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8477|回復: 18

大四學生搭25輛順風車行程3700公里回家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1-1-29 17:22:50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包工頭 于 2011-1-29 17:29 編輯 0 @5 j) k- E& r5 C) O' z
8 Z) v0 W4 [) h$ U- S' J* {
一個人的“春運”
2 S$ V; n" O! v7 k  o1 Q+ s+ {
  13天,3700多公里,搭了25輛順風車,從南京到烏魯木齊,沒花一分錢。一名南京師范大學的大四學生以免費搭車完成了一次刺激而溫馨的“春運”之旅
! ?4 @; R/ B# y* H8 K  e8 ^3 F1 {3 t) d
  本刊記者/劉子倩/ G# T. v% T+ I  }" M

0 g4 o, n* o. d  胡蓓蕾想到了最壞的結果,遇人打劫,就放棄所有東西,只顧保命。他把一百塊錢用力地折了兩下,塞進了襪子里,如果遇到搶劫,這將是最后的救命錢。
4 |& c; v7 s7 k, h5 A. Z1 Q& |
4 N; T  f/ P- m3 M  歷時13天,行程3700多公里,搭了25輛順風車,從南京到烏魯木齊,沒花一分錢。當同學們還為一張回家車票發愁時,這名南京師范大學的大四學生以免費搭車完成了一次刺激而溫馨的“春運”之旅。5 a2 h3 Y/ E8 r4 p- j& ?* d4 T
8 a9 M, o& k4 O" M& b: u: [
  看名字,以為是個女孩子。然而,他卻是個身高一米八的帥小伙。短發、瘦臉、小眼,架著一副黑框眼鏡,他見人就笑,兩眼自然地瞇成了一條縫。4 D' S0 c/ y! X( \3 u  }
7 V  n/ Y: V* r+ G& F
  一路向西, w% Z. Y) n* Z
7 L7 Y3 a4 t. Q+ J( p, C
  一切均源于一部名為《搭車去柏林》的紀錄片。片中主人公從北京出發,只依靠陌生人的幫助,搭車88次,最終抵達柏林。去年9月,胡蓓蕾看后難掩興奮,其中一句話便刻在的心里: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也不會去做了。
: B" J0 N' g* \8 L4 C* f4 [; O( J; c; [# h9 L' e4 O$ y1 j9 l+ H8 q
  “如果能搭車回家就是一個非凡的經歷。”胡蓓蕾相信行萬里路遠勝讀萬卷書。多位同學勸他慎重,女友也急了:“你又不是探險家。”
) i* x4 N- I: \) U, {# S% z
) G; i, f3 Z: G: ?5 I- t5 f/ e  的確,從南京到烏魯木齊有近4000公里,只靠搭車,并非易事。
) j2 D% J  ~6 \) V3 S
6 D$ ~  y1 @* z# x* X  胡蓓蕾祖籍江蘇,1歲時隨打工的父母搬到烏魯木齊,一直在那兒生活到19歲。他考上南京師范大學,學習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這個要求嚴謹和細致的專業其實不適合他有些天馬行空的性格。他的學習成績不理想,但多才多藝。他是南京師大足球賽的最佳射手,是省級魔方速擰冠軍,還曾騎車從成都到拉薩。8 u$ w% _" W6 P( t
% s: @+ r! @) s, {, h
  從某種程度上說,在看《搭車去柏林》之前,胡蓓蕾就已經成為那種“想做就做”的行動派。這部電影,不過是催生了他另一次行動而已。
% f% R3 G: n$ }" s: @  w
5 n8 V( s3 \; y2 ]( D  出發前,胡蓓蕾在地圖上仔細研究路程,突然有種感覺:順著312國道從南京一路向西,似乎是在重演20多年前的故事,父母帶著他,從故鄉出發,去創造新的“家鄉”。$ e7 O7 ]0 ]' l9 Z' m+ d' i8 h( i
' E$ o# [) O" m7 d- R
  2010年12月25日,西方傳統圣誕節。他出發了。
  ~; H- c2 B9 m3 l" ?' ]# A9 g  h4 e8 K% w
  從南師大出發,坐公交車到312國道,他計劃當天至少要到合肥。沿著國道,他邊走邊攔車,走了半個多小時,進了路邊一座加油站。他預想,加油站應是搭車的最佳場所。他把搭車回烏魯木齊的想法告訴大車司機,司機們都覺得不可思議,沒人愿意拉他。一個司機甚至勸他,用學生證買張半價票,用不著這么辛苦。一位好心的加油站工作人員也湊了過來,讓他趁著沒走出多遠,回到汽車站買票去合肥。
. m6 J3 y$ d5 ?1 M
& n% S# M0 g6 X4 e+ D  T8 b6 a- L  同齡人都不能理解的事,更無法向陌生的司機解釋。胡蓓蕾背著紅黑相間的登山包繼續西行。兩個小時后,他不死心地又鉆進了一個加油站,仍然沒有結果。
" s, s: o7 p- q, n
8 c5 R4 v# E8 R  q% ?  繼續徒步前進。他還在不停地招手,似乎沒有人感覺到他的存在。“難道在中國搭車就是那么難嗎?”三個小時后,胡蓓蕾有些不堪重負。他的背包有50斤重,里面有衣服、食品、帳篷和一雙解放鞋。他怕路走得太多,磨壞了腳上這雙綠白相間的新板鞋。
% A* u) o3 n6 m3 _* j3 B+ _( y8 F6 O. q' x! d
  包里還有一本凱魯亞克的《在路上》。這本書承載著他的夢想,他期待搭車的經歷,接觸有趣的人,聽到離奇的故事。書里的經歷那樣輕松,怎么在中國似乎就無法實現?“我當時真地開始懷疑自己的想法了。”胡蓓蕾回憶。7 Q! A$ H$ U, x

3 ?* A; C- {; v8 M* U/ e/ G# T; g9 d  這時,他看到前面停著一輛正在檢修的卡車。他湊了過去,對正修車的師傅說明來意。師傅將信將疑地讓他坐進了駕駛室。師傅后來解釋說,當時看他滿頭大汗,學生模樣,不像壞人。一路上司機似乎也沒有把他當外人,一直跟他吐苦水:兒子不好好學習,沒有出息。胡蓓蕾無法分擔這些苦惱,他只剩下開心:終于有人肯搭我了。& I0 ^- B+ v; H1 d

# H2 X2 \+ X$ P7 V/ p, g  胡蓓蕾發現,在服務區搭車的成功率遠大于加油站。/ d. N( a6 l% M2 J- k9 m' W3 u) ]
4 `2 V' B( W+ q3 O( i) P/ ^
  在合肥文集高速服務區,他相中了一輛奧迪車。展開招牌式的微笑,胡蓓蕾上前搭訕。沒想到,奧迪車主猶疑了一下,查看了他的學生證后,居然讓他上了車。) Z2 x* z9 V4 {
% W) t5 z% \% L) V/ L# v3 q
  這成了胡蓓蕾13天旅行中最為愉快的記憶。奧迪車主告訴胡蓓蕾,他曾在服務區被人騙過,因此會有戒心。
1 \9 }4 N4 U7 \0 Q. T4 D3 Q1 J& X8 [+ s) ?% }0 Z/ B
  寂寞的旅途,狹小的空間,很容易讓人放下戒心,尋找溫暖的交流。事業有成的車主跟胡蓓蕾談起了心事,雖然成功,但他仍然覺得缺少朋友。胡蓓蕾則用自己的大學經歷交換。奧迪男搶過話茬把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抖摟一空,甚至向胡蓓蕾傳授如何成為成功人士,開上奧迪,住上豪宅。$ k5 K7 b* _( D* ]

! U3 v- Y& }1 V1 w, y$ W  當聽說胡蓓蕾是學電氣工程專業并即將畢業時,車主馬上打電話給做電氣工程的朋友,為他推薦工作。因聊得投入,他們還走錯了方向,多開了一百多公里的冤枉路。可車主并不覺得冤枉,他在電話中興奮地告訴妻子:“今天我交了一個朋友。”分手時,他給胡蓓蕾留了一張名片和一句話:男人就要用事業武裝自己。
# r& ~4 ]2 r0 @' H0 g
' U) {+ O$ p. u  這名叫孫宏剛的車主后來回憶說,和胡蓓蕾在車上共同度過的5個小時使他感受頗深。“我覺得這孩子很有闖勁兒,現在這種有想法、有行動的大學生太少見了。”4 b% V) q% n: t5 |' M( l

. ^9 w: a) o0 ^5 p  經常在外闖蕩,孫宏剛覺得,旅途中往往需要這樣的“舉手之勞”。胡蓓蕾的搭車也成為他的“經驗”。“這是一個建立相互信任的過程。”他說。
- ^$ B/ m# E" [- h
" I$ a) w; s1 _  溫暖的旅程
) I. @6 P, s" f: p6 R
5 u! g7 h. s. u3 @: Z+ l  本來只是一次沖動而簡單的冒險,卻無意中成了胡蓓蕾了解和感受社會的機會。
1 w+ i1 }( ?# N
: ?" w7 a8 x6 ~  在信陽服務區,他搭上了一輛重型卡車。兩位司機輪換開,他也很快與司機熟絡起來。司機們也毫無戒備地向他傾訴,一個不停地痛罵著罄竹難書的老板,另一個適時做著補充。4 S; W! _8 r  ~1 i0 o

$ b; z% }/ `  e( C  感同身受后,胡蓓蕾非常理解卡車司機的辛苦。他形容坐卡車是“全身都不舒服”“渾身都痛苦”。在從信陽到西安600公里的路上,他搭乘一輛拉起重機的載重卡車,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六點,整整十個小時,只在午飯時間短暫休息了20分鐘,下車后他整個人幾乎散了架。但相比起其他社會車輛,卡車司機又是最好說話的,尤其在人煙罕至的地帶,見到招手,卡車司機都會把車停下。; ~3 k0 o$ |7 [9 O. Z2 f

0 w/ f4 u% g% Q( p* ?! H4 N, v* s  卡車司機可能是世界上最辛苦的職業之一,不過司機們大多閱歷豐富,待人坦誠。一名張姓司機向胡蓓蕾講起第一次搭陌生人的經歷。若干年前,他和兩個同事到新疆拉哈密瓜,賣家托他捎帶上一個20歲的小伙子。加上這個小伙子就要超員,但礙于情面司機還是答應了。車開出新疆不久,就被交警罰了1500 元。如果這樣下去,便是開一路,被罰一路,而他們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廣州。
7 ?% j! q4 p! K: X* {, W# W1 l8 n8 g$ g* T! z/ T
  不得已,張司機給了小伙子一百元錢,把這個搭車客送上了長途車才繼續上路。賣家得知后,就把罰款打到司機的銀行卡上,并承諾以后不再收他運瓜的信息中介費。“運一次要600塊呢!”
. M. b- e( D' ]! o( z5 b- D( T0 x. q  h
  “人和人之間要有信任。”張司機說。這次特殊的經歷讓他對搭車人沒有別人的戒備心理,他會“見人招手就停”。. s, M& J# l! V& i$ P
' Z/ h+ q3 }0 i! g' ~, {. J/ w
  并不是每個司機都有奇特的經歷。不過,大概是駕駛生活很枯燥,大車司機個個都有傾訴的渴望,談論吝嗇的老板和太低的工資是他們永恒的話題。
' ~9 Q( I. p1 u; \+ i! {8 X% Z- Q1 l' Q7 }' d+ g/ ^) ]
  司機們也不太愿意與胡蓓蕾合影。胡蓓蕾說,即便問姓名,司機們也不愿透露,“他們都覺得這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2 j* C8 E3 S; O! L, C& l3 L7 E; \0 G! ^, d7 O9 B3 R
  一位司機告訴胡蓓蕾,他們不是不想帶人,主要是擔心自己的安全,還怕發生意外要負擔責任。
8 q% j/ H- h- U
& K& Z3 w3 T7 Y, Q2 n  這似乎也是在中國搭車難的癥結。除此之外,搭車有時還被認為是非法運營。2009年,上海白領張暉在上班途中,好心搭載了一位自稱“胃疼”的“暗乘”,被閔行區城市交通行政執法大隊罰款1萬元。
& u' N0 {; n5 q* \2 ^* u* q% }; F: ^  Q' N7 s2 \
  搭車之余,胡蓓蕾有時也能幫上忙。在西安時,他攔住了一輛面包車。聽了他的解釋,車主并不想帶上他,但也并未立刻開走。胡蓓蕾發現車里的七個人似乎為他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這輛坐滿維族老鄉的中巴車還是接納了他。上車后他才發現,乘客中只有一個人會講蹩腳的漢語,維族司機似乎也看不懂漢語路牌,他就順理成章地當起了向導。6 |4 k0 {9 R. o- q+ m

( V$ T8 j2 K! r+ l  他不會維語,無法問車里的人究竟怎樣達成讓他搭車的決定。因為語言不通,很長一段時間車內陷于“冷場”。還是維族老鄉打破了僵局,邀請胡蓓蕾一起玩撲克牌,還與他分享家鄉的馕和蘋果。
6 B5 V+ z) |. e3 `
7 B* V8 c& r/ J9 q/ u  2010年12月30日,“轉”了8次車后,胡蓓蕾到達蘭州。行者的落寞,對于一名23歲的年輕人或許有點殘酷。在蘭州的一個小招待所里,他買了花生和啤酒,獨自慶祝。“這是路上第一次感覺到孤單。”' M' I. b' W9 n, E" ^

2 m$ w1 f4 {( [7 X0 [* \  13天中,胡蓓蕾很少住宿,大多在高速服務區的大廳里拼凳而眠,還睡過一次帳篷。餓了就吃些隨身帶的壓縮餅干,泡上方便面,出發前再把水壺灌滿。
9 ]% @: }  @' P. d! K- ]/ ]& V( B- ?3 W7 I2 N* A
  簡陋的跨年夜之后,他迎來一路上心情最差的一天。在青海收費站,他手拿地圖不停地揮手,三個多小時都沒攔到一輛車,以至每有車輛繳費時,工作人員都會熱心地幫他問一句。
, v. y9 I& X* I( K* U
4 Z- ^1 I4 s5 N  其實,在國外,搭車并沒有這么困難。乘坐順風車的方法因國而異,在美英等國只需舉起一個拇指,在一些南美國家是手背向車,伸出食指。而在中國,卻沒有明確的規則,不停地揮手,有時是搭車,有時是求救,有時,可能是陰謀。( U$ `( ]1 ?9 B% n- ?7 M% i
6 U" Q9 r4 s& j4 H4 x; G9 f
  出發前,他預想在西部搭車會比東部容易。因為民風質樸,人們更愿意以提供幫助獲得滿足。事實正好相反。胡蓓蕾發現,發達地區的人雖多疑,但還能理解他的行為。西部人似乎就覺得難以理喻,大多張口就要報酬。
6 ]( a0 d+ i! X- e+ j0 U* p/ ?1 S$ n) Q/ `
  在青海收費站攔車的三個多小時里,胡蓓蕾說得最多的一句是,“我是學生,沒有錢。”但還有一位司機以為是自己搭車費要得太高,曾兩次停下來,跟他討價還價。7 r1 N9 H, I/ `
1 ~( H) X. k, }( W4 o
  不過感動都發生在最后。在世界風庫瓜洲,這個身高一米八僅60多公斤的男孩站在風中飄搖。一位司機滑行100多米將車停下,擺手讓他上車。胡蓓蕾后來回憶說:那一聲刺耳的剎車是他聽到的最美妙的聲響。在去往哈密的路上,搭車司機甚至怕他沒錢,還要給他一百塊錢當路費。最后一輛搭他的車,聽了胡蓓蕾的講述后,司機說:“上了我的車,就算到家了!”
6 e; F- W( w# d( r/ @: I3 u
* t# X7 J; K9 P+ `# a. Z* U  父母知道兒子的“壯舉”后怒不可遏。他們都是生意人,不太愿意將自己的命運交付陌生人。弟弟則給了他一個“中肯”的評價:“哥,你越來越二了。”$ z* Q# r6 M+ G  `* @9 d2 a; {0 g
1 K0 ~# x* z' y
  漫長的旅途后,胡蓓蕾歸納出四點搭車心得:臉皮足夠厚;心理承受能力強,不怕被拒絕;會陪司機聊天;帶幾張明信片送給司機。( s: f5 `- c3 W7 A5 @! M! `

9 x1 C* V5 ^) j# Q/ ^$ J, T( G4 [  有人認為,胡蓓蕾此行或許可以成為一次檢測中國人的信任感的行為藝術。他本人并不贊同。“不是每件事都非要有意義。”他說,他從一開始就相信,“一定會有人愿意搭我的,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7 s! [( y/ j+ N! u& Q* I6 F3 E" l9 {* D# f1 _  n
  他在博客中寫道:25輛車子,無數的好心人,是你們讓我相信在自己的天空可以飛得更高更遠。如果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來幫你。不要讓你的想法永遠只是個想法。3 J' A2 K* a/ ]$ ?
! d9 V/ X; v" N, b0 C
  胡蓓蕾有一本中國地圖冊,每去一個地方,他都會事先撕下來,帶在身上。如今,他有一個夢想,在26歲之前,把這本地圖冊撕完。

d3.jpg (36.3 KB, 下載次數: 116)

d3.jpg

d1.jpg (40.65 KB, 下載次數: 94)

d1.jpg

d2.jpg (40 KB, 下載次數: 85)

d2.jpg

點評

lcs
感覺是個奇跡!  發表于 2011-1-29 19:10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冷水黃金 +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1-1-29 17:46:38 | 只看該作者
政府應該出臺相關政策推廣這個搭車方式,節能環保,而且能鍛煉大學生。
3#
發表于 2011-1-29 18:06:28 | 只看該作者
莫名的感動
4#
發表于 2011-1-29 20:13:38 | 只看該作者
McNeee 發表于 2011-1-29 17:46
! @, D/ X* K2 y$ M; y政府應該出臺相關政策推廣這個搭車方式,節能環保,而且能鍛煉大學生。
: @4 r9 `% G" h& x
出臺個六。拼車都要不合法化的地區,不要指望了
% s- {4 m- k; S0 {9 V! i6 W
5#
發表于 2011-1-29 22:29:24 | 只看該作者
厲害。佩服,這位青年太讓人吃驚了
6#
發表于 2011-1-30 09:05:18 | 只看該作者
小伙子有出息,這樣的闖勁,可敬,可賀
7#
發表于 2011-1-30 09:27:3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屬加工 于 2011-1-30 09:28 編輯
4 h; v- S. S# e' X* M. E7 \: o7 _, }& c0 {; M' |$ e  X
2009年,兩個人<<搭車去柏林>>,從北京搭車去柏林...歷經1萬6千多公里、13個國家...
" N& N- i6 A& S& S& I( q$ K# {  F) i) V$ L
“有些事,你現在不做,永遠也不會去做”
$ y4 F* x- c1 G9 w+ e& q
8#
發表于 2011-1-30 09:37:52 | 只看該作者
一次不尋常的回家之路。
9#
發表于 2011-1-30 10:40:5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曉昀 于 2011-1-30 10:42 編輯 " `$ z. z( [5 P6 X7 i" e9 `* \

( @1 t7 A. l: S! u3 P1 g+ I/ w往西邊去打便車有可能,那邊的人很樸實,很和善。甘肅、寧夏和新疆那邊人相對少,開車半天才能遇到對面過來一輛車。我在02到06年時經常在新疆那邊活動,有幾次從戈壁灘上的用戶那里出來去附近的村莊或縣城買東西,在路上驚顫碰到過路車,車上好幾個人,車走到跟前自動停下來,車上的司機問去哪里,可以帶我一段路,我看司機師傅很和善,不像壞人,就上車,下車時給他錢,也不要,說他也是順路。遇到幾次都這樣,現在的社會能遇到這樣的人和事真的讓人很感動。1 Y7 P5 s0 K' `" A" T
    但是,晚上還是不要單獨出來行動。我曾經在新疆凌晨3點之后下火車,從火車站去賓館住宿,路上遇到壞人從我斜對面跑過來,我大聲喊救命,剛好過來一輛面包車,師傅打開車門,讓我上車,帶我一路跑到火車站,他告訴我在火車站呆到天亮再去辦事。第二天見到朋友,告訴他們我的經歷,他們說你不怕那個面包車司機和對面跑過來的人是同伙,我一身冷汗,說:沒想那么多,那時只知逃命沒要緊!命里注定有好人相助。經歷那次之后,一直再沒有去過新疆。新疆很美,一直向往再能去那個地方出差。  Q: p% h( `5 C) A
" u6 {: k' C& f% \/ k. y( j
很佩服小伙子的魄力!3700公里可不近啊!0 z1 J  O5 m- v+ Y9 q2 Y& W
: h- Q7 o% K* X; F( F: F

$ g+ v; e, i# A% Z
- G2 I+ ~  s- X! R( Y6 w
- g/ F  e! N$ J6 @
10#
發表于 2011-1-30 11:28:02 | 只看該作者
好!有闖勁!很多人想過,做出來的人太少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8 12:59 , Processed in 0.10273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