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氮層硬度過低* J6 Y* o( F$ P' S4 E: m
原因分析:氮化鋼成分不符,工件調質硬度過低;未除凈滲氮件表面的油污、脫碳層和氧化皮;使用新的滲氮罐及工夾具或長期使用未退氮處理;第一階段保溫時NH3分解率偏高(因滲氮溫度過高或滲氮箱內存在對NH3分解起“觸煤”作用的物質引起)。補救措施:嚴格材料入庫檢驗,化學分析結果必須符合滲氮鋼標準;保證冷熱加工余量,保證除去調質處理時表面脫碳層,做好滲氮前的準備工作:除油、除銹,必要時需噴砂處理;工裝、夾具和滲氮箱使用8~10次需退氮一次;緩慢升溫,適當加大氣流量,降低NH3分解率。出現滲氮后表面硬度低,需重新在510~530℃補滲10~12h,NH3分解率在20%~30%。4 ?& @$ J S; D
9 X' G. X* ]/ K. ^ j7 _ k硬度偏低
0 _, K; H$ c- ]! Z2 L& _ 生產實踐中,工件滲氮后其表面硬度有時達不到工藝規定的要求,輕者可以返工,重者則造成報廢。造成硬度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設備方面的原因,如系統漏氣造成氧化;有選材方面的原因,如材料選擇不恰當;有前期熱處理方面的原因,如基本硬度太低,表面脫碳等;有工藝方面的原因,如滲氮溫度過高或過低,時間短或氮勢不足而造成滲層太薄等等。只有根據具體情況,找準原因,問題才會得以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