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3602|回復: 30

中國的機床加工精度,細節討論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2-7-24 15:53:03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機床加工精度4 ]4 B) l7 Y% s0 l
% I/ O  z* j$ L6 T
國內機床精度的確在國際上比較落后,至少不在頂尖。最好的機床是德國的,精度高,經久耐用,可以長期在高精度下作業。日本機床的精度也很高,但是容易出故障,具體原因不知道,材料上的、設計上的都有可能。 5 s' W9 R, V8 R; J( n# d0 I

" ]4 h  f; S/ y- B機床精度的定義:
& Y6 y$ \& M" v, h2 O* d
$ M& [4 P: Z* ^首先明確這個精度必須是重復精度,也就是說我走刀走一百次或者一千次,其中的最大偏差就是我這個機床的精度等級。所以有很多人說老工人可以做出精度是多少多少的產品,這當然有可能,在不惜一切代價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做到這點,但是實際企業運作中便不現實。再者說,如果一個工人做一百個能做出一個符合要求的產品,那么我用機床做三十個就夠了,用高精度的機床做十個就夠了。但是那有什么意義呢?如果一個面就要做十個才成功一個,隨便一個零件要加工七個八個面的,那還不做死了?所以說一個例子是不能表征精度的。實踐中考察機床精度等級的時候,是要抽一定批量,進行統計計算的。 . x& X- y; ^/ z- ^8 g4 s

6 Y- ~4 \' ]: @' y0 `$ y明確了精度是重復精度,那么再說說常用的兩個精度標準:定位精度和切削精度。定位精度,很多朋友說過了,就是每次空載進刀的精度,這完全是機床精度決定的,機械定位的精度必然低一點,光柵定位就高。有人說光柵定位的精度還是低,我就不說什么了,光柵定位是利用光的干涉為定位基準,理論精度為納米級。激光定位沒聽說過,也許是用激光進行光柵定位?激光的光很純凈,只有唯一波長,那么理論精度就更高吧。
/ d7 C9 Q; p# |! a& f1 d* R
# _& A! w% ^7 F4 u! ^* X但是工廠里搞過機床的都知道,空載精度只是一個參考,因為在實際切削中,由于工件的阻力,讓刀現象是客觀存在無法避免的——畢竟任何東西都是會形變的,在高精度要求下,沒有絕對剛體這種東西——所以實際切削精度通常要比定位精度低一點。但是這個問題是可以通過調試解決的。在確定工況下,讓刀的狀況也是比較穩定的,這里確定工況包括工件和刀具的材料、形狀、主軸轉速、切削液型號、切削程序等等,總之連續穩定生產吧。工廠在生產型號變更時對質量控制尤其嚴格,也就是這個原因——說來我們廠首檢一般是不合格的,寒。
8 c5 e/ A: F- U. }, B* M5 a/ g% F: G; T( Q- T
那么最后說說我所知道的目前國內所裝備機械的精度。 8 {6 [* J& P+ r
0 m3 K  m' @) k7 W
目前經常看到的機械中,精度最高的是磨床。相對加工中心這種東西是為柔性生產準備的,應用在小量多變的生產,真正的大批量連續生產誰去用加工中心?東西不好還貴。那么磨床的精度一般都達到0.001或者0.002級(這樣的精度一般都不需要光柵定位那么高檔的東西,光柵定位這種高檔貨更多用在測量儀器上,象一般的三坐標。)。但是正如前面說到,雖然設備出廠的時候定位精度有那么高,但是實際上由于加工對象經常變化(多變的市場啊),所以工況多變,然后每次換都要調試,調試起來又基本是靠試而不是調,(這點我們國家大概也比較落后,也沒辦法,那么多的影響因素,每個因素對實際讓刀尺寸的影響都是一個大大的課題。)因此實際生產中就做不到這樣的精度,我們公司的0.002的磨床,最后產品的控制精度也就在0.005。當然這都是公差帶了,來個正負0.005那么生產線就要停了,呵呵。 9 ?# I$ V* a$ b

, r) s8 O9 V9 G. d我們公司裝備的機械,并不是全國最尖端的,但是基本上沒有國產的。為什么,精度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問題是壽命。雖然機床達不到標準,但是國產的刀具夾具有些質量還是可以的。不要小看這些刀具夾具,刀具夾具價格通常是整體機床價格的20%-30%。但是現場還是愿意用進口的,因為國產的壽命短,而每次夾具損壞都是因為現場生產的產品尺寸出問題才能發現,也就是說夾具壞一次除了要換夾具外,還要意味著一批產品的報廢,這個成本是很高的。而且每次換夾具調試起來那叫個麻煩。所以目前看來,能夠在夾具刀具領域體現成本優勢的國內企業還不多,至少不能涵蓋所有的機械夾具領域。砂輪有許多許多種,現在只有一部分砂輪的確是買國內的劃算,還有些型號只有進口。 2 N6 d; G" z9 C3 n% r
以上。
5 Q- w! m8 g/ o  k1 S0 `1 Y; r/ L6 O
=============
+ T: C4 I8 v5 `# \" J6 k9 `機械產品的加工精度有一個經濟性,一般的數控車床的精度都在加工0.01左右,定位精度是機床本身的精度來確定的,普通的數控車床,也就0.02左右,適用于大批量生產.同理,半精加工一般地在粗磨工序進行,加工精度等級在0.008~0.016之間,精磨加工在0.008~0.004.超精磨加工在0.001~0.002之間.這是機械加工的.如果采用伺服系統,加工中的刀具誤差等可以得到補償.精度應該更高一些.光柵定位加工屬于高要求加工. * a& r, y; h1 S3 P
) ~  I/ p( b! j2 {; q& c
另外說明的一點是,機械產品的加工精度與定位精度和切削成型加工精度有關,還取決于材料的熱處理變形.而材料的熱處理變形與材料成份及熱處理工藝有關.
/ }/ z2 R9 X( k2 e- [6 _: u5 g4 A' p+ P) B! ~) t
中國的機械產品與國處的存在差距,不光是機床加工的問題,最根本是裝配工藝.我們能一產出同樣精度的零件.但裝不出同樣精度的的整機. ) h" e* t( L- `+ C

+ z9 p# ^- f" y重汽集團曾進口了一臺真空等離子焊機,其加工精度和質量確實不錯.最好的機床是瑞士的,不是德國,也不是日本,臺灣的也不錯.呵呵.國產機床要努力奮斗呀! 5 f" i/ a. O% ~1 `( T* n" a/ N3 g
  B/ A# z3 ?) q& F( m
有時間專門寫一貼來說這個事情.呵呵,謝謝樓主兄弟來給大家講這些東西.
" v) |( q- D+ n- S============================ , K9 v- p, R- w$ y/ a

7 `7 F, K% f) X8 ?C N C 數 控 機 械 方 面 我 說 不 上 , 我 們 公 司 是 生 產 交 流 伺 服 控 制 器 的 ( 誰 說 我 們 國 家 這 方 面 差 了 , 來 我 給 他 看 真 東 西 ) , 電 氣 控 制 精 度 是 電 機 一 圈 1 萬 個 點 , 也 就 是 1 萬 個 脈 沖 。 當 然 還 可 以 高 , 只 要 有 好 的 碼 盤 就 行 ! 這 樣 算 來 , 拋 開 機 械 誤 差 , 電 氣 理 論 值 達 到 0 . 0 0 0 1 根 本 不 是 問 題 。 所 以 在 我 國 C N C 行 業 發 展 的 問 題 就 很 容 易 看 出 來 了 , 一 個 是 材 料 , 一 個 是 裝 配 。 , I7 D/ \, r; R& x  m4 F1 P0 |
象 刀 具 的 熱 處 理 什 么 的 很 重 要 。 就 說 這 點 吧 。 0 R  S  n" |5 t' I
==========================
7 Z9 [+ D, C3 I& i% Y  z' ^9 I" \. R% P  |# r
樓主是做什么的,主要是哪些零部件,可以說一下嗎,我不同意你的觀點.。  a+ D" J1 U& X0 ~
# ~* h' F# \7 Q' l
我是做軸的,主要出口歐美,我們的磨床都是國產的,EMERSON 有一款軸直徑 8mm +0.002/+0.006,圓度2μ,我們可以控制在 +0.002/+0.005,目前出口了400多萬只了,不合格小于100ppm.
: F8 u6 J; I; W" Q! p4 m============================
6 x" [9 v) Z; N6 P2 G6 j說句實在話,現在的技術工人的地位就決定了他們的水平。沒有辦法吸引人毫無后顧之憂地去做好他的本職工作,這個行業的水準也就不可能上的去。 6 p4 F% W$ y( `# n

5 J$ y) T1 o8 p/ E============================ # C/ U) W2 Y1 I1 J, |
我是搞加工中心的,我覺得這幾年國產的加工中心進步了不少,前三年買的一臺國產的機床與剛買的一機床精度差了很多,新買的一臺好象不比臺灣的差多少,可能還是新的也有關系。 . Y7 ]& n9 I6 I! P) m

1 t# k, S9 m" M( B9 x2 K============================
$ m, g' _2 u9 q9 [7 J瑞士的機床確實不錯,,不管是高速銑,還是慢走絲,電火花機床!!我覺得美國的機床也不錯,我們這里一臺99年進口的加工中心用了6年,大部分部分時間用來開粗,汗!!!最近加工一批手機模具電極,放在工具顯微鏡檢測外形尺寸誤差竟然只有0.005mm(不過那是全閉環的機床!!),比買不到半年的臺灣機床還好!!不過那臺是全閉環的機床!!
4 \) ~4 j( ^1 `6 C) `" ~9 {, k============================ + p+ {/ b# i6 b, A# L4 K6 i+ \: _
! M# K% y8 {1 z* b4 R
也就是做做曲軸啊,活塞啊葉片啊這種東西,我接觸的都是小部件。尺寸控制精度也就一絲,平面度圓度粗糙度直線度各有標準,一下子也說不清楚,不過關鍵部位(例如接觸面)總是在0.002以內。反正100個ppm的不良率是不行的,我們可以算是國企,相對成本要高一點,(例如無法任意更換供應商)這樣的不良率要虧本的。不知道你的軸是用在什么地方的,我那邊的曲軸是帶活塞的,所以貌似有四個圓柱面,三個平面要磨,總之就是一個軸要磨好多下。如果一個面的合格率只有99%,7個面的話…… 6 B4 s$ |- a" w& Y. ~
至于那一百兩百個加工中心一起加工的盛況,真的是想都沒想過。不知道那樣會是一個怎樣的設備投入。也不知道生產什么東西用得上這樣的設備。 9 C6 m2 f0 P8 v- u$ \. w/ a" z3 I

) S* h% {  j/ v, q8 N其實接觸這個行業時間也談不上長,然則感覺差距還是來于最基礎的地方,材料什么的。至于真正的機床問題,我們只是用機床,并不生產,所以一點都不懂。不過樓上有人說拋開機械誤差,我想是不行的,因為……機械誤差是主要誤差的說。
3 |# h3 x2 {# H  T8 s
2 h- \% h5 U( O/ C" r7 D============================
' K$ R0 t3 I: t建議不懂的不要說,五軸加工是無論如何也達不到0.0001MM的精度的,不管是哪個國家生產的,而0.0005MM的精度也只有光學磨床能理論上達到,實際加工是0.2個絲,不排除能控制到0.1個絲,但成本會成倍增長.現在國內沒有很好的機床是現實,其實也有,只是用的人不認真鉆研而已,同樣的機器在株洲南方動力加工的精度就比東莞黃江精誠科技(臺資)的差一倍,其實用的人都是大陸人,只是工作態度不一樣而已.。& n3 |( t/ c# t/ x: r6 O5 V% g

/ T5 x  F# b1 o( L; Y2 [4 ?我一直在南方工作,內地也走過一些軍工企業,設備很好,但人比較懶散,有時侯人的工作態度決定著一臺機器的精度.
" h$ Q( r' {# E9 s9 k2 ^5 U0 {* h上面有個兄弟說一兩百臺加工中心,你是不是準備一千年收回成本,不說別的,光維護就能累死一批人,而且機器閑置的時候你怎么維護?
7 V6 e% Y' j) H) S! ^) m" u
# \; k. h& [3 ]) I3 e0 }5 p; m( g======================================= $ O4 {% @$ c7 b. }8 E" i  M% z: ?* p
最好的機床是瑞士的. 8 k, B& Z- b% t- I- n3 Z
最強的自動控制理論在俄羅斯. 9 k5 Y3 O, q& u$ m% O& A' N3 r
=======================================
, p8 o( Q+ X7 g; s+ V$ V% M( c" i5 N: ]) s3 o1 E$ `4 g
這幾天看了幾篇關于機床設備的貼子.忍不住想說幾句.本想也發一個貼子的可沒時間(要準備參加考試).前幾天一個網友發貼子說國外的機床加工精度達到了0.0001mm的水平,是不是作者筆誤多寫了一個"0",而引來了不少人的口誅筆伐(有些人還很惡意!).作者無非是想表達我國的機床設備制造水平還比較落后這個意思.其實這個作者說的的確沒有錯呀!我們國家的機床制造成水平的確很落后的,這主要是我們的基礎工業太落后造成的(什么是基礎工業水平?最簡單最通俗的說就是設計好了一個產品卻制造不好甚至制造不出).有的朋友似乎不明白這一點,或者還不想正視這一現實.的確我們現在也能制造一些世界先進的數控機床設備了,如前不久央視報道的沈陽一家研究所開發的"中國腦"數控系統.但這不能代表我們國家整個的數控機床制造水平,要想趕上世界先進國家的數控機床制造水平還有相當漫長的路要走.真希望有些網友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漫罵(有些網友還自稱是工程師,可有些慨念實在是在犯常識性的錯誤),既不要夜郎自大更不要忘自菲薄.。0 y/ K+ y. L2 R5 M
6 {# W5 h- w2 ?2 S- p
============================== * l% g; o" W( {5 U( D) f. X
機械加工這行業來不得半點虛假,高精度機床德國與日本的還有瑞典的制造技術排在前列。機床關鍵部位材質與熱處理應當是瓶頸 。 % o/ O8 C! n* o- u  Q, U5 A0 q3 U# W
==============================
8 k8 N: o; X# i% G$ F5 y, v; n
$ c7 C3 W! l* \7 [: Z5 c$ R( n3 V! q2 s+ \
我們的機床和刀具的確和國外先進水平有些差距。 # s* n2 P* s8 M" t1 I

$ U' U& w" x/ U1 d( |7 P德國床子是最好的,德國的系統比日本設計的優秀而不是單個零件要好。機械行業的進步,單個零件的加工固然重要,良好的系統設計,優良的材料,科學的裝配工藝,合適的加工工藝都是必要的。 $ d, |, o! ?$ d4 `7 b6 z& ]

4 N+ d" p* G( s/ H9 T俄羅斯的很多東西就是用優良的系統設計和加工一般的零件組成,所以它的性價比還是很高的。國內的機床廠家銷售的,當然是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2 {& x: C- o/ f+ i- Q8 d; U- H! ?1 M/ U$ ~; k$ }
個別生產軍工產品的機床,肯定是可以做上去的,只要不計成本,總是可以做到,哪怕合格的只有1%。
# j! s0 i+ M2 I5 Z5 l
. Q- G+ n* p; v! y- u: [個人認為,加工工藝和裝夾方式對精度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材料和刀具的熱變形,材料本身的切削應力,裝夾的方式和基準的選擇,都會影響到精度。機床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看你怎么用。
/ ~& ^, o: s5 B1 x. Q
" o* S5 j3 o# P. c據我所知,同樣的設備,不同的人來開,精度差異是很大的。 ( _" j% q8 Q) U
1 l7 G( ~/ b% q+ j+ u( ~
==============================
; {# }1 \% b) I1 W& Q' |" X7 p我從事精密儀器工作也有十來年了,現談談我的看法: * E. n6 I7 I: ~
1。有人說用CNC加工批量零件不現實,這個只能說是他見識太少。。。
6 x9 {9 m" j8 b
8 A  E1 K/ z! W8 Y( {6 }0 _舉個例子:大家知道我們電腦硬盤里面用的驅動架,那個不是用加工中心直接做出來的呢?凡是一體成型,結構復雜的,批量生產的就只能用CNC,且不說精度要求。。。。
1 @! e8 R- a' d, \: J* G. t! W深圳肯發公司用四百多臺德國CNC為希捷等公司加工驅動架,資產每年翻一番。。
" ?( a. M$ {; `# Y3 u/ E8 W2 P) T) w3 r( }! I( b0 s9 F8 f7 M4 S
2。同樣的機器在株洲南方動力加工的精度就比東莞黃江精誠科技(臺資)的差一倍,其實用的人都是大陸人,只是工作態度不一樣而已. 。。。這點我部分同意,人員的因素很重要,熟練程度,坐標設定,刀位校準。。。都跟人員素質有關(外資廠干這職位薪水高)。還有一點:東莞黃江精誠科技使用的是美國OGP非接觸自動測量儀,株洲南方用的還是青島前哨的(雖然是合資的,精度/價格差一個檔次),所有CNC都會讓刀,但抓到老鼠的才是好貓!加工的結果就是要得到合格的產品,沒有好的測量儀器你如何保證讓刀的結果是可以接受的呢? 7 l4 g" U* l* G: s! {" u0 K
+ A# x& y7 f; n$ y8 A7 z
3。外國的產品是好,但現在我們也沒閑著!五年前日本三豐公司(就是前些日子被日本誣陷賣三坐標測量儀給中國的那家)一臺投影測量儀人民幣一十五萬,經過國內一些廠家照葫蘆畫瓢(主要是研究優點。。。)貴陽新天的賣三萬多,東莞(臺資)的賣兩萬多。現在日本三豐的賣七萬?懂行的都不要了!這個跟車市是一個道理,當我們的做出來了,國外的就必須降價。。。 , P3 S. g* m; B9 y6 y0 A* f3 B' \0 [
。。。。。
: Y2 `( c/ v( ]: G; N綜上所述,革命尚未成功,我們還在努力!遲早把鬼子的產品全換掉

評分

參與人數 2威望 +21 收起 理由
子子61961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老鷹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2-7-24 18:03:49 | 只看該作者
真是長見識了~~~~
3#
發表于 2012-7-24 18:45:49 | 只看該作者
講的很好。但要落實在實處。確實很難。為了利益就要追求金錢。忽視最主要-質量。技術服務什么呢。
4#
發表于 2012-7-24 18:53:25 | 只看該作者
很喜歡這種分析性的文章
5#
發表于 2012-7-24 20:05:25 | 只看該作者
樓主分析的不錯。國產機床的精度太低了,尤其是重復定位精度。
" @/ w! ^- t7 i* W8 S我們車間一般都買國外進口機床,有瑞士的,意大利的,德國的,日本的。基本很少用國產機床,臺灣的機床也有幾臺,前兩年剛買了1臺國產數控磨床。說是7軸的,其實也就是6軸的。" b* Y+ Q. p$ F
從機床外形的設計理念,到機床的定位精度都比不上旁邊的德國數控磨床。因為我同時在編這2臺程序,深有體會。加工同樣的東西,過一陣子拿之前的程序做,刀具的路徑都有明顯的偏差,然后又要校模,折騰。。。不過也有優點,物美價廉,而且加工出來的產品甚至比德國的機床還要高。這也許是極少數的。
' Q2 D: }. \7 [: z$ Q
  A7 B& Q3 L" _9 P另外,對樓主說的日本機床容易出故障我不知道什么回事。就我身邊的而言,我所編程的6臺日本臥式加工中心,去年就出了1臺次故障。倒是歐洲的機床,每月至少有一臺次故障。當然,這也可能是人為操作所致。環境都是一樣的,全年恒溫。
6#
發表于 2012-7-24 20:09: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_Lee 于 2012-7-24 20:10 編輯
# W& q3 T4 E5 |* Z. X& n4 X) `! y) k3 J9 L. |/ S$ S
忘了說了,我們車間磨床的產品40%要被抽檢,產品精度要求在+0.006到-0.006之間。全是三坐標檢測的。所以磨床的精度有時還是要去檢測的。
7#
發表于 2012-7-24 20:32:46 | 只看該作者
呵呵,又見這個0.0001的精度。首先感謝大俠轉載和摘錄。其次,說個昨天的事。廠里零件加工不合格,跑外協工廠里一看,車床最小進刀刻度有0.02的,有0.05的,磨床0.01,銑床0.02,似乎還有個0.01的,牛頭刨的刻度沒找到標識,問工人師父,他反而問我要加工多少精度…工人師父說,靠看切屑加工刻度內的精度(竟然不是靠試車…),一看量具,好吧,普通卡尺,你說這樣子單件生產做出公差帶二絲的,加上那種工作態度,還真不好做出來
8#
發表于 2012-7-24 20:49:28 | 只看該作者
學習!!!
' R+ A+ j4 {3 s" ?9 H
9#
發表于 2012-7-24 20:53:54 | 只看該作者
現在社會不一樣了,沒有辦法說的!有些單位的人員,還就是要價格低,質量一般般的產品,馬馬虎虎又能用,價格又低...說的不清的!
10#
發表于 2012-7-24 22:00:16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19 04:51 , Processed in 0.06663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