不好弄,是不是。她說明白了,然后重新貼。+ a, A o3 A8 L- i8 ^8 j3 `% i
貼完之后她回辦公室去了,我準備翻譯的時候拿過來一看,發現,
! ^$ S# t) z8 m: R3 d. {她把貼紙都貼在文件的上邊緣,離要翻譯的詞語比較遠,沒法一一對應。* s! R7 p1 v# ~ c( |8 v7 `
我只好重新粘一下,貼在日語單詞旁邊。
! z2 n% k1 W3 {. v7 u第二天我告訴她,你貼在紙的上邊緣,離日語單詞那么遠,我寫上中文之后,你怎么知道是哪個呢。0 F, u- ^' m( J& O/ T7 p! z- n, Y" x
如果貼的近一點,那不就好了么,我也好寫,你也好找。她說對。% N9 n+ U2 J0 W# L( M4 H+ c: l
: l" i, ]' a% [ t
一起在現場的,有我們國內關系單位的兩個人,他們倆,一個是銷售兼翻譯,另一個是電氣工程師。6 S# S2 Q* z9 S9 P
我為了趕時間,就讓那位銷售幫我翻譯一些單詞,一些專業術語不容易理解,可以先空著。
. X- Y2 K0 d9 P! R他翻譯好之后給我,我一看,又有不滿意的地方。! u4 L7 Z5 j K1 p9 h
一張大的方形貼紙貼在那里,旁邊有好多個單詞,. K% u# Q9 W: n7 C
但他往紙上寫中文單詞的時候,沒有對應寫在日語的旁邊,而是錯開了。
) _% \, g% u: {% Z: S, ^錯開的話,如果給辦公室的那個女生看,她就不會知道哪個對應哪個的。% I4 [& m2 E, t* K) k1 t
于是我對他說,我說,首先說一下,我麻煩你幫我干活兒,按說我不應該太挑。) a. O `2 ?0 @; i$ r
他說沒關系,該說的可以說。我一看他態度還行,就跟他說了上面沒對齊這個事兒。6 U' P5 P) w1 S( K3 `5 J, _$ I
他說是因為他不知道 要一一對應,我才明白,是我最初沒說清楚,只讓他翻譯,沒說讓他對應位置。0 s1 U0 F: l( o$ e
; s/ }( V- g" i( X# S9 d; Q
之后我跟他說了兩個事兒。' B, i* Q" w0 R; w0 l) T
一個是,寫字如果不是很秀麗的話,至少要努力認真地去寫。* T3 @3 ]- x/ M; o2 d( T/ K% ?
我們公司的一個技術工程師就對另一個人說過:給客戶寫的東西,字不好看沒關系,但你要努力仔細地去寫。( j3 f! r3 `: K# n! V
另一個是,一些常用的日語技術單詞你沒有翻譯出來,比如滾珠絲桿,聯軸器這類常用單詞。
8 I# B( g6 }: d+ v. ]我把你沒翻譯的都補上了,你翻譯不對的地方我糾正了,你看看總結一下,記錄下來,8 w0 Y$ W( w+ O; s0 ]
你做機械自動化方面的銷售,這些單詞以后用得到的。1 I X- ?+ v' R& O5 |! ^
他還算是認真,拿個本子記下來了。
/ h' h+ v4 h, r |0 c# v& C2 ] Y
9 {, ^; G. {+ x" h) R晚上客戶請吃飯,喝酒,好累。特供的青島啤酒,紅色易拉罐,第一次見到。
3 ^4 n7 Q% D- a4 n第二天就要培訓了,我資料還沒整理完,本打算晚上整理的,結果晚上喝酒又花了好多時間和精力。6 Z/ ^4 T' H3 Y \
回房間后,我們公司的銷售過來,要和我一起做資料,
+ g5 F3 T, P/ r結果來了之后聊天三個小時,然后才提資料的事兒,弄完資料都兩點了,頭好暈。
7 ]7 \: g: Y3 u$ @5 Q
; r' z2 n& c/ }-------------------------------------------------------------------------------------------------------% H5 H* w" V1 c
10.180 A1 W" X- h( k
人之好為人師,是也非也。有時候沉迷于半斤九兩,把持不住就會偶爾想閑扯一下。
; |; x2 S! W4 R; W z& O; A& J
前面提到的那個銷售,昨晚下班時,他問我,現場里的某個人是誰。
" b$ r" \: k) K3 ~3 I. O我當時說,第一,我也不知道,第二,你作為銷售,應該有上前搭話的能力。4 ]1 r8 a1 E0 t. ?8 q/ N
這話是有點過分,不過我也是比較在意這點,希望他能做得更好一些。
F7 ?+ F [, Z; q8 e/ {0 E# T9 t7 B1 [( t x8 _- L) [4 A
今天上午在事務所里,我和他在房間里,我就和他說昨晚這件事。7 I4 O0 k' `% }$ g: I5 l; U4 G
我說我是6月份出差的時候遇到你們的,那時候你就不怎么說話,
* t% _+ P; b1 B3 t9 f現在已經是10月份了,看你還是說話不多,再過半年會是什么樣子呢。
% d9 G3 d6 A v3 |5 j6 S你是2010年畢業,在這個公司做銷售做了一年半,那么比如說,你工作三年之后,會是什么樣子呢。
8 I' A$ T+ W: ?, s3 Q# b比如說你三年之后,公司效益不好你需要另尋出路,那么你那個時候能不能有較好的communication能力呢。( L( G3 d- }5 m9 Q
2 D3 u1 C+ k: _5 ?3 ?. ~
如果你不鍛煉,那么以后你需要轉職的時候,你可以在簡歷里面寫做了三年銷售并到客戶現場交流。6 z5 t! g& u! h% b) f2 n" Z/ o* n8 M
但是面試時人家就會問你在客戶那里有什么感受,然后你回答。回答的內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回答的語氣,
! `* v" q" o* q" O人家面試官是見過好多銷售的,一聽你說話就知道你是否將勝任你應聘的銷售崗位。" I# x0 S5 S- a; j; [3 ^, v
然后我舉個例子,說我自己:
: {( G3 h- k7 I% O) q“我的名字是子子(語調走低),現在做機械設計(語調走低),在某某公司工作(語調走低)”
( g2 Q0 u* M [" \4 P這是什么感覺,+ ~. n8 k" g; l* t
換一種說法,, c- G. U- W& [: I+ _8 {: w1 P
“我的名字叫子子(語調上揚,末尾慢速強調),現在做機械設計(“設”字重音),
4 r4 W2 B" O) R6 K+ @/ @. v在某某公司工作(語調走平,公司名和“工”字重音)”
9 Z2 @! D; y# H6 w, H5 H讓他聽這兩種感覺,看這兩種方式的相異之處。
9 @' ^' a( K) q3 ?4 I1 |& l我說你在生人面前說話是什么樣子,是能夠表現出你的communication能力的。6 T# @" _4 }* c
同時舉例說我,去年找工作的時候,發現自己手里沒什么東西,是比較不好辦的一件事。
( }8 d9 `" Y$ f" @9 Z5 {所以說你既然做銷售,就要在平時多找機會鍛煉自己,那么工作三年后才會有資本。
# _. X |/ \/ U8 T9 d% T) w# O3 {- M# T# B. c! D. H" } n( c
現在這個現場,你還是挺寬松的環境,愿意去交流一下可以交流,不愿意交流也有我們的銷售在主導。( y( G/ t1 G+ W9 Z Z4 m
所以說利用這個寬松的環境,你其實可以鍛煉一下的,表現得好壞都不要緊,因為你不是主角。
4 i# |, l& G& H我舉例說我第一次出差的時候,只有我一個技術,所以需要對應,壓力較大,也做得不好的,但是可以學很多東西。
; i" \8 S$ P3 D% L. W/ o而你環境這么好,應該鍛煉一下。& B- R/ w: p9 |# V' O8 ?
# B/ t" `$ g) K/ e, P
我繼續給他打比方,比如說要炒一道菜,有好幾個工序,7 ^( X1 g! H/ `6 Q
最簡單的一個是切蔥花,然后是切菜也稍微簡單,最復雜的是具體掌勺,放鹽放調料,最后是簡單的刷鍋。
% a6 n- u3 d7 a/ i( @; I那么你能做什么工作呢,你可以選擇切蔥花,或者刷鍋這類簡單也沒啥責任的活兒,% Z: Y! y7 y$ ?, J
但是如果總干這個活兒,你的水平長進就是有限的。
9 h) L8 @+ H; _- V# y而一個人如果想上進一些,是需要做炒菜這樣的技術含量高的活兒的。
0 P9 i C/ A" h) K像你現在在這個現場,一方面可以做些翻譯資料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去現場跟客戶談話鍛煉一些社交能力。) w! R% W V, c: H: u1 b
后者其實更好一些。% ~3 F" Q& K$ l. b
2 F6 A4 O j7 J
我給他舉例說,我以前在日本留學打工的時候,第一份工是到拉面店里在廚房里做事,
7 K% i, W- p0 @& x1 ~/ R; h7 W剛去的時候,我的工作只是在后廚里,那邊跑堂的報了點菜,我準備大碗放在那里,' j0 a% A7 u, M
然后店長做好拉面之后放在碗里,我往上面放幾根竹筍三片叉燒肉一片海苔,然后放到前面讓別人端給客人。/ R; d5 o# P o
放個碗,擺個小菜,這都是簡單的活兒,我做了一段時間感覺很安逸。" ?0 N, E# Y8 m5 v0 E3 ?0 o! ?# Q
但是直到后來,我才知道,店長招人進店,是希望來人能夠跑堂的,
; I B: `% K4 m; P! z而我一個是日語不好,另一個是對到客人面前記點菜時害怕聽不懂出錯誤,所以不想去跑堂。
/ x6 N0 n/ `; N9 d2 [直到后來,我才出去跑堂干了幾天,對日語很有鍛煉。1 e9 h$ g! T. ?( ^& f6 M8 V7 S
對待生人的那一絲膽怯,可以用次數將它磨平。
6 C0 D3 v, h2 Y) \: K: u1 z1 j% L但如果只想著在后廚擺菜,躲避麻煩的工作,那就錯過了讓自己plus的機會了。
5 B& b! U) k; h$ q' d2 r0 v8 [+ p5 W/ c
今天中午,出去吃飯,回來的路上,我又和那個銷售談,
; E; L x# U3 C今天吃飯的時候,我感覺你如果坐在那個日本工程師的旁邊,或許會更好一些。
" Z6 L& `" j; `3 \* F一個原因是你會日語,而讓不會日語的同事坐在那工程師旁邊,不是很好。
5 m: p; k$ F6 {5 V' _3 i另一個是,你是營業,應該坐在那個工程師旁邊,多說說話,或者聽他們說什么。6 B" [+ p i/ [2 G T! v& U
即使你不多說,你聽聽他們說什么,也有益處,那個穿藍衣服的人比較有城府,
! b; u# n$ R' |5 R4 S# w( a. q; {你聽他們怎么表達,然后挪為己用,那應該是好事。
# u* I9 P2 {; N$ y( H! j* ~$ T座位是小事兒,不過如果不用心的話,會被減分;用心一點的話,或許會有收獲。$ i" a- Z7 }0 y5 R$ x+ ~/ {/ O8 r
! B0 z& o* ]/ h# N0 g3 h2 [. A講了半天大道理,他和同事夸了我一句。
( Z' t- g( M; c1 i7 i( [$ J9 `' T我知道是客套話,但還是順桿兒上了一下,吹牛說我以前做過培訓的。其實心里想,我只做過家教。+ c7 L) d3 A) ^' f3 p; z
他們說你培訓什么了,我說我給你們講講 莫菲定律 吧。. P8 ^! ~: s; C
其實這是前幾天老鷹斑竹在論壇里發帖提到的。在這里引用一下。2 Q2 G5 D9 S' a" n" ^9 ~; v4 _
我說墨菲定律是美國一個工程師在上個世紀90年代發明的,里面有很多條,+ f( v$ t9 }' v4 {1 H
最為流傳的一條是,如果某事可能會往壞的方向發生,那么往往就會發生。
7 A2 R% }9 [8 V! f7 O. L) ?6 c: }我說完之后觀察他們的反應,發現沒啥反應,于是趕緊舉一個具體的例子:/ S0 O8 t7 g) ?% F* s
舉例就是方形的面包片一面抹上果醬,而面包不小心掉下,
4 l, d* c. i6 v& W& S2 b你越擔心有果醬那面著地,那面往往就是那面著地。7 b/ h, {! Z( V1 j) w
他說,這其實是一個概率的問題。: l, q' D' N& b. o4 b& h2 g0 t
我說這個,其實有人解釋是有果醬那面比較重。
+ n5 X" H( E* i9 S+ i其實按概率來說,墨菲定律是想說發生壞事的幾率比較大而已。
* f8 G2 C) Z4 _" T
0 E% z+ D( }% \+ T6 w+ w( c3 \我接著說,他的話說到這里,其實還不算說完。
$ _/ A) L! H0 e) [2 e, E他只說了“壞事有可能會發生”,只是一個陳述,
# o1 n# Q& [: |' ~; o沒有說“具體應該怎么辦”,沒說我們是應該“等著壞事發生”還是怎么辦。( ]% V% o' v0 J3 w! u( {; F9 [
我說我給這句話補充了一下,之后有兩種做法,比如說讓某人去做某事,有可能會辦不好,
, w2 [* {( I& a那么,一個方法是做事時候找一個能辦好的人,靠譜的人貌似不太容易遇到,但偶爾還是有的。 H" u- \: o6 V+ t
另一個方法是讓他做事時候,要考慮多重可能性,左堵右擋防止出問題,
5 x6 r, X- Y' q' ^% S: C! o交代之后對方說 好的我明白了,這還不夠,要讓他重復一下他理解的內容,然后你看看對錯才好。
% |6 N* L$ Z/ ? e( e* F+ E3 U! N8 t+ y9 G2 Q. E! ~) T% S4 ?
晚上在辦公室里,我在那里做培訓資料,他在旁邊翻譯東西。
8 B5 q$ K+ k" q; G: [我就繼續和他閑聊。我問他,在日語里“學習”這個動詞有哪幾種說法?2 K+ \0 B. H: c, |9 q
他說“勉強”,我說還有兩個,他說是“學ぶ”和“習う”。
. u3 c, B1 {' ` j0 t. E我說對,其中的“習う”,相同讀音還有一個寫法是“倣う”。: u- @5 j9 E* @ Q# b* X: U
仔細看,它其實就是模仿的“仿”字。
: Q: g8 J0 ]& ^8 M0 f也就是說,學習,其實是一個模仿的過程。0 U: i, Z* o' A' e7 O3 p$ p4 }
你現在做銷售,需要好多能力,包括社交的能力。* d* t6 [ o5 O6 h
這個能力怎么來,三條路。+ m' t& Q/ [/ j3 f' H. H% ^* @* |
一條是自己琢磨,; T6 x9 B" V# g/ `, z$ x3 D
一條就是聽別人怎么說話然后去模仿,
0 o* b8 P8 n6 k/ I; n一條是自己看書看電影看講座其實也是模仿。
2 q7 x* K, T) e% r* q. r模仿得多了,你的能力也就提高了。所以需要你多去和別人接觸,聽他們怎么說話。( S3 `2 u) G5 E+ ~( L
他表示同意。
" O7 ^8 r/ I0 D其實這個社交的能力,對于設計人員來說也是有用的,所以寫在了這里。
( b, y! `" m# }9 O' u5 ^5 i- B# B% i1 I1 r
先寫這些,回憶起來的東西寫下來看看。如能不吝閱讀,則將以禮相謝。6 {) Y4 D1 N/ d V' ?7 s( u! h
, x. O* V8 P7 h5 Y
+ E8 g& g8 h* E7 s/ H( a, a3 Z: `+ U# f! A7 R Z
8 r4 j: J+ l; a1 m! j" _ G補充內容 (2012-10-24 19:05):' U0 l5 ]9 }' a
下面35樓,有最后一章。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