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紡織、服裝、皮革、化纖、塑料制品行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研究
一份朋友的調研計劃,有人對此有觀點嗎?
浙江省紡織、服裝、皮革、化纖、塑料制品 行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研究 一、項目可行性報告 (一)立項的背景和意義 2003年以來,我省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國內其他發達地區兄弟省市相比,浙江經濟呈現明顯頹勢,缺乏發展后勁。從全國省級行政區地區生產總值排名看,2009年與2003年全國省級行政區排名對比,作為中國經濟第一方陣的省份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地區生產總值排名沒有發生變化,都是廣東第一、江蘇第二、山東第三、浙江第四。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浙江在2003-2009年七年時間中,與廣東、江蘇、山東地區生產總值差距呈加速擴大趨勢——用浙江與江蘇進行對比,兩省地區生產總值差距由2003年的2737.9億元擴大到2009年的11228.8億元。 從全國省級行政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排名看,2009年與2003年全國省級行政區排名對比,除了中央直轄市外,浙江排第一、山東排第四沒有發生變化,但江蘇與浙江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差距逐年縮小,已由2003年的3614元縮小到2009年的103元,江蘇已呈超越浙江之勢。造成這種局勢的原因除了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化遲遲沒有取得明顯成效,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長期維持在10%以下之外,另外一個關鍵原因在于傳統支柱產業仍然以低成本、高消耗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取勝,產業內的轉型升級速度緩慢。 以紡織服裝行業為例,1985年浙江省產值比重為27.3%,高出全國8.9個百分點。到2008年該產值份額高達21.3%,30年間僅下降6.0個百分點。2009年,紡織、服裝、皮革、化纖、塑料制品5類行業占我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4.7%,但其利潤率卻只有5%左右。傳統產業存在明顯的“低、散、弱”的低端化鎖定傾向,產業層次低,且主要集中在產業價值鏈“微笑曲線”底部的加工環節,向高附加值的兩端延伸不夠。傳統產業生長期低端鎖定的重要原因在于創新能力薄弱,研發投入不足且沒有明顯成效,模仿創新仍然是大量企業創新的重要方式。如表1所示,在五大行業中,以設備引進為主的技術改造在企業科技創新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化學纖維制造業、塑料制品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的技術改造經費支出超過甚至遠遠超過其研發經費內部支出。紡織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的技術改造經費支出占其研發經費比重也達到70%左右,甚至更多。 表1:2008年部分行業研發經費與技術改造、引進經費比較 | 研發經費內部支出 | 技術改造經費支出 | 技術引進經費支出 | 消化吸收經費支出 | 購買國內技術經費支出 | 紡織業 | 191283 | 131265 | 27249 | 8471 | 9108 | 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 | 30781 | 35907 | 3043 | 2988 | 2546 | 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 | 25864 | 22862 | 1940 | 1451 | 3116 | 化學纖維制造業 | 98436 | 189493 | 13939 | 3560 | 8207 | 塑料制品業 | 62083 | 92758 | 2415 | 1624 | 2302 |
而與我省人口規模相似的韓國,在60年代和70年代人均GDP尚低于2000美元的情況,就已經把“全部技術資源投入到對國際上現有技術的吸收中”,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積極參與到技術引進過程中和各項活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程度吸收消化外國技術,同時提高自身素質。由于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和改進,韓國合成纖維工業在1974-1984年平均每年降低單位生產成本7%左右;鋼鐵工業在1973-1984年間的這一數字約為4.4-4.8%。研究韓國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及各項政策,梳理傳統支柱產業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相應對策是我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2006年全國科技大會與我省自主創新大會以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作為自主創新能力的三大重要能力之一受到我省學者的關注。但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在于我省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整體狀況及存在問題,尚未看到基于韓國相關引進消化再吸收經驗的詳細、可操作的政策建議。到目前為止,我省傳統產業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政策沒有出現重大改變,能力也沒有大幅提升,表明這個方向還沒有取得重大突破,仍然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三)主要研究內容、主要創新點。 1.以日本、韓國、臺灣為例,總結分析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對于后進國家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2.分析總結我省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整體狀況與政策體系,分析我省紡織、服裝、皮革、化纖、塑料制品五大行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現狀及存在問題。通過文獻調研與實地調研,走訪省經貿委、科技廳等主管部門,與相關企業座談,調研紡織、服裝、皮革、化纖、塑料制品五大行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整體狀況及所處階段,分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度。力求摸清問題,找準癥結所在。 3.深入研究韓國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體制機制,并與我省進行比較對照。通過大量的文獻、數據,總結韓國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及若干行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提升的成功經驗,并與我省的情況進行詳細比較。 4.結合與韓國比較結果、五大行業存在問題及我省發展階段,提出紡織、服裝、皮革、化纖、塑料制品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對策建議。 (四)項目預期目標。 通過數據分析,結合實地調研,經綜合分析研判,預期達到以下目標: 1.基本掌握紡織、服裝、皮革、化纖、塑料制品五大行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總體狀況; 2.深入分析紡織、服裝、皮革、化纖、塑料制品五大行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透徹分析韓國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經驗,尤其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 4.通過調查分析研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完善政策、促進落實的有效政策建議。 在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論文1篇,并提出相關建議供各級領導參閱。 (五)項目實施方案、技術路線、組織方式與課題分解。 1. 研究方法 方法包括文獻調研、統計分析法、專家咨詢法、實地調研。通過文獻研究,統計數據,分析紡織、服裝、皮革、化纖、塑料制品五大行業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整體情況以韓國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體制機制。通過對企業進行實地調研,走訪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與重點企業,摸清行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現狀、遇到的困難與存在的問題。通過專家咨詢進一步論證有關觀點以及對策建議的可行性。 2. 人員安排 鑒于本課題工作量較大,除發揮本部門研究力量外,將借助省未來研究會等研究團隊聯合開展研究。本部門研究人員分工如下: Xxx 負責組織協調及起草總報告 Xxx
負責紡織、服裝、纖維行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狀況研究 Xxx 負責皮革、塑料制品行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狀況研究 Xxx 負責醫藥等其他行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狀況研究 (六)計劃進度安排。 2011.2-2011.6文獻資料整理階段:查閱國內外有關浙江省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最新研究文獻;總結和跟蹤相關最新研究動態和相關理論前沿;收集相關的統計數據;設計調研方案。 2011.4-2011.8調研階段:對紡織、服裝、皮革、化纖、塑料制品五大行業的相關情況進行實地調研。 2011.5-2011.10,數據分析處理與報告撰寫階段:完成數據的統計、分析,得出初步結論。 2011.11-2012.2 召開專家咨詢會,咨詢相關意見,對報告進行進一步修改完善。 2012.3-2012.6
研究總結、驗收階段:完成課題總結、驗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