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樓主: surfacer

20多年前大學生就過剩了?

[復制鏈接]
11#
發表于 2012-5-5 21:13:14 | 只看該作者
現在的普通大學生到處都是啊 ,就業壓力大,年輕人又浮躁,沉不下來,很多年輕人養活自己都難啊!
12#
 樓主| 發表于 2012-5-10 11:43:14 | 只看該作者
尼瑪啊,30年代大學生就過剩了:$ g  B% K# W' M- H2 c9 ]
! y4 Z4 G9 r# t0 a, P! L2 T  A
19349月,山西省官方在一份報告中透露這樣一個信息:山西興學30余年,全省專科以上畢業生不過8905,但失業者就達4700多人。就連中央大學(現為南京大學)的畢業生就業情況都不容樂觀。1931年的《教育雜志》披露,“中大本屆畢業生二百余人, 半數未獲相當職業”。
在當時的經濟中心上海,繁榮的背后卻是為數甚多的失業大學生的艱辛求職歷程。1927年成立的上海職業指導所,宗旨在于調節教育人才與職業需求的關系,為失業青年提供職業指導與職業介紹。據報告,1930年至該所求職者共2772,其中國內大學畢業生821,國外大學畢業生133,專科畢業生292人,三者占到求職者總數的45%
截至19366月,全國108所高校中,已向教育部報告學生失業的學校達80多所。依據已報結果,平均每百名大學畢業生中失業人數約為13人。按此比例計算,每年有1000多名大學生處于“畢業即失業”的狀態。
上世紀30年代是中國高等學校飛速發展時期,特別是私立大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吊詭的是,大學教育的突飛猛進,往往帶來大學生謀求生計的不堪經歷。
折翼天使何去何從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大學生儼如折翼天使,無所適從。時人指出:“社會上一向是看重大學生的。大學生畢業后,一旦就了個小職業,往往便會被親友們所不齒,同時社會上也會給他種種不良的議論。”這種社會期望與評價體系,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大學生的就業預期值。
截至193785日,在《中央日報》上登出未就業的大學畢業生有1467位,其中,大部分畢業生對工作都有較高要求。比如,第43位,葉女士,北平國立師范大學畢業,文學學士,希望待遇一百四十元;第45位,黃君,國立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希望待遇一百五十元;第99位,程君,國立中央大學商學院銀行科,要求一百元,工作地點在南京、上海、鎮江。而當時城市里一個小康家庭的月收入是15元到30元,大學生對月薪的要求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但現實又如何呢?最不堪的現實是一部分學生為生活所迫,甚至加入小偷、搶劫者的行列。《申報》報道過大學畢業生呂文清偷盜的案例。22歲的呂文清從大學畢業后,在上海找尋工作,一直沒有著落。某天,呂趁一位潘姓律師睡眠未起,入房偷走了潘的皮夾。之后,呂又趁一位胡醫生在內室時進入診所偷盜,結果被捕。在上海第一特區地方法院,呂供認前罪,被判徒刑4月,以儆效尤。
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淪為小偷的新聞,一下子成為社會上感嘆世風日下的話題。
為解決失業問題而奮斗
193471日,北平各大學畢業生組織的職業運動大同盟正式成立。共同的失業問題把大學生凝聚在了一起。
720日,職運大同盟請愿代表譚庶潛等在南京發表《告全國大學畢業生書》,強調職運大同盟建立的原因在于“銓選不公,登進冗繁,懷才自重者,終老于蓬蒿,奔進無恥者,攀援以竊位,深閉固拒,不容他人染指”;目的在于引起政府、社會的注意,“為解決多數青年的失業問題而奮斗,進而言之,則復興民族,拯救國家”。
職運大同盟運動很快得到了全國各大學畢業生的響應。87日,中央大學學生孫光裕等人組織的中央大學職業運動同盟會宣告成立。兩天后,國立暨南大學職運代表蘇洪賓、林啟文攜帶呈文由上海赴南京,向行政院和教育部請愿。
面對洶涌的大學畢業生向政府要工作的請愿運動,南京國民政府不得不采取積極的回應。行政院長汪精衛親自接見了職運大同盟留駐南京的代表譚庶潛等人,并作出承諾:
一、成立“全國學生工作咨詢處”,不問有無經費,決定于下月籌備成立,若該會不能成立,則由行政院下設“全國學生工作咨詢處”,調查各地需用的人才,俾才其用;二、調查各大學畢業生的失業人數,作整個計劃;三、與考試院磋商舉行考試,使學有專長者,不至于無機會為國家社會服務。
在南京國民政府承諾解決大學生失業問題之后,畢業生請愿運動才稍有緩和。然而,承諾的效果顯然讓人極不滿意。短暫的風平浪靜之后,新的畢業生就業請愿運動又此起彼伏地發生了。
193667日,北平各大學畢業生再次組織了“服務運動大同盟”運動,召開記者招待會,權遒森作為運動代表作了報告。權宣稱“服務大同盟”組織目的在于“謀得廣大群眾之職業”,并表示不日將派代表向中央請愿,求取援助。
自主創業·下鄉·考公務員
總的來說,政府成了大學畢業生解決就業問題的最大希望和依靠。南京國民政府亦做出了一些反應,陸續采取措施尋求問題的解決。建立“全國學術工作咨詢處”就是它的第一個動作。其次,在專科以上學校設立職業指導機關,在各級教育行政主管機關設立職業指導組。
19341024日,教育部通令全國專科以上學校設立職業介紹機關,與全國學術工作咨詢處合作。同年122日,教育部又通令各省市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斟酌實際需要設立職業指導組,并制定了職業指導組暫行辦法。
全國學術工作咨詢處成立后,與銀行合作實行小工業貸款,扶助有志于從事自主創業的學生。當時較大的私人銀行金城銀行,表現活躍,獲得了與學術工作咨詢處的合作合同。
當然,發放小工業貸款有嚴格的手續,貸款人必須先在學術工作咨詢處登記,由該處審查,然后由金城銀行復審。當時申請到貸款的畢業生有吳羹梅、李子實、方熙萬等人。其中,吳羹梅1935年創辦中國標準國貨鉛筆廠,其生產的鉛筆價廉物美,但資金短缺,全國學術工作咨詢處通過審核,19371月為其提供了8000元貸款。
南京國民政府也鼓勵大學畢業生下農村,去邊疆。時任行政院秘書長的褚民誼在接見職運大同盟第二次請愿代表時,答復說:“請行政院去文江西剿匪總部行營,錄用本年度大學生。”國民黨南京市黨部也認為“邊疆各地,凡事均需建設,而反有才難之嘆”。
193411,國民政府考試院在南京召開考銓會議。會議決定自1934年起,專科以上學校畢業考試,概由政府主持,并與任用考試取得聯絡,做到“以考試選拔真才”。《考試法》并規定,公務員的選拔考試分為高等考試、普通考試、特種考試三種。參加高等考試有一定的學歷與經驗限制,因此給大學生帶來了機會。
南京國民政府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的結果是,小部分畢業生獲得了政府提供的職位,但是,政府的大部分就業措施都流于形式,未能收到預期效果。這除了與學校的教育體制、政府的用人制度有關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國際、國內環境及時機來發展中國經濟,從而未能平衡就業市場的供求關系。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南京國民政府就充分解決大學生失業問題的承諾,便成為了無法實現的空言。
13#
發表于 2012-5-10 11:46:27 | 只看該作者
不管是大學\中學\小學,只是人接受教育的程度
  t9 S+ q4 w& N9 K2 Z與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應該沒有必然聯系, ]8 E1 y& i1 E
按照過剩的邏輯,不知道我們國家的小學生\中學生過不過剩?
14#
發表于 2012-5-10 11:59:3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ngyuang3 于 2012-5-10 12:04 編輯 1 F& j3 h5 e' V6 T" ?: O! R( ~0 [
" J+ l8 a7 X& ]0 P0 j
從來沒有過剩一說,國家的發展哪不需要人才?只能說是體制的問題,養老體制的不健全,讓得很多本退休的人,繼續工作.大學專業設置的不合理,國家產業結構發展畸形,在發達國家,服務業占到全行業的60-70%,我國呢,25-30%....................原因多了,反正不存在過剩一說,人總是往高處走的,大學擴招是趨勢,你不能總卡著那個門,數著過去幾個人....其他人全去當廉價勞動力吧!
* `! y4 n( |4 q+ U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7 15:23 , Processed in 0.05717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