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6658|回復: 30

比美帝國主義的發電機更牛的,清朝末年(1910年)安裝的德國西門子的發電機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0-7-4 00:18:29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file:///C:/DOCUME%7E1/ADMINI%7E1/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png



石龍壩水電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海口螳螂川上游,地處中輕依蘭集團(原五納廠)九子母山下青魚村旁。距省城昆明42公里,距安寧10公里,距昆鋼7公里,距海口15公里,安寧――海口的公路從旁經過。占地面積213畝,它是開工建設在清末、建成在民國的中國(大陸)第一座水力發電站,是集“文物、教學、旅游、發電”一體的綜合型電站。有著悠久的歷史。1885年中法戰爭以后的20世紀初,法國侵略勢力進入云南并大肆擴張,企圖更快捷地掠奪云南資源,開始修建從昆明到越南海防的滇越鐵路,并以鐵路通車需要用電為由,于1908年與清朝滇政府交涉,脅迫準其在滇池出口的螳螂川上游建水電站。法國人企圖染指云南水電資源的舉動,激起云南各界愛國人士的反對,并醞釀自辦電站。因官府當局無力出資,提出官商合辦之設想。1909年,云南勸業道道臺劉岑舫找到云南商會總理王筱齋商議,決心以商界為主自辦石龍壩電站。次年初,“云南耀龍電燈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公推王筱齋為董事,左益軒為第一任總理,籌備前期工作,繼續向社會招股籌資,向德國外商訂購設備,聘請德國工程師。
  水電站于1910年農歷7月17日正式動工修建,工程歷時21個月,實際耗資50萬銀元。安裝了240KW的水輪發電機兩臺(發電機為德國西門子生產,水輪機為奧地利制造)。于1912年農歷4月12日正式發電,電源通過32公里23千伏線路向昆明供電,市內燈火輝煌。至此,中國(大陸)第一座水力發電站問世,起名“耀龍電燈公司石龍壩發電廠”。水電站的建成,使得當時的昆明工業有了新的發展平臺,推動了造幣、水廠、灌溉、五金加工等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出現了云南第一批電力產業工人,從此成為水電技術工人的搖籃,先后為中國的水電事業和云南的水電事業輸送了大批優秀的技術人才,為云南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后因照明用戶不斷增多,工業上的啟用,電力緊張,1923年,公司又招新股,擴建河道,建筑二機房,置2×276KW發電機組,于1926年3月7日投產發電,落成禮上,云南狀元袁嘉谷激動萬分,揮毫題詞:“石龍地,彩云天;燦霓電,億萬年。”,并勒諸石上,以作紀念。后又在該機房增設一臺448千瓦機組。1931年,公司又向德國西門子公司購得一臺720KW機組,增置于一機房,再次緩解電力緊張局勢。1933年此項工程竣工后,公司改名為“昆明耀龍電燈股份有限公司”。
  經幾次擴建之后,石龍壩水電站在抗戰前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水力發電站。而對那些西方世界的人們來說,這是一個驚人的奇跡!1927年1月德國《西門子雜志》第一期載文贊揚石龍壩:云南府,中國的第一個水電站。文章寫道:“在中國這個大國的內地,還很少能夠找到現代工業設施。但是,我們認為,由于它有著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四億人口,工業的發展必然會得到認真考慮。一般的中國人比其他任何人民都守舊,墨守于祖輩的東西。因此對于那些可以改善他們從祖輩以來就習慣了的簡樸生活的革新,他們自己是很難接受的。但是,在這個國家偏僻的內地,在那遠離世界貿易潮流和西方文化隔絕的地方,也已有人準備將西方技術成就移植到自己的土地上。一些卓越的知識分子和有關方面敢于開拓的人士就是這么說的。……”
  更讓人感到驚訝的是這家公司的賬目。石龍壩水電站至今保存了當時股份公司修建電站的賬目。它是刻在名為“用實核明”的一塊石碑上的。在這個公布給所有股東的“賬本”上,不僅每一項工程所耗費的資財都有記錄,甚至小到招用了幾個馬夫,幾個茶房,幾個小工的花費都清楚入目,而且精確到“毫”。在抗戰期間,雖四次遭到日本飛機轟炸,始終未能阻止電站由民用電轉為軍工生產和防空報警電源的供電,為奪取抗戰勝利和云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38年6月,耀龍公司與昆明電廠合并為昆明市、縣官商合辦耀龍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盧漢任董事長。可以說,從廠網分離到廠網合并。更讓石龍壩電站人驕傲的是,至今從電站支援到云南其他地區的發電機組也仍然在運轉著。從中國的水電史來說,還在發電的石龍壩歷史意義要遠大于經濟價值。然而,很多人忽視了它的另一層經濟含義:今天,許多人仍然認為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是民間資本所無力承擔的,并在苦苦探索,欲找尋到一個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領域的最佳路徑……然而,云南商人早在100年前就以最成功的方式創造了中國水電的歷史;中國民間資本所演繹的故事,至今仍然閃耀出云南人民智慧結晶的火花,成為今天仍然具有特殊價值的經典篇章。
  石龍壩水電站開工建設在清末,建成已是民國,其間經歷了蔡鍔起兵討袁、軍閥混戰時期、國民黨政權時期,各種變局跌宕起伏。1950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后,于同年7月,耀龍電力公司與昆湖電廠合并,成立了“云南省電力工業管理局”,統一管理全省的電力工業,從此結束了幾十年來“商辦”、“官商合辦”的歷史。1950年8月,中央燃料工業部在北京召開全國第一次水力發電工程會議,決定擴建石龍壩電站。此后,建成第四車間,架設石--安(寧)、石--海(口)35KV兩條線路。安裝3000KW發電機組一臺(瑞士進口),于1954年12月31日投產發電;安裝國產首批3000KW機組一臺,于1958年6月30日投產發電 。至今仍有8臺機組,總容量7040千瓦。1984年,電站恢復發展成為“文物、教學、旅游、發電”的綜合型電站;1987年,電站被命名為“昆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電站被命名為“昆明地區中國現代史和國情教育基地”;1993年被命名為“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4月,被命名為“云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6月入選第六批九處近代工業文化遺產,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12月12日,被昆明市文化局掛牌為“水電博物館”。中國作家協會云南分會會員楊選民為此著書《石龍奇月》、《神龍盜火》兩部章回小說。石龍壩先后成為《滇池上的月亮》、《傣王》、《天火》電視劇的影視拍攝基地。2003年2月,由云南省電力集團公司劃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改稱為“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云南石龍壩發電廠”。2008年8月改稱“華電云南發電有限公司石龍壩發電廠”。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于 2010-7-4 00:21:07 | 只看該作者
石龍壩由來: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大軍十萬,乘革囊,渡金沙,滅大理,設“大理國總管”,并鑒于云南“因委人失宜,致諸國皆叛”的教訓,于 1274年親自選派富有才干的賽典赤.贍思丁前來“撫治”云南,以“平章政事行云南中書省”的身份,正式建立云南省。賽典赤.贍思丁上任后,改革地方行政體制,置州縣令長,加強行省統一管轄,采取民族團結方針。他倡導屯田,發展農耕,減輕賦稅徭役;派官吏綜合治理滇池,修建松花壩水庫,使幾十萬畝田地得到灌溉。他命其子納速丁配合勸農吏張立道率3000軍民,苦戰三年,在先人治水的基礎上大鑿其出海口,疏浚河道,使滇池水瀉入螳螂川,頓時使沿湖水患銳減,得沃土萬頃。瀉水那天,麗日當空,一聲開閘放水令下,只見湖水涌出海口,形成巨流,沖出兩山之間的峽口,以排山倒海之勢從山澗跌入深澗,發出“隆隆”轟鳴。遠遠看去,陽光之下,水花飛濺,騰空而起,形成兩道光環,一紅一綠,從天邊翻滾下來,酷似二龍戲水。于是,人們將此地取名為“滾龍壩”。巨大的水流順滾龍壩而下,卷走泥沙土石,層層跌落,一走便是10余里;水的足跡,形成一條怪石嶙峋的小河顯露在天地之下。遠遠觀之,猶如一條身披鱗甲的巨龍穿山走壩,搖頭擺尾直入螳螂川,婉蝯向金沙江奔去。于是,人們把此地叫做“石龍壩”。

  情景再現:

  一、光緒34年(1908)末,昆明街頭貼出告示

  光緒34年(1908)末,昆明街頭貼出告示: “各商號市民均請注意:今有法人企于我滇池出口之螳螂川辦電,為吾國吾民之利權所在,為壯我民族之實業,經與云貴總督府初議,擬由本省官商合資自辦。茲鑒政府財力所限,如愿意入股集資者,不分卑賤多寡,望即與勸業道索函取章,共促辦電早成。” 然眾說紛紜。旁人曰,官方無力自辦,何又不肯讓權于人?市民云,生活都難以維持,那有銀錢入股辦電?商人道,如今之官吏貪得無厭,言而無信,何不讓利于商界自辦?這樣,半年有余,集股無多,而暫時擱淺。此時,“官辦”?“官商合辦”?“商辦?一連串問題嚴峻緊迫地擺在劉岑舫面前…… 無它,最后想到了云南首富王筱齋“王四大人”(光緒繼位的1875年至1908年間,出錢“捐官”之風日甚一日,地主豪紳,商家闊佬,為了身份顯貴,光宗耀祖,紛紛不惜重金買一頂官銜戴在頭上。王筱齋自然首當其沖,先后捐得“五品道員”和“四品京官”。有錢、有勢、有官、有名,故街坊鄰舍稱之為“王四大人” ),沒想到王筱齋豪爽大度,愿以“同慶豐”資本為墊本,再與各商家磋商,并同意出面領銜辦電(1909年10月)。消息不脛而走,昆明城中諸多商號頭目聞風而動,生怕沾不上王筱齋的“光”,于是掀起了愿意集資入股辦電的熱潮。消息傳至時任浙江提學使兼布政使任內的云南狀元袁嘉谷(云南自明朝建省以來600 多年間考中經濟特科一等一名,名列全國魁首。)耳里,其心潮澎湃,遂寄語云南同鄉,愿以“狀元”之名義同云南的富商和有識之士聯名向官府稟報辦電之策劃。袁嘉谷支持辦電的消息傳來,昆明城內各商號頭目為之大震,無不奔走相告,傳為佳話。 1910年1月,昆明城中升平坡的王筱齋府邸(今翠湖賓館旁)門前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云南商辦耀龍電燈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隨后,廣貼告示,公布入股之權利和計算方法。一時間,湊銀成風,有道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廣集銀元湊成筐。”……

  二、遠行上海摸底細,近在昆明找德商

  作為云南勸業道的劉岑舫和云南商會總理王筱齋,在籌備成立公司,廣集股權時,早已把眼光放到了商賈云集的大上海,事先已派人前往摸了底細,問了價錢。回報得悉,能生產水力發電機者,有德、英、法、美等國,且外國的諸多洋行在昆明均設有分號及代理人。于是,緊急召開董事會,決意排出用法、英之電器的打算,同時派人在昆明城中他聽虛實。通過比較,于宣統二年元月(1910年1月),云南耀龍電燈公司與德尚禮和洋行代理人簽訂了購置德國西門子電氣公司水力發電機一套的合同。

合同中寫道:今中國云南府總商會之電燈公司與德尚禮和洋行雙方決議在滇興辦水力發電工程,其購置機器立約事項列下: -

  ---中方以開辦6000盞燈為限,向德方訂購所需全部器材。

  ----所需款項約銀10余萬元,自合同生效之日起分兩批交付,不得有誤。

  ----德方從見款之日起,負責工程勘測、設計、建筑、安裝、生產、管理。

  ----中方負責提供設備運輸條件及興工匠人。 ----德方所派工程技術人員,薪水和人身安全,另立合同。

  ----中方需要新添設備機件,理當續訂合同。宣統二年六月二日,電燈公司總理左益軒陪同德國電機工程師麥華德,水機工程師毛士地亞到石龍壩踏勘地形。兩位工程師踏勘后,驚奇感嘆,很快將一個小型水電站的模型勾勒了出來。

  三、誠招天下精工匠,遴選吉日慶開張

  耀龍電燈公司立即向省內外發布招收工匠的告示。一時間,江蘇、浙江、廣東、四川、江西、貴州、天津、和云南玉溪、昭通、昆陽、通海等地諸多能工巧匠紛紛涌至昆明,應招應試。公司從眾多工匠中精挑細選,委任了帶頭之人。于農歷7月17日鳴炮開工,水電站建設從此拉開了序幕……

  四、以鼓為號破山石,一鼓作氣銳前驅

  從海口到石龍壩十五公里的沿河兩岸,里許便有許多草棚散落。一間間草棚,住著一隊隊工匠,白天,他們開山崩石,截流挖渠,終日勞累,晚上往往一倒在床上,就進入了夢鄉。為此,左君制定規則,親自督率嚴把關,采用別人想出的“以鼓為號”辦法,各工棚發皮鼓一只,每日以石龍壩為起點,

  四時敲鼓,一個點接著一個點敲。一鼓,再鼓,鼓鼓相聞,直到全線工匠起床開飯為止。從此,每夜均四時開飯,天明出工,日入方息。鼓聲一天一天喚醒沉睡的工匠,又一次一次了迎來黎明的曙光,工匠們不避雪雨風霜,踴躍從命,一鼓作氣,銳意前驅。

  五、水陸并進搬機件,一路艱辛一路歌

  且說德國西門子電氣公司將耀龍電燈公司所購之機件經過輪船運抵越南海防,再經滇越鐵路運達昆明。耀龍電燈公司組織了300人的運輸隊伍,集眾人之智慧和力量,將機器設備從火車上卸下,并下達運輸方案:

  (一)大型機件由車站始,經金馬坊、碧雞坊,運至大觀樓裝大木船;

  (二)中型機件于德勝橋裝小船,逢橋必先拆其頂,船過復其原,行至大觀樓與大船隊匯合;

  (三)小型機件由人背馬馱,往返陸路,盡力而為。幾經周折,設備裝上了船,浩浩蕩蕩匯成了一個船隊。開了水路,行進在滇池上,一片波光,涌起一片春潮。只聽得領頭的船上傳來一陣陣歌聲:山綠綠,水清清,歌送機器修電燈;點燈不用油啊,賽過月亮和星星。哥來唱,妹來聽,我搖船漿水中行;山有意來水有情,恰是月亮和星星。 …… 行一程,唱一路,歌聲伴隨著人們把機件運到了海口的中灘和平地哨。設備上陸路后,擺在人們面前的盡是鄉村小路,溝渠深澗,荊棘叢生,運輸條件更艱難了。無它,只好采用先前的老辦法,仍用滾木作墊,20多頭牛和四五十人在前面拉扯,一部分人在后面手推杠撬,多則三百余人,少則百余人。

  一路上,開溝填壑,遇有上坡,日行二三米;遇有下坡,扣人心弦。平地哨至電站機房僅約四公里路程,運輸一次大件卻用去月余的時間。六、麥華德病逝他鄉電機工程師麥華德,水機工程師毛士地亞在電站工程完工開燈及以后的生產管理中,對昆明和石龍壩逐漸產生了感情。
3#
 樓主| 發表于 2010-7-4 00:30:19 | 只看該作者
一晃,他們在中國生活了四五年,雖然國籍不同,語言不通,但技術交流的語言卻是相通的,在他們的現場操作示范指導下,很快帶出了一批能夠操作機器的學工。有道是“言不相通技術通,現場示范帶學工”。麥華德自覺中國人確實有許多了不起的地方,加上身體有些不適,于是轉到昆明準備調養一些時日。 1915年10月5日,星期四。麥華德和毛士地亞穿梭于昆明大街小巷,用一口半生不熟的中國話,這里打聽,那里問問,終于在白鶴橋南口,登仕街東頭找到了基督教堂,二人欣喜若狂,一頭撲向門去。可惜,不是星期天,未得進堂,只好遺憾地在門外指手劃胸,并約定禮拜再來。二人便繞過教堂,順城墻而上,準備飽覽明朝修建的護城古墻風貌。剛走到勸業道門前,麥華德忽然喘氣不止,并身不由己,倒在地上。毛士地亞見狀,驚慌失措,無奈,用手向路人比劃了半天,當人們將麥華德急送到離此較遠的昆明當時著名的法國醫院時,雖做了人工呼吸,但為時已晚,他的脈搏停止了跳動。最后,按照麥華德生前愿望和德國外交使臣的意圖,按照德國出殯儀式將麥華德安葬于昆明北郊殷家箐中一個四面環山的開闊地里。耀龍電燈公司總理左益軒立下規矩:“從今以后,每逢年節,公司同仁應主動約集,上墳祭掃,表其哀悼之情!”

  七、關懷 :

  1、1957年3月18日,朱德副主席到石龍壩電視察,聽著上游傾瀉而來的流水聲,看著由機房向昆明方向延伸的電源線,為尋到當年在云南陸軍講武堂畢業后,借著燈光走出軍營,參加蔡鍔起義的光源心潮澎湃……他問電廠廠長:“你是電廠廠長,你曉得它為云南、為中國的解放和民族的興旺作出了多少貢獻嗎?”“曉得,請首長放心。”“曉得就行羅,你們要好好保護電站,它是中國水電發展的老祖宗喲;你們要在廠區多種一些樹,搞好廠區綠化。”

2、原電力部副部長李銳題詞“電廠似庵堂,楹聯贊月光。昆明石龍壩,壽共辛亥長”;中國社科院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題詞“要發展我國的博物館事業,把博物館與旅游和教育事業結合起來,讓寶貴的歷史文物為當前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把石龍壩水電站建設成既能生產,又能展覽我國水電事業發展歷史的地方”;李鵬總理題詞“發揚自力更生精神,加快云南水電建設”;宋任窮題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進一步建設好石龍壩電站,為振興西南邊陲的民族工業而努力”;原水電部部長錢正英題詞“石龍壩水電站是我國水電事業的起點”;電力部部長史大楨題詞“早日建成文物、教學、旅游、發電的新型電站”;原云南省委書記普朝柱題詞“發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堅持改革開放平等互利的建設道路”;中國華電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總經理賀恭題詞“永記輝煌的歷史,不斷開拓前進,再煥石龍壩的青春”“讓石龍壩電廠永遠保持中國第一的地位并煥青春”原電力工業部副部長汪恕誠視察石龍壩,感慨豪書“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水電大國的時候,人們不會忘記,中國的水電建設是從這里起步的!”
4#
發表于 2010-7-4 00:45:33 | 只看該作者
NX!!!!!!!!!!絕對的!
5#
發表于 2010-7-5 06:39:33 | 只看該作者
為啥還沒睡啊,莫非雷曼破產了,也睡覺不著了?呵呵,美帝崩了,不知道天朝何時崩了.上海的房價還是剛剛的~
6#
發表于 2010-7-5 08:17:35 | 只看該作者
有圖嗎???????????????
7#
發表于 2010-7-5 09:28:42 | 只看該作者
“水電站于1910年農歷7月17日正式動工修建,工程歷時21個月,實際耗資50萬銀元。安裝了240KW的水輪發電機兩臺(發電機為德國西門子生產,水輪機為奧地利制造)。”
中國水電站的活化石。百年風云仍在心中激蕩。
8#
發表于 2010-7-5 13:00:10 | 只看該作者
進來長見識了 謝謝樓主分享
9#
發表于 2010-7-5 13:31:27 | 只看該作者
好早啊·~西門子~~~果然很強大·~
10#
發表于 2010-7-5 14:31:59 | 只看該作者
厲害呀,一百多年了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7 16:06 , Processed in 0.08590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