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4767|回復: 4

中國古代、近代機械史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09-4-16 20:42:34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看東北大俠帖子,傳一個中國古代、近代機械史
6 M9 }+ L2 c5 o8 w! {: p
中國古代機械史

* |! Z& ^- Q/ r, M6 C3 C
中國古代金屬冶鑄技術發明時間較早,且技術精湛。如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樸質雄渾,春秋時期的青銅器纖細精巧,形成了中國古代青銅器的獨特風格。已發現的中國最早的青銅器,如甘肅東鄉馬家窯出土的銅刀,距今已有4800年左右的歷史。
1 C; Z" r$ M' v9 l

" v) v1 s$ K( Z
中國在大約4050萬年前,就已出現加工粗糙的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形尖狀器等原始工具。45萬年前出現磨制技術,許多石器都已比較光滑,刃部也較鋒利,并有單刃、雙刃、凸刃、凹刃和圓刃之分。

( k( ^; N1 U7 ?( G; l' m6 r( i, J
3 y) J6 V5 ~0 C% L8 J
中國在28000年前出現弓箭,這是機械方面最早的一項發明;公元前8000~前2800年期間出現了陶輪(制陶用轉臺);農具大約出現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除石斧石刀外,還有石鋤、石鏟、石鐮、蚌鐮、骨鐮和骨耜。石斧和石刀上已有用硬質砂子磨削而成的孔。

8 o, \1 U/ n" Z
& p8 m; |; i2 S3 P5 G, E
夏代以前和夏代,先后出現了無輻條的輇和各種有輻條的車輪;殷商和西周時已有相當精致的兩輪車;獨木舟和筏等水上運輸工具早就相繼出現。
  ?: {1 V4 o  S, H; L- Y  m( W
6 ~8 Q5 y' c9 i
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已能用石范和泥范鑄造簡陋的工具和武器。商殷時期,隨著手工業生產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形成了燦爛的青銅文化。青銅冶鑄技術得到高度發展,青銅鑄件司母戊方鼎重達875千克,春秋時期的青銅鑄件
曾侯乙尊盤已十分精細。4 s$ l; a3 ^: Q8 l  |2 ^; u* d

7 _0 E: I) u" M+ t: Z
春秋至魏漢時期(公元前770~公元265)是中國古代機械開始較快發展的時期。春秋時期鐵器和生鐵冶鑄技術開始出現;黑心可鍛鑄鐵、白心可鍛鑄鐵和鍛鋼的出現,加速了由銅器向鐵器時代的過渡;春秋中期以后發明了失蠟鑄造法和低熔點合金鑄焊技術;戰國時期又有了疊鑄和錨鏈鑄造等工藝;西漢中期已煉出灰口鑄鐵,并出現了壁厚35毫米的薄壁鑄鐵件。鑄鐵熱處理技術也有所發展。
5 ]4 e2 @; U2 u3 |; h
. R# U2 u% I' |  W& K% r3 U
春秋時期出現弩,控制射擊的弩機已是比較靈巧的機械裝置。到漢代,弩機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潔度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漢弩有一石至十石等八種規格,這些規格的形成表明機械制造標準在漢代已初步確立。弩機上留下了作工、鍛工、磨工等的名字。

# p- ^7 b/ s7 v7 L8 G& K) z: e- ]$ R7 ?: ?
戰國時期流傳的《考工記》是現存最早的手工藝專著,其中記有車輪的制造工藝。對弓的彈力、箭的射速和飛行的穩定性等都作了深入的探索。/ a1 B" Y$ h' k  u
漢代已有各類艦艇和大量的三四層艙室的樓船。有些艦船已裝備了艉舵和高效率的推進工具櫓。西漢時的被中香爐構造精巧,無論球體香爐如何滾動,其中心位置的半球形爐體都能經常保持水平狀態。
8 {- ?, u9 p1 f! u3 G% ]) `- C/ r
$ O+ ?. d8 j5 r( U' W
陸上交通運輸工具不斷發展。1980年出土的秦始皇陵銅車馬代表了當時鑄造技術、金屬加工和組裝工藝的水平。東漢以后出現了記里鼓車和指南車。記里鼓車有一套減速齒輪系,通過鼓鐲的音響分段報知里程。三國馬鈞所造的指南車除用齒輪傳動外,還有自動離合裝置$ I3 S) R& t- ~6 f5 z
,在技術上又勝記里鼓車一籌。自動離合裝置的發明,說明傳動機構齒輪系已發展到相當的程度。

6 ^; w  m1 f2 h0 X, b2 \! h8 \$ \- X" P. n- A1 i7 A/ @
東漢時已有不同形狀和用途的齒輪和齒輪系。有大量棘輪,也有人字齒輪。特別是在天文儀器方面已有比較精密的齒輪系。張衡利用漏壺的等時性制成水運渾象,以漏水為動力通過齒輪系使渾象每天等速旋轉一周。公元132年張衡創制了世界上第一臺地震儀,即候風地動儀
/ I! [2 N, S/ c/ c! N% m& E/ L% ]: @
; N) N1 I. Y1 _# a! t" w
漢代紡織技術和紡織機械也不斷發展,綾機已成為相當復雜的紡織機械。到三國時期,馬鈞將50(分組提放經線的綜片)50(踏具)6060躡的綾機都改成5012躡和6012躡,提高了生產效率。馬鈞還創制了新式提水機具翻車,能連續提水,效率高又十分省力,
% _  x3 b0 T2 ~% p8 Q6 Y; A! q

4 Q* J* K" S7 I3 i6 K
漢代的農具鐵犁已有犁壁,能起翻土和碎土的作用,漢武帝時趙過既已創制三腳耬,一天能播種一頃地。在這一時期,大型銅鐵鑄件和大型機械結構陸續出現。五代時鑄造的滄州鐵獅子重約40噸,0 `1 D, \9 E) h1 K- O
宋代木結構水運儀象臺高35尺,寬21尺。
8 I* Q$ @. Q0 b* H7 N

4 ?; C! X% S' S  W' O1 h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于 2009-4-16 20:44:20 | 只看該作者

RE: 中國古代、近代機械史

1# yst00 " M5 j/ H, H0 ]- W3 O
唐末時期機械制造已有較高水平。如西安出土的唐代銀盒,其內孔與外圓的不同心度很小,子母口配合嚴緊,刀痕細密,說明當時機械加工精度已達到新的水平。4 s; m; J+ q5 L. p! Z
    在運輸工具方面,人力和水力并用,在技術上有進一步發展。南朝齊祖沖之所造日行百里的所謂千里船和南朝粱侯景軍中的160槳快艇,都是人力推進的快速艦艇,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車船。唐代的李皋對車船的改進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9 S8 p" I" P! {& X
% E$ Q% O, m4 F# T/ j- h
水力機械也有新的進展,唐代已有筒車,從人力提水發展為水力提水。南末末期又創造出先進的水轉大紡車,三摧、五摧()手搖紡車曾是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人力紡紗機具。元代薛景石所著《梓人遺制》是木工名家總結親身經驗之作,并詳細記述了當時通行的紡織機具和車輛,以古代著名的木制機械技術專著而留世。

2 r$ P$ O, b2 v; C( e% f; T3 K
這一時期天文和計時儀器發展迅速。北宋蘇頌和韓公廉等制成的木構水運儀象臺,能用多種形式表現天體時空的運行。它由水力驅動,其中有一套擒縱機構。水運儀象臺代表了當時機械制造的高度水平,是當時世界上先進的天文鐘。元代的滾柱軸承也屬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機械裝置。
& K7 f2 g. U8 k5 B

9 G4 t% }* I1 V( ~# f( c
明初的造船業已有很大進展。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隊。鄭和所乘寶船長約137米,張12帆,舵桿長11米多,是古代最大的遠洋船舶。1 g6 M$ ^; C5 B2 E3 K" @
5 O0 ^, I/ V% ~# m
當時的機械制造主要仍靠手工操作。大者如千鈞錨,是靠人工先鍛成四爪,然后依次逐節鍛接。小者如制針用的冷拔鋼絲,也用手工制成。

* n& ?# X. t, A' q1 M
6 I) ~  b& ]8 D; W  I
明代已有活塞風箱。它是宋元木風扇的進一步發展,風箱靠活塞推動和空氣壓力自動啟閉活門,成為金屬冶鑄的有效的鼓風設備。

* l7 q+ p) n7 J" v, o) e- w3 N: v$ h, J+ t/ \4 D
在明中葉或稍前,木帆船已能逆風行駛,并擁有全風向航行的能力。揚州立帆式風輪是將八扇縱帆等距裝置在八角形木架上,圍繞一個垂直軸旋轉,并能自動調節帆面角度。這是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木船風帆的進一步發展。長期以來,中國沿海一帶多利用它推動翻車,以提取海水曬制食鹽。
& [: b3 o$ R( n8 |- C$ m

+ D2 t- H; @% j4 t) r
機械技術的進步促進了學術研究。王徵于1627年編譯和出版了《遠西奇器圖說錄最》,介紹了西方機械工程的概況。來自西方的自鳴鐘表和水銃等也在一定范圍內得到流傳。
: Z3 }- N$ S& {& p3 J
    16341637. d; J1 d( _7 D, h* P4 k2 s& S1 g
,明朝的宋應星編著和出版了《天工開物》,記錄了許多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科學創見。它反映出當時的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技術水平。記載了不少有關機械制造和產品性能的情況。內容涉及泥型鑄釜、失蠟法鑄造以及鑄錢等鑄造技術,還記述了千鈞錨和軟硬繡花針的制造方法、提花機和其他紡織機械以及車船等各種交通工具的性能和規格等。《天工開物》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0 }# p  R+ E4 Z

+ H7 s) o* w7 \+ M4 R9 f
清乾隆年間宮廷造辦處曾制造大更鐘,它依靠懸錘的重力驅動,并增添了精確的報更機構,加工精致,富有中國民族特色。明清兩朝中國鐘表工匠創制了不少新奇的鐘表。當時的廣州、蘇州、南京、揚州等,成為有名的制造鐘表的城市
  e) c! S% c6 Y8 Y' f/ O
3#
 樓主| 發表于 2009-4-16 20:46:08 | 只看該作者
中國近代機械史
# W& }) F0 V' v5 c5 g, C6 p 從1840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為近代時期,這期間中國的機械工業逐步由手工業作坊式小生產,向使用動力機器的生產方式轉變。
9 ]) R2 F& g3 L/ Y% b; @    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由封建統治開始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這個時期誕生的機械工業,從一開始就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點:中國最早使用動力的機械廠是外商辦的;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機械廠是清政府經營的軍火企業;中國民族資本創辦的企業,一直處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買辦的壓迫之下。0 A6 w) p& p' G% ]; |  t
    鴉片戰爭以后,帝國主義取得了在中國沿海和內河的航行權。為了適應航運業發展的需要,外商首先在中國建立了船舶修造廠。1845年英國人柯拜在廣州黃埔設立的柯拜船舶廠,是中國領土內最早的一家外資機械廠。
* G  ]/ h" v- J# l/ B$ n) B    1854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不久,外商在黃埔經營的船塢船廠增至5、6家。英美商人并紛紛在華東設立船舶修造廠,其中較大的有英商辦的上海祥生船廠、耶松船廠和和豐船廠。至19世紀60年代末,外商在廣州、 上海、廈門、 福州等沿海口岸建立的大小船舶修理廠已達22家,雇用的中國工人達九千多人。# A' X4 }# ~9 T7 g5 q' b4 Y
    外商在中國經營的機械工業除船舶修造廠外,還有鐵路車輛修理廠,如1880年英國人在唐山建立的中國第一個鐵路車輛修理廠,1901年德國人在青島四方村建立的青島鐵路工廠,都是當時規模較大的企業。據1908年統計,外資經營的34個主要機器廠中,船舶修造廠28個;鐵路車輛工廠3個。這些廠以英商經營的最多,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二。  X; ^) l; R0 Y5 p
    20世紀初,日本在東北加緊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日俄戰爭后,在南滿地區,開辦了一批機械工廠。到20年代已有較大的鐵路、造船、礦山機器等機械制造廠20多家。南滿鐵道株式會社于1906年擴建了接收帝俄的大連鐵路工廠、撫順煤礦機械廠 。1907年新建了沙河口鐵路工廠。# m4 @5 x) L% k+ n
    1908年,川崎造船所擴建了接收帝俄在大連的船塢和工場,設大連分廠 ,至1914年已發展成為擁有日籍職工2800余人、中國工人1萬余人的大型修造船廠,能修造5000噸級輪船。: o! X0 E4 x3 m$ K& N* w
    1919年,美商在上海曾建立專為裝配機器的慎昌工廠。美商對中國主要是輸出機器設備,長時期占中國進口機器設備總額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所辦機器廠較少。
4#
 樓主| 發表于 2009-4-16 20:47:46 | 只看該作者
清政府設立的軍工廠
  m: ~2 @4 u+ U/ K4 H& K! m6 {    1861年,曾國藩創辦安慶軍械所,這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座機械廠。1863年他又派容閎赴美采購機器,籌備建立規模較大的近代機械工業企業。7 r1 G6 x8 P+ X0 Z1 M" M
    1862年,李鴻章先后命丁日昌、韓殿甲和英人馬格里分別在上海、蘇州建立三個洋炮局。蘇州洋炮局使用蒸汽機動力并雇用外籍人員,但規模不大,仍主要以手工方式生產。19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初,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和各省先后辦了大大小小的軍事工廠20多個,其中規模較大的有江南制造總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和湖北槍炮廠。5 j4 F) T% x; {0 ?% Q, r* z
    江南制造局于1865年6月8日建局,曾國藩和李鴻章以收購的上海虹口美商佛而士1863年開辦的旗記鐵工廠(修造輪船)為基礎,將原設上海的兩個洋炮局并入而成立。容閎從美國購買的百余臺 機器也在同年運抵上海全部投入該局 。至1891年全局已擁有機器廠、槍廠、火藥廠、炮彈廠、水雷廠、鑄銅鐵廠、熟鐵廠、煉鋼廠等13個工廠和一個工程處,職工達3500余人。
4 W, C, f. o# ~6 N+ @" x7 y    江南制造局前后基建投資共用銀約200萬兩,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最早使用機器生產的近代軍事工業企業,是中國自辦近代工業的開端。它制造出中國的第一艘近代兵輪(恬吉號),煉出中國第一爐鋼水,創辦了中國第一所機械工業制造學校,并最早從外國引進先進技術。
3 E4 x% j) e7 z* `" T; v6 }! t    1866年,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局,1869年開始生產,擁有16個工廠、3座船臺,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專業船舶制造廠。1881年生產的3艘2400馬力、排水量2200噸的巡海快船,是當時中國自己裝配制造的最大軍艦。至清末共裝配建造兵船40艘,占同期國內自制兵船的70%。1871年船政局所屬鐵廠首先采用新的冶煉技術,安裝吊車,鑄造大型汽缸,購置 3噸汽錘鍛造大軸,建成中國機械工業最早的鑄鍛車間。3 @- V0 {* S. s2 T
    這一時期各地方政府還設立了很多軍工企業,主要的有1872年左宗棠設蘭州機器局;1874年兩廣總督在廣州設廣東機器局;1875年山東巡撫設山東機器局 ;1877年四川總督設四川機器局;1881年吳大澧設吉林機器局;1883年在北京設神機營機器局;1894年設奉天制造局;1898年設山西制造局。此外,還有1895~1904年新設的新疆機器廠、江西(南昌)子彈廠、河南(開封)機器局、湖南(長沙)槍廠等。; b: g: P( B% I, |
    這些軍工廠后來有不少發展成為當時重要的兵工廠。如江南造船廠的前身就是江南制造局;漢陽兵工廠(即湖北槍炮局)生產的“漢陽造”步槍,曾是當時中國陸軍的著名步槍 ;金陵制造局、奉天制造局、山西制造局分別是后來著名的金陵兵工廠、沈陽兵工廠、太原兵工廠的前身。
! h; F9 t% p$ E- y1 w% U    中華民國成立初期,北洋軍閥繼續擴建或新建了一批軍事工廠。如1915年建立的河南鞏縣兵工廠、湖南兵工廠,1919年擴建的沈陽兵工廠。1913年前后,北洋政府在北京南苑清河設飛機修造廠,是中國最早的飛機廠。. Q+ {  u% j& ]: l6 U' x; h
    清末和民國北洋政府時期,軍事工業在機械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據1913年統計,共有軍工企業23個,分布于21個省,擁有工人28500人,資本1.2日億銀元分別占全國機械工業的60.7%和80.4%。
" N/ O& [3 A% f  j8 g. ]民族資本經營的民用機器廠
$ H8 n+ P: ?4 s. F. G, E    隨著外輪修配業務的增加,加上19世紀60年代以后,清政府的洋務活動逐漸擴展到開辦礦務、輪船、電報、鐵路等部門,民族資本辦的輕工業也有所發展。與此相適應,民族資本家經營的民用機械工業開始興起。2 ?" c: r% U, {3 `" k
    1866年設立的上海發昌鋼鐵機器廠,是中國民族資本家開辦的第一家機械廠,在這一時期開辦的還有廣州的陳聯泰機器廠、上海的甘章船廠等。1880年前后,上海的建昌銅鐵機器廠、均昌機器廠、廣德昌機器造船廠、公茂機器廠、廣州的均和安機器廠等 也相繼開辦,是中國民族資本開辦的最早一批機械廠。
/ q* [" {9 a0 }& n/ k; ^    這些廠開辦時一般為手工打鐵作坊,以后才逐步采用機器生產。如上海發昌廠創辦時,只是一個小量生產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鍛造作坊,1869年才開始使用車床,1876年開始制造小型輪船。1872年開辦的漢陽榮華昌翻砂廠,1890年開辦的上海順昌翻砂廠是中國最初的專業鑄造廠。
/ ~& v2 I& `& i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以后,清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獎勵發展民族工商業的法令。這個時期,國內對機械產品的修造需求逐步增加,民族資本經營的機械工業有一定的發展。如1913年與1895年比較,民用機械工業的職工人數由4457人增至18450人。這一期間,上海民族資本家新辦了86個機械廠,加上以前的共有96個廠。有名的漢口周恒順機器廠 、上海求新機器輪船廠、上海大隆機器廠、漢口揚子機器廠就是在這個時期創辦的。$ n- J' y. D5 M6 j( s* W* r# }
    但是這些民族資本經營的企業,規模遠不能與同期外資機械廠相匹敵。如當時比較大的兩個民營機械廠,求新機器輪船制造廠資本為70萬元,揚子機器廠為49萬元;而英商上海耶松造船公司和瑞镕船廠,1913年的資本分別為557萬兩(折銀元770萬元)和76萬兩(折銀元105萬元)。8 m' n9 Q6 S/ d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無力東顧,進口機械設備減少。1915~1924年是中國民族資本發展機械工業的黃金時代。如上海民族資本經營的機械廠 ,由1914年的91家增加到1924年的284家。其中車床專業修造廠10家;動力機械和農產品加工機械修造廠由16家增加到48家;紡織繅絲機械修造廠由13家增加到50家 ;針織機械修造廠由3家增加到39家。上海華通電業機器有限公司、山東濰縣華豐機器廠等都是這時創辦的。
2 _$ @+ H/ {! o& p; V' x    日用機器產品制造廠也在這時開始創設。如1915年在煙臺創辦了中寶時鐘廠,是中國第一個鐘表廠;1919年在上海創辦了協昌、潤昌縫紉機行,為中國最早的縫紉機廠。但這些靠民族資本發展起來的機械廠,基本上都是小廠。
1 m: u( d" |5 p4 r& _- S9 M$ @" n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至1926年北伐戰爭以前,由于內戰頻繁,同時又受洋貨傾銷和外國廠商打擊,除大隆機器廠等個別企業有所發展外,民族資本經營的機械工業陷入困境。例如求新機器造船廠因負債過多,被迫接受法國資本、控制權轉入法國人手中;揚子機器廠受日貨、日資打擊,被迫加入漢冶萍公司。& C" I! L0 p2 U/ G& n' @
    19世紀60年代初,中國開始制造軍火和民用機械產品。如安慶內軍械所1862年制造出中國第一臺蒸汽機,1865年制造了中國第一艘木質機器輪船“黃鵠”號。江南制造局1868年8月制造了中國第一艘木質明輪、排水量為600噸的近代兵船“恬吉”號,并于1867~1876年期間 ,為裝備自己制造了車床、刨床、鉆床、銑齒機、鋸床、卷板機、蒸汽錘、夾板錘等多種設備。這個時期生產的重點產品有艦船、動力機、機床、農產品加工機械、輕工紡織機械、通用機械和兵器 等。- U. b' n* I% J
    江南制造局于1872年裝配制造了排水量2800噸、1800馬力的大型兵船“海安”號,1920年前后為美國裝配制造了4艘排水量達14750噸、3430~-3668馬力、時速達10.5海里的遠洋運輸艦。福州船政局于1883年裝配制造了2400馬力的“開濟”號兵船,1906年裝配制造了排水量3074噸、3000馬力的“寧紹”號兵船。/ h' n* o+ L% j1 g0 U. ~
    1918年江南制造局生產了為萬噸遠洋運輸艦配套的3430和3668馬力蒸汽機。1908年廣州均和安機器廠仿制了單缸臥式低速8馬力煤油機,這是中國最早的內燃機產品。1913年廣州協同和機器廠制造了中國第一臺燒球式40馬力柴油機。1924年上海新樣機器廠首先仿制成16馬力、24馬力等5種規格低速重型柴油機,
) |  F# Q6 [8 t- c    除江南制造局等自產自用的機床外,1915年上海榮昌泰機器廠制造出中國第一臺車床,這個廠也是中國第一家制造車床的專業廠。1918年上海王岳記機器廠制造出中國第一臺3號萬能銑,1926年上海豐泰機器廠和福昌樣機器廠分別制造出1號、2號萬能銑。
3 c" b9 F7 ]  Y3 H1 Y* _    1887年上海張萬祥福記鐵工廠仿制出日式軋花機;1900年上海永昌機器廠仿制了意大利式繅絲機。其他如黃豆榨油機、棉子榨油機、碾米機等,也于1905~1909年期間先后生產出來,如漢陽周恒順機器廠在1905年已經制造了成套磚茶、榨油設備。
) o1 ]4 X2 N: n$ D# n0 ?    1900年上海曹興昌機器廠制造出平面對開印刷機;1912年上海家興工廠制造出手搖襪機及小型針筒槽銑床;1907年,漢陽周恒順機器廠已開始生產15~30馬力的抽水機和60~80馬力的卷揚機 ;1922年上海增茂五金廠開始生產小口徑低壓閥門、管接頭;1926年上海華德機器廠生產的鑄鐵閥門,最大口徑6英寸。' U- @& @% O% k  i5 V7 o
近代機械工業從發展到衰退
( @- ^+ I% u9 F. F0 W    從1927年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中國機械工業起色不大。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中國東北領土,規模較大的沈陽兵工廠等悉為敵人侵占。這一時期,在全國范圍興起的抵制外貨高潮推動下,機械工業也有過局部的、短暫的發展。但總的看來,基礎仍很薄弱,裝備落后,大多數廠只有普通的車、刨、鉆床,有銑床、磨床的很少 ,基本沒有精密的計量、測量儀器。包括軍工廠在內,全國有鑄鋼能力的只有9個廠 。技術力量也很弱,除國營廠外,民營機械廠只有上海的大隆、新中、新民、濟南的陸大,漢陽的周恒順,重慶的華興等少數機械廠有工程師。
. }8 w, P7 p, v& h. p2 B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為侵略目的,在中國大量設立機械廠。據不完全的資料記載,至1938年止,除滿洲飛機制造廠等直接生產軍工產品的工廠外, 日本在中國新設200多個機械廠,其中設在沈陽、大連、鞍山,撫順等地的有180多個。; F7 |) \0 _- ^- Y- @, t% i0 n9 [
    抗戰初期,沿海和一些省市的機械工業在敵人炮火直接破壞和匆忙內遷中遭到巨大損失。如上海,1937年“七七事變”之初,民族資本經營的機械廠570家,“八一三”戰爭爆發后,除內遷66家外 ,直接毀于炮火的360家。設在浦東、楊樹浦區略具規模的10個船舶修造廠,全被日軍占領,租界幸存的百余家機械廠,生產也全部停頓。4 O: {7 p* C1 J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后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租界地區由于所處的特殊地位,機械工廠一度有所發展。從1938年起,原在租界的百余家機械廠陸續復工,接著又有200多家原在戰區的機械廠遷入恢復生產,以后又增設400多家。累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設在租界的民族機器廠共達784家。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占領租界,對機械廠進行登記控制,強迫收購鋼鐵材料和機床等重要物資,機械廠又被迫減產、停業,逐步陷于癱瘓。/ s# {( \) v- M0 o( [
    抗戰勝利后到解放前夕,中國機械工業進一步走向衰退。東北地區是日本軍閥策劃建立的戰略后方基地,當時機械工業已初具規模 。由于日軍投降時的破壞,東北地區的機械工業遭到嚴重損失。5 J6 t$ N0 G8 [/ h
    國民黨政府在上海接收了160多家日偽控制的機械廠,其中規模最大的,原英、美、法商經營的機器廠如英聯、馬勒、求新等造船廠交還外商,原屬民族資本家經營的機器廠,如大隆、振隆等也發還原主。有七家日偽經營的機器廠被改組為官僚資本機器廠,剩下的小廠全部停工,由上海“敵偽產業處理局”拍賣,但是這時的機械工業,由于市場蕭條,無人投標。. ~) |+ a% i4 V7 m" o* w' r) f+ p
蘇區和解放區的機械工業
7 J4 U5 ~7 ?% g. B- \/ }+ ]    1927年秋收起義后,在井岡山、湘鄂贛、鄂豫皖、閩北、閩西、海南島、陜西等各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兵器修械所(組)、地雷廠等。1931年10月,在江西省興國縣官田鎮建立中央蘇區兵工廠;二方面軍在湖南永順建立兵工廠;1932年四方面軍在四川道江建立兵工廠。
: J1 _5 ~( b8 q# j) \( T    紅軍到達陜北后,1935年在瓦窯堡組建紅色兵工廠,1936年遷吳起鎮。開始只有50人左右,主要從事軍械修理,是當時解放區唯一的兵工廠。1938年初 ,遷安塞縣茶坊鎮建立新廠。以后逐步擴充,到1943年,陜甘寧邊區已有茶坊一廠、溫家溝二廠、茶坊三廠、柴坊溝四廠等,從修配槍炮逐步發展到制造槍炮,1939年4月制造了邊區第一支步槍,1943年生產了邊區第一門炮。1948年,月產子彈達到11萬多發,擲彈筒50~60門。+ R1 N6 E, a( L9 {, _7 e8 V
    這時期,除軍需產品外,還大量生產民用產品,如茶坊一廠實際是一個通用機器廠,自行設計制造了小型車床、銑床、刨床、鉆床等,裝備兵工廠和印刷廠、造紙廠、制藥廠、紡織廠、皮革廠,煤油廠和化學廠的通用、專用藥廠、紡織廠、皮革廠,煤油廠和化學廠的通用、專用設備300~400臺。抗日戰爭勝利后這個兵工廠與晉西北修械廠合并。
5#
發表于 2009-6-3 23:08:35 | 只看該作者
原來發展史是這樣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13 23:43 , Processed in 0.06856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