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我有意的上網搜索中國的職業技術教育,原來廣告都很牛,細看廣告內容大多電子,計算機,幾乎都培養白領的,仿佛我們已經進入了全高科技時代,有機械制造的專業課,大多定向培養設計師,工程師了,技師類的鮮有。我沒上過學,不敢評價今天的教育等高學問的問題。 大家對德國的機器性能一定欽佩不已,希特勒二戰時期有稱霸全球的野心來自于他對自己武器的信賴,閑來無事我也弄點歷史看看,發現德國的職業技術教育由來已久,而今甚至是整個德國經濟發展的柱石,有資料介紹在德國的制造業工廠并沒有我們想象的全部高學問的專家教授,而更多的是那些企業與職業學校結合培訓出來的職教生。 再來看我們今天的技術工人,在我所在的這個制造業密集的地方,80%以上的一線技術工人都是和我一樣的農民工,經歷和我一樣先跟個同樣是農民工的師傅學個三招兩式,基本就能干活了。地方政府也弄些這樣的職業訓練班做培訓,我的一個工友也出了千元大洋領了個證回來。我當時也想去的,因為那時我比較窮,怕銀子扔水里沒個效果,先等工友回來看看有沒有實際效果。工友回來的反應除了蓋個章的證書,還帶回來個笑話——培訓老師原來是他同一個師傅的師兄弟。運氣好的,如我跟了一正宗的八級鉗工,那會兒嘴甜,勤快逗得老頭心甘情愿的把他的那些技能毫無保留的一古腦兒的教給我,可惜的是老頭好喝酒,有天中午回家騎個電動車被車撞了再也沒回來教我了。至今我都記得當時跟他,他糾正我用鋸弓的姿勢那一長鐵尺打在我腿上的情景。 技術的積累不是三兩天功夫就可以成就的。而很多從業人員在一個地方干上一段時間后自我感覺良好,就動了心思跳槽。這也造成了人員流動頻繁,很多企業,特別是一些小型企業也就很難有機制的建立企業從業人員的穩定結構,甚至取消了長遠的從業人員培訓計劃,反正去勞務市場寫個牌子隨時都可以找一大把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