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膛線可說是槍管的靈魂, 膛線的作法在于付予彈頭旋轉的能力, 使彈頭在出膛之后, 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 雖然在15世紀就有使用膛線的紀錄, 但是由于制造工藝的困難, 要到18世紀才得以普及.
0 j5 d k" X( s. K' E
- q( O# a# a& { F槍管中下凹的部份稱為陰線, 凸起的部份稱為陽線. 一般而言, 槍械的口徑應是從來復線的陽線到陽線的距離, 但是例外太多, 已成不了一個原則. 比如說.38和.357是一樣的口徑, 只是一個量的是陽線到陽線的距離, 一個量的是陰線到陰線的距離. 當然, 兩者的彈頭長度有所不同, 但光以口徑而言是一樣的. - \0 Z, q" a: q3 Z- M0 ]5 s# z' p
T" |5 k9 e# O: p7 v5 H
膛線的數目, 沒有一個標準, 從春田兵工廠的1903A3的2條到Marlin所謂的Micro Groove的22條.
/ e; V/ I" `6 Y3 _, m! J& R, u0 f
陰線的深度在現代的槍管中, 大部份是在0.004到0.006寸之間. 但是陰線和陽線的形狀, 又是一個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的情況。槍管的長度對射擊的初速, 有很大的影響. 在一定的長度內, 越長越好, 這是人類很早就發現的事實. 這也就是為什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 各國使用的步槍槍管長達30寸以上, 因為當時的戰術想法是想要步槍兵能及遠. 但是在一定的長度之后, 其所能取得的效益有限, 只是徒然增加重量, 而且使用不便. 因此后來標準的步兵武器槍管長度, 大多減少到20寸到24寸之間.
5 I! q# M9 J1 e" G2 V9 Z* R# }; v: ^* b: x# |. w1 h
近來有人開始使用合成材質如碳纖維等, 包裹鋼管, 一來由于彈頭仍需在高速和高壓的情況下通過槍管, 因此內部仍以各式各樣的鋼材最為理想, 但是外部使用合成材質可以增加散熱性, 減輕槍管的重量, 這樣的槍管目前仍然十分稀少昂貴, 而且直徑遠大于普通槍管. 相信將來的發展應是朝此方向, 以內外物理性質相異的材料, 經由加工合成.
( k' ^4 ~& ?& Q, C& f$ n k8 D8 @6 h J
槍管的要求不只是堅硬, 抗壓和高溫. 另一個必備的特性是軔性, 也就是說槍管還要具有一定的彈性. 否則太硬會造成金屬太脆的結果. 有一些早期生產的M1903A1, 其槍管即有這樣的問題, 如果持續射擊, 有造成炸毀槍管的結果. 巴西的槍廠金牛座(Taurus), 在1998年開始, 推出了一系列以鈦(Titanium)為材質的左輪槍, 號稱又輕又耐久, 幾乎不可能生銹, 但是它的槍管部份, 還是須要用鋼材, 因為鈦金屬雖然堅硬, 卻仍然無法滿足作槍管所須的各項條件
/ h& o. S% f* |( 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