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論壇總是看到大家在談論收入、前途的問題。看了評論大體有兩類人:一類人是站在一個高度,從過來人的角度去回答問題,當然自己肯定也小有成就。另一類就是很迷茫的一群人,要么是馬上要畢業的大學生,要么是在一線摸爬滾打,幾乎看不到希望的人。 而我卻是屬于中間的一種情況,說成就,沒有。說迷茫,也沒有。工資不高,但能交個稅。
+ k; Y# [; F2 ^* N# I6 ~ G
1 n1 a' z" P# g( I6 |! |! e* V 在前輩們面前,我始終覺得自己是沒有發言權的人,一直以來都是以灌水的形式賺積分。畢業快三年了,心里好
9 _3 e7 @+ s5 M多話要說,堵的慌,就當是一種發泄吧……
u A1 b' p" ]; m# }3 M, g, Z
. |7 S: l8 A; m& Z/ a4 _ 我高考語文沒及格,所以只考了二本,湖北卷很變態的,大家懂的。文筆很爛,所以一般不發表自己的文字。
2 ?7 G. s: j! Y$ S
0 r+ A, N0 b5 M* j$ Q2 q& ^9 G 2009年三月份,剛過完年就從學校出來,那年學校幾乎沒有招聘會,有也都是儲備干部什么的。和同學一起去華
% s0 B! `3 {, D! [5 V, w/ p0 _* O科參加招聘會,等排到門口的時候人家收攤了。所以很勇敢的和一個朋友來到了南京。5 `5 D; S* ?7 n+ {. ^" G& J) M8 M
7 f: C1 V4 c# G- C' m% D 南京真的很美,看慣了武漢看南京,那就是天堂。南京也是我的傷心地,在南京沒有我沒去過的招聘會。國展那次6萬多人競爭,記者想去拍盛況的,結果沒擠進去。想投份簡歷難啊,到哪機械招聘攤人都是最多的,大多明確注明應屆生不要。985、211的大學生遍地都是。南京本地的大學就不說,有北大的學生和我們競爭,親眼目睹。曾經的斗志昂揚最終消磨殆盡,找到即是滿足。* e, c% O& Q8 H, Y0 W
/ [+ p/ l! m J( X/ D我始終相信是金子就會發光的,在幾百份簡歷中我勝出了,測繪速度快,電控沒問題(現場測試),數控能實際操作。或許還有一個原因,我起價只要了1500。工作崗位,設備部繪圖員,專門測繪改裝解決疑難雜癥。7 m, O# j: j. ]' C m2 n
7 _* X8 ~/ p p* T D1 R 我深知一個道理,那是我三叔教我的,學機械必須下一線,多和老工人交流,做設計必須懂工藝。繪圖速度三個月就快得驚人了,可是我陷入了迷惑,公差與配合的合理給定,加工工藝的問題,熱處理要求,甚至用什么材質我都要請教別人。; h! d! l; y: P* ~, P3 ]& H- K
1 Z2 W4 A- h9 J) ~( X9 O. M% g
越是深入,越覺得見識淺薄。5 Z% ^5 }% g4 f' I* M r6 K8 ^5 o& b
' h, F( n* x" |6 u 半年后我毅然跳槽。這時的我已經不再是剛畢業的那么無知,我只求能進大的重型機械公司,學習加工工藝。我很幸運,一切都按自己設定的目標前行,面試我的工程師說(福建金泉重型機械設備公司,林工),你是我兩年來,圖紙出的最完整的大學生。對我那樣的肯定,至今都很欣慰……從此他——85屆武大本科生,就成了我師傅。從此,我知道機械領域沒有最厲害,只有更厲害。
) Z, C: W' L9 _5 }9 a' ^; w
1 W. |( O( V, ?. {9 f 那一年,我見識了傳統機械加工行業很多的設備,立車、滾齒機,落地鏜,插齒機車銑刨,內外圓磨,高頻淬火機,等等。林工的每張圖紙我都要細細糾錯。遺憾的是,一套設備500多張只有兩三張漏標尺寸,如今誰能做到這樣?所有的工藝全部由圖紙體現,加工面非加工面恰到好處,甚至有些本來無需加工的面,考慮到工裝定位的準確性而去標注的。有多少人能做到邊設計結構,邊設計加工工藝,機電液全全負責。一百多個液壓閥的集成塊,作為復合圖紙的我,就覺得小有成就。如今的我,很少多說一句話。沒有深刻的思考,說出來的任何東西都是蒼白的,沒有實踐沒有發言權。機械行業只能低調。* F- }! M2 l8 d0 K+ h5 z3 O
5 o: S) z+ B6 G4 p1 P. h' B# u$ u1 T
時間不多了,要下班了,我要表達的就是,年輕的時候還是多見識見識吧,少說自己很牛逼,真正牛逼的人最喜歡說:這個我不懂。畢竟我們選擇了機械行業。大家一起努力,國家需要我們的……
2 p' S# @5 ?, [4 @& ` ]
7 B/ D" q% B. X: t8 c# Q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