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
上個月經理從德國回來,給我們帶了一些外國同類機械產品的圖片。我們看了以后都想抱頭痛哭。這哪里是機械產品,這簡直是藝術品。回頭再看看我們公司的產品,簡直跟垃圾一樣。國外的發動機,不管是從做工,零件的加工,還是從結構布局都比中國產品強好幾個檔次。處處都能體現創新的概念。再看看中國的發動機,清一色全是厚重粗陋的布局設計,是日本20年前的產品。我的老板也常常強調創新,可是面對整體疲軟的國內機械行業,創新也只是一句空話。如果想在布局上修改發動機,第一沒這樣專業的發動機設計人員,第二沒有可靠的廠家配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些機械零件全中國范圍內都加工不了。這不是一兩家公司之間的差距,這是整個民族工業之間的差距啊。
就比如我們的95式沖鋒槍,我們的設計師在一開始按照老習慣買來國外幾把著名的槍械仿制,仿做到一半就發現行不通。因為沖鋒槍里有些零部件中國沒有工廠也沒有技術可以加工。最后只好放棄,根據我們現有的零件重新設計布局,設計出來的槍的性能要比國外的差很多。再比如蘇-27戰斗機,來到中國也是仿制不了,戰斗機的噴射引擎里包含幾百萬個零件,每個零件要求的精度都非常高,中國根本加工不了。甚至連中國產的千分尺的精度都達不到國際上的標準。更別提什么航空母艦了,航空母艦上的彈射裝置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原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世界上只有美國能生產彈射器。其他國家根本沒有技術加工這么高強度的機械裝置。差距實在太大了,現在美國和日本等一些國家,已經把機械與電子信息技術深入的結合起來。 前幾天在DISCOVERY頻道里看了一個介紹長弓阿帕奇直升機的短片,阿帕奇的機頂前端有一個紅外電子眼,這個電子眼竟然是由飛行員的眼球來控制的。有一個超靈敏的感應器附在飛行員的眼睛上,可以感受到飛行員眼球和頭骨的輕微運動,進而操作外部的電子眼。這種電子技術和機械完美結合的例子在中國幾乎看不到。感慨啊~
中國這幾年GDP飛漲,每年出口都創新高。可是我們的優勢產品都是些密集加工的傳統產品。比如鞋啊,玩具什么的。這些都是虛的東西。如商務部部長薄熙來所云:中國要出口8000萬件襯衫才能換回一架A380型空中客機。如果中國要真正的崛起,基礎重工業一定要發展。比如俄羅斯,雖然俄羅斯前幾年經濟差不多到了崩潰的邊緣,但是它有龐大的重工業體系支撐著,餓死的馬也比貓大,雖然中國的GDP全面超過俄羅斯,但是在國與國的競爭力來比較,中國仍然遠遜于俄羅斯。我估計如果俄羅斯持續穩定,用不了幾年就會重新崛起。中國還是要從長遠考慮,逐步加大對重工業投入的力度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