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5576|回復: 16

中國企業的制度以及專業本身都面臨著許多問題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0-12-21 10:33:20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第一,機械是肉眼能看到的,任何人都可以指手畫腳,特別是權高,自以為見多識廣又不尊重理論數據的人;三維網技術論壇9 a8 }6 }5 h3 f# T
第二,中國工程師普遍是依葫蘆畫瓢。雖然,抄襲也是學習的部分之一,但是,沒有深入研究“葫蘆”的特性就去設計“瓢”,
產生的結果往往是,A、強度不足或嚴重過剩;B、出故障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第三,迷信“德國”、“日本”迷信國外技術。3dportal.cn7 b" P( J& b! e" d
說起這個,我得說一件發生在自己身邊真實的事。就前幾個月,公司的產品發生了一個減速機斷軸的事件,我對系統的強度和減速機都驗算了一遍,發現這套產品主要出現以下問題,A、減速機安全系數不足,也就是抗扭強度不足,主要表現在輸出軸直徑偏小;
B、鏈輪直徑偏小,導致鏈條拉力太大,超出減速機輸出軸許用拉力(其他就不羅列);于是我寫了一份報告給科長,說減速機三維,cad,機械,技術,汽車,catia,pro/e,ug,inventor,solidedge,solidworks,caxa,時空,鎮江3 Z2 i/ b& c3 s  ~
直徑偏小,并且,電機和減速機的配置有點問題,領導看完之后也沒說什么,最終不了了之。無獨有偶,時間過了沒多久,又發生了一次減速機斷軸事件。這時,我另寫了一份比較透徹的分析報告給設計部經理,這下,他讓機械總工(40多年經驗)和科長(20多三維網技術論壇# Y3 t, y3 B: ]年經驗)一起調查原因,他們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是德國知名的品牌,應該沒有問題。我當時聽到這句話時,也沒太大反應,就是心理覺得悲哀。(有問題沒問題,只要你會算,是有辦法算的。接下來也是我正要說的。)
第四,企業領導過于相信“老資格”和所謂“經驗豐富”的人。
我明知道我的計算結果和判斷對的,就算我把提議告訴老板,老板又會把問題折回到副總工或科長那,而科長和副總工是“重實踐”$ A0 G" H: S! _+ f3 C6 p
“輕理論”,在討論問題時,往往是逼上眼睛搖搖頭說:這個加厚10,那個放大1.5。這類人往往是“忽悠”能力比較強,優先
取得了老板信任,在企業擁有足夠的地位,所以可以顛覆“理論”。# b/ B$ S( K, i5 L& c" h; o
       當大家看到我說的“理論”時,也許還會懷疑我是不是太年輕,“理論”存在問題,那我就實例分析一下我所采用的“理論”
方法。也舉身邊發生的真實例子:我們廠內的水平螺旋機,長度5~8米,目前都是用2.2KW的;我在試機時,測了三維網技術論壇, C  l1 c0 q. ]. H( d/ g
一下它的工作電流,穩定在2.5A左右(額定是4.95A),這個時候,很多人(包括前面提到的“老資格”)都會錯誤地認為,使用效率超過50%(2.5/4.95),其實,認真地研究一下異步電動機,就會發現P=1.732U*I*COSΨ*η,U=380恒定時,而功率因素COSΨ和效率η是隨負載率變化而變化的,于是我找了電機廠要來了不同的負載率所對應的功率因素COSΨ和效率η,最后算出電流為2.5A時,功率僅三維|cad|機械|汽車|技術|catia|pro/e|ug|inventor|solidedge|solidworks|caxa( K" D$ _4 ~( b) c2 G6 _6 q
使用了三分之一,明顯為“大馬拉小車”,按經典公式( P=Q/367*(ω*L+H) /η )計算,與所得的結果相當吻合。(在此,順便提一下,3dportal.cn7 p4 ]7 X, U2 Z: c' f8 D- D9 f
螺旋機經典公式也有問題,螺旋長度較長輸送量較大時,不可迷信——題外話)如果將功率縮小為1.5KW時,可以省下3個鏈輪和一條3dportal.cn7 r6 z5 u  C1 z0 ]0 z5 h* N5 [5 q
鏈條的錢,一臺就省1000(我們量挺大)。(還有很多,就不多說了)# k% ^$ e, J* Y4 T
       深入了,就會發現太多太多“機械設計產品”的詬病,和現有工程師的設計習慣,“依葫蘆畫瓢”產生的結果就是,第一版安全系數是2,經過幾手之后,那些擔心出問題的人,就會稍微去放大,最終是2*1.2*1.5*1.2……安全系數是10或者不小心出現安全系數小于1,而設計者卻渾然不知。
改變這些狀況的,恐怕只剩時間,只有時間才能推翻謬誤。三維網技術論壇7 b: R& K  I6 M: e, H" N1 X" U

點評

我一般是把自己的意見往上一提,然后就沒我的事兒了。我相信領導的判斷,這樣我過的很輕松,沒有任何心里負擔。領導對我說,“有進步”!  發表于 2010-12-21 12:21

評分

參與人數 4威望 +13 收起 理由
上海狐飛 + 1 有些現狀改變起來比較困難,除非你是老板。
木然 + 1
揚天測量 + 10
無能 + 1 兄弟專業,佩服!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0-12-21 11:22:03 | 只看該作者
樓主以事實為依據,分析的很深刻,現在的實際情況就是這樣,有時候你嘗試去改變還很難,最終還必須要強迫自己去改變。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xtw77wh + 1 看來你自己認真算過.

查看全部評分

3#
發表于 2010-12-21 11:37:45 | 只看該作者
你自己明白怎么算的最好,上面采納與否與你無關,因為上面的利益與你無關
但這個計算能力不是一天兩天能養成的,不是臨時抱佛腳能解決的。所以需要平時積累。如果說哪天上面的利益與你相關了,自然需要你了,來的就是急活,只有你能擺平,后面你懂的。
4#
發表于 2010-12-21 12:07:14 | 只看該作者
這種現象在全國普遍存在,悲哀
5#
發表于 2010-12-21 12:52:15 | 只看該作者
說的很符合實際啊     
6#
發表于 2010-12-21 15:06:56 | 只看該作者
我現在資歷還淺著呢,等經驗老道了,能力強了,再去嘗試著去更改下樓主說的這些問題。。。。
7#
發表于 2010-12-21 20:34:10 | 只看該作者
有這樣的現象,但也不是普遍的。工程師在設計時偏保守的多,因為怕出問題,中國的國情是不容許犯錯誤。
8#
發表于 2010-12-21 21:56:17 | 只看該作者
樓主一看就是學院派啊。什么都是靠計算,認為計算的就是絕對正確的。
我也不好說你這種想法是不是正確的,不過喜歡計算,總比不計算好一些。看了你說的那些事,我其實挺理解你們單位老工程師的思路。
你說的減速器問題其實沒你想的那么復雜,也不是老工程師沒計算變速器強度。這個工作通常是計算負載,確定電機,然后按廠家手冊選擇變速器,出了問題,不外乎負載計算不對,或者變速器選型錯誤,這個和減速器計算通常真的沒什么關系,因為這部分計算實際上是轉嫁給變速器廠了。
你認為領導只信任老工程師,這沒什么不對的,因為老工程師工作經驗相對多一些,哪怕失敗的經驗也會多一些,作出的產品設計好一些,是誰都會這么想。因為國內的大學教育真的太失敗了,過去只培養了書呆子,現在培養的是惹麻煩高手。如果年輕然想證明自己的實力,就要從自己的點滴工作中去證明自己。這個證明不是讓你去管別人的工作,而是把你自己的工作搞好,不出錯,出成績。只有把你自己的工作做好的情況下,領導才會考慮給你增加點擔子。
我剛參加工作那會兒也像你這樣喜歡靠自己的理論知識證明自己的想法正確,有些確實是想對了,有些卻是想簡單了,正負結合,幾率一半一半吧。
再說你說的電機選型問題,其實在國內你如果真的按照設計手冊計算電機功率,然后應用,通常情況下是沒什么問題的,但是,我說但是。一但稍微超出設計要求,設備就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根本就不能工作。知道這是為什么么?因為我們沒有實驗室,沒條件吧其他東西都做出來,不能確保計算結果一定會和實際相符,就算現在相符,也不敢保證設備磨損,潤滑不好,電壓變化等情況發生時,設備還能不能正常工作。客戶的實際環境是千差萬別的,制造安裝情況也各個不同,一但選小了,你知道意味著什么?產品賣不出去,職工發不出工資,自己下崗。那么設計大一點了,有什么好處呢?產品賣出去了,職工發工資了,自己的任務完成了。產品有了利潤,雖然比你那少賺了1000,可比沒賺到強吧。
那么電機型號是不是可以改小一點呢?當然可以了,這個要立一個新項目,叫新產品優化。成了一個小組,對產品綜合考量,把過去設計中不必要的東西去掉,把可以改善的改善一下,電機可以采購一個小的,裝上去試試。新機器出來了,經過反復測試,沒發現問題,好了可以投放市場,看看市場的反應,一段時間后,市場反應好,那么舊產品可以考慮停產了。這是正確的路子,風險共擔,調配資源。不是你那樣簡單的測量一下穩定電流就可以的,何況電機選型也不能僅僅檢測穩定電流啊,還要考慮啟動電流呢,這個才是電機最費力的時候。
誰都年輕過,誰年輕的時候都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其實老工程師,干了那么多年,不一定是最好的,但絕對是有一些特長的,虛心一點,多學學,有了問題別忙著埋怨,如果你只是想讓自己的公司產品更好,那你應該私下建議,而不是直接向領導反應,因為太的罪人了,大部分人都喜歡你的時候,你又有能力,想不上去都難。如果你不想自己的功勞分給別人,那就只做領導讓你做的事情,其余時間好好學習。有了想法,可以慢慢找機會驗證。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人都不容易。

點評

說的好啊,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想開點吧,往往是世事改變人,人難以改變世事  發表于 2010-12-26 21:46

評分

參與人數 4威望 +13 收起 理由
老鷹 + 10
chntod + 1 有道理
w373682278 + 1 您說的很對
冷水黃金 + 1 從多個角度去看問題、事物是很有趣的

查看全部評分

9#
發表于 2010-12-21 22:59: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hellozjs 的帖子

同樣一個問題,前輩們看的深度都不一樣。你有那本事的時候,可以讓氛圍來融洽你。沒有,那就你融入氛圍。
10#
發表于 2010-12-22 08:09:54 | 只看該作者
按傳統的說法,年輕人,夾著尾巴做人。準沒錯!
其它俗語多了。文點的: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俗點的:槍打出頭鳥。
所以啊,樓主,淡定。20年后,再回頭看看,也許你就是“老工程師”。時間會證明這一切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17 03:11 , Processed in 0.06701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