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6420|回復: 18

關于國內實業(包括機械)的低端水平及創新精神的匱乏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0-10-31 21:55:12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剛看了版內對國家十二五規劃的討論,有的網友希望國家支持制造業的發展,我不由得想說兩句。

實際情況是,國家已經大力支持了,在高、精、尖設備研發能力的培養上,撒下數千億的資金給大國企,但收效是微乎其微的,也就是那些壟斷國企員工收入增加了,領導致富了。比如:大飛機、高鐵、核電、尖端數控等等,無一取得真實成功。
這種結果的原因跟體制有關,國企的領導都不是企業的所有者,不是企業家,而更偏向于公務員,他們追求的是升職,調到更大的企業去,更高的崗位上;追求的不是企業利潤的增長,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不是企業的長遠增長。
而尖端技術的研發投入大、風險大、周期長,領導把資源投入到研發,有可能還沒看到成果,他就被上調了,或撤職了,還不如把錢用來做些表面工作,取得短期的突飛猛漲,把自己企業的員工口袋和嘴塞滿、把上級領導的口袋塞滿,他自己就已經成功了。
所以說,靠國企來發展尖端技術,投入產出比是非常非常低的,當然高層也沒有人來做這個算術,所以資源還在源源不斷的流入壟斷國企的個人腰包。

再說私企,私企的研發能力也不強,熱情也不高。因為在國內,你研制出來一臺尖端設備,頂多幾年,馬上類似的設備都出現了,被大量copy,市場淪入價格戰,研發的企業可能研發成本都沒收回來,或產出/投資比太低。這樣,誰也不會去研發,都等著copy,國內《專利保護法》簡直是一紙空文。所以,江浙一帶的民間富豪,寧可把錢拿去炒房、炒蒜、炒姜等,這樣投資周期短、利潤率高,風險也比研發低。
順便說一下,以上也是中國軟件業萎縮的原因,只有搞網游的人才能賺點錢。

而如今的歌舞升平,看起來國家地位提升,人民欣欣向榮,靠的都是幾千萬南下打工的兄弟姐妹的血汗換來的少許積累,靠的都是國家資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靠的都是外資企業在中國興辦工廠,剝削了勞動力,利用了廉價能源資源,污染了國內的環境,留給我們的少許美元。

綜上所述,這就是國內永遠只是“世界工廠”,永遠只是低端制造業,永遠只是產業鏈下游的原因;也是國內投機氣氛嚴重的原因。

看美國,在1790年開國不久就制定了《專利法》,并嚴格執行,后面還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保護知識產權的規章制度。對于侵權,法院最高能判罰造成損失3倍的罰款,還會判刑坐牢。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美國人的創造性被大大激發起來,社會中高新產品和高新技術的豐富度,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不能比擬的。而且,美國的很多富豪都是科技人員出身,他們靠自己的創造賺取了巨額的財富,建立了大量的知名企業。如通用電氣GE,通用汽車GM,3M,Apple,Microsoft等等,幾乎有名的企業(除金融業)全部是科技人員創建的。包括日本的也是,東芝、本田、豐田等等。

所以,在我看來,國內科技水平的提高,不建立科學的國企領導評價體系和國企管理制度,不嚴格執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永遠也難以取得實質進步的。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晚一天提升實力,差距就會越來越大,留給我子孫后代的發展空間就會越來越小了。

本人的一點粗鄙見解,貽笑大方,請多包涵。

評分

參與人數 7威望 +8 收起 理由
xiaohu999 + 1 有深入的觀察、研究,才能寫的出
心結 + 1
張撥叉 + 1
郭山 + 1 說的實在
大成若缺bj + 1 國情基本如此
無能 + 1
MIKE王 + 2 現象分析的對,至于解決之道...唉...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0-10-31 23:43:24 | 只看該作者
就苦了我們這代 要房沒錢  想結婚又不敢
3#
發表于 2010-11-1 07:47:19 | 只看該作者
越來越感覺到中國沒有出路了,就好比一個從小沒有被教育好的孩子,現在長大了,從小養成的壞習慣很難改過來
4#
發表于 2010-11-1 08:53:06 | 只看該作者
有點道理!不過說得太極端了!
5#
發表于 2010-11-1 12:35:30 | 只看該作者
就如998所說,自求多福吧,P民照顧好自己吧,有機會有錢就走人。
6#
發表于 2010-11-1 13:40:08 | 只看該作者
XX是最不講認真的............
7#
發表于 2010-11-1 15:43:5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ywh362568 于 2010-11-1 15:45 編輯

有一定道理
記得04年國企mbo時,國企管理層的理由是:我們沒有企業產權,沒有動力,所以我們企業沒做好。
但是你知道這句話是缺乏邏輯的。
你看多少職業經理人在私營企業做事,他們有企業產權嗎?沒有的,當然有很多激勵制度配套,使得職業經理人為企業做好事情。比如唐駿這種。
我覺得我們的國企還有一個問題是,包袱太大,管理層的一些改革有時候困難重重,比如精簡人員編制,流水線整合等等。另外國企還受到上面國資委的監管,監管的好的國企發展的好,差的就更束手束腳了。

其實我覺得產權制度絕對不能作為某些國企發展緩慢的原因,做不出高端技術的原因。
這絕對不是。

其實我們一直在學美國人的信托激勵制度。這非常好,我覺得也是我們的方向,這在某些私企已經運行了很多年。

北歐人的那種處于自然的信托責任離我們還太遙遠,很難學會。需要很深的文化背景。這也是美國沒有學會的原因
8#
 樓主| 發表于 2010-11-4 20:56:5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ywh362568 的帖子

呵呵  我并沒有說產權制度是制約國企研發能力的原因,而是分析為什么硬件能力強大的國企和外企在研發能力方面有著巨大的區別。

我并不贊成國企MBO的說法,所以在最后希望國家在國企領導的評價和晉升機制上能有解決之道。

還有網友說我過于極端,我覺得事實應該比我說的更嚴重一些。

大飛機就是一個集成過程,核心的發動機、電控系統、起降系統都是外購的,買回來自己組裝一下。
最新的支線飛機“翔鳳”,媒體宣稱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國GE公司還訂購了20多架ARJ21支線飛機。實際情況是,前提是ARJ21必須采用GE公司的渦輪發動機,而且GE公司買了這些飛機,并不是用于美國,而是租賃給中國的航空公司在中國使用。

高鐵,號稱我們已經達到時速350公里的世界最高水平,海外都還是250公里左右,實際情況是我國的高鐵都是引進國外的,采購了國外的核心零部件后,在國內組裝。那為什么速度能夠超過國外呢?列車速度達到一定程度,安全性難以保證,如果國外的安全系數取的是0.3的話,我們取的就是0.7。我們高鐵速度的提高不是由設計創新優化,或核心零部件性能提高達到的,而是以犧牲安全性為代價的。核心零部件都是采購自國外的,我們又怎么可能把別人甩在身后呢?

核電,除了秦山一期300WMe機組完全自主研發的外,后面從大亞灣就開始引進法國M310堆型,到現在M310翻版(CNP600,CPR1000)全國到處都在大量建設,自己的300WMe機組再也沒有建設過了,也沒有在原來基礎上改進或開發了。引進法國人的堆型,法國人也沒有傳給核心技術和資料,幾十年過去了,連一個下水管道都不敢修改,卻到處吹捧自己國產化百分多少多少了,這個國產化率的真相卻是“外資品牌在國內加工生產的,或通過這些外企在國內的代理企業購買的”。

因為有些熟人在一些領域工作,所以了解的比媒體上看到的多些,我才能有這些認識,這就是現實。

國外的專家來到國內的制造廠,都十分驚嘆國內制造廠的規模與設備精良;國內制造廠的人去國外交流,都十分鄙視國外的廠,都用“小作坊”來稱呼別人。而實際情況就是,人家的產品遠銷全球,供不應求,聲譽超越國界;國內的很多產品,除了低價外,基本上沒有其他優勢了。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老鷹 + 10

查看全部評分

9#
發表于 2010-11-4 22:25:05 | 只看該作者
事實的確如此,只不過靠的是我們這些機械人士來創造更精的東西了!
10#
發表于 2010-11-5 14:49:37 | 只看該作者
了解到了一些現狀,謝謝分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15 00:29 , Processed in 0.06804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