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851|回復: 2

出賣國家利益的精英集團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08-5-18 10:58:36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出賣國家利益的精英集團
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也有30年了,對比日本的經濟起飛,50年代到80年代,基本上是國家產業和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福利和保障步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為什么在中國廣大人民卻沒有得到高速發展帶來的利益呢?

外資摘桃子的巨大財富流失

目前的危機不僅僅是道德體系崩潰的內部腐爛,更大的危機是外資對中國產業的掃蕩,以極其低廉的價格收購中國的產業資本和銀行資本,價格之低完全如同搶劫。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出現過兩次摘桃子運動。第一次摘桃子就是國企產權的私有化改革,把全體中國人民幾十年艱苦奮斗創造的財富改革到少數人手里;第二次摘桃子就是今天的外資化,外資勾結中國買辦集團,用廉價購并方式把中國建國以來58年創造積累的財富席卷而去,請大家看一下屏幕上的統計資料:
      
銀行資產流失統計
      
1,中國工商銀行
2006年,美國高盛集團、德國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出資37.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95億)入股工商銀行,收購工行約10%的股份,收購價格 1.16元。上市后,按照2007年1月4日盤中價格6.77元計算,市值最高達到2755億元,三家外資公司凈賺2460億元人民幣,不到一年時間投資收益9.3倍,世界罕見。
      
2,中國銀行
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瑞銀集團和亞洲開發銀行投資中國銀行共51.75億美元(合人民幣約403億),收購價格1.22元.上市后,按照 2007年5月10日盤中價格6.26元計算,市值最高達到2822億元,四家外資公司凈賺2419億元人民幣,不到一年時間投資收益6.6倍。
 
3,興業銀行
2006年,香港恒生銀行、新加坡新政泰達和國際金融公司賺共出資27億,以每股2.7元的價格購入興業銀行10億股,上市后,股價達到37元多,三家外資公司凈賺約370億。根據2007年2月12日《參考消息》報道,以后每年都有300%以上回報。該銀行上市募集資金共159.95億,等于全部送給了三家外資公司。該銀行國內發行價格每股15.98,吸引的網上網下申購資金高達11610億。

4,深圳發展銀行
美國新橋投資集團以每股3.5元購買深圳發展銀行3.481股,目前股價已達35.8元,投資增殖10倍,按照深發展20億多股計算,新橋用12.18億獲得了700多億,。根據新橋目前的做法,很快將達到1000億元。而新橋集團本身就是莊家,根本不是銀行,如何能改善我國銀行治理結構?況且整個銀行都被美國人拿走了,即便改善對我國又有什么意義?
 
5,華夏銀行
德意志銀行和薩爾"奧彭海姆銀行聯合組成的財團將出資 26億元人民幣,購入華夏銀行約5.872億股份,占華夏銀行總股數的14%。每股價格4.5元,現在近14元,凈賺56億多人民幣。目前已被德國銀行控股,500億落入對方手中。目前德國人對華夏已形成了聯合控股,該銀行名義上還是中國銀行,實際已成為外資控股銀行。
  
6,中國交通銀行
匯豐銀行(匯豐)持股交行19.9%的股權,出資144.61億元購買91.15億股,每股為1.86元。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市,現在市價超過10港元,凈賺近800多億,07年國內A股發行上市又賺取500多億,合計將近1400億,10倍回報。
 
7,中國建設銀行
上市前,美國銀行和淡馬錫公司分別斥資25億美元和14.66億美元購買建行9%和5.1%的股權,每股定價約0.94元港幣。發行價格2.35元港幣,最高市價5.35元港幣。按照目前建行共有2247億股計算,2家凈賺1300多億港幣。

8,浦東發展銀行
花旗集團出資6700萬美元收購浦發行4.62%的股份,超過1.8億股,每股約2.96元,并且協議規定日后花旗集團有權收購19.9%的股份.目前浦發行股價超過38元,花旗凈賺62億元。目前花旗尚未行權,一旦行權將賺取62億的數倍。

9,民生銀行
2004年,淡馬錫控股旗下的亞洲金融公司以1.1(約8億人民幣)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民生銀行2.36億股股份,占民生銀行總股份的4.55%,約3.72元,目前該股已達12元多,加上兩年送配,市值已達50億元,凈賺約40億。 (上述交易低價轉讓外資凈賺約9200多億,加上下面廣發行,損失超過1萬億人民幣,其中絕大部分是2006年一年轉讓的損失,再加上已經全部完成合資的等待上市的幾十家地方銀行,未來損失將越來越驚人)

10,廣東發展銀行
2006年美國花旗銀行以聯合收購的名義,自己出資不過60億,就控制了擁有3558億元總資產、27家分行、502家網點,與世界83個國家和地區917家銀行具有代理行關系,連續多年位列全球銀行500強的廣東發展銀行。并且中國移動、國家電網和中國信托還各搭進去60億,共180億。把銀行白白送人還要再搭進去180億,已經完全超越了市場交換的范疇。

11,渤海銀行及地方銀行
另外,2005年掛牌成立的我國第一家股份制銀行——渤海銀行宣布,渣打銀行以1.23億美元購入即將成立的渤海銀行19.9%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除了參股渤海銀行之外,渣打銀行參股光大銀行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目前,外資銀行在華進入了加速發展期,中國全部銀行無一例外地已被18家外資銀行參股或控股。
 
12,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也是第一家引進外資的保險公司,匯豐集團是平安最大外資股東,匯豐是2002年投資6億美元,50億人民幣投資平安;平安集團04年6月24日在香港成功上市,發行價11.88港元,目前已上升到40元港幣。今年2月又募集A股資金388億。截至2006年6月30日,集團總資產為人民幣3,587.18億元,權益總額為人民幣381.04億元。目前,公司市值近2000億港元,A股5500億人民幣。

13,新華人壽
新華人壽即將上市,現在蘇黎世保險持有新華人壽22800萬股,每股5.25元,持股比例為19%,已成為新華人壽的最大單一股東。但實際上,目前新華人壽的實際控制者是東方集團,由于東方實業和東方集團分別持有新華人壽5%和8.02%的股權,再加上東方集團持有新華人壽其他股東的股權,東方集團直接或間接持有新華人壽的股權肯定超過20%。(據說,蘇黎世通過中國公司暗中控股已超過56%,投資34億,一旦上市,市值至少600億) 。

這是我為寫《中國銀行已成為外資超級提款機》專門調查統計的資料,當時在統計過程中忍不住直流淚,我們并沒有發生戰爭,更沒有戰敗要進行賠款,可是上述損失如同戰敗賠款那樣讓國人痛心。上述廉價賣給外資的銀行股,無一不是遠遠低于市場價格,最低的如興業銀行甚至不到市場價格的十分之一。僅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交通銀行四家損失就超過7500億元,僅2006年一年銀行股賤買損失就超過6千億元,整個銀行金融領域能統計到的損失就超過萬億。可能大家感覺這些數字很枯燥,我們對比一下大家就會感覺到這些數字的含義了,根據國務院醫改調查小組組長葛延風講,解決全國的醫療問題每年6800 個億就夠了,可是僅僅幾家銀行就把全國的醫療費用送給了外資。
      
外資控股金融機構的兩種模式:買辦和 暗中控股
  
我們并不反對開放,關鍵是開放的目的是什么?開放的目的應該是增強我國經濟實力,而不是要把財富送給外國人,中國的銀行是中國人民艱苦奮斗發展起來的,即便賣給外國人,也應該按照市場價格,至少應該和中國投資者價格相同,像興業銀行國內發行價15.98元,大家都搶破頭,競購資金超過一萬億元,沒有任何道理把市價37元多的股票以2.7元的低價賣給外資。特別是廣東發展銀行,不僅以區區60億價格賣給美國花旗銀行,并且還搭進去180億現金的“嫁妝錢” (由中國移動、中國信托、更加電網各掏60億幫助花旗收購),這已經不是買賣了,白送還搭錢,真的如同歌里唱的那樣“帶上你的妹妹,拉上你的嫁妝,趕著大車來”。幾千上萬億啊,我們去年全國工資總額才兩萬多億元,去年全年GDP增長部分也就是2萬億啊,可僅賤買銀行股一年就被外資拿走上萬億,老百姓又怎么能不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

有人說,銀行股賤買是為了引進戰略投資者,改善銀行法人治理結構,這個理由聽上去好像有道理,仔細一看就荒唐了,其一,無論控股深發展銀行的美國新橋集團,還是參股中國工商銀行的美國高盛公司,它們本身都不是商業銀行,它們本身就是投資公司就是炒做的莊家,如何能改善中國商業銀行的法人治理結構?其二,像深發展銀行,廣東發展銀行已經落入外資手中,成為了外資銀行,即便是能夠改善法人治理結構,也是“為他人做嫁衣裳”,與我國已經沒有了任何關系。

你整個銀行都被人拿走了,改善不改善結構和我們還有什么關系,如同你媳婦都被人領走了,衣服漂亮不漂亮還有什么關系!特別是是廣東發展銀行的買賣方式,最讓國人難以接受。我們國家為了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專門規定,外資單獨參股中國銀行不能超過20%,聯合參股中國銀行不能超過50%,這本來是保護我們利益的一個法規,結果反而害了我們,為了繞過這個法律,美國花旗以聯合收購的名義,聯合中國移動、國家電網和中國信托各掏60億收購廣州發展銀行,并且收購協議明文規定,中國移動、國家電網、中國信托只是“陪太子讀書”,不得參與任何經營活動,包括人事權在內的銀行全部經營管理權,統統交給美國花旗銀行。就這樣,把中國老百姓辛辛苦苦創辦的一個大銀行送給了美國人。
      
我到現在也想不明白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按說中國官員的政治風險意識是最敏感的了,白送外資一個銀行還搭上180億現金,別說老百姓知道了會罵娘,即使落到政敵手里也是一個擺脫不掉的把柄,應該是沒人干這種事情的,誰愿意為外資白白搭上自己的政治生命呢?可偏偏花旗銀行就創造了這樣一個奇跡,我們不知道花旗銀行是怎么買走廣東發展銀行的,但是我們卻知道花旗銀行在中國第一筆業務是怎么來的,就是送給當時中國洋務運動的總設計師、北洋大臣李鴻章一百萬白銀,大家去看一下花旗銀行在華發展史就知道了,網上有這本書。花旗銀行在中國第一筆業務就是依靠行賄李鴻章得來的,李鴻章是晚清中國洋務派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當時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另外一個讓國人痛心的外資購并模式,就是外資暗中控股新華人壽保險公司。雖然我們不能確定花旗銀行收購廣東發展銀行是不是買辦模式,但是我們能夠確定瑞士蘇黎士公司暗中控股新華人壽是典型的模式。瑞士蘇黎世保險公司為了繞過持股不能超過20%的中國法律限制,在公開持股20%的基礎上,暗中再以中資機構的名義分別參股新華人壽,持股總數已超過54%,新華人壽實際上已經成為外資公司。在和抗戰時期的模式完全相同:幾十萬日軍控制著二百萬偽軍,二百萬偽軍控制著一千萬,一千萬控制著萬萬中國人。

現在從中央到地方的全部銀行都已經完成了所謂引進戰略投資者(外資)的任務,也就是說外資已經進入了中國所有銀行,蘇黎世公司可以這樣干,其它外資公司同樣可以這樣干,特別是對于那些美國巨型金融機構來講,干這些事情更是輕車熟路,如此一來,到底有多少銀行實際上已經落入外資手中,是一個無法統計的數字,也是一個十分要命的數字。丟掉銀行和丟掉其它產業不一樣,其它產業丟掉一個公司,只是損失一塊財富,而丟掉銀行,則是丟掉一條財富管道,財富會順著這條管道疾速流走。如果不能把住銀行這條財富管道,別說我們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經濟高速增長還沒有富不起來,就是再經歷幾十年經濟高速增長仍然富不起來,為什么?財富都順著管道流走了。



最后一場華山論劍:崛起或毀滅

如果說外資廉價參股中國銀行是摘桃子,那么廉價控股中國銀行就是砍樹,并且是連根刨走。外資摘桃子砍樹引發了中國改革以來的第三次爭論:姓中姓外的爭論。中國改革以來左派右派共有三次大規模華山論劍,第一次是姓資姓社的爭論,第二次是姓公姓私的爭論,目前是第三次。三次華山論劍左派輸掉二場,目前是這第三場也是最后一場,如果說左派輸掉第一場是中華民族災難的開始,那么如果再輸掉這第三場,則有可能是中華民族的徹底終結,所謂終結是指中華民族將可能在未來的大危機大動蕩中分崩離析,解體為許多個破碎的政治實體。
      
這絕非危言聳聽,目前外資對中國產業和金融的掃蕩,就其對中華民族的威脅來將,完全是瓜分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只是第一次是領土瓜分,這第二次是經濟瓜分;第一次是用鴉片摧毀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把中國人變成了一盤散沙,這第二次是用非毛化的唯利是圖摧毀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把中國人再次變成了一盤散沙,并且培育精英集團誤導中國改革,用兩極分化的鴻溝把中國撕裂為許多碎片,中華民族的確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目前右派買辦的言論甚囂塵上,認為外資來到中國就變成了中國企業,和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一樣,都是中國的企業,對國家對民族只有好處沒有危害,并且認為在全球化的今天,繼續講什么內外企業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這種買辦理論表面好像很有邏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十分荒唐,如果說目前整個世界國民收入的分配也全球化了,不分彼此地融為一體了,我也贊同這個觀點,可關鍵是目前世界國民收入的分配仍然是以國家為單位,雖然正在形成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但是分配卻沒有全球化,仍然是誰的就歸誰,美國就是美國的,中國就是中國的,彼此誰都不肯化給對方一分一厘,問題的核心就在這里。所以對外資既不能妖魔化,也不能神圣化,它既不是魔鬼也不是不是雷鋒,他是來中國賺錢的,并且賺了錢要帶走,既然是要賺錢帶走,我們的產業、我們的銀行如果都被外資控制了,那就意味著我們的財富會越來越大規模流向國外,我們犧牲資源付出勞動創造的財富就都流進了外資所在國,我們起早貪黑辛辛苦苦地上班下班就白干了,那我們引進外資發展經濟還有什么意義?
      
中國經歷了2個29年,前一個29年,在座40歲以上的同志應該都知道,我們勒緊褲腰帶寧可20年不漲工資地拼命積累;后一個29年,我們從資源到百姓都付出了巨大代價,拼命追求經濟高增長;好不容易熬到今天開花結果了,財富泉涌般冒出來了,外資遮天蔽日的巨大黑手又伸進來了,要把共和國58年的奮斗成果一把抓走。過去私有化有句順口溜,叫做“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如果外資控制不住,那就不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了,弄不好會一夜回到1840 年。所以這第三次華山論劍無論如何不能再輸了,中國已經到了不能再輸也輸不起的地步了,中華民族的幾次大崛起都是在大危機中實現的,目前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大的危機,肯定也將成為中華民族最強大崛起和最偉大復興的歷史機會。

如何化解目前危機實現崛起?這是一篇需要大家共同探討的大文章,在此我只說8 個字:危機在官,崛起在民。我們之所以看中六中全會以來的中央政治路線,也就在于這條政治路線反映了一個“民”字,“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財富雙通道:外資日夜向外抽,內資暗中向外搬

前面談到蜂擁而入的外資公司如同千萬條插入中國大陸的財富吸管,日夜不停地瘋狂抽取著巨量財富,江河湖泊抽干了,森林草原抽光了,把原本一個山清水秀的綠色中國抽成了一個黃沙彌漫的污染中國,僅僅幾家外資公司就從中國銀行抽走了上萬億財富,全國工資的一半,GDP增長的一半,就這么抽走了,中國大地上有多少個外資企業在24小時不停地吸啊。大家看一下世界經濟發展史就會發現,現代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經歷二十幾年高速增長,老百姓都會富裕起來,至少不會上不起學、看不起病、買不起房。中國之所以出現新的“三座大山”,除了國內兩極分化因素之外,主要原因就是財富大量流失,一方面是外企外貿在向外抽,另一方面是我們國人自己向外搬。過去我們總以為財富外流只是流向發達國家,最近才發現還有人在把中國經濟大塊大塊地往非洲搬,真是太可怕了。
      
這個可怕發現是由杭蕭鋼構案件引起的,杭蕭鋼構是一家上市公司,從注冊股本只有100元的中基公司獲得了344億的巨額訂單,股價出現30多個漲停板,一時間震驚天下,我在《挑戰中央政府的漲停板》中分析了此事,惹來了個別人的批評辱罵,這些批評辱罵的主要根據,就是聲稱杭蕭鋼構344億的巨額訂單是真實的,這引起了我的注意,便在網上搜尋到如《第一財經日報》等多家媒體對中基公司的采訪報道,結果使我大吃一驚,震驚恐懼的渾身發抖,不僅我會發抖,估計恐怕慈溪太后蔣介石復活都會嚇的發抖,杭蕭鋼構344億的訂單不僅是真的,并且還只是中基公司在安哥拉龐大工程的微不足道的一個零頭,包括中鐵二局,北京,四川,河南,陜西,貴州等幾乎小半個中國的建筑公司,都被這個注冊股本只有100元的中基公司以“發包”的形式弄到了安哥拉,所包攬的工程包括安哥拉22 個城市的安居工程,23個機場的建設以及更多的鐵路公路建設,投資規模之大簡直就是第二個馬歇爾計劃,以至驚動了最近召開的八國峰會,這次八國峰會會后宣言中有句話:“希望各國要提高對非洲投資的透明度,遵守國際規則”,據《參考消息》報道,就是指的中國。
      
這個問題可怕在哪里?

其一,如此浩大的國家投資工程,大到在經濟上完全可以再造一個安哥拉,為什么會注冊在一個股本只有100港幣的香港公司名下,注冊在一個叫徐松華的香港人名下?一些批評我不了解情況的人在我的博客留言說,在中基公司名下展開的這場浩大工程,是中國政府援助非洲的國家項目,指責我孤陋寡聞,并以此認為杭蕭鋼構30多個漲停板完全是正常的。既然是中國政府的援非工程,完全可以公開進行,安格拉既不是恐怖主義基地,也不是像伊朗那樣受到國際制裁,根本沒有必要偷偷摸摸進行,況且援助對安哥拉是一件好事情,完全可以讓安哥拉人民記住并且感謝中國人民的無私援助和偉大友誼,現在卻把這樣一個浩大的援助工程,賬記在了一個叫徐松華的香港人頭上,以后安哥拉人民住著中國人民援助的房子,用著中國人民援助的機場,鐵路及公路等設施,卻不知道這是中國人民的援助,只感謝一個叫中基公司的香港私人公司,你說中國人民冤枉不冤枉?

其二,還有人在我的博客留言說,這是中國政府的工程換石油項目,是某某某部的產業,不宜公開。暫且不說工程換石油是否需要保密和能否做到保密,退一萬步來說,既然是保密工程就不應該找上市公司來做,對上市公司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信息公開,現在30多個漲停板鬧得整個市場都沸沸揚揚,豈不是公開泄密?當今中國又是誰敢公開用國家機密做題材大肆炒作非法牟利?用公開國家機密的方式換取暴利,無論在任何國家都已經構成叛國罪,如果對叛國罪都聽之任之,國家安全何在,百姓安全何存!
      
其三,如果真如批評者說的是國家項目,如此浩大的項目掛在一個香港人名下,最終形成的產權歸誰所有?至少不會屬于國家,這是十分肯定的,記得《第一財經日報》詢問安哥拉財政部長,目前在建項目財產歸屬時,安哥拉財政部長回答很明確:是中基公司,當被問到中基公司幕后人時,安哥拉財政部長同樣回答很明確:我不能說,我只能告訴你中基公司背景很深。中基公司背景深淺這個老百姓沒有任何興趣,這個老百姓關心的是這個注冊股本只有100元港幣的公司在安哥拉投資的幾百億美元是哪里來的?現在整個媒體都說是國家的,既然是國家的,最終擁有安哥拉這些財產的是誰?畢竟幾百億美元不是小數,中國老百姓為買套房子能愁白了頭,中國老百姓自己的安居工程還沒有解決,要解決安哥拉人民的安居工程也要有個公開的說法,中國人民又不是現在才開始援助非洲,中國人民對援助非洲從來就是滿腔熱情,但是錢要花在明處,親兄弟明算賬,不能糊里糊涂把國家投資變成個人財產。
      
其四,杭蕭鋼構是上市公司,上市的信息管理本身就是財富分配,這和實體經濟不同,實體經濟中的信息只是獲得財富的其中一個條件,而在虛擬經濟中在證券市場上,信息直接就是財富。所以在證券市場上,非法獲取信息和向公眾隱瞞信息,就是直接剝奪公眾財富,如果法律不能把其剝奪公眾的財富歸還公眾,法律就是剝奪公眾財富的幫兇。

在杭蕭鋼構案件中,由于中基公司的公開信息只是一個普通香港人所有的注冊股本100元的小到不能再小的公司,其背后的國家背景和投資幾百億美元,只有杭蕭鋼構高管人員和少數莊家知道,所以大家眼睜睜看著杭蕭鋼構股票從2元多一路漲停板地漲到30多元卻莫名其妙,僅杭蕭鋼構大股東一個人就獲利28億,其它莊家獲利至少不會低于這個數字,顯然這28億以及還有許多個28億,是對公眾投資者剝奪的結果,即使不能歸還公眾也應該沒收進入國庫,或者將其摘牌處理,使非法獲利因無法變現而消失,可是最后的處理結果卻是對包括公司在內的所有當事人罰款40萬了事,而公司市值卻因這次非法行為增殖70多億!70億比40萬,這就是中國證券市場上的違法收益風險比較!并且這40萬還是在承認70億非法所得基礎上的輕微扣除,并不是像其它國家那樣是在沒收非法所得之后的罰款。這就是中國證券監管的問題所在!為什么中國在經濟持續高速增長過程中,會出現股價連跌多年大熊市的反常現象?就是這類肆意欺詐的結果。

為了掩飾這種經濟高速增長股價不斷下跌的尷尬,居然發明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股價指數計算方法,讓股價指數脫離股票價格單獨上漲,形成了證券發展史上最荒唐的股市奇觀:股價指數與股票價格相背離,指數上漲股票下跌,超過了吉尼斯大全中最荒謬的世界紀錄。本來股價指數是股票價格變化的平均數,股價指數是股票價格漲跌的反映,二者變化方向應該是一致的,可是我們硬是通過具有中國特色的計算方法,發明出來一個和股價運行完全相反的股價指數,無論你股票價格怎么跌,指數都是上漲的,你說中國人有多聰明!為什么中國幾十年來發明創造等于零?智慧都用到這些地方來了,都用到這些負發明負創新上來了。
      
本來大家以為杭蕭鋼構充其量不過是內外勾結,欺詐中國股民的一般違軌事件,這種事情太多了,杭蕭鋼構的幾十個億不過是一碟小菜,去年開始,從股市套現的的 “大小非”資金每年就高達萬億,這類合法欺詐的獲利資金超過十數萬億,對股民的剝奪遠遠超過非法投機,杭蕭鋼構的區區幾十億實在是小巫見大巫,根本算不了什么,可是沒有想到的是竟然中間又冒出一個建造安哥拉的浩大投資工程,數千億人民幣的投資居然全部歸于香港一個普通小老板的個人名下,顯然,這個小老板又是一個前臺頂名的傀儡,想起來真是太可怕了,自己搶,勾結外人搶,現在又向外搬,并且重點開始向非洲搬,為什么要向非洲搬?估計是因為非洲落后,有錢就能做莊園主,不像美國歐洲那樣,錢再多也只能做個默默無聞的守法百姓。



比財產流失更可怕的是對中國產業和銀行的控制

剛才談到的我國金融風險還主要是將銀行資產流失,其實比資產流失更可怕的是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產業和銀行的控制,要控制一個國家的經濟,實現對一個國家經濟的殖民化改造,主要有兩條途徑,就是控制這個國家的產業和銀行,明確外資金融機構正在有條不紊地沿著這兩條途徑實現對中國經濟的殖民化改造。
 
首先是產業控制,今天外資收購控股中國產業可怕在什么地方?可怕就可怕在目前正在收購控股中國產業的外資公司,很少有像美國卡特彼勒公司那樣的產業集團,越來越多的都是一些混合型金融集團,如美國花旗銀行、美林證券、高盛、摩根斯坦利等,這是世界發展史上極其罕見的一種現象,一國產業不是被外國產業資本控制,而是被金融集團控制。這些金融集團都是一些橫跨銀行證券兩大領域、滲透所有產業之中、通過企業購并和衍生品業務實現資本增殖的金融巨無霸,已經完全不同于原有的銀行和證券公司了,雖然它們名稱還是銀行或證券公司,但是原有的銀行和證券業務都雙雙降到了10%以下,從業務內容上已經很難確定這些金融巨無霸屬于什么了,你說它是銀行,它銀行業務很少,你說它是證券公司,它證券業務同樣很少,業務都哪兒去了?都滲透到各個產業中去了,可怕的地方就在這里,銀行對企業不再是以往那種通過存貸款的外在控制,而形成了一種內在控制,如果僅僅是存貸款的外在控制,企業仍然是我們的企業,產業仍然是我們的產業,而現在這種內在控制則會使我們徹底喪失企業和產業。

金融集團掃蕩中國產業的另一個可怕地方,就是由于它本身不是產業集團,不會給中國帶來任何先進技術,它們控制中國產業買賣中國企業,如同我們買賣股票一樣,完全是在炒中國資產升值,一旦達到升值目的,它們就會立刻脫手,把中國產業摔的粉碎。由于這些公司中每一家的自有資本至少都超過千億美元,那是任何國家的產業資本都無法抵擋抗衡的,掃蕩中國產業如同巨型航空母艦掃蕩小小扁舟,目前中國28個產業已經被這些金融巨無霸控制了21個,很快就會控制全部。現在看來,所謂“市場換技術”完全是買辦精英集團為外資掃蕩中國所做的輿論欺詐,誤導了中國決策,蒙騙了13億中國人民,而最終悲慘買單的卻是13億中國人民。
      
并且從目前情況看,許多外資公司收購控制中國裝備產業,如美國高盛公司收購雙匯、美國凱雷集團收購徐工,并非是完全的商業動機,其中有著極為深刻的戰略目的,就拿凱雷集團收購徐工來說,凱雷集團不僅僅是與裝備工業毫無關系的一家投資公司,甚至它并不單純是投資公司,而有著深刻的政治背景,像美國前總統、美國前國防部長、美國前國務卿、白宮預算主任、美國前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英國前首相梅杰、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等著名政治家都是它的成員,號稱“總統俱樂部”,簡直就是一個十足的政治集團,并且是一個燃燒著反華反共的高度理想主義烈火的政治集團,他們下手收購中國的裝備工業,肯定不僅僅是單純的商業行為,要知道,今天的美國人和毛主席時代的中國人一樣,都是把國家戰略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都是公司利益和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的。美國的幸運,在于它有一個維護國家利益的精英集團;中國的不幸,同樣在于有一個出賣國家利益的精英集團。
      
其次是銀行控制,剛才講到現代金融巨無霸,如同一只碩大無朋的財富章魚,觸角伸入各個產業內部,和各個產業融為一體,形成整個社會經濟的是唯一龍頭。這種狀況決定了一旦控制了銀行,就控制了國家整個經濟,就能夠在經濟上完全形成一個國中之國,就能夠人為地把這個國家的經濟和政治成功剝離開來,使這個國家無論在政治上主權多么獨立,在經濟上都只能成為名副其實的真正殖民地。從去年12月11號我們提前一年開放金融市場時,控制中國銀行的過程就開始了,有人會認為控制中國銀行是不可能的,其實我們簡單計算一下大家就會看到這不僅是可能的,甚至是正在逼近的現實,目前我們全國金融資產是60萬億,其中銀行資產是 44萬億,按照巴塞爾協議8%的規定(我國一般5%就可以控制),有3萬5千億的資本金就可以控制這44萬億銀行資產,而控制著3萬5千億資本即便按照最高控股率51%(由于股權的日益分散,實際控股率很低),也不過是1萬8千億人民幣,折合美元也就是2千多億,也就是說用2千多億美元就可以控制中國銀行,進而控制整個中國經濟。2千多億美元是個什么概念?前面提到的美國花旗、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任何一家公司的自有資本都超過2千億,也就是說莫說是現在這些金融巨無霸都已經進來了,即使是進來一家,在財力上就能控制整個中國銀行業,進而控制中國經濟。

我們看到了這一點,美國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中美經濟戰略對話美國的重點就是逼迫中國放松對外資控股中國銀行的限制,壓迫人民幣升值只是幌子,逼迫中國放棄對外資進入中國銀行的限制,才是美國的主要目的。中國能不能挺住讓人十分擔心,因為中國的精英集團太強大了,他們完全有能力幫助美國或者消除或者繞過中國限制,逐步控股中國銀行,這個結局已很難避免了。


現在只不過進來幾家外資金融機構,只不過控股了我們幾家銀行,我們的宏觀調控就失去了作用,以后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為什么說外資金融機構廢掉宏觀調控?道理很簡單,你的金融緊縮和外匯管制等政策,對像花旗、摩根、高盛、美林這樣的金融集團來講,根本就沒有任何作用,他們對付和化解金融管制的能力十分高絕,如貨幣互換這類專門對付金融管制的衍生品業務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和獨門絕技,金融監管對他們完全是狗咬刺猬無從下口,就以貨幣互換為例,由于貨幣互換并不改變所有權,不會形成新的債權債務,在賬面上反映不出來,所以稱為表外業務,巨量貨幣的流進流出在報表上根本看不見,你怎么監控?根本無法監控!美英國家等創造衍生金融工具的老祖宗對此都無可奈何,我們更是沒有辦法能管住它。怎么辦?就是暫且先不讓它進來,美國是市場經濟的世界老大,金融跨國公司覆蓋全球,現在都不允許別人控制它的金融機構,我們更沒有道理馬上開放了,可是我們不僅開放了金融市場,而且還主動提前一年開放,美國人的厲害就在這里,趁中央忙于召開十七大的空隙,指使其收買的中國精英集團偷偷打開了中國金融大門。
      
宏觀調控失敗還只是外資金融機構一種被動防御性反映,還不是對中國的主動打擊,真正的打擊將是在中國股指期貨推出以后,在推動中國完成股市、匯市和房市三市齊飛以后,到那時外資的主動打擊才會開始,現在房市已經超過了打擊的警戒線,進入了瘋狂上漲階段,剩下來的就是股市和匯市了,到股市匯市也進入房市這種瘋狂高價階段,今天引狼入室的金融災難就匯降臨:外資控制的巨量房屋集中拋向市場,人民幣進入高位變現期,變現后的外資再抵押借入人民幣集中拋售,股指高位巨量做空,再操縱國內外媒體制造恐慌情緒,特別是操縱國內精英集團制造政治分裂,加劇社會恐慌,導致股市匯市房市三市一齊崩盤,中國幾十年艱苦奮斗積累起來的財富自己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就會被席卷而去,形成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場金融劫難。
      
到那個時候我們可就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只能束手待斃。經常會有人說:沒關系,到時候我們可以關門打狗,把進入中國的外資全部扣押在國內。先不說到時候中國有沒有勇氣敢這樣做,即便敢這樣做也做不到,對于實體經濟來講,關門打狗實行國有化的辦法是有效的,但是對于虛擬經濟來講,你的門是關不住的,虛擬經濟中的資本財富全都虛擬化了,鼠標一點,全部財富就會通過網絡瞬間流走,即便你占有了一家銀行,得到的最多也就是一座空樓,甚至連一座空樓都得不到,可以采用抵押的方式把最后這座空樓的價值也全部帶走,連一分錢都不會留下,這就是虛擬經濟的財富特點。

世界經理人社區的朋友們一定要記住,虛擬經濟的最大特點就是財富形式改變了,財富可以脫離實體形式而流動,這意味著在未來國家之間的戰爭將主要是金融戰,通過金融戰這意味著獲取另一個國家的財富,并且是瞬間就能完成財富的掠奪。以往無論是日本人還是美國人,只能依靠飛機、火車、汽車、輪船等掠奪中國財富,今天不是了,今天可以通過金融市場通過網絡把中國財富帶走,有形的大門關不住無形的財富,無形的財富只能依靠無形的大門才能關住,這個無形大門就是自豪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的金融制度。
      
不幸,在于有一個出賣國家利益的精英集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08-7-23 13:45:59 | 只看該作者
樓主立意可能是好的,但文章太長了,很少有人愿意讀完的
3#
發表于 2008-8-16 10:05:39 | 只看該作者
請看“烏有之鄉”http://www.wyzxsx.com/Article/Index.html的揭露與評論。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23 15:27 , Processed in 0.07024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