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見習生小王 于 2010-11-3 10:30 編輯 9 o9 ]% F; E: |3 Q- C, x
0 ?) Z! ?/ T: t4 U
耐候鋼和耐海水腐蝕鋼還是有區別的,找到一些資料,供參考:
9 M' y E# e% ]8 r- z8 b+ o低合金耐大氣腐蝕鋼
9 [# I' ~- V# H s+ L# { 大氣的主要成分為氮、氧、氬、水汽和二氧化碳,還含有二氧化硫、硫化氫、二氧化氮、氨及鹽霧,對材料腐蝕影響最大的是氧和水汽,空氣中的鹽霧加速材料的腐蝕。在干燥的大氣中,屬于常溫化學腐蝕,氧化速度較低。在潮濕的大氣里,屬電化學腐蝕,大氣中的濕度越大,材料表面吸附的水膜越厚,腐蝕速度越快。
" @; j" z0 _/ l. q+ V$ V! ] 耐大氣腐蝕鋼的開發在20世紀初,最初發現的是銅和磷對鋼的耐蝕性的顯著效果,以后就出現了著名的Corten鋼和世界各國的耐大氣腐蝕鋼,也叫做耐候鋼。
" O5 M5 r5 ]4 Q8 O 我國的耐大氣腐蝕鋼研制從20世紀60年代時開始,自1965~1979年有19種含Cu及P、RE、Ti的低合金鋼在風沙干燥、工業大氣、潮濕都市和農村等10個不同的環境下進行長達15年的大氣曝露試驗,取得了寶貴的第一手數據,于1984年制定了我國耐大氣腐蝕鋼標準(GB4171-84及GB 4172—84),納入了高耐候性的3個牌號:090CuPCrNi—A、09CuPCrNi—B、09CUP和焊接結構用耐候鋼的4個牌號:16CuCr、1MnCuCr、15MnCuCr及15MnCuCr—QT。
8 E; O8 s0 K% ]) t低合金耐海水腐蝕鋼
0 ?3 V& w" `/ c 人類社會的發展與海洋的開發是分不開的,海洋開發用材料的主體還是鋼鐵材料,采用數量最大的是低合金鋼。
# Q6 t2 c$ X7 e! H5 F5 F3 N5 } 20世紀40年代,美國研發的“Mariner”鋼就是世界上最初出現的耐海水腐蝕低合金鋼。
7 @8 J3 z. J8 m/ q, j2 X 海洋結構物的腐蝕包括海洋大氣、飛濺、全浸、潮差和海底土壤等5個不同腐蝕特點的部位,除海洋大氣外,統稱為海水腐蝕。5 m+ S# T, M; {
我國從1965年起對16個耐海水腐蝕鋼在東海、南海和北海3個海域進行為期10年的試驗評估。試驗發現,在海水中Cr—Mo—Al鋼和Cr—Mo—Al—RE鋼都具有良好的全浸耐蝕性。
7 z7 g% n' E, x9 i) r 國內生產的低合金耐海水腐蝕鋼基本上是引進了國外成熟的鋼種牌號,具體鋼種如下:
$ F) R* j9 ?5 i% b U$ o 美國的Mariner Cu—P—Ni:
2 a( E4 {$ |0 O: l5 N9 ~" R) o 日本的Mariloy Cr—Cu—Mo;3 |0 m7 C5 ^) W7 V. a3 W- O
法國的APS Cr—Al。
" V5 C3 E! E$ h: p3 x" \7 c/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