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frazil 于 2012-4-21 20:01 編輯 6 z& P7 O% e! [: {. K+ c
" E, F9 T* G" @4 ^9 g/ L/ ]# V
首先申明一點,我不是為中國的教育制度辯護。但是我們的工程師圈子里,對大學教育的認識,可能比大學教育現狀本身偏離的更厲害。
6 D |3 D7 M2 c: _7 Z/ r9 A, e% ~' A1 w
大學教育需要學什么?我看了中國大學毀了的那個帖子和回帖,個人覺得很多觀點還是偏頗的。) e2 R& c$ M( B5 F- g/ @' F8 P
2 N. _0 z) m! @$ ?+ `
1.大學教授(動詞)知識的側重點,我看回帖中有的說caxa不會用之類的,其實這個很正常,教機械的,術業有專攻,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領域,就算是圖形處理,可能研究的也大多數是算法,caxa軟件未必就會比一個普通的工藝員熟悉。大學教的專業知識,應當是一種基礎知識,比如制造中的六點定位原則,而不是某某公司的夾具做的很好。基本的知識是基礎,工業變革是信息,可以關注,應當作為課堂上做為講述基礎知識的實例來進行闡述。還有一些非常典型的機構,這些比新的東西更重要。; z. ?6 V2 O9 t5 @" S; ?* }- r
1 n- S6 ?7 @2 n% J2.大學教授的知識范圍,目前各種發明創新多的舉不勝舉,我們都要拿到課堂上來講嗎?美一點都需要知道嗎?大學教的是一種提煉后的共性,說白了是科學技術,而不是產品。過多的關注新的東西而不注重本質,是一種浮躁。諸位可以看看MIT,看看他們的課程,基礎占有的比例簡直驚人。2 \. x0 Z; U% U* p
1 P- K5 k9 N7 z+ ?! [: t3.教材的更新,我們經常抱怨教材更新太慢,但是有多少人人能夠說明白什么才是更新?寫一點現有的發明嗎?所謂的更新太慢,是一種新的科學觀點或者技術(注意不是產品)出來了,并且都證實了很長時間了,而不去更新。現在反倒是有很多教材,搞得跟時尚雜志似的,這才是誤人子弟。計算機芯片更新多快,好像還是8086作為例子來講。中國的教材更新,不是慢在跟產品不接軌,而是慢在跟科學發展和技術不接軌上。' j3 e3 V2 G: ^ x! t
4 N/ ]2 \, X0 F4.至于大學生什么都不能干,這點我不同意,雖然現在的教育很爛,如果是基礎學好了,但是大學生出來不能干,只是表示他們對實際生產不了解,而不是不可塑,以后稍有鍛煉,會成大器。可悲的是現在很多基礎學不好的,這個出來才是什么都不能干。
6 d8 J7 z" o: m/ |: A) J; ~- L9 h) c6 x0 h$ N, L; `' O9 D
5.大學教的最重要的一項,學習的能力,這個也是我們欠缺的。我們教了很多基礎知識,學生未必學得會。但是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被忽視了,授學生以魚,卻沒有授學生以漁。這個不問是以前的老畢業生,還是現在的畢業生,都是一個通病,很多學生考慮問題的角度單一的可憐,決定問題的時候就是對和錯,這個是中國教育根深蒂固的問題,與教的內容無關。
6 S* E; o1 J, ^+ f9 R3 g! E# R4 p e. @# [6 L& D
6.缺乏對知識的一種信仰,就像我以前說的,很多工程師對初中的知識都排斥,認為只是最大的作用是考試、論文和撈錢撈利撈名,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是老師父的經驗,知識是虛的,不能用,這個是中國工業和教育的一個極為悲哀的現象。5 d1 W7 ~% `& J0 Z9 ]. u7 D. M
+ X5 z; F: b7 T這些只是說一些主要的認識偏差,其實還有很多,中國的教育和工業,很多深層次還在于觀念和利益無法改變。
& P! Q/ ?9 ~7 \ ~9 h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