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創新,還要考慮需求創新。但創新因受到地域、人才、設備、資源等條件因素影響,往往是觀念有,實施難!
: v) i. ?6 o9 N4 l. n
創新思維其實人人都有,非技術人員有時也會靈光一現,但通常覺得自己不懂此專業,或者總覺得自己沒有幫手可輔助,而就此放棄。作為專業技術人員而言,也有創新,但通常他的創新思路基本僅在本單位生產的產品,或操作過的產品等自己接觸過的產品范圍內產生的靈感,往往無法打破專業之跨越,而且通常的技術人員有了好思路但又通常以自己無資金而打消了技術創新、創業之路。也使創業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1 d C5 ^1 e( W9 q0 O7 H
機械社區目前提出的基地孵化項目無疑是一種創新之舉,該項目就是利用了社區間的人脈資源,整合各項大家認為的不足之因素,為想創新、創業之人大開便利之門,實現創業之人的創新之理想! 2 U. b. j! v9 H, r
達到技術創新有很多的方式。 + x% ^% U9 {( U! V, Q: s
機械社區基地提出了項目推薦的50W資金、技術科研共同功關扶持推廣項目。經仔細思索,認為有一定的優勢可操作。 因我自己就有一個設想項目希望能有發展前景,剛好社區有了這樣的提議,有點不謀而合的感覺。雖然不知道我是否與社區有合作的可能性。但還是在這里針對于社區推出的項目扶持方案,針對我自己的項目發表一些看法,也請社友們給了建議或參考!萬分感謝!
4 a" `4 ^$ y& c4 o8 h
我自己設想開的一產品名稱為:“****彩花”,是一款智能的塑制玩具。
+ U, v5 O) [, J
該產品的前身實際就是我們家家戶戶過年需燃放的鞭炮,可目前市場上的鞭炮在燃放過程中存在下列問題:
! r) o$ {; m: y* V. V
1、在燃放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氣。污染環境。 2、鞭炮的制作原料實際是在浪費資源 3、容易引發火災,春節、清明…..這樣的慘劇我們常常可以看到 4、誤傷人事件頻頻發生等等。
- D0 j% Z0 n3 T" H4 I* {7 n
我想開發的主因是:在“鞭炮禁放”10余年后,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200多個城市,都對燃放煙花爆竹開禁,讓鞭炮回歸年俗,回歸百姓。但“鞭炮燃放”中不乏隱憂:北京禁放區域內冒出燃鞭炮者;青島一天中鞭炮引發火災72起;在更多地方,環衛工人們為鞭炮碎屑忙活,也為煙花過后的煙霧發愁……經歷10余年“傳統文化與環保安全”的激烈爭論,城市管理者重新選擇尊重民俗、順應民意。春節燃放鞭炮從“禁放”到“限放”,應該說是在人性化管理上前進了一步。 + p% p( u; ?2 W, X
然而,“尊重”與“順應”,并不能消弭爆竹的安全隱患。鞭炮可能造成危害,它的炸傷力、環境破壞力,加之某些地方尚不完善的安全管理能力,確實讓人難以徹底放心。早些時候,有人推薦兩全其美之策:生產環保型、安全型的新型鞭炮。如果真有這樣一種鞭炮———有絢爛禮花,有音響效果,又不會招致傷害,豈不兩全其美?聽上去很美。不過,這樣一種鞭炮,至今尚未走入百姓家。
$ N/ u% |- L* M& x
反觀全國,7000多個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分布于26個省市,從業人員100多萬人———生產煙花爆竹的,基本是小而散的作坊式企業,大多沒有能力從事科研開發,即使有些企業已投入研發,也總還在原有的技術范疇的固有模式上尋求突破。這恰恰折射出我國科研的一個現狀:其研究方向重視重大成果而輕視民用產品;研發力量上也多集中于大中型企業,民營企業與小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極為欠缺。
& k- y" k. F) k0 i- q. R( P
其實,鞭炮即使單從純商業角度而言,春節鞭炮市場也頗具開發價值。有調查稱,解禁后,僅北京的煙花爆竹的消費額估計將近6億元。更有人保守估計,受惠于“解禁令”,今年全國春節預計將比往年多燃放掉10億元。假如研發出“環保鞭炮”,相信解禁的城市更多,市場也就更大。
' N8 o, ?- Z2 g: \/ v/ o
如果如此,無論是“民俗捍衛者”還是“鞭炮禁放者”,恐怕都能開心地站在同一陣營。而更多的人,可以在安全、祥和、熱烈的氣氛中,傳承著“爆竹聲中一歲除”的美好年俗了。
2 w" J7 N* A9 M5 }! I
不論從商業價值角度以及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我認為開發此類產品存在著的可操作性。 未完待續….. ) C- e' J* O3 o$ q1 o: ^" S# |
I, j. L: l% g' C$ }: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