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說來,中國舉升機行業和歐洲的差距有30年左右的歷史,先進的設計思路,優良的加工工藝,人性化的配置,甚至是整個展臺的布置風格,都讓我們嘆為觀止,心潮澎湃,仿佛看到了方向,看到了未來的目標;好像明白了汽車舉升機原來可以做得很細膩,可以雕琢成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的有生命的藝術品;原來展會不僅僅是報個價格,愛買不買,竟然能夠做成真正意義上的朋友聚會,一起分享和體驗公司文化,交流感情,教授新產品的平臺;忽然明白產品本身的差距不是最大的問題,關鍵是經營企業的思想信念和精神境界!
如果說整個世界的舉升機行業是一部電影,歐洲企業肯定是主角,美國企業則是男二號,中國企業肯定是士兵甲或者士兵乙, 此舉例不一定恰當,但事實已經很明顯的告訴我們事態的嚴重性了。
我們很習慣說,中國人是最聰明和最勤勞的。不知道此種說法的起源或根據在哪里,但從本行業來判斷好像需要從另外一種層面去理解:中國人善于動腦筋在如何模仿,而不是自己的設計上。到國外參展時,很多產品是不敢帶的,帶過去了的可能會被當場要求撤掉并處以懲罰,僥幸沒被發現的也會一直很緊張。也有一些是被要求不能參展的,因為廠子里全部是給國外貼牌,沒有自己的產品。國外的品牌說,你不用去了,我們在那展示你們的機器就行了,于是就一直做無名英雄,永遠處在整個產品利潤鏈的最低端。
中國舉升機行業的千人一面的問題亟待解決,每年國內的展會很難看到新鮮想法的機器,舉升機如果不標上商標都看不出來是誰家生產的。產品同質化,客戶只有比價格了。中國企業中有搶眼的,但大部分是也不管細節那么的不堪多看,不在乎當地市場的要求有多么嚴格,扛個機器就過去了。于是專業的客戶一看就知道了,這個國家的企業間是不溝通的,而且行會是不起作用或者沒有的。本來圖價格便宜的客戶準備下個試訂單的,一看這樣的機器,干脆放棄了,因為使用和銷售不符合當地要求的機器有被嚴厲處罰的危險。歐洲經濟正在經歷一場浩劫,國內正被波及,反映到中國企業身上的就是,訂單量的明顯縮水。 更要命的是低迷的經濟會讓消費者更加注重產品的品質,因為多出一些錢換來產品更長的壽命和品質保證,長遠看來比購買低價低質的產品更要劃算
好的品質需要一定量的成本投入,而且產品都會有成本的底線,如果低于這個底線,品質肯定會出狀況。惡性競爭導致的企業過多關注如何降低成本,甚至以犧牲品質為代價,再加上內部管理的不規范常常造成細節關注的缺失,國內這些企業間花心思惡性競爭,結果產品一家比一家便宜,當然質量也就一家比一家差;如此多的低劣產品沒人過問,達不到安全使用要求的舉升機也能在市場上銷售;市場價格如此混亂,也沒人站出來說句話的。
如果一個企業把自己的產品定位低端之后,肯定不會過多的投入研發,不會注重細節,不會在乎客戶的不滿,因為反正是賣不上價格的,結果只能在低端徘徊,遇到材料漲價,美金貶值都沒有勇氣提價。相反,如果想具有議價能力,那就要考察市場,加強研發,審視細節,和客戶換位思考,才能造成良性循環,產品愈做愈精,品牌越來越響,何懼市場的波動! 有句話說,企業決策者的個性決定了企業的個性,管理者的水平決定了產品的檔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