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譯文的理解和對簡圖的分析推導,我對這個裝置有了一些了解,但還有一些疑問。
( l5 [' @$ ~5 g- j! r5 \1 [8 D5 j3 h6 h這是一個可以對輸出機構的轉速進行無級的細微調整的裝置(對于輸出機構譯文說是軋輥,估計是用于冶金之類的機械)。其組成是:4個普通齒輪Z1、Z2、Z3、Z4;圖左上方是一個可變速滑輪;圖中間上半部分是一個諧波減速器,它由波形發生器(圖中的黑框)、柔輪(圖中的長方形外框)、兩個剛輪(圖中的CD、CS)組成,其中CD與Z3固連,CS與Z2固連。
1 ]9 u) z3 I- r) ^/ g! [9 z本裝置有兩條傳動路線:路線1 Z4- Z3 (CD)-Z2 (CS)-Z1 路線2 可變速滑輪-諧波減速器-CS(Z2)-Z1(可變速滑輪與波形發生器相連作為諧波減速器的輸入)下面推導諧波減速器的傳動比(前邊目標:最強大俠的推導是正確的,我的推導思路與其相同。為保證論述的完整性,下面作簡要敘述): ZD、ZS 、ZR-剛輪CD、CS、柔輪的齒數; ND、NS 、NR-剛輪CD、CS、柔輪的轉速; NH-可變速滑輪(即諧波減速器的波形發生器)的速度。
1 e' [6 D$ k! N9 Z8 e: n1 x對于剛輪CD、柔輪、波形發生器,則有 (NR-NH)/ (ND-NH)=ZD / ZR 1 U. J2 ^+ ~. p1 X9 o2 a
對于剛輪CS、柔輪、波形發生器,則有 (NR-NH)/ (NS-NH)=ZS / ZR 4 ?# \: U) J! |) U5 e Q
上面兩式聯立,可得ND與NS(也就是齒輪2、3的轉速)的關系: * P3 z! r5 E& ?# N
NS=ND×(ZD / ZS)+ NH×(1-ZD / ZS)
2 s+ c, t; F/ o8 N' _; X6 y% A4 A則輸出機構的轉速為 N=NS×(Z2 / Z1) =ND×(ZD Z2 / ZS Z1)+ NH×(1-ZD / ZS)×(Z2 / Z1) 4 K6 X! ?. S% o$ s
與圖中原式比較,可知可變速滑輪的速度變化范圍NH=±(N1-N2)(當可變速滑輪的轉速方向與剛輪CD的轉速方向相同時取+,否則取—); " }/ p) R: E0 o. J! J
N0=ND×(ZD Z2 / ZS Z1); & u* Z" L- |- `" y0 q* |6 X" I; J3 S
1 / (R+1)=1-ZD / ZS,即R=ZD / (ZS-ZD ) 6 i) ~/ f* D; ?* o
由以上的推導,可以看出當可變速滑輪的速度 NH=0時,輸出機構的轉速N=N0
1 k$ o2 s1 T5 h2 w當可變速滑輪的速度變化為 NH=±(N1-N2)時,輸出機構的轉速 N=N0±[1 / (R+1)]×(Z2 / Z1)×(N1-N2)
" H7 T5 k2 T' W3 L綜述,這個裝置可以通過調節可變速滑輪的速度,實現對輸出機構轉速的調節;又由于兩個剛輪的齒數ZD、ZS可能相差不大,故1 / (R+1)=1-ZD / ZS的值較接近與1,則可實現微小的速度調整,即最終輸出速度與N0的相差很小。 5 q7 o7 |, d9 ]" e3 j
以上是我的理解,但我覺得還有以下幾個問題沒有搞清楚: $ m O3 ]- D( ^9 W' {
1 可看出,可變速滑輪的速度NH決定了可調速度范圍的大小,譯文說其值在NH=±(N1-N2)之間,那么這個值是由人為調整可變速滑輪設定的,還是由這個機構本身所決定的?
7 K7 f; n! D8 _! i w2 整個調速過程是通過人為控制可變速滑輪而調速的一個過程,還是從電機啟動時機構從瞬態到穩態的一個自發過程? 7 b) }4 Z8 m" `1 i, h: K7 L
請大家討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