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4930|回復: 12

亦步亦趨——中國資源戰略從了日本三十年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2-9-28 21:24:06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國鐵礦資源總量豐富,目前已探明儲量的礦區有1834處,總保有儲量礦石463億噸,在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之后居世界第5位。不過我國的鐵礦石含鐵品位較低,一部分富礦(含鐵50%~60%)可直接入爐冶煉,而貧礦則要經選礦精選、燒結、球團造塊后才能進入高爐煉鋼。由于選礦技術的落后,導致我們不得不從海外進口大量的鐵礦石,而在這場資源爭奪戰中,我們幾乎處于絕對的劣勢。

1977 年,冶金部決定從日本新日本制鐵株式會社(新日鐵)引進技術裝備在上海建設“上海寶山鋼鐵廠”(寶鋼集團的前身)。國內的大型鋼廠,幾乎都從新日鐵引進過設備和技術:寶鋼幾乎全部的生產設備和技術都引進自新日鐵,武鋼王牌產品硅鋼的生產設備和技術來自于新日鐵,山東萊鋼的中型軋鋼機工業設備和電氣設備分別來自新日鐵和東芝,太鋼的1549毫米熱軋技術由新日鐵提供……

接下來的數十年,中國鋼鐵企業和日本的新日鐵、朝陽貿易株式會社、三一企業株式會社以及石川島播磨重工等企業進行了深度合作,開啟了中國鋼鐵企業的日本技術之路。

由于幾乎全部采用了日本鋼鐵生產設備和技術,寶鋼、首鋼、武鋼、攀鋼、重鋼和昆鋼等中國鋼鐵企業再也無法“消化”低品味的鐵礦石,由此帶來的后果是中國只能選擇從澳大利亞和巴西進口高品位的鐵礦石。目前中國的鐵礦石進口量占據了世界鐵礦石約50%的產量,然而卻一再承受鐵礦石漲價之痛。

雖然從表面上來看,在進口鐵礦石價格談判上中國喪失話語權的根本原因是國內的鋼鐵企業不能步調一致,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國際礦業巨頭能夠輕松地將中國鋼鐵企業各個擊破,然而從根本上來說,技術不行才是鐵礦資源爭奪失利的最重要原因。
我們知道,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亞的力拓公司和必和必拓公司是世界三大出口鐵礦石的公司,30年間,這三大公司獲得了飛躍式的大發展:2005年全球 6.6億噸海運鐵礦石貿易量的68.2%流向亞洲,中國鋼鐵企業進口鐵礦石2.75億噸,占全球鐵礦石海運貿易量的43%左右,到今天,中國的鐵礦石需求基本上達到了全球鐵礦石海運貿易量的50%,然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和鋼鐵生產國,中國在每年的價格談判中卻處處被動。

反過來看向我們提供煉鋼技術的日本,不僅幾乎不受鐵礦石漲價的影響,甚至還是鐵礦石漲價的受益者。這是由于日本企業在多年前就開始對鐵礦資源進行全球布局,在在鐵礦石的主要產地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印度等國,日本企業直接或間接地擁有大量鐵礦石企業的股份,最高的持有量甚至超過50%。即便在澳大利亞的力拓公司、必和必拓公司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這三家全球最大的鐵礦石企業中日本財團的持股量幾乎都超過20%。也就是說在每一輪漲價的過程中,對日本來說,鐵礦石不過是左手漲價賣給了右手,而中國的鋼鐵企業卻實實在在地承受了鐵礦石漲價之痛。

為了滿足大規模進口鐵礦石的需要,中國還建設了多個十萬噸以上礦砂船的港口和配套設施(當然很多是由日本提供技術的)。更重要的是,商船三井等日本海運企業承接了大量的將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鐵礦石運輸到中國的業務,僅以上海寶鋼為例,每年就有超過1000萬噸的鐵礦石通過商船三井的海運進入寶鋼。而且,在鐵礦石漲價的過程中,這些海運企業無一例外地不斷調高運輸價格。
由于中國市場對鐵礦石的巨大需求刺激著鐵礦石價格的不斷上漲,離岸價從2002年每噸 16.56美元上漲到2008年每噸78.90美元,從2010年的每噸147美元更攀升到2011年的175.93美元。雖然由于全球經濟的不景氣,鐵礦石需求的疲軟,到2012年,鐵礦石的價格回落到每噸133.50美元,但日本企業持股的各大鐵礦石公司從中獲得的利潤也是天文數字。

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為例,其股票市值由2001年12月的91億美元一躍而到2012年的850億美元,同樣的2012年必和必拓、力拓兩家公司的市值更是分別達2000億美元和1200億美元。

銦是一種稀有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與銀相似,但由于儲備分散,至今還沒有發現單一的或以銦為主要成分的天然的銦礦床,因此其產量僅為銀的1%。目前,全球探明的銦儲量約為1.6萬噸,而我國的銦儲量高達1.3萬噸,是全球第一大原生銦供應國。
銦具有十分獨特的理化特性,在薄膜液晶(液晶顯示器)、太陽能電池、光電、軍事和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銻化銦材料能實現目前最高的電子遷移率,成為遠超硅晶體的下一代晶體管材料。

由于銦在地殼中的含量較小,又很分散,全球范圍內也沒有發現過高含銦量的富礦,大都是作為鋅或其他金屬礦的伴生礦存在。我國的銦儲量主要集中于廣西和云南,不過2001年發生的廣西南丹礦難事故,導致整個南丹礦區全面關閉以后,云南成為了全國銦儲量最大的省,但這種儲量也不過是讓中國企業能夠從原礦中提煉出銦錠或銦絲來,實際應用上,中國幾乎沒有掌握任何高附加值的銦產品制造技術。

目前,高科技產品中應用銦的技術基本都在國外,例如制造薄膜液晶領域必需的IOT靶材所需的燒結技術幾乎完全掌握在日本的幾家大公司手中,國內的諸多廠家與高等院校經過多年的研究至今無法掌握高品質ITO靶材的生產技術。而國內幾大銦材料公司與日本相關企業進行引進這項技術談判也一直沒有任何進展。由于國內在產業鏈延伸方面的科技投入不夠,致使銦的深加工產品不能生產,國內下游行業直接消費少,精銦只有出口一條路可走,而出口,對象還是日本。

中國的銦資源呈極度分散狀態,約95%的生產廠家年生產量都在1噸~5噸左右,且多數只能加工粗級原料產品,作為原料銦最大的采購方,中國70%以上的銦銷往日本,而為了低價地采購原料銦日本企業無所不用其極!它們最常用的做法是到銦廠集中的區域打聽各銦廠的產能,以遠超出個小銦廠產能的需求向各個小銦廠提出收購,由于產能達不到,又是國際貿易,處于競爭關系的小銦廠既不敢抱團求生也不敢貿然接單,如此一來生產出的銦原料又處于沒有銷路的狀態,只能被迫壓價。然后日本企業隨即通過國內的中間采購商從大量公開采購轉為小量分散采購,每次幾百公斤地從這些小銦廠購買銦原料,加上走私現象猖獗,中小銦廠因規模小、資金缺乏,迫于生存的壓力只能競相壓價出貨,導致國內的銦資源大量低價流失。

除了賣出原料銦以外,中國每年也需要大量地從日本進口高附加值而銦產品,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ITO靶材,中國出口精銦價格為每噸300萬元左右,從日本進口的ITO靶材的價格每噸兩三千萬元。中國通過消耗大量的銦資源,付出巨大的環境成本賺取的不過是微薄的利潤,而日本其企業卻能夠通過掌握的技術將從中國大量進口的低價銦加工成高端產品,再以高價賣給中國。

2007 年6月18日開始,我國對銦出口實行許可證和配額管理,并征收15%的關稅,而在此前,出口銦可以享受退稅13%,同時對銦生產企業的產量、回收率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做了嚴格的限制,對銦產業進行強行整合,從而保護我國稀有的珍貴資源。

早在2009年,日本儲備銦和鎵的提案已經得到國會批準,當時日本銦和鎵國家儲備量定為42天用量,不過到目前為止,日本的銦儲備量已經超過了一年的用量。

稀土是稀土元素的簡稱,它是元素周期表中鑭系15種元素及鈧、釔兩種元素的總稱,在現代科技產業,尤其是IT產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其中用于制造堅固金屬合金、永磁體、顯像源、熒光體的氧化鐠釹,以及稀土中的稀土氧化鏑。

“稀土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先生曾經指出我國南方五省蘊藏著非常寶貴的中重型稀土,工業儲量達150萬噸。這其中稀土含量最豐富的區域是江西的贛州,國家每年給贛州開采指標是8500噸,但實際開采量起碼3萬噸,也就是說有兩萬噸以上的稀土為盜采。那么,為什么有如此高的盜采量呢?由于稀土開采的技術非常簡單,成本更是異常低廉,只要找到稀土礦,盜采一個月的利潤就在100萬元以上,甚至可能超過千萬,而投入不過數十萬而已,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不斷地有人來到贛州盜采稀土,并且迅速成為了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

然而,盜采稀土損毀的不只是稀土資源,更是幾代人生存的環境,據統計,國有企業稀土開采的噸回收率僅為60%,大型民營企業回收率只有40%,一些私采濫挖的礦山甚至只有5%。

由于沒有掌握核心的技術,盜采稀土的不法分子通常采用池浸、堆浸工藝和原地浸礦法。池浸工藝每開采1噸稀土,要破壞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剝離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每年造成1200萬立方米的水土流失,浸出、酸沉等工序產生的大量廢水富含氨氮、重金屬等污染物,嚴重污染水體;而原地浸礦法雖然可以保護地表40%~60%的植被,但有毒溶液長期殘留地下,只不過是把污染由表面轉移到了看不到的地方,對地下的污染程度更深,時間更長。

今年4月,國家多個部委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在贛州經過幾天的調研后發現稀土開采污染遍布贛州的18個縣,涉及廢棄稀土礦山302個,被破壞的山林面積達97.34平方公里,需要治理70年,治理費用更是高達380億元!

日本沒有稀土資源,卻是儲備稀土資源最多的國家。過去13年來,中國稀土資源儲量占全球已探明稀土資源總儲量的比重已從43%降至30%,而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流向了日本。有統計顯示,日本稀土的大約83%都來自中國。在獲得大量稀土后,日本并不急于用,而是將這些足夠使用20年的資源貯存在海底,為了以后使用。

有多份材料都將稀土的去向指向了一家叫做三井物產的日本企業,三井物產從1980年在北京設立第一個事務所開始就深深地滲透到了中國的礦產市場(當然也包括其他市場,比如新日鐵也是三井的旗下企業),日本三井物產的各家駐華機構,通過各種貿易行為,縱容甚至助長了贛州稀土的盜采行為。在內蒙古、贛州、四川等地,有很多日資參股的加工企業,而三井物產與這些日資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目的就是將廉價的稀土產品運回日本國內。

2009年,全球已探明稀土資源不到一億噸,全球擁有稀土資源的有29個國家和地區,但主要集中在幾個國家和地區,中國以3600萬噸的稀土儲量占36.5%,美國以13.2%的稀土儲量居世界第三位,日本沒有稀土資源,卻是儲備稀土資源最多的國家。

早在1983年,日本就出臺了稀有礦產戰略儲備制度,并執行至今,日本一方面儲備,一方面想方設法從世界進口這些資源,特別是中國。

如果,我們只是口頭上喊喊抗日,如果我們只是在大街上打砸日貨,如果我們不能從技術端不斷奮起,那么我們永遠無法勝過日本,我們不過是日本的廉價原料供應國和高價商品傾銷國,我們不過是拿資源和環境去換取了微薄的眼前利益,還犧牲了子孫萬代的幸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2-9-28 21:30:05 | 只看該作者

如果,我們只是口頭上喊喊抗日,如果我們只是在大街上打砸日貨,如果我們不能從技術端不斷奮起,那么我們永遠無法勝過日本,我們不過是日本的廉價原料供應國和高價商品傾銷國,我們不過是拿資源和環境去換取了微薄的眼前利益,還犧牲了子孫萬代的幸福!

________

精辟。

點評

認同!  發表于 2012-9-29 08:03
3#
發表于 2012-9-28 22:18:31 | 只看該作者
據我所知,日本侵華時期在東北獲得的煤,到現在也還儲存在海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
發表于 2012-9-28 22:46:46 | 只看該作者
我覺得有些傳言不一定屬實, 比如用煤填海什么的,那樣煤還能用嗎?   不過沒關系,大多數民眾是不會在意的,就讓這些留言繼續流傳吧。
5#
發表于 2012-9-28 23:20:19 | 只看該作者
建國都60多年了,就沒一個有點戰略眼光的人嗎?
6#
發表于 2012-9-29 04:36:31 | 只看該作者
Clasdip 發表于 2012-9-28 22:46
我覺得有些傳言不一定屬實, 比如用煤填海什么的,那樣煤還能用嗎?   不過沒關系,大多數民眾是不會在意的 ...

你是說1樓說的都是流言嗎?
能否逐條反駁?或是把能反駁的反駁一下。
謝謝!
7#
發表于 2012-9-29 08:18:07 | 只看該作者
個人認為還是統治體制問題。
8#
發表于 2012-9-29 08:34:20 | 只看該作者
可以加分。
還有一點。中國領導是不會談判的。但是他們偏偏喜歡談。把洋人樂死了。
9#
發表于 2012-9-29 08:50:46 | 只看該作者
現在都是近視眼......
10#
發表于 2012-9-29 08:52:00 | 只看該作者
這個國家不是在侵略我們,就是在準備侵略我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2 07:28 , Processed in 0.07928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