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466|回復: 0

連載心理學著作之《24小時改變你的一生》第6小時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08-8-12 21:23:21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重大的態度調整

當你驅車前往汽車經銷商的維修車間時,那里的管理人員會問你:“是大修,還是小修?”
關于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你也提出同樣的問題。需要改變什么?一般不需要專業人員的觀察來確定你對生活的基本態度。你知道自己是樂觀還是悲觀,是內向還是外向,是愉快的還是嚴肅的。你可能不在任何尺度的極端,但你知道自己的大體傾向。
對某些人來說,預測消極狀況成為一種正常的生活方式,使他們精神面貌和個性的主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樂觀者和悲觀者都期待著夢想成真,只不過悲觀者的夢是噩夢罷了。
你對周圍事件的基本反應是什么?怎樣才能看到反應的改變?早晨,一位報刊編輯告訴他的管家說:“我想今年的土豆會有好收成。”
“不可能。”管家回答說。“我看今年的土豆會歉收。”
那位編輯一邊起草不署名的編者按,預測今年頭都會有大豐收,一邊想著管家的觀點。晚上,回到家中。管家手里拿著報紙,正在門口等著他。“我錯了,”她說。“報紙上說得對,今年土豆會有好收成。”
管家相信報紙上所看到的東西,她并不相信自己的感覺——今年大豆作物會歉收。她認可外面的證據。
管家的確調整了她的看法,但這與調整她的態度不是一回事。

態度的來源

在這一個小時內,書中會要求你記下你的態度以及你對人、物、風俗習慣和事件的反應方式。如果發現自己存在著以消極的方式表達或反應的傾向時,你就發現自己生活中需要改變的方面。幸運的是,你的態度并不想你的膚色和你眼睛的顏色。你可以通過有意識的選擇來徹底改變你對生活的態度。
心理學家彼得·愛石渥斯在《現象心理學雜志》中說道,態度是“有目的的現象”,使我們“意識”和“認知”的一部分。因此,態度是可以控制和改變的東西。
讓我們從探求態度的來源開始。態度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文化、家庭和個人經歷。我們往往傾向于反映成長環境中文化的支配性觀點。另外,許多態度是在家族結構內部一代代承襲下來的。不過,我們并不完全是兒童時代的產物。研究表明,我們的許多態度是在成年以后基于個人經歷而形成的。來自政府、工商業以及教育界的宣傳和建議不停地轟炸,嚴重影響著我們的觀點和行動。
大多數人看到生活中的陰暗面并不感到吃驚,我們早就習以為常、熟視無睹了。晚間新聞開始時的那句“晚上好”,恐怕是我們當天所能聽到的最晚的問候。
問題在于當我們形成基本態度時,它會為影響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我們會自動地馬上把事情分門別類。
比如,贊同生活權力運動的人很可能對持有相同觀點的人產生好感,而忽視他們的消極的方面。
如果某人認為所有的紐約佬都惹人討厭、咄咄逼人,他會對來自紐約市的人抱有同樣的不滿,而不管他們的行為如何。
如何體驗外部世界取決于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并不是它的本來面目,而是我們的感覺到的樣子。比如說消沉,它并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而是我們對感覺的反應。著名的精神治療專家威廉·格拉斯爾說,人們在“使自己消沉或發怒”而不是變得憤怒或變得消沉。

你的基本性格

著名的瑞士心理分析師和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卡爾·蔣按照性格將人進行分類。基本的類型包括內心世界為主導的內向型和以外部世界為主導的外向型。根據蔣的分析,內向型的人容易退回自己,尤其是在緊張的時候。內向型的人傾向于自給自足,以任務為中心;而外向型的人則需要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
不管你的基本性格屬于哪一種,你都有能力改變自己的態度。你可能說過“我真希望自己能開朗些”或“我真希望能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而對許多人來說,這種欲望因為缺乏信心而夭折。下面是些明顯的標志:
你最你沒有試著做新的事情;
你為了逃避挑戰而尋找借口;
你不愿承擔責任;
你有“神經過敏”的表現;
老板叫你,你想“我做錯了什么?”而不是“謝天謝地,我的升遷通過了。”
當你下決心笑著面對未來時,變化的過程開始了。Con的意思是“帶著”,而Fidel的意思是“信念”;
那么,自信(Confidence)就意味著“帶著信念生活”。
諾亞在建造他那艘方舟時,既沒有適用Black & Decker電鋸,也沒有獲得當地政府的造船許可。還不只這些。諾亞帶著老鷹、大象、松鼠和蝎子,居然在暴風雨中享受了四十天的長假。這就是樂觀主義!
你對信心、希望和積極結果的承諾是行動的堅實基礎。
有一個古老的故事,講的是兩個德克薩斯的獵手。兩人吹噓誰是最好的獵熊人。甲自豪地說:“我只用一把刀就可以捕捉一頭熊。”乙很是不屑地說:“我連刀都不用,有一雙手就夠了。”爭論不休。為決定誰是最勇敢的獵人,他們動身來到阿拉斯加。發現一間偏僻的小屋,住下來。吹噓自己赤手空拳就可以捕熊的獵手乙在離小屋大約二百碼的地方,突然迎面碰到一頭站立起來的巨熊。乙轉身就跑,熊在身后緊緊追趕。趕到小屋,乙猛地推開門,迅速把身體貼在墻上。熊,就在他的背后。
乙對帶刀的甲說:“快,你把這頭給宰了。我還要去追另一頭。”
吹噓自己赤手空拳就可以捕熊的獵人乙的確很樂觀,但并不現實。帶刀的獵人甲活下來,向人們講述著這個故事。
正如前英國首相哈羅德·威爾遜所說的:“我是樂觀主義者,不過我是帶著雨衣的樂觀主義者。”
謹慎選擇希望而非恐懼的決定在最初看來似乎有點“沒有個性”,但值得努力。這個決定從你意識到你別有選擇開始。如果意識不到所發生的事情,你可能會陷入消極思維的陷阱,影響你的一生。法國作家羅伯特·馬勒說過:“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許多悲觀主義者帶著對他們所恐懼的東西的渴望死去。”
一位女士說:“我得抬頭能看到底部。”然后,她想到:“不錯。我還得抬頭能看到頂部。”記住,諾亞的方舟上只有一扇窗戶,在船的頂部。看得見問題非常正常,可我們還必須隨時考慮著怎樣解決。”
有一個關于基督的故事。他站在人群之中,抬頭看見樹上一位名叫撒該(Zacchaeus)的男子。耶和華選中他,聲稱他會到他的家中。這并不是因為他的高度,而是因為他的態度。

感激的態度

在變化和轉變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一個方面看到持續的結果。那就是我們對別人的善意表示欣賞的方式。我們稱之為感激的態度。
從1962年12月13日威廉·布拉德福德州長簽署法令,舉行三天的歡慶以感謝好的收成和新的希望以來,美國人一直在慶祝感恩節。即使我們的周圍滿是荊棘,還有不少東西值得我們去感謝。
巴奈特·吉布森在《終日幸福》一書中說;“生活在你的手中撒滿多少財富和幸運并不重要,如果你沒有感激之情,你就會生活在精神的‘荒漠’”。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你不可能同時懷有發自肺腑的感激和消沉。忘恩負義產生情感的麻痹,而一顆充滿感激的心能不斷釋放出積極的結果。”
圣徒保羅說:“凡是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里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五章第十八節)

改變的關鍵

不管是在那各方面,感恩、樂觀、熱情或開朗,改變的關鍵在于認識到目前的態度并非不可擺脫。數以百萬計消極的人改變了的“極性”,他們用肯定代替否定,用希望代替無望。
在他那本引人入勝的《人對意義的尋找》一書中,維克多·福蘭克爾說:“你可以從人身上拿走任何東西,只有一種東西無法拿走:人類最后的自由——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態度和選擇自己方式的自由。”
福蘭克爾堅守著這樣一條個人信仰——愛是人類可以追求的最終的、最高的目標。他從德國集中營中活了下來。
任何有經驗的專家都會告訴你,精神病專家的態度往往比他的技術、知識和理論更重要。不管你的目標是幫助別人還是幫助自己,提升自己態度的決心至關重要。你現在可以開始有意識地說出并表現出積極的精神面貌。然而,成為一名樂觀主義者并不意味著你不承認困難,而是意味著你接受它,并把它作為迎接積極結果中的挑戰。
你可能會問:“我從哪里開始呢?”從今天開始,從贊美你周圍的事物開始。走向前去,對飯店的服務員、郵局的職員或你的雇員說些鼓勵的話。
當有人問:“你認為會發生什么?”時,迅速評估你的答案。然后,用積極的態度給出你的答案。當你決定樂觀主義將成為你新的生活方式的時候,那就準備好,收獲幸福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19 06:08 , Processed in 0.06460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